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22663600000024

第24章 艰难执政(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790年12月14日,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又提出了建立国家银行的方案,结果再次在国会中引起轩然大波。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银行具有开办20年的特许证,总资本为1000万美元,共分2.5万股,其中政府只能认购资本总额的五分之一,余者皆为私人认购;银行由25人组成董事会管理,其中政府代表为5人。所以,银行实际上就是由私人代表所控制。但政府对银行的宏观调控将得到保证,银行账目永远对财政部公开,银行也必须要按照国会的规定活动。这一银行可以向联邦政府、各州或大型私营工程提供贷款,有权发行流通货币。

该方案其实会使私营商界的核心集团人物大发其财,并使他们获得极大的国家权力。因此,最终投票时,麦迪逊和杰斐逊等人起来反对,认为宪法没有赋予联邦政府参加某一个银行的权利,因此建立国家银行是违反宪法的。但最终,参议院还是以39票对20票的多数通过了财政部的这一方案。不过问题还没有结束,这一方案还需要总统签署后才能生效。

这让华盛顿感到为难了,他对财政金融问题一直不太精通,现在又弄出一个宪法解释问题,让他头晕脑涨,不知该如何处理。最终经过一番权衡比较,他还是下决心在法案上签了字,法案随即生效。

事实证明,国家银行的建立对稳定通货、提高经济活跃性,促进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

自从国家银行提案风波之后,华盛顿的“左右手”便因观点各异而分歧日甚。杰斐逊曾写道:

“汉密尔顿与我天天在内阁里斗,简直就像两只公鸡一样。”

在这场内阁纷争中,诺克斯是站在汉密尔顿一边的,而伦道夫则常常与杰斐逊站在一边。在这两位内阁人物的敌对旗帜下,美国各地也开始形成两大党派。赞成加强全国性政府,以便在国外提高尊严、在国内提高效率的一派,将汉密尔顿视为楷模,他们自称为“联邦党人”,而杰斐逊却称他们为“独裁主义者”;另一派被称为“共和派”,他们认同杰斐逊的观点,认为联邦党人是想将联邦政府变成一个庞大的中央政府,作为从共和国走向君主国过渡的准备。

对于内阁的这些纷争,华盛顿一向是十分反对的。他是“三驾马车”的首脑,因此他不偏不倚地同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保持着等距离的均衡关系,希望彼此不要带着偏见地将他认为对美国有利的观点集中起来。弗吉尼亚的R·M·T·亨特在演说中这样评价这位美国总统:

“他并不想建立单元内阁,不想压制别人的意见,也不希望别人隐瞒自己的意见。他对别人的过人才干毫无嫉妒之心。他把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他没有让杰斐逊和汉密尔顿跑到内阁外面去互相激烈的斗争和冲突,以致动摇整个政府大厦,而是把他们关在内阁里,以便他们在发生争执时随时亲自加以仲裁,在他们提出建议时随时加以采纳,使之造福于国家。”

1792年,按照宪法的规定,4年一届的美国总统任期即将届满,紧张的工作和受拘束的生活让华盛顿的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因此他决定届满后正式退出政坛,摆脱国事重负,回到家乡去安享田园乐趣。

奇怪的是,互相对立的两派都希望华盛顿能连任总统。在当时的美国政界,的确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来担任美国首脑了。众人的劝说让华盛顿对去留问题彷徨不定,看来自己连任是众望所归。

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华盛顿最终还是同意参加第二届美国总统的竞选。他没有搞任何竞选活动,却于1793年2月13日以132比0获得全票通过,再次被选举为美国总统。

华盛顿并不迷恋权力和地位,但他确是一位重视声誉胜过生命的绅士,又是一位对祖国和同胞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爱国者。

1793年3月4日,华盛顿在参议院会议当众宣布就职。这次,他的就职演说与首次任总统的演说相比,可谓简短之至:

同胞们:

我再度受祖国的召唤行使总统职责。在承担这一职务期间,我将鞠躬尽瘁以表示我对这一殊荣怀有的高度责任感,无愧于美国人民对我的信赖。

宪法规定:总统在正式行驶总统职责之前要进行就职宣誓。现在,我在你们面前宣誓:如果发现我在执掌政权期间,对宪法和禁令有任何自愿或故意违背,我除了承受宪法所规定的惩罚外,还甘愿接受所有现在目睹这一庄严仪式的人民的谴责。

寥寥数语之后,华盛顿便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回到了总统官邸。4个月后,他仍然满腹牢骚地致函友人道:

“在我任职期间,我就把自己视为公仆。但如果他们在此期间进而将我称为他们的奴仆,我也没什么异议。”

连任后的华盛顿总统,面临的国内形势与第一次上任时大不相同。当初在纽约就职时,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基本都团结一致,舆论也无重大分歧;而现在,国内却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政党派别,舆论也随之分裂,内阁里互相倾轧攻击……这些让这位连任总统感到十分烦恼,穷于应付!

华盛顿连任前后,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变: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2月1日,法国对英宣战;3月初,法国又对西班牙宣战;吉伦特派掌权的法国政府派遣热内前来充任驻美国公使。

在这种风云激荡的形势下,美国力量单薄,新建立的国家百废待兴,极需一个和平的环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华盛顿从国家利益考虑,告诉国务卿:

“英法两国已经开战,我国政府要努力严守中立。”

华盛顿保持中立的态度是相当明智的,因为如果美国承认法国的新政权,就必将触怒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及美国的联邦主义分子,如汉密尔顿等人;而如果不承认,又会得罪法国革命者和美国的共和主义者,如杰斐逊等人。所以,宣布中立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办法。

4月22日,由伦道夫起草,屡遭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互相“干扰”和“攻击”的“中立宣言”文稿经华盛顿审阅后以总统名义发表。文稿说,美国与法国、英国均保持和平关系,禁止美国公民参加海上任何战斗,警告他们“不得把现代国际惯例中视为违禁品的任何物品运送给交战国”,并禁止他们“采取与友好国家对交战国的职责不相符的任何行动和步骤”,“美国的职责和利益要求他们应该真诚地、善意地采取并力求对所有参战国都保持友好而且是公正的态度”。

“中立宣言”表明了华盛顿外交思想已渐渐趋于成熟。这次事件是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处理的第一起外交事件,美国已经审时度势地从国家利益出发,奉行“等距离外交”策略,实行自己靠自己的外交战略,不过分依赖外在强国。因此说,这份“中立宣言”也是美国的外交思想成熟并付诸实施的标志。

虽然华盛顿的“中立宣言”是十分明智的,但这种冷静的决策却与许多公民的热情和激动的情绪背道而驰。因此,“中立宣言”刚刚出台,共和派对此就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宣称法兰西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中立就是背叛”,矛头直指“君主制炮制者,亲英分子”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对此也不甘示弱,他更加坦率地说:法国是支持过美国独立事业的,但那是出于他们的利益,现在我们的利益不允许偏袒任何一方。

虽然各派争论不休,但华盛顿认准了的事就一定会坚定地做下去,“中立宣言”也不例外。尽管它饱受批评,甚至会损害自己的声誉。

(五)

华盛顿的中立政策不仅遭到国内部分人士的抨击,很快还受到来自法国和英国方面的威胁。

就在华盛顿发表“中立宣言”的4月22日,新任法国驻美公使埃蒙德·查尔斯·热内抵达美国的查尔斯顿,以谋求在美国民众中发动一场支援法国的革命风暴。因此,从查尔斯顿到费城,他一路发表蛊惑人心的演说,煽动亲法仇英情绪,并招兵买马,企图建立一支援法的革命十字军。就连国务卿杰斐逊也一时受这种情绪的影响,未对热内的行为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

但不到3个星期,杰斐逊就对热内的幻想破灭了。热内组织十几条武装私掠船在近海大肆活动,先后捕获了80多艘英国商船。这些粗暴的行为严重践踏了“中立宣言”,招致英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使美英关系一度陷入危机。

最终,1794年1月,内阁会议决定取消热内的外交官职权及其外交特权。就在这时,法国政府也召回了热内,派来了一位新的驻美公使。

法国的危机刚刚解除,英国危险又随之而来。1793年6月,英国政府为切断法国的海外供应,便向它的巡洋舰发出指令:扣留一切开往法国的商船,并要求船主保证将货物卸给英国友好国家。

这一措施立即引起美国舆论的愤怒,美国政府对此也提出抗议,但英国依然我行我素。此后,英国海军和私掠船还多次袭击往返于法属西印度群岛航线上的美国船只,船员或被迫加入英国海军,或在囚船上被热病夺去生命。

面对群众的激愤情绪,华盛顿再次以他那坚定和冷静的杰出品质站出来指明方向,呼吁通过与英国谈判解决问题,而不要诉诸武力。为此,他派出法国最高法院院长约翰·杰伊出使英国,与英国政府进行谈判。

1793年夏,就在华盛顿的中立政策不断遭受挑战时,他的内阁再次出现问题。

6月下旬,汉密尔顿写信给华盛顿表示:鉴于公众的利益和个人的考虑,决定在本届国会会议结束时辞去现有职务。华盛顿虽竭力劝说,但这位下属却丝毫不为之所动。

7月31日,杰斐逊也致函总统表示,本打算在总统首任期满就辞职隐退,后因种种情况而推迟至今。现在,他已到了辞职的时候了,并决定于9月底辞去国务卿职务。

华盛顿对这两位“左膀右臂”的辞职要求深感难过,甚至有几分悲凉。尤其是杰斐逊的辞职,对华盛顿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回想几年总统生涯,华盛顿对这位充满民主主义激情的思想家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这位品行高尚、秉公无私、才学横溢,具有丰富外交知识和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尽管他与汉密尔顿经常发生争执,但他提出的意见和思想总是出于良好纯正的动机,对华盛顿的决策工作始终产生着重要影响。

1794年1月,杰斐逊将国务卿事务转交给他的继任——司法部长埃德蒙·伦道夫后,随即踏上归途。

1795年1月,汉密尔顿和诺克斯也相继辞去财政部长和陆军部长职务。为此,华盛顿不得不挖空心思地重新组建内阁。

这时,有关杰伊在英国谈判的消息传来,杰伊已与英国政府于1794年11月19日签订条约。但直到1795年3月7日,杰伊条约的文本才最终递交到华盛顿手中。但华盛顿对这份条约十分不满,他认为,杰伊条约虽然避免了美英两国的战争,但美国作出的让步太多。为了避免条约引起更多公众的愤怒和不满,他只好将这份条约束之高阁,秘而不宣。

然而在交付国会讨论时,围绕是否批准杰伊条约的问题,国会议员们只能根据党派的利益和政治路线投票。“共和”、“联邦”两党就杰伊条约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且斗争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对条约本身的争论,开创了美国两党制的先河。

最终,华盛顿为了避免美国卷入战争的目标,签订和批准了杰伊条约,虽然他因此而遭到了两党派的严重人身攻击,甚至是谩骂和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