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做大的十个秘诀
22653700000040

第40章 秘诀十:占领国际市场——跨国经营(1)

一、把眼光投向全球市场

WTO意味着全球化的市场,中国的私营企业也应该重新表现自己,将目光放眼到全球化的大市场。

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私营企业是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并且有一些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全国私营企业通过外贸企业供货、出口代理等形势参与出口创汇的已有5669家,年出口创汇111.91亿元美元。

私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以国家对外贸部门或外贸窗口为中介。包括在广交会接受外商订货。包括“三来一补。山西太谷县,有一百家左右的生产玛钢铸件的企业,它们绝大部分接受国外定货,向美国等国出口,己成为这个县的支柱产业。它们出口,全部通过东方贸易公司。这里生产的焦炭,也绝大多数是出口南美的一些国家。

第二种获得和用好自营进出口权。到2000年6月底,外经贸部已先后赋予142家私营生产型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这142家私营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春中43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1998年这些企业提供的出口产品达到4.6亿美元左右。江苏省2000年获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从年初的3家增加到25家,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江苏飞达集团,年外销达1800万美元。

第三种直接到海外办企业、做贸易,进行跨国经营。联想、四通、北大方正等,它们不仅在海外设立了分支机构,而且其股票己在香港上市。据统计,仅江苏南通市就有50多家私营企业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公司、工厂300多个,年外销地方产品1万多标箱,年总收入达7000多美元。至于个体户通过边境贸易,发展到国外设点办厂办店的数量就更多。有资料显示,现在在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从事贸易的温州和河南等地的个体户就有三、四万人。

中国私营经济走向国际市场,不仅有利于它们吸引海外资本,扩大海外市场,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它们在企业制度上向国际接轨。

但是,目前私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还受到种种的限制。特别是要获得进出口权,还不那么容易。实际情况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没有什么困难,国内民营企业要直接出口,却限制颇多,不得不拐弯,或经过外贸部门,或同外商全资。有许多私营企业,它要出口,不得不“出口转内销”,把资金从外面转到国内,注册一个合资企业才能出口。因此,私营企业出口的比重还很小。例如广东省,到去年底为止,私营企业己达16.11万户,注册资本1566.7亿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己经超过160户,私营企业集团也有了242户。在全国来说,广东省私营企业的发展数量是最多的了。然而广东省私营企业去年的出口值只有0.6亿美元,这同它的实力、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开放,不要控制太死了。当然,中国私营企业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在国际市场获得人们的青睐。

总之,中国进入WTO以后,私营企业必然要大批地进入国际市场。只有瞄准了全球市场,才能走下去,才能在竞争中成长起来。

瞄准全球市场,不仅仅在生产经营上,还要在人的经营方面也向WTO“瞄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专门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面对这方面人才的外销员资格考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以往局限于行业内部的这一资格考试,2001年己面向全社会展开,“入世”使外销员有可能像考“律考”、考会计证一样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外贸经营权要从审批逐步过渡到登记制。因此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将会大大增加,对外贸专业人员的需要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全国8万余名外销员显然不能满足进出口业务大幅增长的需要。

将取得外销员资格当作拿个人“入世”驾照的还有一些迫切需要培养出自己的外贸人才的生产型企业、民营企业、工贸企业等等。“入世”后这些产品有国际市场的企业将是对这一考试最大的需求者。因为这些企业中工科毕业、懂技术、懂生产的人才多,懂外贸的人才少。例如北京福润达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其产品的出口量占到产量的一多半,以往的进出口业务就感到了知识方面的欠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私营公司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私营公司己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1999年在工业增加值中,私营公司己占近2/3的比重;1999年百强私营企业第一名“新高潮”的年销售额达35亿元,最后一句的销售额也有3.6亿元。在国有企业以年均10%-15%的速度下降的同时,私营公司却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因此,有专家预测,从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发展潮流来看,私营公司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然而,加入WTO对私营公司来说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即二次创业的问题,WTO是私营公司的一道“坎”,跳过了这道坎,私营公司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所有的私营企业家们都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私营公司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政策环境己越来越宽松了,中国的私营公司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优越的发展时期。然而,也应看到,随着农民的富裕及农村向城市化的过渡,随着国外品牌的长驱直入和国企体制改革,中国私营公司原有的廉价劳动力市场正在失去,独有的灵活机制也风光不再。

站在入世门槛前,一句空空的“是机遇也是挑战”的“家常话”解决不了复杂的系列问题,而私营公司通过业务重新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改良公司结构提高运作效率、通过并购优化的资产质量、通过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不可回避的过程。

对此,私营公司首先要解决自身问题,加强自身修炼,理顺内部关系,提调整体素质。

1.重视培养人才,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

社会是以人为本而组成的,中国入世后,人才将是各行业注意的焦点。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家的素质可以代表企业本身的的素质。由于我国私营公司的业主、经营者绝大多数是由其他社会阶层分化而来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欠缺,职业化意识不强,整体上素质较低,这些年从机关、学校中分离出一部分人“下海”,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加上他们中许多人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提高了自己的素质。现实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很有头脑、很有战略眼光、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从总体上说,私营公司的业主和经营者应有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任务。如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胆识;要有卓越的经营管理才能;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要有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当前,民营企业家亟需提高素质,但没有一所专门的机构,国有企业有很多的培训机构,有党校、有行政管理学院,他们能够得到正规的培训,但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培训私营企业家的大学,急需建立一个私营公司大学。一方面培养出一批年轻人专门为私营公司服务,另一方面对在职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

同时,私营企业必须招纳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精英,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培养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人才,努力增加自身的竞争能力。

2.重视创建品牌的信誉

品牌己成为市场经济最后一张王牌,大家都抢着用这张王牌但这张王牌也不好用,用得好能鹏程万里;用不好,会一败涂地。国外的品牌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历史,如可口可乐,知名度、美誉度高,人们的忠诚度变成了一种追求。但创名牌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品牌到了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全国同行业中己是数一数二的时候,假冒伪劣品会蜂拥而至,此时保品牌势在必行。有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品牌战略也是如此,大多数私营公司产品粗劣仍是主要问题,对品牌、商誉的培育关注不够。面对WTO,塑造自己的品牌和商誉己经刻不容缓。

3.注意适度规模,上规模上档次适度而行。

私营公司要找到最适合自己发挥优势的规模,而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必须把增强比较优势竞争能力、把挣钱放在首位,做大、还是做小,都必须服从这一战略目标。

我国私营公司的规模普遍偏小,因此,在经营方面提出了规模是很有针对性的,资产规模、企业大小往往代表实力,代表竞争力。私营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投资,扩大规模。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本性,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有些企业连续几年采取扩张政策,如海尔、长虹、科龙。但也有企业一扩张便基础不稳轰然倒下。

因此,不能惟规模论,盲目地铺摊子,规模经济并非是越大越有效益。判断企业规模大小,不仅要看企业的资产,还要看负债率,看销售额和利税指标。扩张与否以及如何扩张要看企业的管理是否可以输出。扩张有多种方式:单一老产品的扩张、单一老产品向上向下工序的延伸扩张、边缘产品的扩张、多元化扩张、兼并扩张、跨产业扩张、异地扩张、资本扩张、品牌扩张等,扩张之前,必须选好自己最能得手的方式,扩张的最基本条件不是资本,不是技术,而是管理输出,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4.学习新游戏规则,加快制度变革,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

入世后私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也要掌握不公平贸易的投诉等应享有的权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学会“与狼共舞”。

我国私营公司大部分是家族化管理,而家族式企业天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创建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仅是国有企业的事,私营公司更需要加快制度变革的步伐。

要在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私营企业必须改变目前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的现状,以科技创新的动力,加快产业优化提升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5.竞争与合作并举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特征。然而,中国的私营企业家并不能正确地认识竞争。一方面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家对竞争的残酷性认识还不够深刻,迎接竞争的自觉性不够;另一方面,确实存在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竞争无序化,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低价倾销,使遵纪守法的企业家感到束手无策。竞争又必然导致联合。

国外波音与麦道的合并,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等,均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提高竞争力,这是企业避免过度竞争、两败俱伤的无奈而必然选择。中国的私营公司也应当做好走这条路的思想准备。

二、参与国际化经营

做好了准备,瞄准了市场,参与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私营企业势在必行的选择;参与国际化竞争,走出国门,私营业己没有退路。

1.私营公司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国际化经营不是企业发展的捷径和目标,而是循序渐进的突破,是实现企业目前的必由之路。国际化战略的全部内涵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核心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私营公司要立足自身实际,正视差距与不足,利用特殊优势,坚持进行企业制度、技术品牌、营销机制、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后发制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

2.国际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国家性的社会化生存网络正在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格局己被打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也无可回避。另一方面,从国内看,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己经形成。不论是否自觉,是否愿意,中国的私营公司已无退路,不可能偏安一隅,自得其乐,开展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己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私营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私营公司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化经营,一定要在认真分析企业自身实力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国际化的形势特点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

国际化不是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而是循序渐进的突破。从宏观念上说,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微观上说,国际化又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选择,不是想当然的事,而是在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顺势而为的结果。没有名牌战略阶段的艰苦创业,没有科技兴企阶段的固本强基,就不可能有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品牌、规模、技术和管理基础。国际化经营并非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不可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国际化不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我们的目标不是将产品打到国外,甚至在国内与国外产品竞争,我们追求的不是国际化本身,而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质上是要做到一个具有国际美誉度的全球知名品牌。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要服务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不少国际跨国公司携品牌、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使国内不少行业的市场主导己落入外国公司手中,不少国内名牌为外国名牌所吞没。就机械工业来说,国外产品己占国内机械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强,高的时候一度达到40%,竞争己呈白热化状态。与世界跨国公司相比,国内私营公司品牌尽管日渐崛起,但就企业整体素质而言,存在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第一是产业规模的差距。第二是国外市场占有的差距。世界名牌出口能力普遍较强,而国内品牌则很难开拓国际市场。有资料表明,我国名牌出口总额占销售收入及其占全国出口总额增多不到10%,而发达国家出口商品一般占四分之一以上。第三是技术水平的差距。毋庸置疑,我们大多数的产品档次不够高,品种不多,技术、工艺装备还比较落后,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角度看,我们在竞争中还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