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宝宝,外边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去玩好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患有“共生症”
圆圆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人又聪慧又漂亮,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爸爸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工作忙,整天不回家,只好由妈妈带她。这样,圆圆不知不觉成了一只“粘粘虫”,一天到晚不离妈妈左右,一会儿看不见妈妈就又哭又叫地找。妈妈挺犯愁,圆圆都3岁了,咋还这么“粘乎”呢?
案例分析
圆圆可能是患了儿童共生症,俗称“粘粘虫”,就是孩子该进入独立的年龄,仍处于共生状态,很难离开母亲,就像一只“粘粘虫”粘在母亲身上,丝毫没有自己作主的愿望和倾向。
如果说孩子的自闭症是源于和母亲的接触不充分,那么,孩子的共生症则是出自母亲的溺爱与娇惯。孩子在母亲身旁受到过分的照顾和保护,缺乏必要的训练,自立能力差,事事依存于母亲,难以从共生期顺利地过渡到独立期。
据调查,患共生症的孩子,独生子女成倍地多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孩子多于城市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有这种现象,下面这三点建议可能帮助您的。
第一,多让孩子自主地活动和自由地表现。
第二,给孩子讲些故事,或听听儿歌,分散孩子对妈妈注意力。
第三,让孩子走出外面,和小朋友玩玩,或到一些儿娱乐场所玩玩。
金句“宝宝,外边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去玩好吗?”正是为引导孩子出外面玩的。让孩子自主自立,及时走向伙伴吧!
父母禁语
“别粘着我!”
父母有自己的事,并且希望能够自由自在地把事情做完做好。如果孩子跑上前来抱住他们,让他们陪他玩,父母很容易说出“别粘着我”这句话。
这种情形往往会使孩子目瞪口呆,因为它与昔日父母耐心有余、慈爱有加的情形反差太大。如此怒气冲冲地把孩子赶跑,会使孩子感到委屈,感到自己不被需要,从而产生失落感。
亲子沟通心法
让孩子走出家门,去充分发挥他的天性吧!
65.“你最初在妈妈的子宫内……”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对“性”好奇
孩子才7岁,就提出这方面的问题,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呀!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当孩子天真地睁着双眼盯着你,问着这问题时,可能你还是习惯说:“你是从石头蹦出来的呀!”或是“嗯……以后去上学,老师会告诉你的……。”然后孩子再继续问:“真的吗?那为什么……”“好了!等你长大就会知道了!”“喔。”
案例分析
孩子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他对“性”好奇,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自己会无缘无故地会来到这个世界呢,……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并不是坏事,而是他爱思考的表现,这时妈妈应告诉孩子实情,趁机把一些生理知识讲给他听,如“你最初在妈妈的子宫内……”等。如果孩子问:“妈妈!我是不是从屁股出来的?”对这样的问题,或许有一些部位名称,对孩子来说过于复杂和艰深,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用最简单的口语来告诉他:“那里不是屁股,只是很接近屁股的地方。我们叫做它阴道。你知道吗?阴道只有女孩才有哦!而且你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就会经过这个地方!”没有过多的名词,也没有复杂的过程,就像说故事一样,陈述出来让孩子知道。让孩子对“性”不再好奇。
父母禁语
“噢,这个嘛,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用“噢,这个嘛,等你长大就知道了”来胡弄孩子,不把事实说清楚,孩子很容易滥用想像力,胡思乱想。甚至为了满足、证明自己的想象,做出一些不当的言行举动。此外,如果孩子察觉到两性关系里的一些实情,你却不承认,等于是告诉孩子你不诚实,这可有损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哟!
亲子沟通心法
教导孩子场合要适当。
66.“好吧,我们养一只小兔,不过养小动物很麻烦的,你要加油啊!”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要养宠物
星期天,晶晶跟爸爸一起去逛花鸟鱼虫市场。在这里,晶晶被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那些小动物有小兔子、小松鼠、小鸡、小鸭、小鸟以及其他晶晶叫不上名字的,它们都是那么可爱。晶晶缠着爸爸,到底买了一只小白兔带回家去。她非常关爱这只小白兔,一会儿摸摸,一会儿抱抱,一时喂它菜吃,一时给它水喝,对它爱不释手。晶晶的妈妈嫌小兔子又拉又尿的太脏,反对让晶晶养它;爸爸则主张既然晶晶那么喜欢,就该让她养,两个人为此事争执不下。
案例分析
小动物活泼可爱,姿态动人,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心理,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是孩子对比他们弱小、幼稚的小生命的一种优越感的表现。他们平时受到大人的照料和帮助,现在能够让自己站在优势地位“照料别人”,这种优越感,是儿童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发展的基础,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另外,孩子在喂食、抚摸小动物中,可以培养爱怜弱小之心,既然养小动物有这么多好处,父母当然应该同意了,不过要让孩子做好思想准备,给他鼓劲,毕竟养动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告诉孩子:“好吧,我们养一只小兔,不过养小动物很麻烦的,你要加油啊!”
父母禁语
“小孩子要以学习为主,养什么兔呀!”
有的父母和晶晶妈妈的观点一致,怕孩子养宠物耽误学习,往往加以阻挠,他们认为:“小孩子要以学习为主,养什么兔呀!”其实养宠物是个对孩子“爱心教育”的好机会,父母这么做不就失去了一次良机吗?
亲子沟通心法
在生活中为孩子传授知识。
67.“不要紧,要知道心灵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有生理缺陷
琳琳的一条腿因小儿麻痹而落下了残疾,失去了正常儿童应有的欢乐。琳琳长大了,上小学了,但她却因自己的残疾而自卑,性情孤僻,郁郁寡欢,总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琳琳的父母想开导她,却又总说不到点子上,为此,他们很忧虑。
案例分析
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往往为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自卑、沮丧;当别人真心实意帮助照顾他时,他却感到自己是拖了别人的后腿,觉得面上无光,消极厌世;学习上碰到困难容易心灰意冷,认为自己反正是低人一等,学了也没出息,缺乏进取心。他们大多数性情孤僻,性格内向,内心世界十分复杂,也十分敏感,别人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疑虑。父母对这些儿童要特别细心,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心灵。
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如果他能得到父母、兄弟姊妹的关心爱护,那么,他就会有80%的自信心,让孩子经常听到“不要紧,要知道心灵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这句话,使自己“身残志不残”,其实,家长要做的,就是承担起残疾儿童心理、生理的双重教育任务,让孩子也像正常健康儿童一样,享受到人生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为有缺陷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这是做父母的必须做到的一点。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较长,家庭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情,比如是否愉快,学习是否安静,生活是否方便等等诸多问题。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身体,使他们不觉得孤独,倍感家庭的温暖,树立自立思想,培养自立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也能与健康孩子一样自立自强。
父母禁语
“哎,你这辈子可完了,怎么办呀!”
孩子身体有缺陷,本来已经很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父母一句:“哎,你这辈子可完了,怎么办呀!”更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眼前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严重者会伤失生存下去的勇气。
亲子沟通心法
告诉孩子,有一颗健康的心比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为得要。
68.“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别人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意志薄弱
“婧婧,你怎么了,快告诉妈妈呀?”“婧婧,你怎么了?”……
婧婧的妈妈伏在婧婧的身边,拼命地喊着,她怎么能想到,孩子上初一还不到一个月,竟然想到了自杀。
婧婧是家里的独生女,爸爸是中学的校长,妈妈是医生,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婧婧,爷爷奶奶更是视婧婧为掌上明珠。她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只要是婧婧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尽量地去满足她,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婧婧真的很幸福。
当然婧婧也是很争气的,整个小学阶段,基本上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奖状,亲戚朋友无不夸婧婧是个好孩子,同班的同学无形中也愿意和婧婧来往。婧婧是个不甘示弱的孩子,只要考试,就想争第一。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婧婧由于身体不太好,结果考了第五名,谁也没有想到,婧婧拿到成绩单后竟就大哭了一场。小学毕业考试,她的成绩很理想,顺利地考入了一所重点中学。
这所中学就是婧婧理想中的学校,入学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同学们都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时,婧婧才发现自己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有了,身边的同学都是那样优秀。课堂上,婧婧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总有那么多的同学似乎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老师的目光在婧婧身上停留的时间也少了;开学不到一个月要确定班干部,结果名单里也没有了婧婧;英语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听写几个单词,婧婧只写对了一半;语文课上,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竟然说错了……
这一切都让婧婧不断地怀疑自己,责备自己。她甚至感到自己再没有脸面见父母了,放学路过小河边的时候,婧婧就……
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意志力,只是强弱不同,每位有长应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准弱点。
比如那些做事情虎头蛇尾的孩子,看起来很让人头疼,却是能够很快确定目标、确定行动阶段的人,而他们的弱点在于坚持性和自制力上。对待这样的孩子,在确定目标之后,要打预防针,提醒他一旦干起来,就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在行动过程中,则要帮助孩子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加大自我管理的力度,不断地激励他。在接近目标时,尤其要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有几次这样的过程,孩子的薄弱环节就会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