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犹太民族中,一些“修诺雷尔”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其中还有不少人通晓《塔木德》,他们也是犹太教堂中的常客,经常以同仁的身份参加《塔木德》和《犹太教则》的讨论。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不要看不起穷人,因为有很多穷人是非常有学问的。”“不要轻视穷人,他们的衬衫里面埋藏着智慧的珍珠。”
犹太人素有尊学、重学的传统,对于贫穷犹太人的智慧,他们也同样表现出尊重。
犹太人有一个这样的民间故事,教导人们不要看不起穷人。
一个虔诚的人继承了一笔财富,每到安息日前夜,他就开始为安息日日落前的食物做准备。
有一次,由于急着办事,他在安息日前必须暂时离开家一段时间。在回家的路上,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买安息日所需食物的钱。
这位虔诚的人生气地斥责穷人:“你怎么能一直等到最后一刻才买你的安息日食物呢?没有人会像你这样的,你肯定是企图骗我给你钱!”
他回到家后,给妻子讲了遇到穷人的事。
“我得告诉你,是你错了,”他的妻子说,“在你的一生中,你从未体味到贫穷的滋味,对什么是贫穷没有概念。我在穷苦人家长大,我经常回忆过去,那时天几乎全黑了,安息日快来了,而我的父亲仍然为家人四处寻找哪怕一点点的面包,你对那个穷人有罪!”
虔诚的人听到这一席话,赶紧到街上寻找那个乞丐,乞丐仍然在寻找安息日食物。于是,这位富人给了穷人安息日所需的面包、鱼、肉,并请他宽恕自己。
在犹太社会里,尽管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但一直以来,犹太人是尊重穷人的,他们认为富人并不一定快乐,穷人也并不一定就要绝望。但是,一个靠别人施舍为生的穷人也应该有施善的行为。
这就是犹太人对于穷人的态度。
不嫌贫爱富,并且把尊重穷人,对穷人进行施舍作为自己的义务,这是犹太人团结友爱的处世智慧之一。
彼此宽容,相互尊重
作为一个自诩为“上帝的选民”的民族,犹太人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常常宣称自己的神全知全能,凌驾于一切其他民族的神之上。有一则寓言是这么说的:
有一艘船载着来自各国的旅客,正在大海中行驶。突然,暴风雨来了。船上的人,除了犹太人之外,纷纷以各自的方法,向自己的神祈祷。可是,暴风雨不但没有平息,反而越来越厉害。大家束手无策之下,就问犹太人:“你为什么不祈祷?”
于是,犹太人开始祈祷,结果,暴风雨立刻停止了。
船终于平安驶入港湾,死里逃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问犹太人:“我们拼命祈祷时,神却不理睬。你一祈祷,暴风雨为什么立刻就停止了呢?”
犹太人说:“我也不怎么清楚。不过,各位是向各自土地上的神祈祷。巴比伦人向巴比伦的神祈求,罗马人向罗马的神祈求,可是海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也许我们的神是支配整个宇宙的神,所以,才会听到我在海上的祈愿吧。”
一个屡屡被征服的弱小民族面对着征服自己的大民族,却侃侃而谈自己的神的至上性,在旁人看来,难免有滑稽之感。犹太人也许无意中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圣经》中既宣扬“万军之耶和华”的战无不胜,同时又记下上帝同犹太人立约之证物,约柜被敌方掳去之事。两相对照,常使人感觉到犹太人独有的那种幽默感。
这种幽默感无疑有助于犹太民族的凝聚,有助于犹太人保持某种心理上的平衡。
不过,一个人如果总是在虚幻的白日梦中把自己想像成壮士而鼓足勇气,久而久之不但会变得连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还会为了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激起真正有实力的对手的暴怒。这种危险可以说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多次出现过。
所幸的是,明智的犹太人大都把这种优越感表现在一些虚无飘渺的东西上面,而在许多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也就是最易惹出矛盾、激起冲突的事物或行为上,却常抱有某种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
比如说吧,犹太人很讲究食谱,按照他们的饮食律法,有许多东西是不能吃的。四足动物中,必须是有两个以上的胃,并且蹄分两半的才能吃。如牛、羊、马,因为只有一个蹄子,猪虽有两个蹄子但只有一只胃,所以都不能吃。鱼必须有鳍和鳞才能吃,像鳗鱼、鳝鱼之类的,不能吃。至于虾、蟹之类带甲壳的,也不能吃。还有吃肉的鸟也不能吃,像鹰、鹫,就不能食用。而且,即便能吃的牛、羊,也需要以犹太人独特宰杀方法,把血全都放净后,才能食用,这种肉即称为“人膳之肉”。
不过,对于种种食物禁忌,《塔木德》上只给出一个理由:犹太人之所以不吃这些东西,是因为上帝有这样的训诫。犹太人并不对其他民族的食物指手划脚。
这是一种对他文化不加褒贬的明智态度的最完美的表现。毫无疑问,犹太民族像大多数民族一样,愿意有皈依她的人。《塔木德》上就写有:神喜欢犹太化的非犹太人。
有个国王有一大群羊,雇了一个牧羊人,每天出外放牧。
有一天,牧羊人发现一头似羊非羊的动物混在了羊群里,他便来向国王请示说:“有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混进了羊群,如何处理比较好?”
国王说:“你要特别照顾好那个动物。”
牧羊人一听,十分不解地看着国王。
国王告诉他:“这些羊是我们一手养大的,所以没有什么好担忧,但这个动物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却能和我的羊群一起行动,这不是令人高兴的吗?”
一个犹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在犹太人的传统下培育,而没有经历犹太传统培育的人,能够理解犹太文化。喜爱犹太文化,这比真正的犹太人更应受到尊敬。
在《塔木德》上写着:世界上的人们,不管具有什么样的信仰,反正好人都会得救,无须特别努力犹太化。
犹太人的比喻大多是很恰当的,这里也不例外,而妙就妙在最后的那句话:好人总会得救,无须特别努力犹太化。其神态俨然学校招生办公室在人满为患时对热心申请者的那种“极为理智”的态度:“你们愿意进来学习当然欢迎,但其实自学也能成才。”
所以,在塔木德时代,犹太人常和非犹太人一块儿工作,一块儿生活。犹太人遵守自己的613条戒律,但无意把它们强加给非犹太人,使他们也成为犹太人。拉比们并不向非犹太人传教,但根据《塔木德》的规定,为了保证彼此和平共处,非犹太人有7项约束:
1.不吃刚杀死的动物的生肉。
2.不可大声斥责别人。
3.不可偷窃。
4.要守法。
5.勿杀人。
6.不可近亲通奸。
7.不可有乱伦的关系。
非常明显,这7条约束并没有多少“犹太味”,基本上属于各个民族共同遵守的道德、习俗或法规。尽管第一条让“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有点为难;第二条有点小题大做,不过适用于民族关系时则另当别论;而第四条又会让有些习惯于无法无天的统治者大恼:“我大还是法大?”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这些约束是能够得到人们共同遵守的。
对自己使用613条律法,对别人只用7条!也许对一切人、一切民族来说,相处中真正重要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彼此宽容,相互尊重。
夸奖别人之前,绝不夸奖自己
世界上有很多不美丽的东西,但是其中最丑陋的便是“自大”。
犹太古谚有一句讽刺自大的话:“没有你,太阳照样东升、西下。”
犹太人认为,当人自满自大时,就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谦虚和改过向上的念头。自满自大的人很容易犯过错,因此,《犹太法典》虽不认为自大是一种罪过,却认为它是一种愚昧。有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周围的任何人却绝不可能那么重视自己,因此他厌恶别人对他的漠不关心,同时更为自己没有达到更高的目标而生气,于是就会产生过度的自我嫌恶。在犹太人看来,这也算是自大的一种,因为这种自我嫌恶和虚荣心是互为表里的。
犹太人说:“如果自己的内心已由自己占满时,就再也不会有留给神住的地方了。”因此犹太人在夸奖别人之前,绝不会夸奖自己。
犹太人在告诫孩子们不可自大时,常引用《圣经·创世纪》做比喻:
在《创世纪》中,神首先分别了光明与黑暗,再分割天空和地面,并将地面划分为水、陆,然后他开始创造生物,到了最后才创造人——亚当。因此,甚至跳蚤都比人早到这个世界,所以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就算是在动物面前,连耀武扬威的资格也都没有。
谦虚是美德,因此《塔木德》对谦虚有很严格的规定。告诫人们说:“即使是一个贤人,只要他炫耀自己的知识,他就不如一个以无知为耻的愚者。”
犹太人有许多嘲笑不谦虚的人的故事。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带着陶醉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样的人!”
“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狂热者呐喊,“他给人们宽广无私的施舍。”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这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
信徒们陷入了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了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
“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这则故事的名字就叫《谦虚的拉比》,它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的拉比的愚蠢。此外,法典还对自大的危险提出了警告:“金钱是自大的捷径,而自大是罪恶的捷径。”
不把内在显现给别人看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不自大,也是犹太民族处世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