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一)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秦王政的重赏之下,逃亡在外的嫪毐很快就在好畤(今陕西省乾县东)被追兵所杀。跟随嫪毐叛乱的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20余人也都悉数被捕。
随后,秦王政立即下令灭嫪毐九族,其余叛乱的大臣一律公开施车裂之刑,并灭三族。嫪毐门下的食客罪责轻者没收家产,罚为鬼薪,专门为宗庙樵采;罪责重者削去爵位,流放蜀地。一时间,咸阳城中被罚者多达4000余家。
嫪毐之乱被镇压下去了,赵太后与吕不韦也惶惶不可终日。赵太后本来以为,自己身为一国之母,秦王政或许不会让家丑外扬的,但她低估了自己的儿子。嫪毐死后,秦王政亲自领兵来到雍城的大郑宫,命人诛杀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并责令赵太后终生住在大郑宫,不得返回咸阳。
杀弟迁母之后,秦王政又将目光转向了吕不韦。虽然整个事件是由太后与嫪毐私通造成的,但太后毕竟是秦王政的母亲,他不会将责任推到母亲的头上。那么,这个责任总得有个人来承担。这个承担的人,自然就是暗地里协助嫪毐进宫的吕不韦了。
对吕不韦,秦王政是又敬又恨。敬他,是因为他对自己和去世的父亲恩重如山,在秦国称霸之路上也劳苦功高;恨他,是因为他独掌大权多年,时时凌驾于自己之上,与太后有染,又与嫪毐一案有牵连。
到底该怎么处置吕不韦呢?如果杀了他,自然可以一解自己的心头之恨,但那样必定会让自己背上一个诛杀贤良的恶名;如果不杀他,王宫中的丑闻何时才能平息,自己又何时才能真正掌握大权?
经过千思万虑之后,秦王政决定暂且不问吕不韦的罪责,而是先除其左右手。
公元前238年的冬季,咸阳异常寒冷,不少贫民被冻死街头。秦王政一边命令官员收容那些无家可归者,一边继续铲除吕不韦的党羽。到公元前237年之时,吕不韦在朝中的心腹基本上已被清除干净了。这时,秦王政又想到了一个对付吕不韦的办法:免其相位,保其爵位,让他到洛阳的封地居住。如此一来,秦王政既不用背负诛杀贤良的恶名,吕不韦也无法再影响朝政了。
秋季的一天,秦王政召集众臣,商议罢免吕不韦相位之事。群臣都到齐了,吕不韦才心神不宁地来到大殿。
秦王政看了看吕不韦斑白的头发,轻声说道:
“自先王临朝到现在,相国主持国政已经14年有余。如今我大秦国势强盛,蒸蒸日上,相国真是劳苦功高啊!”
吕不韦颤巍巍地走上前,深深一躬,回答说:
“臣不敢居功!”
秦王政下殿走到吕不韦的跟前,用手轻抚了一下他的白发,感慨地说:
“这些年来,相国的头发也由黑变白了。相国何不回到封地去颐养天年呢?”
吕不韦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暗暗叫道:
“这一天到底还是来了!”
吕不韦缓缓扫视了一下群臣,发现自己的心腹大多已经不在了。当秦王政叫他“相国”之时,他便感到大事不妙。以往,不管是在人前,还是背后,秦王政都称呼他为仲父,而非相国。
朝堂之上出现了尴尬的沉默。过了半晌,秦王政才微微一笑,问道:
“相国在看什么?”
吕不韦深深一躬,答道:
“臣想跟老朋友们告个别,却发现这里已经没有多少熟面孔了。”
这时,秦王政大声说道:
“长信侯是相国的老朋友吧?嫪毐一案令我大秦颜面尽失,而你吕不韦也难辞其咎!念你这些年来对先王与寡人忠心耿耿,为我大秦立下了汗马功劳,寡人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你去吧,回到封地安度晚年吧!”
吕不韦急忙伏在地上,悲凉地道:
“谢大王体恤,老臣即日即迁往洛阳居住。”
秦王政冷冷地说:
“去吧!寡人这几日身体多有不适,就不为相国送行了!”
吕不韦伏在地上不敢动,秦王政“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二)
公元前237年深秋时节,吕不韦带着家人,乘坐数十辆马车,向着洛阳逶迤而去。昔日的门客纷纷到城外送行。吕不韦对众人拱了拱手,信心满满地说:
“诸位回去吧!吕某不久就会和大家再见的。”
此时在王宫之中,秦王政正面对着墙上的秦国地形图深思着。近十年来,虽然他没有亲政,但秦国的版图依然在一天天地扩大,新划入秦国版图的城池已经达近百座。而这些大多都是相国吕不韦的功劳。如今,吕不韦被赶到洛阳去了,秦王政的心里突然产生了一丝悲凉之感。
抛去功劳不谈,就私人情感而言,秦王政对吕不韦的离去也有一丝不舍。且不说吕不韦可能是自己的生身之父,单说他这些年来对自己的教育,也足以让自己心悦诚服地称他一声“仲父”了。但无论如何,吕不韦都留不得,哪怕他真的是自己的父亲。
秦王政所处的先秦时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和宗法准则,那就是在血缘上重视父统。所以秦王政只有认定庄襄王是自己的父亲,他手中的王权才具有合法性,他才有可能掌握国家的大权。
如果秦王政驱逐吕不韦是为了保住手中的王权,那么他将太后迁往大郑宫则纯粹是为了泄愤。先秦时期,人们十分重视父统,即人们只能继承父亲家族的权利和财产,而不能从母亲的家族继承任何东西。也就是说,赵太后无论是居住在咸阳,还是居住在大郑宫,对秦王政的王权都不存在威胁。
不过,当时的人在情感上十分崇尚母恩。春秋战国时期,王室成员为了争夺王位而弑父弑兄者有之,但绝无杀生身之母者。在儒家看来,“禽兽知母而不知有父”,杀母者简直连禽兽都不如。一旦出现杀母的情况,凶手不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官方也会毫不犹豫地判处凶手“杀无赦”。
秦王政“徙母”一事显然触犯了这一道德原则。但母亲与吕不韦、嫪毐秽乱宫闱则是事实。且不说身为一国之母的太后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情会被天下人耻笑,她的行为也引发了秦国人对秦王政血统的怀疑。为了王权,为了尊严,他不得不这样做。但这样做又犯了大忌,所谓“耳不听,心不烦”,他只希望人们不要在他面前提及这件事,以求自我镇静。于是,秦王政将太后幽禁在大郑宫之后,便下了一道严令:
“谁敢以太后之事相谏,杀无赦!”
出于对道德规范的维护,人们不可能站出来提这件事情。作为一国之君,秦王政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为国人做表率。如果连他都不孝顺母亲的话,那百姓又会怎么做呢?于是,大臣们便不顾秦王政的严令,一个接一个地站出来,劝说他收回成命。
“大王,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大王身为一国之君,理应为国人做表率,原谅太后的过失,一如既往地孝敬太后……”
没等大臣说完,秦王政便大喝道:
“寡人已经下过命令,敢以太后之事相谏者,杀无赦!难道你不知道君无戏言的道理吗?来人呐,拖出去斩首!”
几名侍卫闻声而至,将那名大臣拖出宫去……
第一个大臣死了,马上又会有一个大臣站出来:
“大王,臣自知必死无疑,但仍要劝大王将太后迎回咸阳。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大臣的话还没说完,秦王政便怒睁双目,大喝道:
“侍卫何在?拖出去,斩,斩,斩……”
……
结果,秦王政一连杀了27个大臣。他甚至下令斩去27具尸首的四肢,将其堆在宫门边上,以警示天下人。
(三)
先秦时期的交通和通讯技术虽然落后,但信息传播得依然很快。各国都在其他国家设置了公开或秘密的信息站,这些信息站可以迅速地将一些重大信息传回国内。
秦王政一连杀了27名劝谏的大臣,这是何等的大事啊!东方六国诸侯、王公大臣和政客们很快就知道了秦王政诛杀大臣的原因和经过。
正当人们纷纷议论秦王政的残暴之时,有一个名叫茅焦的政客千里迢迢地从齐国来到咸阳,准备劝说秦王政迎回赵太后。
茅焦来至秦宫门前,伏在27名被杀大臣的尸骨边上,大哭道:
“臣齐客茅焦,愿上谏大王!”
侍卫和太监们立即将茅焦在宫门前伏尸大哭的事情报告给秦王政。秦王政大吃一惊:
“天下竟有这么多不怕死的人!你们去问问他想对寡人说什么。如果是为了太后的事情而来,就不用说了。”
太监们将秦王政的话传给茅焦。想不到,这茅焦却毫不避讳地回答说:
“臣正为此事而来。”
太监赶紧跑到殿上向秦王政汇报,秦王政勃然大怒,告诉太监说:
“你可以指着宫门前的尸体,告诉他那些人是怎么死的!”
太监再次来到宫门前,对茅焦说:
“你难道没有看见堆在你面前的尸体吗?难道你真的怕不死吗?”
茅焦回答说:
“我听说天上有28个星宿,如果降生在人间的话,都是正直的人。现在已经死了27个人了,还缺一个,就让我来补齐这个数字吧!自古以来,哪一个圣贤之人不是为天下人而死的,我有什么好怕的呢?”
太监把茅焦说的话报告给秦王政。秦王政一听,拔出腰间的宝剑,大声喝道:
“这个人是故意来羞辱我的。来人呐,立即在殿下架起大锅,我把这个人煮成汤汁,岂能让他全尸而死,凑满28星宿之数!”
侍卫和太监们领命而去,一通忙活之后,殿堂之下架起了一口大锅,里面装满了热油,下面燃着熊熊烈火。秦王政手握宝剑,怒气冲冲地说:
“把那个狂妄之人召来就烹吧!”
太监到宫门前去召茅焦。茅焦踉踉跄跄地跟在太监身后,故意放慢了脚步。太监催促他走快点。茅焦说:
“我见到大王就要死了,请你可怜可怜我吧!”
太监摇了摇头,叹息道:
“早知如此,你何必来送死呢?”
茅焦来到大殿的台阶下,立即伏在地上,向秦王政行了大礼。而后,他突然镇定自若地说:
“大王,臣听说长寿的人不忌讳谈论死亡,国君不忌讳谈论国家灭亡之事;人的寿命不会因为忌讳死亡而长久,国家也不会因为忌讳谈论亡国而保存。人的生死,国家的存亡,都是开明的君主最希望研究的,不知道大王是否愿意听?”
听到这里,秦王政胸中的怒气稍稍散去了一些,便问道:
“此话怎讲?”
茅焦回答说:
“忠臣不讲阿谀奉承的话,明君不做违背世俗的事。现在,大王有极其荒唐的行为,我如果不对大王讲明白,就是辜负了大王。”
秦王政挥了挥手,示意茅焦走上大殿,而后说道:
“你要说什么,就说出来吧!”
茅焦走入大殿,伏在地上,大声说:
“天下之所以尊敬秦国,并非仅仅因为秦国力量强大,还因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而今,大王车裂了假父,是为不仁;杀死了两个弟弟,是为不友;将母亲囚禁在外,是为不孝;杀害进献忠言的大臣,则是夏桀、商纣的作为啊!如此的品德,如何让天下人信服呢?天下人听说之后,恐怕就不会再心向秦国了。我实在是为秦国担忧,为大王担忧啊!”
茅焦说完这些,便解开衣服,走出大殿,伏在大锅之旁等待受刑。秦王政听了茅焦这番话之后,深为震动,突然明白了自己一直都只顾泄愤,却未想到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秦国的统一大业。
顿悟之后,秦王政将宝剑插回鞘中,亲自走下大殿,扶起茅焦,真诚地说:
“先生请起,寡人赦你无罪,我愿意听从先生的教诲。”
茅焦站了起来,进一步劝谏说:
“以前来劝谏大王的,都是些忠臣,希望大王厚葬他们,别寒了天下忠臣的心。秦国如欲一统天下,大王更不能有迁徙母后的恶名。”
秦王政羞愧地说:
“如果不是先生,寡人看来真的要铸成大错了啊!”
于是,秦王政立即封茅焦为太傅,尊为上卿。而后,他亲自率领车队前往雍城的大郑宫,将赵太后迎回咸阳,仍安置在甘泉宫中居住。太后见秦王政亲自迎接自己回咸阳,也痛改前非,全心全意地帮助儿子管理王宫的杂事,以便秦王政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统一天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