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22663600000013

第13章 节节败退

我的政策向来是,而且只要我执政一天,将来也仍然是:同地球上的一切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但也不受任何国家的支配而保持独立;不参与任何国家的争端;……除非为了自我尊严和国格所不可或缺的正义,我们决不卷入战争。

——华盛顿

(一)

长岛战役失败后,华盛顿对长岛战区的形势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在沉重的打击之后,美军元气大伤,不仅人员减半,将士们也都显得疲惫不堪,情绪低落;而英军由于打了胜仗,情绪异常亢奋,他们大军压境,跃跃欲试。同时,英军的舰队也在近海频繁游弋,准备与陆军偕同作战。一旦敌舰开入海湾,切断长岛与纽约之间的联系,美军就彻底成了瓮中之鳖,只有挨打的份儿了。面对这种形势,华盛顿当即立断,决定于当晚从海路撤出长岛。

深夜11点左右,呼啸的北风携带着团团黑云笼罩在纽约的上空,阵阵拍案的涛声掩饰了美军在阵地上的细微响动。美军开始了悄悄的撤离行动,一团接一团的大陆军官兵离开阵地,悄悄地向东渡河口撤退。谁知道在撤退过程中不知何故,一门大炮突然发出了一声轰然巨响,将行进中的美军吓了一大跳。所幸的是,英军没有察觉。

渐渐地,浓雾从四面聚拢过来,遮住了附近的海面,船队顺利地起航了。华盛顿是最后一个登船离岸的人。当看到船队在大雾的掩护下陆续到达对岸时,他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在心中默默祈祷:

“上帝保佑,美利坚民族又渡过了一次险关。”

经过一整夜紧张有序的撤退,长岛大部分守军终于在天亮以前到达了对岸。结果除了数门重炮以外,美军安全顺利地将一切人员和屋子撤运到纽约。

对于一个军事指挥官来说,不仅要能攻善守,还要善于撤退。能将数千人马的大部队从敌人的眼皮下面撤走,简直就是指挥艺术中的天才杰作。这一次巧妙而成功的突围,让华盛顿再一次名声大振。

8月30日清晨,豪将军一觉醒来时,布鲁克林高地上的美国乡巴佬们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华盛顿手下的士兵与英国那些只会列队前进的正规军完全不同,他们会“像流水一样绕过障碍,顺顺当当地流走了”。

部队虽然安全地撤出来了,可放弃长岛却使纽约失去了天然屏障,全市区已经完全暴露在英军的火力射击之下。如此一来,城内军民人心惶惶,整个部队的士气也应长岛一战的失败而一蹶不振。战士们虎口逃生,一个个情绪低落,开小差的人日益增多。

肩负守城职责的华盛顿,见此情景心急如焚。9月2日,他在给大陆会议的信中写到:

我们的处境极其艰难。由于我军在上月27日受挫,士兵精神沮丧,悲观失望。民兵不但不尽力奋勇抗战以弥补我们的损失,反而灰心丧气,急于离队回家……我不得不承认,我对大部分军队缺乏信心。如果我们的自由不是用一支永久性的常备军来保卫,那么我们的自由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

虽然华盛顿的情绪也很糟糕,但他还是恪尽职守。在研究英军的调动情况后,他得出结论:英军意欲以军舰有效地扼制正面防线,然后在大陆军背后占领阵地,切断美军与大陆的联系,将美军困在纽约,逼迫美军在人员、装备等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决战,或无条件投降;或者以凶狠的突击将美军分割成块状,劫取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然后分而歼之。总之,英军的目的在于诱逼美军与其决战,以快速结束这场战争。

基于以上分析,华盛顿认为,如果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就必须避免与英军决战,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实力。9月5日,仍在病榻上的格林将军致函华盛顿,建议美军放弃可能被英军切断退路的纽约市区及岛屿。至此,华盛顿更加确信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

(二)

9月7日,华盛顿召开军事会议,委员们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将美军分成三部分,普特南将军率兵5000人驻守纽约;西斯将军率兵9000人驻扎在曼哈顿高地,阻止英军的登陆企图;华盛顿自己则率领数团人马驻守在纽约与大陆之间唯一的通道国王大桥及其周围地区。

9月10日,大陆会议授予华盛顿放弃或保卫纽约的最高决策权。随即,华盛顿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在会上,他不顾少数人的反对,坚决撤出纽约,并运走所有的军需物资。

与此同时,英军已在逐渐缩小包围圈,一步步向纽约城进逼。9月13日,分别装有40门和2门大炮的两艘军舰沿着东河而上,发射的排炮落在了美军人群当中爆炸,有一颗炮弹甚至落在了距离华盛顿6英尺的地方。也许是天意,这位美军司令竟然毫发无损。华盛顿知道,英军已经开始行动了,他加快了撤退的步伐。

9月14日,美军撤至国王大桥。这座桥跨过斯皮登杜伊维河,是曼哈顿岛通往大陆的唯一桥梁。然而在这里,美军遭到了英军的突然截击,牺牲了数十人,部队一度出现混乱。华盛顿亲自在前沿沉着指挥,稳定军心,终于打退前方的英军。而后,华盛顿决定放弃纽约北郊的阵地,加快撤离速度,且战且退。

在撤退过程中,大陆军除了要对付敌人的进攻外,还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部队正在大量减员!由于形势日渐困难,人员伤亡十分惨重,导致军心不稳,一些民兵临阵脱逃,接着正规的大陆军士兵也加入到逃跑的行列。这种情况让华盛顿既愤怒又无奈,同时也更加急切地感到建立一支常备正规军的必要。

9月24日,华盛顿给大陆会议写了一封长信,信中首先以恳切的语言力陈了短期兵役制对战局所造成的弊害和组建一支常备军的理由。他写道:

我们的部队目前似乎面临着再一次瓦解。……对于常备军的提防及所担心的种种弊害,均非眼前所应考虑之事,按照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不足为惧。但根据我近来的一些想法,如果现在缺乏一支常备军,毁灭的后果将不可避免。如果要我宣誓作证,究竟民兵总的方向来看是有益还是有损,我将会同意后者。

这份信虽然写得潦草,但却包含了大陆军血的教训和几个月来华盛顿对一些问题的认真思考,因此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他的真知灼见和求实精神。

此时,大陆会议也已从事实中逐渐认识到组建常备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很快就同意了华盛顿的主张,颁布命令:将大陆军改组为常备军,各州根据各自的能力按定额提供兵员。至于官兵的待遇问题,则基本上采纳了华盛顿的建议,提高军官军饷,给予在整个战争期间服役的士兵以一定的奖励。

此刻,华盛顿的当务之急是要判断英军的动向。不知何故,英军在获得一些胜利后忽然又按兵不动了。这让华盛顿大惑不解。据他推测,英军可能会进军新泽西,威胁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而事实上,英军此刻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在等候补给品和援军。然而,英军的按兵不动使他们丧失了重创美军的良机,华盛顿的人马几乎全部在哈莱姆高地上集结起来。

10月下旬,美军在哈莱姆高地休整过程中,与英军发生了一次遭遇战,小挫英军,但并未令整个形势发生好转。

11月初,敌军主力部队突然放松对美军的追击,去向不明。华盛顿感到其中必有蹊跷,便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大约在7日前后,华盛顿获得准确情报:敌人各路部队正悄悄向华盛顿堡附近集结。华盛顿忽然意识到:英军很可能要夺取美军的这座屯兵要地。

华盛顿堡是位于哈德逊河突出部位的一座要塞,位于哈莱姆高地和利堡之间,储有大批的粮草等军需物资,格林将军正带领5000人驻守在那里,旨在阻止英军舰队从哈德逊河入侵内地。但事实上,这座堡垒对拦截敌人的舰队并没多大作用,眼下又面临被围困的危险。

因此,华盛顿马上写信给格林将军,要他尽早撤离该堡。可格林却不听劝告,固执地认为该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且易守难攻。即使遇到危险,也能随时撤离,因此不能放弃。

11月16日,英军果然对华盛顿堡发动猛烈进攻。美军虽然拼死抵抗,但由于该堡地面狭小,大部队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结果美军死伤惨重,最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缴械投降。

当华盛顿获悉华盛顿堡失守,许多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黑森雇佣军杀害时,忍不住失声痛哭……

(三)

华盛顿堡的失守,对逆境中的美军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损伤兵员2000多人,其武器装备在美军中也是较为优良的,而且还有大批的军需物质和粮草。然而紧接着,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又降落在美军头上。

这时候,查尔斯·李将军的职务是大陆军副总司令,带领4000人在距离华盛顿不远的地方驻扎。英军在夺得华盛顿堡要塞后,豪将军亲自率领5000名英军逼近李将军的部队,同时另派一支精锐部队直扑华盛顿的总部。

华盛顿在接到情报后,立即率部撤退到纽华克,避免在不利的情况下与敌军决战;同时命令李将军火速靠拢,两支主力尽快会合。然而李将军却拒不执行命令,找各种理由搪塞拖延,还称将会对敌发动小规模的袭击,活捉敌军部队首领罗杰斯等等。其实,他的真实意图很明显:他看到华盛顿已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与其帮他,不如让他一败涂地,这样自己就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了。在他看来,这正是自己时来运转的好机会。

对于李将军托词迟迟不率部前来会合,华盛顿感到极为不满。无奈之下,华盛顿只好率兵一撤再撤。11月28日,美军刚刚离开纽华克,撤向纽布伦瑞克,康华利所率的英军就进入到这一城镇。

华盛顿率部到达纽布伦瑞克后,仍迟迟不见李将军援军的踪影。12月1日,英军先头部队追至达利塔河对岸。华盛顿清楚,自己这支少得可怜的部队是无论如何也抵不过英军的,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他命令部队拆毁达利塔河上的桥梁,阻止英军过河,自己则继续率部退却。

12月8日,华盛顿率部到达特拉华,并在瑟瑟的寒风中渡过特拉华河,进入宾夕法尼亚进内。此时已进入寒冬季节,气温骤降,英军追至江边时,发现所有船只都被华盛顿带走了,只好停止追击,这才让华盛顿这支疲惫不堪的部队暂时获得喘息的机会。

随后,华盛顿再次致函李将军,让他马上率部前来会合,以防敌人运来船只继续追击,进攻费城。

就在华盛顿率领大陆军浴血奋战之时,李将军却在隔岸观火。在华盛顿的一再催促之下,李将军才开始以每天3英里的缓慢速度准备与华盛顿去会合。12月4日,他们才渡过哈德逊河。

12月13日,李将军在到达莫里斯城不远的维尔城,将部队交给沙利文将军指挥,自己就宿于远离军营的一家客栈休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尾随而至的英军骑兵突然包围了这家客栈,李将军束手被擒。

英军在俘获了李将军后欣喜若狂,鸣炮以示庆祝。他们苛刻地对待这位曾在英军部队中服过役的美军高级将领,使这位傲气十足的将军受到了种种侮辱。而他指挥下的4000名美军,全部由沙利文将军带回到华盛顿麾下。

自从1776年下半年以来,美军的独立事业因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致使整个大陆军因连遭败绩而意志消沉。现在,严冬又到来了,更令缺吃少穿的大陆军雪上加霜。英军报刊因此语言:大陆军行将“土崩瓦解”。

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华盛顿会如何打算呢?此时,他品质中光辉的一面显露出来。虽然他心情沮丧且屡屡受人非难,但仍以极大的坚韧、勇敢以及深深的责任感坚持着他那困难重重的职责,决心为捍卫自己国家的独立事业抵抗到底。正是在这种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精神鼓舞之下,才使美国人民的独立事业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能够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