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卡尔森调任该公司的总经理,担任新职的卡尔森,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重点思维的才干,他上任不久,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的问题的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订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卡尔森将正午班机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此举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在卡尔森主管后的第一年,国内民航公司即转亏为盈,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正是由于不断地思考,卡尔森才为成功打下了基础。
卡尔森认为,如果停止使用那些大而无用的飞机,公司的客运量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一般旅客都希望乘坐直达班机,但这样庞大的“空中巴士”显然是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DC—9客机虽然座位较少,但如果让它们从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直飞伦敦或巴黎,就同样能赚钱。但是原来的安排是,DC—9客机一般到了哥本哈根客运中心就停飞,硬是要旅客去转乘巨型“空中客车”。卡尔森把这些“空中客车”撤出航线,仅供包租之用,并且辟设了“奥斯陆——巴黎”的直达航线。
与此同时,卡尔森的另一举措也充分显示了他的重点思维能力,这就是“修旧如新”。市场上的那些新型飞机,始终引不起卡尔森的兴趣,他说,就乘坐的舒适程度而言,从DC—3客机问世之日起,客机在这方面并无多大的改进,他敦促客机制造厂改革机舱的布局,腾出地盘来加宽过道,使旅客可能随身携带更多的小件行李。卡尔森很清楚的想到,他手下的飞机已使用达14年之久,但是他声称,秘诀在于让旅客觉得客机是新的。北欧航联拿出1500万美元(约为购买一架新DC—9客机所需要费用的65%)来给客机整容翻新,更换内部设施,让班机服务人员换上时髦新装。就这样,公司的DC—9客机队将继续使用到1990年左右。靠那些焕然一新的DC—9客机,招揽越来越多的商业旅客。
卡尔森把整个公司划分为好多规模不等的“利润包干中心”,规模大的涉及整个民航客运部门,规模小的仅限于斯德哥尔摩——伦敦一条航线:眼下,主管一条航线的经理是个有职有权的独立经营者,可以自由决定往返于两大城市之间的班机的时间和航次。
只要你勤于研究,你将会发现,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那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因此,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手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整个身体。
卡尔森鼓励经理们:如果能揽到一笔赚钱的好交易,跨出北欧航联的圈子也行。譬如,欧洲民航营业部最近绕过公司总部,自行将几架福克涡螺飞机租借了出去。而技术部不仅完成了分内的工作,也开始外出寻找业务对象。部门层次重迭、统计报表泛滥成灾的现象从此绝迹。
为了使你能够了解分辨事实与纯粹资料的重要性,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听到什么就是什么的人。这种人很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他们对于在报上所看到的所有消息全盘接受,而不会加以分析,他们对别人的判断,则是根据这些人的敌人、竞争者及同时代的人评语来决定,从你相识的朋友当中,找出这样一个人,在讨论这一主题期间,把他当做是你的一个例子。
这种人一开口说话时,通常这样说:“我从报上看到”,或者是“他们说”。思想)方法正确的人都知道,报纸的报道并不是一定正确,也知道“他们说”的内容通常都是不正确的消息多过正确的消息。这就需要你尽快花费时间与精力养成重点思维的习惯。当然,很多真理与事实,都是包含在闲谈与新闻报道中。但是,思想方法正确的人并不会把他所看到的以及所听到的全盘接受下来。
前面卡尔森成功的例子中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重中之重,经过思考,找出重点,把握主流。只有养成了重点思维的习惯,在实际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喜新厌旧”的创新心态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创新对于企业经营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创富的经营者来说必须永葆创新的青春,才能立足于商海。一旦你哪天停止了创新,停止了进取,哪怕你是在原地踏步,其实也是在后退,因为其他的创富者仍在前进,在创新,在发展。革新与毅力结伴,迎来的会是事业的兴旺发达;保守与畏缩并局,将永远驶不出避风的港湾。“创新者生,墨守者死”这是一条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很多创业者就是不懂得这个规律,稍有成就就自我表现满足、裹足不前,坐吃老本,不再创新,不再开拓,妄求保本经营,结果不到几年,就落伍了,被时代前行的波浪淘汰了。
商海中的弄潮儿则永远以创新的姿态搏击风浪。他们是一群思想极端活跃者,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创造性想象力。原因是他们首先进行扩散思考。所谓扩散思考,就如同洒水器喷水一样,它是对一个课题做多方面联想的。丰富的想象力是思想活跃者的财富、创新的源泉。在想象力中,最主要的又是空想与联想。在提出足够的办法之后,再加以集中考虑、宛如经过凸透镜上的光聚集于一点的焦点,或组合成许多主意,或加以筛选,然后找出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方案。思想活跃的人,采取首先做扩散思考,而后再集中思考的两段思考,往往就能想出比他人更好、更可行的主意来。而一般人进行的则是短路思考,即把最先浮现的想法不加处理地付诸于实施,因而大多数流于无的放矢。
与扩散思考相联系的是想象力,文艺复兴时,意大利的天才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曾遐想过人类也能像飞鸟一样翱翔在天空,这种遐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空想,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人认为是可行的,也没有任何人作过这样的遐想。然而达·芬奇却就此事做了种种空想,并画了草图,其中之一成了现今的日本航空公司社标。而未过多久,达·芬奇的其他的一些空想图便具体化了,变为直升机,进而发展为喷气式飞机、火箭。
所谓天才,就是指空想力丰富的人。不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他们同样都有着空想力和以现实的道理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过,普通人只能以现实的道理去思考问题,因而,他们的空想力便逐渐萎缩;而天才却乐于运用空想力,在他思考事物时,首先求之于空想。他在遥远的空想彼岸抓住启示,然后再返回现实中来,所以,他的思想飞跃度极高。要想成为能够推出飞跃的创造性思维的思想活跃者,就必须学习这种运用空想的天才的思考法创新对企业经营的意义,如同新鲜的空气之于生命的意义。一个人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经营者应该不断地在管理上创新,产品上创新,技术上创新,企业形象上创新,以确保企业历久不衰。做一个有着天才创新思考的创富者吧!一个乡下的腌菜店,发展成国际知名的食品加工制造商,而且是全靠个人力量、不拉外股的情形下完成,可算是经营上的一大奇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亨利·霍金士。
食品加工业是一个不太起眼的行业,但对消费者的影响却是直接的。为了时常调换消费者的口味,不让他们有吃腻了的感觉,要时常动脑筋绞尽脑汁创造新口味的产品,来刺激市场的销路。霍金士在这方面也是个大行家。“我要让所有口味不同的人,都有他们喜欢吃的食品。”这是霍金士的豪语。为达成他的这一理想,他经营的主要方针,一直都是“力求产品多样性”。迎合大众口味的产品固然要制,适应特殊口味的产品也要制。
霍金士有一次对开发新产品的部门说,“所有人都有权吃他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管他的口味是多么与众不同,供给每个人喜欢吃的东西,是我们从事食品加工业的义务。也许有些产品销路少,成本高,根本不赚钱,甚至算上积压货物还要赔钱,我们还是要供应。”
这种“赔钱也做的生意经”,曾经引起亨利公司的高级职员注意,有很多人表示反对,但几十年来,霍金士始终未受这些反对意见左右,为该公司货色齐全的“金字招牌”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现在亨家公司的产品种类已超过600种,虽然不能说已把握了所有消费者的爱好,但对人们口味的适应已达到齐全的境地,不管是酸甜苦辣,你都能找到一两种你喜欢吃的东西。
在开发新产品方面,霍金士有一项超时代性的创造,那就是“速成食品”的研制成功,这是他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得到的灵感。
有一次,他到一个农庄里去参加一个老朋友的宴会,在座的有不少主持家务的女士。当这些妇女们知道有一位食品制造专家在座时,她们对他发生了兴趣。
以当时的情景来说,用“兴趣”两个字来形容并不太恰当,应该用“亲切”或“关怀”才比较合适。因为那些女人想到家里每天吃的东西,是由眼前这位长着大胡子,相貌威严的人所制造出来的,不由得在心里产生一种如见故人般的感受,再加上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所以大家都围在他的四周问长问短。
“各位觉得鄙公司的产品哪一样比较好?”
有的说是“咸菜”,有的说是“番茄酱”,答案很多。
“鄙公司哪些产品有缺点需要改进?”
这次的回答没有上次活跃了。倒不是她们客气,而是人们对常吃的东西已成为习惯,不太容易找出毛病。事实上,一种天天吃的东西,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出它的缺点,因为如果你不喜欢吃它时,你早就不买它了。
冷场一会儿,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说:“我想在一般食品上,目前的种类和口味都差不多了,你何不在主食上动动脑筋?”
“请你原谅,这位女士,”霍金士笑着说,“我有点不太懂你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现在罐头食品,不管是果酱、水果,都打开来就能吃,但都是补助食品,都是佐餐用的。如果能有一种主食,不用洗,不用烧,像罐头一样打开就能吃,那不是很好吗?”
霍金士不停地眨动眼睛,沉思着问:“你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感想?”
霍金士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他觉得这是为自己产品作市场调查的好机会。
因此,在满足她们的好奇心之后,他主动的向她们提出了问题。
少妇脸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娇羞地说:“我和我先生都是上班的,而且刚结婚不久,每天做饭都要花很久的时间,麻烦死了!如果能有一种简便的食品充饥,那就省事、省时多了。”
少妇抬头看看四周的人,带点解释的口吻说:“当然了,这只是我这个懒人在异想天开,也许实际上根本办不到,请各位别见笑。”“说什么见笑,”几位太太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还不是也常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孩子们临时饿了,或是先生有急事要赶时间,吃的东西做不好,真能把人急死。”“是的,”一位衣着华丽的女人说,“我常常觉得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做饭上,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尤其在临睡前,为了想吃点点心而大费手脚,实在有些划不来。”
“现在就请我们这位大老板想想办法吧,”一位比较刁钻的中年女人说,“那就请你研究一种最简便的食物,就像冲泡牛奶一样人人都能做,为我们主妇们省去一些操劳之苦。”
霍金士兴奋地说:“这是个很好的构想!我想我一定可以办得到。”
回去后,霍金士把这一构想告诉了他的研究人员,着手研究速成食品之制造。
他认为这是他推行食品多样性的政策中,一个极为重大的变化。
他早就看出,工业愈发达,人们的时间愈宝贵:因此,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也就要愈简便省时。速成食品如能研究成功,必定会大受欢迎。他的推测非常正确,当亨家公司的速成食品上市时,的确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有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吃的通心粉,也有用水冲着吃的沙拉粉,为那些每天生活匆忙的人带来了不少的便利,虽然在口味上也许比一般烧做的要差一点。
由此可以看出,霍金士的经营方针走的是纯朴而坚实的路线。但他并不守旧,他以不断求新的精神,使农产品走向企业化经营的远大目标。
有时成功很简单,就是在原有的事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创新,就是一件新发明、新创造。总而言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
冲破思维定势
定势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一个人走不出定势,他的思想和活力也就枯竭了。“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这是不少学者琢磨浙江人获得的理性思考。最近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加了两句——“不怕千刀万剐,赚尽千金万银。”
世界打火机市场是美、日、韩等国的天下,浙江人用了10年的时间占领了全世界80%的市场。这件事自然让欧盟和美国人不痛快,为了保护本国的打火机工业,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欧盟提出,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装置,以保护儿童安全。这对浙江的打火机行业来说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某打火机厂负责人对此则显得胸有成竹,他语出惊人:“其实不是没有办法,很简单,不生产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我们可利用刚加入WTO后的一年半过渡期,加紧技术创新,生产2欧元以上的打火机,这就把技术壁垒绕过去了。”这就是一种创新观念,一种逆向思维。在节骨眼上,思维定势一冲就破。
很久以前,在一个水坑里生活着一条鱼儿。这里幽深的环境和肥美的水草引得周围水坑里的鱼儿都想方设法地来到这里,作为祖居的一条鱼儿,它颇感自豪。
后来,水坑里的鱼儿渐渐多了起来,可老天爷却忽然大旱,迟迟不下雨,而且太阳又总是毒辣辣地晒着,坑里的水也就越来越少了。有的鱼儿开始另寻栖身之地,它们奋勇地跃出水坑,游向它处。其他的鱼儿感受到了这振荡的波纹,有的开始动心,有的加入了行动。可那条祖居的鱼儿却在想,我家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了那么久也没事儿,没准儿明天就会来一场瓢泼大雨,坑里的水就会恢复原状呢?这可怜的一线希望随着水的减少,而愈发成了它稳居水坑的心理支柱。就这样,它在虚渺的希望中等来了水坑的干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它听到了坑边不远处,有小溪的潺潺流水声。
勇于创新,才能跳跃到世界的经济大洋中劈波斩浪,而那条鱼儿安于现状,旁边潺潺的流水声,最终成了它的安魂曲。
发掘自己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构想的产物有时如同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这种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就是灵感。所以说所有的灵感都源于直觉。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善于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并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就可能获得创造性活动的很有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