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定益州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重新设立了盐铁公营机构——“司盐校尉”
(第一任是王连)以及“司金中郎将”(第一任为张裔),专门负责管理盐铁的生产以及农器、兵器等的制造,不准豪强或官商勾结,私占国家资源。
在汉王朝时蜀中的煮盐业已经十分发达,蜀中的煮盐业,出产的盐来自于井盐。在临邛、广都、什邡等地也都有盐井,蜀地居民也特别熟练煮盐的技术,有些地方甚至已懂得使用火井(天然气)来煮盐。
据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临邛有“火井”一所,深二三丈,纵广五尺……诸葛丞相曾亲自前往去视察,后火转盛热,以盆盖井上,煮盐得盐。”
《诸葛亮故事集》卷五,也记载说蜀国有盐井十四口。这些记载虽部分属地方传说,不一定符合史实,但诸葛亮对火井盐技术的重视和关心,并努力推广一事,是可以确定的。
从成都市郊汉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图像,可以大略看出当时井盐的生产情形。
盐井一般都在山里,井上搭建相当高的架子,架上滑车。工人站在架上,用滑车上的吊桶从下面提取卤水,然后用枧筒把卤水引入盐锅里去煮,水分被煮干,剩下来的便是井盐了。
蜀中有山区,叫仁寿,因其蕴藏着大量铁矿,故有铁山之称。诸葛亮利用它来铸造兵器和农器,即历史上记载“采金牛山铁”铸剑的故事。诸葛亮还特别重视技术的改良,益州人蒲元,以“熔金造器,特异常法”著名是一把炼钢的好手,诸葛亮提拔他为蜀汉官吏,以全面提升蜀汉兵器的品质。
战国时铸铁技术已进步特别快。到秦汉时,人们已能掌握淬火等热处理铸剑的方法,因而,铸造出来的兵器相当锋利坚韧。汉武帝时代,汉王朝军队作战力大增,便是靠着这种兵器蒲元在斜谷打制兵器时,发现水质不合乎淬火的要求,还专派人到成都取水。他练出三千把钢刀,为试其锋利,用竹筒装满铁珠,用这种钢刀去砍,竟竹断珠裂,时人无不大感惊讶,称之为“神刀”。
铸铁的另一大功能,是用来改良农器,使土地能作较高程度的开发,可大力提升生产力。
《三国志·王连传》记载:“蜀汉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人甚多,有裨国用。”
罗锦也是蜀中地区的特产,锦文分明,绮丽多彩,非常美丽。从四川广汉东汉坟墓出土的“桑园”画像砖,以及成都附近曾家包东汉墓出土的汉代石刻画“织机”
的图像,都可以看出在东汉时代四川早已广种桑树,丝织手工业已特别发达。
刘备平定益州后,在赏赐诸葛亮、法正等功臣时,其所赐物品中便有大量的“蜀锦”。后来诸葛亮上刘禅的议奏中,也曾讲到:现在百姓还贫穷,国家还空虚,要想在有足够的财力资源,只有依靠发展织锦业。
为了抓好织锦的经营管理,诸葛亮还专门设置了锦官,组织人力贩运至曹魏、孙吴控制下的广大地区,赚回了大笔的物资和货币等。在诸葛亮的支持与鼓励下,蜀锦生产空前地发展起来。产销两旺、民殷国富。百姓们为了歌颂诸葛亮,称蜀锦为“武侯锦”,而经常用于濯洗蜀锦的南河,因此而又被称为锦江,成都亦被誉作锦城。
诸葛亮的家在成都附近双流县东北八里的地方。在后来他给后主的章表里,提到他家有桑八百株,可见他对养蚕业的重视。
此时,蜀锦的生产量空前增加,据史书记载,蜀汉亡国时,库存的蜀锦及彩绢各有二十万匹。
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曹操曾派人到蜀买锦的事。另外,裴松之在《三国志》注引中,也有以蜀锦作为国礼而赠送孙权的记载,足见蜀锦在当时名声之高。
蜀锦的顺利发展无疑给蜀汉经济发展添了一臂之力。
尊重经验是人进取的捷径,但在特殊的环境下,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
若一味亦步亦趋,不仅落套,也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相反,锐意改革,不仅能令观者耳目一然,诸多难题也会因你思维的转变迎刃而解。
狡兔三窟,有路可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很多人常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看不清形势,高估自己的能力。以致到了该退时却无路可退。
有的为官者,到了暮年,本该退居二线,却不愿面对退休的寂寞,不舍得放弃为官,死抱住官位不放。
张局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今年已经60岁了,可为了要保住这个局长位子,他硬要说自己今年58岁。
组织下来人登记年龄,他给自己填上了58,而且要自己的下属证明,今年他的确是58岁。为了保住官位,他活得很累。
他原先的一位老上级早就退下去了,他常常看望这位上级,两人关系非常好。
有一次,张局长又去看这位退了休的老县长。他去时,正赶上老上级在修花枝。老上级一看是他来了,忙停下手上的活计,陪他聊天、喝茶。两人谈着谈着,话题就到了居官为职上头了。老县长先开了头:“小张啊,今年该退了吧?”这么多年了,老上级一直习惯称呼他小张。
“唉,实话跟您说吧,今年整60是该退了,不过,这心里……”
“唉,这是规律,可不是你我违反得了的哟。”
“是啊,可我还是报了58,还想再干几年。”
“小张,我可不赞成你这么做,人老了,就该退下来,要让贤嘛。”
“老县长,我觉得自己还不老,而且,精力也不比以前差。”
老县长听了他的话,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暗想:劲头儿倒真足,可精力已明显不行了。但他没再说什么,这样的人再劝也是没有的。老县长话锋一转,说道:“小张呀,你看我这屋里怎么样,有花有鱼,累了,喝喝茶看看报纸,出去转转,非常惬意啊。”
“是啊,我真羡慕您,但我不行,还有工作啊。”说完,便无奈地叹了口长气。
“要是你想……”
“哎,老县长,您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一定会做下去。”
这么多年以来,这是两位领导谈话的首次冲突。一时间,两人都感到非常尴尬。张局长是再也忍不住了,就起身告辞了。边走边想:老县长是怎么了?不但不支持我工作,还处处反对我,唉,真是……从这以后,张局长就更加勤奋了,他知道只有拼命工作,才能证明自己还行,也好堵住一些人的嘴。但回到家时,他总是累得不行。
又过了几个月,张局长明显地感到体力有些透支,而且常常的头晕。老伴见他头晕得厉害,就劝他去医院看看。几次三番地说。最后,终于是张局长妥协,因为他的确感到身体不适。
到了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张局长是因为过度劳累,才造成身体不适,而且有明显地脑血管硬化的倾向。结果一出来,张局长是非常吃惊。医生告诉他,千万不可疲劳过度了,后果很难说了。
张局长觉得自己该好好想想了。
次日,他破天荒头一次向局里请了个假把自己关在屋里一整天,老伴吓得不得了,赶紧给老县长打了个电话。老县长接到了电话,马上赶了过来。
又过了一个钟头,张局长开门的声音惊动了客厅里等他的人。张局长的神情似乎开朗了许多,脸上也有了笑容。
他一见老县长在,有点吃惊,随即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赶忙走上前,说道:“老县长,我已经想通了,该退就退,再不退,我这把老骨头也快散架了。”
作出了决定,张局长似乎感到轻松很多。退休之后,他和老伴的生活似乎更加丰富了。他常常后悔自己当初为何那么固执,早点儿退下来,享受天伦之乐多好啊!其实,有些人工作了一辈子,只是不习惯退下来后的清闲,认为退了以后,就会无所事事,日子非常难熬。但是,这些人却没有想到,除了工作,还有许多事可以做。比如养养花草,养养鱼,下下象棋,聊聊天,好好享受天伦之乐等等,这都是非常惬意的。
当退则退,是一种明智之举。居高思危、当退则退也是哲人推崇的处世之道。
它需要你认清时势,不可为了逞一时之能,把事情做到极至。若真做到那样,就不只是犯个过错而已,恐怕极有可能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祸。所以,对于那些为职者,应当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当进则进,该退则退,千万不可违背客观规律,追求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白白地浪费时间与精力,更何况,到头来很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些都是为政者应时时谨记的。
居高官享厚禄之人,应时常自惕。中国人有了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居官要自惕,也就是说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越是官职高俸禄厚,越不可显露锋芒,而应收敛锋芒,以保退路。
有些人虚荣心比较强,一旦位居高官享富贵之极,就极尽表现之能事。处处显耀,让人觉得不可一世,大有天下惟我独尊之势。殊不知树大招风,这样的炫耀非常有可能为自己召来灾祸,以至是灭顶之灾。
无论你处于何种职位,不可为了权势不顾一切,或是只知享乐而不求上进。
常言道:“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
清末曾国藩,为人处事非常谨慎,恐位高而招来祸患,有感于历史上无数的经验教训,他总是反复嘱咐他的儿子曾纪泽要谨慎立事,以至于大门外不可控相府、侯府这样的愿额。他说道:“余尝谓亨名太盛,必多缺撼,我实近之;聪明太过,常鲜福泽,尔颇近之,顺境太久,必生波页,尔毋近之。”且说:“惟圣眷太隆,责任太重,深以为危,知交有识者亦皆代我危之。只好刻刻谨慎,存一临深履薄之想而已。”在曾国藩的此番话中,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谨慎小心。他认为做高官都须时时不露锋芒,以免招致无端的灾祸。
但有的为政者,身居首位,却丝毫不以为意,极尽奢华之能事,只想着如何吃喝玩乐,养尊处优,一点儿危机的意识也没有,从没有想过“过失势之后怎么办”。
因此,无论是为政者,还是领导者,不励精图治而是终日寻欢作乐,就会渐渐失去人心,陷入重重危机之中,当醒悟过来,已为时晚矣。只有时时自惕,检省自己的行为,方能治国安邦。
当然,若居高位而能常自省,常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样既可以保全自己,又不够寻找不足,也就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六、酷:敢作敢为,不断壮大
一个成功的决策不能仅研究发展,还要经常进行风险的预测与防范,先做好的基础上再考虑做大做强,制定相应的应急对策,以便确保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投资要赶早,即使是小钱也要用好
“财商”这个词由来已久,但能明了其概念的人并不多。“财商”的真正含义是运用自有资金、赚取稳定收益的能力。
台湾有句俗语,叫“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说钱有四只脚,人只有两只脚,钱追钱要比人追钱快得多。人的一生中能积聚多少钱,不仅仅取决于你赚多少钱,还在于你如何理财。致富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财,合理进行投资,如何用钱去赚钱。
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时,其劳动报酬只够自己的日常开销,当然是穷人。几年后,工资涨到了四五千,他们会考虑攒点儿钱,付个首期,以按揭的形式买个房子。
再过几年,收入增加到万儿八千时,他们便又会面临结婚生孩子买车等更高的生活开销。再经过几年的奋斗之后,工资涨到两三万甚至更多,也许真的可以称得上事业有成,但生活水准自然也变得水涨船高了,房子要住更舒适点的,车子要开更高级的那种,孩子要上昂贵的双语国际幼儿园,旅游要去国外的度假胜地……众多大城市里的白领,都是沿着这样一条轨迹规律运行下去。表面看来他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但高收入、每个月开销越大,其实要付的账单也越多,结果是他们对工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连换工作的念头都不敢有,因为一离开了工作,就会有一大堆帐单摆到眼前,已经水涨船高的生活标准将他们拖入到极度贫困的深渊。
所以,尽管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有钱人,但是他们算不上是真正的富人,因为他们银行卡里的钱都是从老板的账户上存进来的,假如有一天老板不想继续给他钱或公司倒闭不能再付给他钱,他的现金流就彻底中断了,所以许多打工者这时候经常会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终其一生在不停地为公司老板工作着。而“富人”实际却比“穷人”还穷,“越是富有的人越是缺钱”,想想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富人手里总是有很多项目,不断地需要钱来投资和周转,自然经常是拆东墙补西墙,借了还,还了借。
很久以前,有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他偶然逮住了一只野兔,他把兔子卖给了饭店得到了2枚硬币。他就用这两枚硬币买了一些糖果,然后兑上水给苗圃里的工人们喝,工人们送给了他5株树苗。他把这些树苗送给了一个正准备修建花园的老妇人。
老妇人付给了他10枚硬币。这天夜里,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城外树林里一片狼藉。年轻人马上拿出自己的10个硬币买来糖果,然后找来一群小孩子,让他们到林中把那些折断的树枝捡回来,就这样,他从最初的一包糖果换回了一车的劈柴。年轻人把劈柴卖给一家酒店,最后得到了20个硬币。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骄阳似火,年轻人在城外的马路边摆了一个小摊,他把大水罐里盛满了水,这时来往路过的人们口干舌燥,纷纷坐下来喝碗水歇息,再继续赶路。
有一位商人告诉他,明天将有一队骑兵从这里经过,他们需要一些饲料。于是,年轻人用卖水得到的50个硬币买来200捆草,第二天把它卖给了军队,他立刻得到了200个硬币。后来,当他听说人们想建一所学校的时候,便找到负责人,把承建工程接了下来。就这样,几年之后,这位年轻人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富翁,他创富成功的本钱是当初从卖水换来的50个硬币。
可见,只有不断地把钱投入到能够获利的生意中,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更多的收益,也就是说只有让钱流动起来才能增值出更大的效益,而流动起来的钱叫做资本,只有资本才能带来利润,而放在那里不动的钱永远不能叫资本,当然也就无法增值了。
因此,所有的富人都不会让自己的钱躺在银行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投资、不断获利、再不断投资……如此一来,钱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起来。
对于一个不很富裕的人来说,把钱无计划、无节制地消费掉,你就选择了贫困;把钱用在长期回报的项目上,你就会进入中产阶级;把钱投资于你的头脑,学习如何获取资产,那么,财富将成为你的目标和未来,选择权全都在你的手里。
每天,当你面对自己手中的钱时,你都一直面临着是成为一名穷人、中产阶级还是富人的选择。
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没找到停车位。
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盖茨的固执,汽车最后没停放在贵客车位上。人们很惊讶,有着几百亿家财的世界首富竟然在乎区区十几美元的停车费。
有人统计,美国大约有500万个家庭拥有100万美元的财富,其中80%的人属于第一代致富者。对这些人来说,富裕并不是拥有昂贵的轿车、别墅,而是长期稳定的收益保障,这种保障的来源就是投资。有些人认为理财投资是富人的事,因为只有富人才有足够的钱进行投资。其实不然,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少。因此,投资要赶早,即使是小钱也要用好。
创业投资的定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