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22360600000016

第16章 政治权力之谋(2)

秦国郎中令赵高仗着二世的恩宠肆意专横,因私人仇怨诛杀了很多人。他怕大臣入朝奏事向二世报告,于是以天子年轻不精通政事为由劝二世深居宫禁中,让他及侍中官等熟习法律的人来处理事务。这样,赵高就掌管了国家政事,一切大事都由他决定。赵高听说李斯对此不满而有非议,便去会见丞相李斯说:“关东地区的盗贼纷纷起来闹事,现在皇上却加紧增征夫役去修建阿房宫,并搜集狗马一类无用的玩物。我想进行规劝,但因地位卑贱不敢言。这可实在是您的事情啊,您为什么不去劝谏呢?”李斯道:“本来是该如此啊,我早就想说了。但如今皇上不坐朝接见大臣听取奏报,经常住在深宫中,我所要说的话,不能传达进去,而想要觐见,又没有机会。”赵高说:“倘若您真的要进行规劝,就请让我在皇上得空的时候通知您。”于是赵高等到二世正在欢宴享乐、美女站满面前时,派人通告李斯:“皇上正有空闲,可以进宫奏报事情。”李斯即到宫门求见。如此接连三次。二世大怒道:“我常常有空闲的日子,丞相不来。我正在闲居休息,丞相就来请示奏报!丞相这岂不是轻视我年幼看不起我吗?”赵高便趁机说道:“沙丘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的密谋,丞相参与了。现在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他的意思也是想要割地称王了。而且陛下若不问我,我还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地盗贼陈胜等都是丞相邻县的人,因此这些盗贼敢于公然横行,以致经过三川城的时候,李由只是据城防守不肯出击。我听说他们还相互有文书往来,因尚未了解确实,所以没敢奏报给陛下。况且丞相在外面,权势比陛下大。”二世认为赵高说得有理,便想查办丞相,但又怕事实不确,于是就先派人去审核三川郡守与盗贼相勾结的情况。

李斯听到风声,才知中计,便上书揭发赵高专权擅势、贪欲无穷,有篡位自立的野心。赵高知道胡亥听不进去,便没有扣押这封上书。胡亥果然不信,李斯再次上书,坚决要求惩治赵高。胡亥担心李斯会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先斩赵高而后奏,便告诉赵高要小心。赵高趁机大进谗言,说李斯想先除掉自己,再像田齐篡夺齐国的政权一样篡夺胡亥的天下。胡亥相信了赵高,命他把李斯拘捕起来,投入狱中,随即又把李斯的宗族、门客以及凡与李斯有交往的人统统收捕归案。

赵高重刑逼供,逼李斯招认与儿子李由谋反之事。李斯难受酷刑,屈打成招。但他还不死心,又上书胡亥自陈,赵高接到上书后扯得粉碎,说:"囚犯怎么能上书呢?"李斯的上书,反倒提醒了赵高,倘若胡亥真的派人来审问李斯,他肯定会翻供的。赵高就让自己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侍中的样子,轮番去审讯李斯。李斯不知其中有诈,就以实情相告,结果每次都遭到残酷的拷打。后来,胡亥派人来核实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又如前几次一样,始终没敢改口,承认了谋反的罪名。赵高把这份供词上奏给胡亥,胡亥看后非常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高,我几乎被李斯所卖。”这样一来,李斯被定成死罪,夷灭三族。

如果秦始皇因为统一六国而被称为“千古一帝”的话,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也毫无愧色。秦始皇对他基本是言听计从。就君臣际遇和取得的成就来说,可算得国史第一。功高而未震主,秦始皇直到死都没有怀疑过他,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李斯对少主还有拥立之功,但二世皇帝居然会怀疑他谋反,最后居然相信他谋反,少主继位一年,拥立的功臣就身败族夷,也是史上罕见。李斯为什么会败于赵高?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 李斯没有把赵高作为敌手,而赵高把李斯当做了敌手。第二, 赵高掌握了跟皇帝的联络权,李斯想见皇帝一面都难,更谈不上在皇帝面前剖白自己,揭发别人了。第三,赵高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而李斯始终没有自己的势力集团。

5.刘项智斗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先占据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控守函谷关,想就地称王,项羽对此大为不满,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军于新丰鸿门,虎视刘邦。当时,项强刘弱,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并由此导致最终的失败。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刘邦来到霸上。秦王子婴乘坐着白马和素色的车,把皇帝玺印、符、节等封好,在路边投降。将领中有人说要把秦王杀掉。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遣我来到这里,就是因为我能够宽容。况且秦王已经投降,杀了他是不吉利的。”于是便将秦王子婴交给了主管官员处置,然后刘邦领兵向西进入咸阳。有人劝说刘邦道:“关中地区比天下其他地方要富足十倍,而且地势险要。听说项羽封章邯为雍王,让他在关中称王。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占据这个地方了。可以火速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并逐步征召关中兵,以此增加自己的实力,抵御他们。”刘邦认为此计可行,就照着办了。十二月,项羽进军至戏。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任秦王子婴为相,奇珍异宝全都占有了。”企图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项羽闻言怒不可遏,就让士兵们饱餐一顿,打算次日攻打刘邦的军队。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向来与张良要好,便连夜驰马到刘邦军中,私下里会见张良,将这些事情一五一十地对他说了,想要叫张良同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为韩王伴送沛公,而今沛公遇有急难,我却逃走了,这是不义的行为,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即进去将项伯的话全都讲述给了刘邦。在张良的谋划下,沛公召见项伯,假称自己并无反叛项羽之心。项伯回去后,把沛公的话报告给项羽,并说沛公破关中有功,如果去攻击他,会陷自己于不义。

第二天,刘邦带领一百多骑随从人员到鸿门来见项羽,道歉说:“我与将军您合力攻秦,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战斗,没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破秦,得以在这里与您重又相见。如今有小人之言搬弄是非,使您和我之间产生了隔阂。”项羽道:“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散布的流言,不然的话,我何至于如此啊!”项羽于是就留刘邦与他一起喝酒。范增频频向项羽递眼色,并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却只是默然不语,毫无反应。范增便起身出去招呼项庄,对他说:“项王为人心慈手软,还是你进去上前给刘邦敬酒,敬完酒,你就请求表演舞剑,然后乘势在坐席上袭击刘邦,杀了他。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阶下囚了!”项庄即入内为刘邦祝酒,敬完酒后,项庄道:“军营中没有什么可用来取乐的,就请让我来为你们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哇。”项庄于是拔剑起舞。项伯见状也起身拔剑起舞,并时时用身子遮护刘邦,使得项庄无法行刺。

这时张良来到军门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了?”张良说:“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却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道:“事情紧迫了,我请求进去,与他拼命!”樊哙随即带剑持盾闯入军门。军门的卫士想要阻止他进去,樊哙就侧过盾牌一撞,卫士扑倒在地。樊哙于是入内,掀开帷帐站立在那里,怒目瞪着项羽,头发直竖,两边的眼角都睁裂开了。项羽手按剑,跪起身,说道:“来客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陪乘卫士樊哙。”项羽道:“真是壮士啊!赐给他一杯酒喝!”左右的侍从即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一饮而尽。项羽说:“再赐给他猪腿吃!”侍从们便又拿给他一条生猪腿。樊哙将他的盾牌倒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来切切就大口地吃了。项羽说:“壮士,你还能再喝酒吗?”樊哙道:“我连死都不逃避,一杯酒难道还值得我推辞吗!秦王的心肠狠如虎狼,杀人唯恐杀不完,用刑惩罚人唯恐用不够,致使天下的人都起而反叛他。怀王曾与各路将领约定说:‘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城的人,在关中为王。’现在沛公最先击溃秦军,进入咸阳,毫毛般微小的东西都不敢染指,就率军返回霸上等待您的到来。这样劳苦功高,您非但不给予封地、爵位的奖赏,还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有功之人。这是在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呀,我私下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项羽无话可答,就说:“坐吧。”樊哙于是在张良的身边坐下了。

坐了不一会儿,刘邦起身去上厕所,趁机招呼樊哙出来。刘邦说:“我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啊?”樊哙道:“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屠刀和砧板,我们则是鱼肉,如此还告什么辞哇!”于是就这么走了。鸿门与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撇下车马,抽身独自骑马而行,樊哙等四人手拿剑和盾牌,快步相随,经骊山下,取道芷阳,抄小路奔向霸上。留下张良,让他向项羽辞谢,将白璧敬献给项羽,大玉杯给亚父范增。刘邦临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的军营,只不过二十里地。您估计着我已经抵达军中时,再进去。”刘邦已走,抄小道回到军营,张良方才进去告罪说:“沛公禁不起酒力,无法来告辞,谨派臣张良捧上白璧一双,以连拜两次的隆重礼节敬献给将军您;大玉杯一双,敬呈给亚父您。”项羽说:“沛公现在哪里呀?”张良道:“他听说您有要责备他的意思,便抽身独自离去,现在已经回到军中了。”项羽就接受了白璧,放到坐席上。亚父范增接受玉杯后搁在地上,拔剑击碎了它们,说:“唉,这小子不值得与他共谋大业!夺取项将军天下的人,必定是刘邦。我们这些人眼看着就要被他俘获了!”刘邦到达军中,立即杀掉了曹无伤。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

6.除心患吕后造人彘

刘邦晚年喜新厌旧,宠爱年轻美貌的戚夫人。刘邦曾几次要废长立幼,改立戚夫人之子如意,幸亏有众大臣的拥戴未能实现。刘邦死后,吕雉专权,开始对戚夫人大肆报复,砍掉她的手足,挖去她的眼睛,熏聋她的耳朵,还用药物把她变成哑吧,抛入地窖,称为“人彘”。 以至于吕雉之子汉惠帝撞见之后,惊吓成病,卧床不起。

定陶人戚姬很受高祖的宠爱,她生了赵王如意。高祖认为太子太过仁义懦弱,又说如意像自己,虽封如意为赵王,却又常把他留在长安。高祖到关东,戚姬经常随从,她日夜啼泣,想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而吕后年纪大了,经常留守长安,与高祖的关系日益疏远。于是高祖想废掉太子而立赵王为太子,大臣们力争保住太子,都没有得到高祖的同意。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力争,高祖问他有什么理由。周昌口吃,又加上心里很忿怒,说:“我口吃话说不好,但我知道废太子不可行。陛下您想废掉太子,我不奉行诏令!”高祖听周昌口吃说话便欣然大笑。吕后在殿屋东堂偷听,等殿上争论完毕之后,见到周昌就下跪道谢,说:“没有你力争,太子几乎被废掉了。”

当时赵王才十岁,高祖担心自己死了之后赵王不能保全,御史赵尧请求为赵王安置一位位尊而且能力强的丞相,而且应该是吕后、太子、臣子们向来都尊敬而且畏忌的人。高祖问:“谁可担任赵王的丞相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就是可以任为丞相的人。”高祖便任命周昌为赵王丞相,而任赵尧代周昌为御史大夫。

高祖自从打败黥布返回长安之后,病得更加厉害,也更加想改立皇太子。叔孙通规劝高祖说:“从前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废掉太子,立了奚齐为太子,晋国因此内乱了几十年,被天下人耻笑。秦始皇因为不早确立扶苏为太子,使得赵高能够造假立胡亥为太子,以致使自己的国家断绝了祭祀,这是陛下您亲眼看见的。现在太子既仁惠而且孝顺,天下人都知道。吕后与陛下您同甘苦、共患难,您怎么能背弃她?如果陛下您一定要废嫡生子而立少子为太子,我愿意先伏罪诛杀,以颈血溅地。”高祖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只不过是开开玩笑罢了。”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动摇,天下都随着振动,为什么以天下根本来开玩笑呢?”当时大臣强争的很多,高祖知道臣子们心里都不向着赵王,便不再提改立太子的事。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高祖在长乐宫驾崩。高祖死后,吕太后下令把戚夫人关在宫中永巷里,剃去头发,带上刑具,穿上土红色的囚服,做舂米的苦活。她又派使者去召赵王刘如意,使者三次往返,赵相周昌借口赵王也病了,不让赵王去。吕太后听到回报,大为愤怒,便先派人去召周昌。待周昌到了长安,才派人再去召赵王。赵王前来,还未到达时,汉惠帝听说吕太后要对赵王动怒,便亲自去霸上迎接赵王,与他一起入宫,自己带着他一同吃饭睡觉。吕太后想杀掉赵王,但找不到机会。

汉孝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十二月,惠帝早晨出去射猎。赵王年纪小,不能早起同去,吕太后便派人拿着毒酒让赵王喝。黎明,惠帝回宫时,赵王已经死了。吕太后又下令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珠,熏聋耳朵,喝哑药,让她呆在厕所里,称她为“人彘”。过了几天,吕太后便召惠帝来看“人彘”。惠帝见后,问知这就是戚夫人,便大哭起来,从此患病,一年多不能起身。他派人向吕太后请求说:“这种事不是人做的。我虽然是太后您的儿子,到底还是治不了这个天下。”惠帝因此每天饮酒淫乐,不理政事。

7.吕后分封诸吕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八月,惠帝刘盈在未央宫驾崩。当初,吕太后命令张皇后抱别人的儿子来抚养,杀死孩子的生母,立他为太子。惠帝死后,太子即皇帝位,因年幼,便由太后临朝行使天子权力。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