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06

第6章 道德品质篇(3)

孩子长大后进入新的环境,语言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会自然而然改掉自己所说的脏话。所以在这些小节上,我深刻体会到父母耗费太多的精力去纠正孩子的这个毛病。当然。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口头禅”和不文明的言谈,日常交谈中一旦发现可以而且也应当指出和教育,但不必小题大作,把它看得过于严重。

孩子有不良的口头禅,家长不应要求他立即戒掉,应以“你觉得这句话好听吗”来引话题,慢慢引导改掉。当孩子有所进步时,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赞拨和鼓励。比如孩子偶尔一次没有说“口头禅”,家长可说:“孩子,你真棒耶!这次没有说那几个字。”

父母禁语

“难听死了,以后不许再说了。”

孩子有不良“口头禅”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戒掉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应该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逐渐改掉。

“再说口头禅,我缝上你的嘴!”

孩子张口就是“口头禅”,父母当然生气,认为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威胁他“再说口头禅,我缝上你的嘴!”

实际上,小孩子说“口头禅”,并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更不会有成人那样的感受。

孩子说“口头禅”是模仿来的。他发现一些“口头禅”令成人特别敏感,最能引起他人的注意。

孩子对语言禁区怀有好奇心:为什么不许说“口头禅”呢?这什么大人听这些话就十分反感呢?越是不让说,我偏要说,嘿嘿,好玩!

亲子沟通心法

让孩子自己作裁判,是亲子沟涌的一副良药。

22.“这次考得很好,我相信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如果真有作弊现象只要能改正,努力学习,假成绩一定会变成真实的,你能做到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考试作弊

陈琳的父亲是听陈琳的同学说的,说陈琳考试时与另几个同学共同作弊,而且不只一次。陈琳的父亲严肃批评陈琳,陈琳却振振有词,说什么大家都作弊,他若不作弊就考不过人家,在班上就要“吃鳖”……陈琳的父亲听后,感到问题非常严重。

案例分析

孩子毕竟是孩子,况且他们又不是生活在真空的世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虚假作假;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分数;家长教育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孩子友伴的友谊观念偏离,把作弊视作“互相帮助”等等,都是导致当前有些学校里考试作弊成风的不良因素。因此,要杜绝孩子的作弊行为,还需要下一点功夫。

如果也像陈彬爸爸那样直接提出问题,孩子反而还会振振有词地反驳你,孩子有孩子的理由呀,所以说这种方法是行不能的。

首先,应帮助孩子认识作弊的危害性。孩子年纪虽然尚小,但基本的是非观念还是有的。他们明白违反科学是不对的,小偷是可恶的,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剽窃等。家长应教育孩子,把考试作弊作为“违反科学”、“学习上的小偷”、“侵占别人劳动成果”来认识,牢固地树立起“作弊可耻”的思想。

其次,帮助孩子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是凡刻苦学习,学有成效者,作弊的可能性少。家长要杜绝孩子的考试作弊,平时就应当下功夫,抓孩子的学习,辅导他们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再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在学习上培养独立性,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等良好习惯;在道德上培养诚实、不弄虚作假、不损人利己、不侵占别人劳动果实等品质。这是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的措施。

如果明知孩子作弊却不去揭穿,而是先表扬孩子考得不错,“这次考得很好,我相信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如果真有作弊现象只要能改正,努力学习,假成绩一定会变成真实的,你能做到的。”

孩子听后,一定心里很惭螝,决心以后再不这样了。

父母禁语

“你这个不诚实的孩子,竟敢作弊?”

考试作弊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家长给孩子戴上一顶“不诚实的孩子”的帽子,孩子心里能好受吗?

“以后考试可不能再作弊了!”

孩子有作弊的坏毛病,千万不能用“以后考试可不能再作弊了”来强调他的坏毛病,把那个坏毛病挂在嘴上,让孩子时时想起,人常说:只有想到才能做到。那么他作弊的毛病就很难改变了。家长不如告诉他:“下次考试诚实一点,认认真真地做试卷。”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他要做的事情上,从而忘记以前的坏毛病。

亲子沟通心法

善待孩子的过失吧,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23.“宝贝,你是个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如果你起床晚了,将会……”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没有责任心

玲玲今年已经读小学五年级了,可是却还像小孩子一样,凡事都要父母再三叮咛、嘱咐,否则就不会主动做好。例如早上,一定让父母多次喊叫才会起床;衣服不替她准备好,她就不知道该穿哪一件;早饭,父母不催促就吃得很慢,以至上学迟到;又具经常忘在家里,还要麻烦父母送到学校。最让父母生气的是,她做事没有责任感,不是经常推说忘了,就是虎头蛇尾。每次父母批评她,她都能接受,但事情过后,又故态复发,父母为此整天抱怨没有办法。

案例分析

一个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没有责任心的人,是社会化的一种失败,因为他很难形成社会的归属感,很难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要由自己负责。如果在吃饭时间,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就先让他停止进食,家长用不着端着饭碗跟着孩子去喂,等到他饿了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让孩子对饥饿负一点责任是有教育意义的。

孩子没有责任感,主要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让他去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而将责任推卸于父母。先夸奖孩子是个“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增强他的自信心,然后再用“如果你不起床将……”言外之意,出现什么事后果自负。

不要老是将物质报偿作为树立责任心的动力。

要淡化有形的物质奖赏,代之以精神的爱抚和勉励,如孩子每天下楼取报纸,他就应该得到大力夸赞,得到一个吻或一个拥抱。

另外,家长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父母应在亲友面前对他的尽责表示赞赏,以使他的好行为有一个长久的动力保持下去。

给孩子责任范畴内的事情定一个最后时限。

无论如何,别因孩子做得不够完美而替孩子完成他应该做的事。

跟孩子讲明后果,并让其承担“后果”

父母禁语

“唉,又晚了,让我来帮你吧!”

要想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一点责,就千万不要替他承担后果,让他自己去接受不负责任的惩罚,绝不能像这位母亲一亲,一句“唉,又晚了,让我来帮你吧!”就又去为孩子承担他没有责任心所接受的惩罚。没有责任心的是孩子,而不是母亲,母亲为什么要替他承担后果呢?

“你再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我将实行体罚了!”

孩子不负责任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父母要求过于严厉,即孩子只有限制没有爱;另一种则是父母极端纵容孩子,即孩子只有爱没有限制,当然在当今社会,后一种情况多一些,平时对孩子溺爱、纵容,突然有一天孩子做得有好就要体罚,孩子能接受吗?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体罚是下策。

亲子沟通心法

理解孩子有益于亲子沟通。

24.“宝宝,妈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你想过没有,那是一个集体呀!”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没有集体意识

五岁的王玲平时活泼开朗,舞跳得也很好,在“六一”舞蹈大赛中,她也参加了,班里一共有八名小朋友参加。在演出中,王玲不小心把手里的花掉了,自己竟然哭着跑下台了。这一下,害得台上的其他七名小朋友也不能正常表演,那比竟是八人的集体舞呀,少一个怎么能继续演下去呢?节目演砸了,老师当然生气了,对王玲说:你为什么不赶快捡起花表演呢,看,因为你咱们班成了最后一名。没想到王玲满不在乎地说:“最后一名就最后一名吧,跟我有什么关系呀?”老师十分吃惊,心想:这孩子怎么一点集体观念都没有呢?为了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老师把这事告诉了王玲的妈妈,希望家长能与老师配合。可王玲的妈妈犯愁了,她不知自己该怎么才好。

案例分析

孩子没有集体意识是因为家长在家里的时候很少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孩子不明白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首先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家庭、托儿所、幼儿园),自己有为集体争光的义务,而且还必须为集体服务。此外,还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是相联系的,损害了集体的利益也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当然,父母不可能把这些大道理讲给孩子听,但可以把这些道理和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从生活中,从一件件小事中领会到这些道理。比如,让孩子与家人一起吃饭,感受到全家人相聚的欢乐;节假日订个活动计划,或探望老人,或出去郊游,或搞点集体活动。

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更要注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沟通主要是为了交流看法,形成一种平等、合作的氛围,并不一定要全部按孩子的想法去做。一个在家庭里有集体意识的孩子,以后才能很快地适应其他的集体生活。

对孩子说:“宝宝,妈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你想过没有,那是一个集体呀!”让孩子心里有集体观念

父母禁语

“把自己管好就可以了,不要去管班里的那些事!”

现在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与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关系,有的孩子是家中的“小皇上”,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他们不希望孩子在学校或幼儿里干一些扫地、擦桌椅之类的活,生怕累坏他们的小宝宝。只教育孩子“把自己管好就可以了,不要去管班里的那些事!”渐渐地,孩子养成了习惯,对班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好像与自己毫无关系似的,这样孩子的集体意识就会越来越淡薄。这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发展可是非常危险的哟!

“你怎么能一个人跑下来呢?你就不想想别人该怎么办吗?”

家长看到孩子这么自私,没有一点集体意识,心里当然很不舒服,对着发脾气:“你怎么能一个人跑下来呢?你就不想想别人该怎么办吗?”想用这话来激发孩子遇事多替别人想想,多替集体想想,不要只管自己。可对孩子这样大声大吼的,孩子心里能服你吗?其实,孩子自己心里也一定很难受,要不然他不会哭着跑下去的。因此,这时家长应该先对孩子表示理解,然后再为他讲一些道理,使孩子心服口服。

亲子沟通心法

自私是亲子之间的一道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