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和埃及猿(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以上古猿还不能直立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猩),古猿等。约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裂谷西边依然是茂密湿润的树丛,猿类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来适应环境,这也就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如大猩猩等。而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大约500万-8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建立了生存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为了适应新环境,不得不开始双足行走,但依然保持着树栖的习惯。它们没有改变它们祖先的多数性状,比如个头较小,明显的性别二形性(雄性平均比雌性大50%)。南方古猿很大程度上是草食动物,它的门牙比人类的门牙要大得多,而且臼齿也很大。
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我国古人类学者把这一进程分作猿人和智人两大阶段,每段再分为早晚两个时期。250万年前,热带非洲的气候开始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随着气候越来越干旱,稀树大草原开始逐渐变为灌木大草原,大多数南方古猿消失。但也有部分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些防卫机制而生存下来,对于这些防卫机制人们只能去猜测,可能会扔石头,或者使用有木头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的原始武器,有可能露宿野外篝火旁。事实上正是这些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直立人类。
约25万到3万年前,早期智人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区扩张,这是人类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都属于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后,在欧洲演化出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能制造出更为高级的工具,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莫斯特文化。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走出非洲的其他智人共存过一段时间。随着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使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约在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大约10万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据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领域,一般认为这群智人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于大约15万年前至20万年前。他们的文化很发达,在拉斯考克斯岩洞和肖威岩洞里留下了著名的绘画。
约5万到1万年前,出现晚期智人,也就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既属于晚期智人)。这是人类第3次走出非洲。艺术出现了,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的技术,渐渐地出现了黄、白、黑、棕四大人种,有了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
3、《第三类接触》——智能生命的呼唤
译名:第三类接触
原名: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博格(Steven Spielberg)
上映:1977年
《第三类接触》是三十二年前与《星际大战》一齐掀起科幻片热潮的外星电影经典作品,也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执导《E.T.》之前对外星文明表现出友善态度的代表作。
剧情简介
在索诺兰沙漠中,克劳德·拉康姆和大卫·劳克林与其他科研员一起发现了失踪的二战飞机,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机身完好如初、引擎运转正常,可飞行员却不见踪影。
据印第安纳波利斯空管中心报告,两架班机在UFO附近失踪。
在印第安纳一个小镇,四岁小男孩巴利整夜翻来复去睡不着,突然,一道柔和的红光在眼前晃动,他惊讶地看到一个弗兰肯斯坦玩具竟然自己动起来了。巴利从床上坐起来,盯着弗兰肯斯坦,然后环顾房间四周,发现自己的很多电动玩具都动了起来。巴利满心高兴,他边笑边拍起手来,从床上跳下,跑到敞开的窗前。外面传来远处的狗吠声,但他家的后院仍漆黑一片,寂静无声。
巴利的卧室在过道的尽头。此刻,他怀着猎奇的念头,径自跑进客厅。客厅里很暗,只有一盏蓝色的长明灯在发出幽暗的光。尽管眼前的一切有些异常,但巴利并不害怕,他打算玩个痛快。这个时候,他嗅到了一股古怪的气味,这是从开着的窗子里飘进来的。
巴利循着气味来到外面,而他的妈妈吉丽安·盖拉就再也找不着他了,而他的桌子上留下了一个神秘的山丘图案。
在一次大范围停电事故中,印第安纳州的电力公司巡查员罗伊·尼亚里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并被神秘光团笼罩,罗伊对UFO的痴迷让他的妻子吉莉安惊慌不已。
罗伊的眼前闪现出怪异影像,是巴利桌子上如出一辙的独特山丘,他开始动手制作微缩模型,吉莉安也被这个模型深深吸引。不久之后,吉莉安亲眼目睹从天而降的UFO绑架了她的儿子。当罗伊的妻子罗妮决定带着三个孩子离他而去时,罗伊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他手中模型的原型,那竟是怀俄明州的魔鬼塔国家纪念碑。和罗伊一样,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似曾相识的地点,于是不由自主地赶赴那里。
在世界其他地区,UFO的活动也愈加频繁起来。
拉康姆和劳克林同其他专家一起展开调查,劳克林认出了来自外层空间的信号,信号是一组直指魔鬼塔的地理坐标。美国军方疏散了当地居民,谎称火车事故导致神经毒气泄漏,而实际上,他们是在为UFO着陆做准备。
空中开始出现大群UFO,庞大的母船随即降落,多年来的失踪者重返地球,两种文明达成了和平谅解,而登上飞碟的罗伊成为了地球大使。
但两种文明的交流并不顺利,最后双方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音乐。
最后,在俄亥俄州那片旷野上,神圣的时刻到来了。当外星生命的巨型飞船从小山背后缓缓出现时,时间仿佛已经静止了一般,每个人都仰望天空,看着那庞大的飞船降临。它与人类的对话就象是一位父亲在教儿子演奏乐器一般,从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双方一同演奏着一首伟大的交响乐,这就象是天与地的对话,一切宇宙的奥秘全蕴含在其中了。
飞船放出了过去失踪过的人,随后又带走了人类派出的十二个探索者。
在飞船即将离开时,那位主要负责人用手势向外星人问了好,外星人用同样的手势回应了他,然后头缓缓地一偏,脸上绽放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原来,微笑和音乐是全宇宙通用的语言啊。
与电影《2001太空漫游》所弥漫的悲观论调不同,《第三类接触》对外星智能生命的态度是明朗的,乐观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坚信通过友善的沟通和交流,不同物种之间可以达成一致,互利共生。这也是他在电影《E.T.》中极力宣扬的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在他的宇宙体系中,文明程度越高的物种,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频率也就越低。交流和沟通一直是斯皮尔伯格电影的一大主题,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巴比伦塔的故事。
据犹太人的《圣经》记载:大洪水劫难过后,天上出现了第一道彩虹,这是上帝与地上的人们定下的约,不再用大洪水毁灭大地。诺亚的子孙越来越多,于是向东迁移。在示拿地(古巴比伦附近),他们遇见一片平原,就定居下来。有一天,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知道不会再有诺亚时代的洪水将我们淹死,就像淹死我们祖先那样?有人认为不会,因为有彩虹为证,也有人觉得上帝也许忘了这个约定。但大家都认为不能坐以待毙,应该做点什么事。于是,大家决定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如果洪水真的来了,人们就可以到塔内躲避。而且塔顶通天,可以直接到天国与上帝对话,向他确认一下昔日的约定。
由于大家同心协力,繁华而美丽的巴比伦城建成了,而巴比伦塔也在不断地增高着。没想到此举惊动了上帝!上帝发觉自己的誓言受到了怀疑,决定惩罚这些不尊敬神明的人们。他看到人们齐心协力是如此的强大,心想如果人类真的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一定得想办法阻止他们。于是他悄悄地离开天国来到人间,改变并区别开了人类的语言,使他们因为语言不通而分散在各处,巴比伦塔便半途而废了。
用音乐打破语言的壁垒,斯皮尔伯格为以后的科幻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没有鼓着眼睛的外星怪物,没有飞碟上的解剖实验,没有人类与外星人的激光大战,《第三类接触》描写了一段平和的、充满善意的与外星人交流的故事,而且交流的方式用的是以数学信号方式发送的音乐——两种宇宙通用的语言。
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导演库布里克将外星智能生命具化成一个黑石,这与我们意识中的外星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当我们看到黑石屹立在非洲大陆上的时候,尽管它一次次催化人类进化的历程,开启现代文明的智慧,但是我们感到的仍是静肃和庄严的审判,冷冰冰,毫不留情。而在《第三类接触》中,外星智能生命以一群婴孩的形象出现,更亲切,更能打动人心。当地球人将几位大使送上飞船的时候,当外星人同地球人进行手势交流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的衔接。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探索,这种进化机制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飞跃。
单就电影的主题而言,《2001太空漫游》是导演库布里克的呓语,他将自己对宗教,哲学和人类进化的理解融入到了太空之中,像一首晦涩的诗。而《第三类接触》更像是一本儿童画册,斯皮尔伯格将对人类的爱,对外星生命的呼唤和深藏在内心的童真完全倾注在这部伟大的电影之中,以至于当我们多年以后再次回顾这部经典之作时,依然泪流满面。
4、《超时空接触》——时空穿梭,触摸未来
片名:超时空接触/全面接触/接触未来
原名:Contact
导演:罗伯特·赞米基斯(Robert Zemeckis)
上映:1997年07月11日
这部电影是由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曾执导《阿甘正传》)于1997年7月拍摄完成的影片。它是目前好莱坞所拍摄的科学含金量最高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调查表明,美国有97%的民众相信影片所述的内容。
剧情简介
1941年,年幼的艾丽在爸爸的指导下用雷达搜索来自外太空的无线电讯号,爸爸坚信外星智慧生物的存在,这也成为了艾丽的信念,年幼的她不断地呼唤着外星人。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长大后的艾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天文学家,她参与了杜木林博士的SETI计划——她们在野外利用雷达接收来自外太空的无线电讯号,以此寻找来自外星的智慧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