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做大的十个秘诀
22653700000031

第31章 秘诀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

一个具有远见的企业与企业管理者,深刻地认识到政府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企业一旦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的关系,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优势,来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而政府也乐意为自己所中意的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其发展。

四、让社区成为你的好帮手

怎样才能让社会成为你的好帮助,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是你办公司,处理公司问题常碰到的一些非业务性问题。

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除了要使组织活动不损害社区公众利益外,还要加强与社区公众的住处交流和社会交际活动。具体包括下列工作:

1.通过多种形式向社区公众介绍本组织的情况,如企业宗旨、生产项目、员工素质、工资福利待遇、上缴税金及对社会、社区的贡献和支持等;

2.收集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处理、反馈;

3.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如节日庆典、文体活动等,联络感情,增进友谊;

4.开放参观;

5.为社区提供资金和服务,发展社区文化、教育、艺术、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改善交通、卫生状况,从而赢得社区公众的好感和信任。

商业活动无疑是社会活动,是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具体的商业活动又有其具体的活动场所。在社会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商业活动,这些商业活动就更紧密地依赖于所在的本社区得以存在并扎根,就取决于它与所在社区关系的和谐程度。

前面我们提到的雀巢公司花4000万美元买到的教训,同时也很好地说明了企业与社区间的微妙关系。作为一家巨无霸的跨国国际企业,雀巢公司有恃无恐,公然与社会慈善组织对簿公堂,并无视社区居民的反应,结果,官司是打赢了,但社区关系却变得一团糟,乃至在全球许多地区寸步难行。最后,不得不花费巨大代价,协调疏通与社区的关系,向社区公众“低头”。

是啊,在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载舟覆舟的道理企业经营者应该懂得。

企业进行经商活动的最终目的当然是占有和控制市场,以达到自己的赢利目的。同样,社区也有自己的原则和目的。对于一个社区来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维持社区居民的利益。当经营者与社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撞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与摩擦。

比如,一个社区的环境有利于经营者进行商业投资,企业可以在此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一旦企业疏于协调与社区的关系,而社区认为这种经营活动有损于社区的利益与发展,破坏了社区形象时,社区就会对企业提出警告,甚至加以排斥和抵制,不让经营者进人社区。企业如仍采取视若无睹的无理或强硬态度,同样会遭到社区的为难,使其无法安身,难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所以,企业要想在社区中站稳脚跟,大力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学会低头,尽量与社区融合在一起,学会协调自身利益与社区利益。让自己的商业活动成为社区所必需,成为社区的核心与形象的代表。使社区与本企业的经营活动互惠互利,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甚至作到荣辱与共。

“可乐”作为一种清凉饮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享用。在“可乐”家族中,可口可乐雄居第一。

这就有赖于可口可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伍德鲁夫。他是个精明能干、具有雄才大略的企业领袖。在美国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他认为有必要另辟市场,故提出了一个一鸣惊人的设想,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喝上可口可乐”。

然而,要打开国外市场,深入各国人心谈何容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料,且占据着大量的国内市场。而且,各国的人们都有不同的习惯。但是,伍德鲁夫成功了。可口可乐成功地进人别国市场,并迅速地占领了市场,受到人们的欢迎。

伍德鲁夫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制定了“当地主义”战略。他在当地设公司建厂,在当地招收工人,有利于当地的就业;资金在当地筹措,有利于当地扩大投资,获得利润。同时又积极地帮助当地人开发资源,为当地人提供了众多的福利。可口可乐公司的政策深入人心,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当地人也给予可口可乐公司极大的支持与协助,为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可口可乐就这样在当地扎了根,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企业与社区相互融合,携手共创事业的典型事例。一个卓越的经营者,深知环境的重要性,其商业活动依赖于社区的行为和环境。离开社区支持与协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无法开展。所以,企业对社区应该采取友善的态度,与社区合作,充分利用社区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企业为社区造福,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反而可以创造时机,为自己商业活动的开展和扩大奠定良好的基础。商业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系统,任何一步的脱节,都会影响今后的活动。而在社区中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就是为以后的活动创造契机。社区接纳一个企业,就会积极地支持和协助它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便为自己的社区谋利。这样,在社区内,生产、运输、销售、水电等能源供给就会比较顺利地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环节能够正常运转,利润就可以滚滚而来。

妇孺皆知的“活力28,沙市日化”,使产品、企业、社区的知名度同时提高。广东的健力宝集团公司更是将企业所在马路命名为健力宝路。名牌产品——“神州”牌热水器则将企业所在社区命名为神州城。这些成功的企业都将自己与社区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给社区带来了自豪感,也进一步促使社区对企业关心和支持。

企业与社区的睦邻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也是社区繁荣稳定的可靠支柱。社区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而企业也可为社区作出贡献与帮助,促进社区的发展。所以,企业与社区之间惟有互惠互利、结成睦邻关系,方能共同发展,共创美好前景。

如果企业与社区的关系处理不好,每天都会有烦恼之事困扰企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冲突或矛盾。

公司必须妥善地处理社区关系,并在如下方面下力气:

1.个人沟通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通百通,一言能解万条愁。社区之间能建立一种协商的稳定机制,可以达到相互体谅,化解各种矛盾,防患于未然之目的。对此,企业应专人负责,并充分利用社区举办的各种集会活动进行宣传。此外,更主要的是利用个人沟通来了解社区居民的工作、家庭和邻近地区的情况。事实上,这种沟通活动是由人直接进行的,其媒介即是语言。

2.抓好环保

主要指企业造成的社会公害问题,企业的存在应造福于民,为改进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提供服务。这点已经得到了企业与公众的广泛认同,否则它将被社区公众所不容。

3.开放企业设施

开放医院里的医疗设备、运动场和游泳池等卫生保健设备,同时对外举办展览会、电影、录像等。不过,仅靠开放设施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社区居民知道这些设施都为企业所有,而且开放设施很可能是出于居民的要求和社区建设的观点考虑而实施的。因此,一定要有“欢迎各位利用”的标志存在。这类性质的工作必须委任休闲娱乐指导者担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捐赠行为

负担医疗、教育设施,赞助养老院、残疾人福利、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性捐助活动。同时在社区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如火灾、车祸、急病、失窃时,为居民提供应急支持。通过这些举动,争取社区公众的信任和喜爱。

5.接受领导

注意同社区内地方父母官保持经常性接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通过座谈、解决问题等机会,让社区地方政府老板了解企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产品的市场定位、企业对社区的贡献以及企业老板的情况,使他们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并支持企业的工作。

6.美化环境

通过美化企业内部及周边环境,给社区居民以视觉上的享受,树立好企业作为社区“绿色使者”的作用。

7.维护安全

企业对社区安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该出钱就出钱,该出人就出人,从而树立起社区“守夜人”的形象。

五、用科学武装自己

办公司,尤其是要办上档次,上规模的公司,不能离开科技,如果主动贴近科教界就会大显身手。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再先进的管理模式离开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也无异于无本之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教界,企业新产品开发同样离不开科教界。

向科教界寻求人才,求教于科教界,无疑是企业获得人才,求得发展的最佳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经济效率的提高,成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美国,与电脑行业相关的一些股票,在很短时间内就能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足以证明科技的巨大威力。而抖技的进步,又在于劳动者素质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于人才的培养。

日本的经验表明,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一级,技术革新者的比例平均增加60%,工人提出技术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5%,而科技人员的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5%,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员,推广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和技术,更可降低成本30%以上。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生产者智力和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一个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科技、重视教育,提高企业中人才的素质,协调好企业与科教界的关系。

华东某县有一个劳动大学的校办工厂,几十年来几乎没有搞过科技开发项目,主要靠移植其它厂家的老产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生存越来越困难,全体领导班子被迫辞职。年轻的厂长到任后,对厂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教训:工厂生产经营不景气,关键是不注重科学技术,不能推出新产品,产品结构单一。管理者认识到这一实质问题后,决定依靠科教界的后援打一个翻身仗。他们把科学技术作为兴厂的根本,聘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和本厂的科技人员内外联合,共同开发新产品。由于开发了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如今已成为全省医药系统五大企业之一,来自全国的客户源源不断。

是否重视科学技术,是否重视与科教界的合作,其生产经营的效果大不一样。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将科学技术转换为商品,转换为生产力的竞争。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科技,把科技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结合起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而这离不开科教界的帮助。重不重视科学技术,是否与科教界联手共建企业,其生产经营效果大不一样。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科学技术运用的竞争。管理者要想把科学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向科教界寻求帮助,与科教业携手共创企业。

前不久,中科院的两名院士呼吁企业不要搞“万岁产品”。所谓万岁产品,就是那些追求功能齐全“一劳永逸”的产品,这种产品其实是最没有出路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解放”牌汽车可以生产三四十年不用更新换代,但今天的电脑,从386到586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科技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新产品不断涌现,旧产品迅速被淘汰。据报道,在国外,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开始研制生产“短命产品”。美国人出门不爱带雨伞,碰上下雨,花二三美元买一把喜欢的素色伞,用后即扔。台湾制伞商据此设计了一种简易伞,只能开合四五次,大受美国人欢迎。如今,这种台湾伞占据了美国进口伞60%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2000万美元。日本有家企业,研制了一种外观漂亮,但寿命只有9个月的纸制手表,价格仅3.5美元,十分便宜,一下子打开了北欧市场,风靡全欧洲。大量的事实表明,科技越发展,市场化程度越高,短命产品就越有市场,并将成为一股消费潮流。企业开发短命产品,既可以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使产品的目标市场量大而广,又可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而企业要想把握住“短命产品”这一商机,一方面要靠及时周密的市场调查,另一方面则离不开科教界的帮助,企业只有协调好同科教界的关系,联手进行新产品开发,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立足。可以说,在未来社会中,不能及时推出新产品的企业也必定会成为“短命企业”,很快就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彻底挤出局。从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企业处理好与科教界的关系非常重要。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生产者的智力因素和技术因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形成新的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举个例子:国内彩电企业的一匹黑马,就是靠走科技型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一鸣惊人的“乐华”。乐华的老总认为,乐华要长期发展,做国际名牌,绝不能搞捞一把就走的游击做法,必须走科技型的发展道路,而要走科技型的道路,当然离不开科教界。

从乐华自身来说,乐华的科研投入占到了销售收入的15.3%以上,这个比例在国内外都属罕见,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魄力。107名世界电子工业专家与资深工程师、近2100名专业技术人才、良好的科研运作能力与机制,使乐华的产品真正作到了科技领先。在与国内科技界携手合作的同时,乐华又在美国、日本、德国设立了电子科研所,在法国建立生产基地,与日本松下、富士通、三菱、三洋、东芝、荷兰飞利浦、西门子、美国RCA等共同构筑了成果共享的国际技术协作体系,跟踪消化世界最新动态成果,确保乐华的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实力。

在企业追求与科教界的合作时,应该看到企业与科教界的关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广义的交换基础上的。双方的合作首先是为了各自的发展,而这种各自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对方的进步。因此,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企业与科教界的关系,大致可有以下一些:

企业同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稳定的科研、设计、生产联合体,共同负责人才培养、科研以及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应用工作。

闻名于世的美国“硅谷”,就是围绕斯坦福大学建立的包括大大小小的公司和科研单位,包括材料、设备、工艺、研究、教学在内的一整套工业体系。日本的筑波工业城,北京的中关村都是这种类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