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意大利男高音中,蒂多·斯基帕(TitoSchipa,1888—1965)不仅有着自然感性的音色,而且极富智慧,有着非同寻常的艺术品位。他学于米兰,二十一岁首次登台,经常穿梭于意大利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1917年他参加了普契尼的歌剧《燕子》的首演,饰演鲁杰罗一角。他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始于1919年,签约芝加哥歌剧公司;1924年在旧金山歌剧院演唱;1932年登上大都会歌剧院舞台,并在那里演唱了三年;1941年又再次出现在那里。在意大利,斯基帕主要活跃在米兰斯卡拉和罗马歌剧院的舞台上,达二十年之久。
斯基帕的剧目范围很广,以大量演唱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为主。除此以外,他还掌握了马斯奈的《维特》、唐尼采蒂的《爱之甘醇》和契莱阿的《阿莱城的姑娘》。
Nimbus的唱片涵盖了斯基帕1913年至1937年的录音。他在声音上始终保持着年轻柔和的音色;1913年威尔第《弄臣》中的咏叹调表现出精确的音乐处理和完美的声音控制;二十年代的代表作是《阿莱城的姑娘》中的咏叹调“寻常的故事”。斯基帕的声音不属于特别戏剧性的风格,永远都在控制之中,让人感觉特别温柔,因此他特别适合演唱偏抒情的角色。虽然他也演唱法国剧目,但都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1934年录制的《维特》中的“春风你为何唤醒我”和《玛侬》中的“飞逝的形象”都与他的音色完美契合,而意大利语总是很难让人一下子接受。Nimbus的转录切掉了几乎所有杂音,但同时也切掉了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泛音;加入了混响,试图把声音弄得更容易接受,但适得其反的是听起来缺少真实感。
威尔第歌剧的早期录音
第一个《茶花女》的录音居然是法国EMI录制的喜歌剧院法语版,刚开始听肯定会觉得很不适应,不过很快你就会喜欢上它,比意大利语更多了几分优雅和内敛;不但语言改了,原先的三幕也被分割为四幕(把第二幕分成两幕),就连部分宣叙调的音符也为了适应法语的语调而加以调整。整部歌剧被压缩在32面78转唱片中,有部分被删节。这个版本称不上伟大,除了男中音亨利·阿尔贝(HenriAlbers,1866—1925)之外,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国际声誉。饰演维奥莱塔的女高音莫莱特(JaneMorlet)和饰演阿尔弗雷德的特洛塞利(MaurizioTroselli)都任职于巴黎的特利亚农抒情剧院,始终默默无闻。而阿尔贝则在纽约大都会和科汶特花园演唱,后来进入巴黎喜歌剧院,同时在柏林、巴塞罗那、米兰和维也纳频繁活动。在这套唱片中,他塑造了一位有尊严的父亲,尽管节奏有时不太稳定,但音色深沉浓郁。指挥埃米勒·阿尔夏波(mileArchainbaud)良好地掌控着全局的平衡感,整体速度和现场演出差不多,偏快,非常活跃。
二十年代后期电气录音成熟后,从1928年开始,EMI着手系统录制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当然首当其冲。这个早期录音质量好得让人惊诧,所有细节清清楚楚,背景噪音很小,几乎达到了五十年代的水准,声音在各方面都非常平衡。这个版本拥有一个完美的演员阵容。女主角梅塞德斯·卡普茜(MercedesCapsir,1895—1969)生于巴塞罗那,主要在欧洲演唱,角色包括阿米娜(《梦游女》)、露契亚、吉尔达(《弄臣》)和维奥莱塔。与她搭档的是生于澳大利亚的男高音利奥奈罗·塞希尔(LionelloCecil,1893—1957),他主要在意大利各大剧院演唱。卡普茜和塞希尔都具有非常年轻辉煌的音质,让这个版本显得格外青春盎然。热芒的饰演者卡洛·加勒菲(CarloGaleffi,1884—1961)是当时以演唱威尔第和真实主义角色著称的意大利男中音,他的职业生涯长达半个世纪,其音色有着非凡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变化。
关于指挥家洛伦佐·莫拉约利(LorenzoMolajoli,1868—1939)的职业生涯记录非常不清晰,大约始于1891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大概在米兰斯卡拉指挥,但没有公开的文件能够证实,唯一的证据就是他在1928年至1932年间为HMV录制了二十部歌剧全剧录音,大部分都由Naxos转成了CD。这些录音中,莫拉约利的敏感度很高,对音乐的处理既细腻又有着良好的整体平衡,速度把握不偏不倚,充分照顾了歌唱家的发挥。
制于1930年的《游吟诗人》和1932年的《法斯塔夫》也是由莫拉约利指挥的。
《游吟诗人》中的每个主角都为这个版本烙上了自己的印记。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版本,即使在今天听来也是那么不可思议的迷人。莱奥诺拉的饰演者彼安卡·斯卡恰蒂(BiancaScacciati,1894—1948)在斯卡拉唱了九年(1926—1933),她是1927年《图兰朵》在英国的首演者之一。曼里科的饰演者弗朗切斯科·梅尔利(FrancescoMerli,1887—1976)生于米兰并在那里学习,1914年首次登台,1916年起在斯卡拉演唱了三十年。他是斯卡恰蒂的老搭档,音色适合从美声、真实主义到威尔第的《奥赛罗》中英雄式的各种角色,非常广泛。恩里科·莫里纳利(EnricoMolinari)表现也很出色,他以演唱威尔第男中音角色见长,是一位称职的鲁纳伯爵。唯一遗憾的是阿苏切娜的饰演者朱塞碧娜·齐奈蒂(Giuseppina Zinetti)有些疲态,音准不太稳定。
1932年录制的《法斯塔夫》是这部歌剧历史上首个商业全剧录音,录制在28面78转唱片上;在莫拉约利的棒下,成就了这个细腻精准而又活泼动人的版本。其中的几位歌手也功不可没。法斯塔夫的饰演者贾科莫·里米尼(Giacomo Rimini,1887—1952)来自维罗纳,他参加了1926年《图兰朵》在斯卡拉的首演。他特别擅长喜剧角色,如《唐·帕斯夸莱》和《贾尼·斯基基》。皮亚·塔茜娜丽(Pia Tassinari,1903—1995)饰演的福德夫人有着厚实的音色。她职业生涯中的角色非常广泛,从苏珊娜(《费加罗的婚礼》)到夏洛特(《维特》)。饰演奎克蕾夫人的奥洛拉·布阿德斯(AuroraBuades,1897—1965)和饰演芬顿的罗伯托·达莱希奥(RobertoD‘Alessio,1893—1975)是一对夫妻:前者是一位女中音,在意大利以演唱埃博丽(《唐·卡洛斯》)著称;后者1927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演出了公爵(《弄臣》),他是一位非常抒情的男高音。
1938年2月12日大都会歌剧院的《奥赛罗》现场广播录音能够保留下来实在是一大幸事。保留着原始录音的唱片已经无从寻觅,现在的CD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翻录的磁带上转制的。原磁带的音质不甚理想,经过Marston的精心工作,虽然不均匀的背景噪音还是有些影响,但最终保留了相当不错的音质。这是一场近乎完美的演出,无论独唱家、合唱团还是指挥家,都无可挑剔,是大都会歌剧院的巅峰状态。男高音乔瓦尼·马蒂奈里(Giovanni Martinelli,1885—1969)于1913年起在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开始了在大都会的职业生涯。他从鲁道夫和浮士德唱起,到1936年五十一岁时攻克了奥赛罗这个角色,并使这个角色成为他标签式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