书城教材教辅北大人生规划
22186900000043

第43章 北大人的入世规划(2)

他同时承认,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为此,北大已经并将采取如下五项对策:

一、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材工程”。通过校内选拔、校外引进和兼职借聘等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用人制度,建立起八百人左右的学术骨干队伍和二百人左右的管理骨干队伍。

二、实施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对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加强管理和支持力度,促其多出高水平成果。

三、加强科学园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工程”。人文社科领域实施“盛唐工程”、“中国法制建设研究中心”等。

四、着重培养高素质的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学生。

五、采取多渠道筹资策略,进一步扩大学校经费来源。

此外,许智宏还表示,北大将进一步调整系科结构;改革和完善人事制度;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改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加快后勤系统的社会化进程,以及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业、国际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3.北大向一流大学靠拢是成为研究型大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格哈德·卡斯帕说,评判一所大学的终极标准乃是其学术研究对人类幸福所做的贡献。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一大差距便是学术成果上的“高精尖产品”不足。

北大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把自己办成研究型大学,并在研究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美国的经济实力很强,即便如此,不少大学仍很注意使自己发展成在某些领域颇具实力的学校。1993-1996年,全世界共35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物学和医学奖、经济学纪念奖,其中25人为美国人,占总数71.4%,另有2人为非美国国籍但在美国科研机构从事研究的科学家。25人中,有23人来自研究型大学,占获奖数的92%,占全世界获奖人数的65.7%。许智宏认为,科研与教学要形成合力。“我们应该提倡双赢,科研单位与大学,研究人员与师生,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

许智宏就任北大校长后仍兼任中科院副院长之职,这也许正是一个象征,即大学与科研机构应保持和加强联系与合作。许智宏现在的精力主要在北大,中科院方面已做了调整,原先分管的具体工作已由3位副院长接管过去,他现在重点负责科学院与大学的合作。“我希望不要把与科学院的关系中断,至少在北京做出一个样子,促进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现在北大部分教授中有种轻教育、重科研的倾向。而我们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人。如果我们不能把最好的学生培养成材,我们的教育便是失败的。”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无形而巨大的。

许智宏认为,如果大学里面没有一批很能吸引学生的教授,是不能成为名牌大学的。北大能够成为名校,是与有过一大批学问做得非常好课也讲得非常吸引人的教授密不可分的。“我在北大做学生时经常听名教授给我们讲课,那时学校提倡名教授上各系的基础课,所以现在都记忆犹新。他们的形象,他们的风度和风格都不一样。”

“如果一个大学的教授讲课都没人爱听,这个大学还叫什么大学?”

以前有学生抱怨,在校4年没听过知名教授的课。而一些教师评上了教授就没动力了,或者不安于本职工作,精力外流。北大实行岗位分级后,很明显的变化是知名教授比以前更多地给学生讲课,尤其是基础课。这对学生来讲是件大好事。

北大的教学和科研,学科齐全,不少在国内外都有很高声誉,关键是如何发挥北大多学科的优势,站在时代的前沿。

“总之,国家3年资助18个亿用于促进北大的学科调整;用于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学术氛围;用于促进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促进建立一流的管理体系。”

比较教育学专家认为,美国的强大和它的教育体制的先进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把教育自主权下放到每一个教育主体。所以每个美国大学都各有特色,各有专长领域,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万紫千红。而我国千百万中学生每年都读着一样的中学课文,做着一样的数学题,进行一样的物理化学实验,写作文是一样的格式,高考着同一样的试题。中国的教育缺乏个性。

许智宏上学时,教授们都有自己的讲义,教材只是一个参考。“他认为每个教授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讲课的特色,重要的是要有新思想、新知识。”要有教师自己的思想(学术个性)在里面。

现代的学生,就是智商也有问题,有偏差,不全面。为此,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必须变革,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和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则要立足于培养通才而不是专才。如果一开始就把面弄得很窄的话,将来的发展余地就会很小。”即便是读6年大学,也不可能对某个领域有十分专精的研究。更何况,一个人的最终定位也需要时间和实践。事实证明,狭窄的“通道式教育”很可能制造出一大批“在大千世界中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位置”的学生。

现在是一个多学科兼容的时代,仅掌握单学科甚至一个学科中的某个侧面的知识,是无法取得真正的突破和开创性的成果的。

4.北大采取举措应对“入世”

北大校长认为,“入世”后,中国的教育市场将逐步放开,但无论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还是教育资本的全球化,北大要与世界其它国家高等院校竞争,最终还是要“凭实力说话”。

据了解,中国不少高校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开始为迎接“入世”作准备,据悉,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学校结合各自特点,针对学科建设、教学模式等进行相应调整。北大在院系调整中新增了一些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学院;而中科大一方面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为“教师、学生轮流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除了上述院校外,对外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作为该领域培养博士生的唯一国家研究基地,将成为独立招生单位,为培养更多WTO专业人才服务;中国人民大学今年六月也对八个院系进行撤并,并新建了三个学院;暨南大学上个月也刚刚将原临床医学系、会计系、国际经济贸易系合并组建国际贸易学院,新学院以国际贸易为依托,全部采用英文教材和使用英语授课。

与此同时,上海的一些高校近几年也在厉兵秣马,不断推出应对“入世”的举措。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已有百分之四十的研究型教学实验被设计型实验所代替,该校副校长叶取源介绍,设计型实验与传统教学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鼓励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研究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自己设计实验,这样对提高学生独立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则认为,“入世”也为中国高校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自身实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学校实力强了就可以吸引更多海外专家来中国任教,而他们带来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又会进一步增强中国高校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另据了解,此间的复旦大学早在几年前就在为迎接“入世”挑战进行较大规模的院系专业调整:原国际政治系与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等六个研究中心“强强联手”,组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律系从原来包括国际政治系、法律系和社会学系的法学院中单独出来,独立成院;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合并为信息学院,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通信工程和光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最近,学校又决定今后五年,每年将引进一百五十种国外优秀教材,全面实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专业限制,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努力;同时对上海发展需求量大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将探索与社会协同培养的方式。

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北大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欲凭实力说话”将是他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