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这是一句警告,如果你在不该开口说话的时候多嘴,势必会招惹麻烦,甚至是祸端。
曾经听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从前,一只乌龟碰上多年不遇的干旱,所居住的湖泊完全干 涸了,自己也不能爬行到有食物的水草丰泽之地。正巧湖边的一群大雁准备迁往他方,于是,乌龟就向它们苦苦哀求,让他们帮助自己离开。
一只大雁应允了乌龟的要求,用嘴叼着它,往高空飞去。大雁经过一座城镇,乌龟忍不住气,向大雁问道:“你这样不停地飞,是要飞去哪里啊?”
听到乌龟的提问,大雁只好回答,才一张口,叼在嘴里的乌龟就径直从高 空落下,摔在地上,被人拾取,乌龟成了别人饭桌上的美食。
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不谨慎口舌,就会招致恶果。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到周朝观礼,进了后稷的庙中,见有三尊金铸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而是在金人像背后题字:“这是古时说话小心的人,要以他为戒啊!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就会有更多过失;不要多找事,多找事就多祸害。不要说没什么危害,那是很大的灾祸。”
一句多嘴的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又不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说得多了,话里难免会暴露出很多问题。管不住自己的舌头的人,不仅容易伤人,也会因此招致祸端。
东汉末年,有位才子,名叫杨修,就因为多嘴。他才华出众,曹操命人建一座新花园,委任他为主簿。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曹操曾命人修建一座新花园,造好之后曹操前往观看,看完之后不加评论,只取笔在大门上书写一“活”字而去,这一举动令很多人大惑不解。
杨修经过,看到此字后,对工匠说:“‘门’添个‘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子的门太大了。”于是,工人们另筑园门,待改造停当,又请曹操观看,曹操看后大喜,问道:“是谁猜透了我的心思?”
“是杨修。”左右答道。
曹操虽然嘴上对杨秀夸赞了一番,心中却开始嫉恨他。
又有一日,塞北有人送酥果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案头。杨修见了,竞取匙与众人分食之。见状,曹操问其故,杨修答道:“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有违丞相之命?”
大笑一声后,曹操在心里更加妒恨杨修了。
后来恰逢曹操与蜀军对峙,日久不决。想进军攻打,又被蜀将马超阻碍,不得前进一步,便想收兵回洛阳。傍晚,侍从送来鸡汤,见碗中有鸡肋,曹操不禁有感于怀,自言自语道:“鸡肋!”杨修听罢,便令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撤回。
杨修的举动被人告诉了大将夏侯悖耳中,夏侯悖大惊,忙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先生为何收拾行装?”杨修答道:“丞相喝鸡汤而口中喊鸡肋,就说明他有了退兵的意思。鸡肋,弃之不甘,食之无味;现在我军进攻不能取胜,退兵又恐人耻笑,然而驻扎在这里又无益处,不如早日班师。我想不久丞相必定下令收兵,所以我先收拾行李,以免临行太仓促。
夏侯悖夸赞道:“先生真是深知丞相的肺腑啊!”于是,下令全军收拾行装。
夜里,曹操心神不定、无法入睡,便在营寨内巡视,看到夏侯悖营中的将士都在收拾行装,大为吃惊。便立即召见夏侯悖,夏侯悖言道:“主簿杨修已知丞相有撤退的想法,故于是我们提前准备。”
曹操又召见杨修,杨修便讲了自己对鸡肋这句话的理解。
曹操大怒道:“你怎敢造谣惑众,乱我军心?”于是,命人将杨修拉出去斩了。
分析杨修丧命的原因,在于他只顾显露自己的才华,却没有顾及别人的脸面和尊严,结果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一定要慎言,多嘴的话一定不要说。
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招致祸端的事例,古往今来,都屡见不鲜。当年让梨的孔融也因此命丧黄泉。
东汉末年,曹操赢得官渡之战,领兵攻破了袁绍的驻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曹操的儿子曹丕随军入城,发现袁绍的儿媳甄氏长得十分漂亮,就想强占为夫人。经曹操特批后,曹丕便迎娶了甄氏。
孔融早就看不惯曹操,对此事更是极为不满意。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信中说道:“武王伐纣,杀了纣王后,把纣王的宠妃妲己赐给了周公。”众所周知,历史上周武王灭商后,把纣王连同妲己一起杀掉了,还把两人的头悬挂到白旗上示众,更没有将妲己赐给弟弟周公之说。信里是孔融的胡诌,意在讽刺曹操。
曹操看完信后不解,孔融一向以学问大著称,于是曹操虚心地向孔融请教,问孔融哪本书里记载了这件事。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说用现在的事例推测,就能设想会发生那样的事。
这句话一说,曹操大为恼火,但孔融是有名的大臣,还不能立即拿他怎么样。后来,又有几次,孔融公然反对曹操。最后,曹操以“不孝”的罪状将孔融处死,“不孝”是曹操罗织的不实罪状。
与人交际中,多嘴的话百害无利。因此,切忌多言,就是要说话,多嘴的话也别说。
不在背后说人坏话
想要让别人喜欢你,就勿要在背后论人长短。相反的你背后说人好话,你要办的事,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流言”是一个很形象的词,说的是言辞是可以像水一样流动的。它从这张嘴巴流进那只耳朵,再从那张嘴巴流到另一个人的耳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说明了是非话,最终会传入被论者的耳中。
与人的闲谈中,就会产生流言蜚语。大家都想来点轻松幽默的,制造点笑声,在这一点上,恶毒的讽刺与挖苦无疑最为奏效,然而无需证明的是在背后说人是非是最笨的一种。
本杰的公司和一家外贸公司长期保持着的合作关系,外贸公司的胖子经理如同他们的财神爷。
一天,在与胖子经理的商谈中,本杰极力推荐扩大彼此贸易范围,可是费了大半天的口舌却没有得到胖子经理的任何承诺。本杰恼羞成怒,胖子经理刚一走,本杰讽刺道:“你看那胖子,往公司大门口一站,蚊子只有侧着身子才能进来。”话说完后,正遇到胖子经理站在门口。
事后,本杰极力地挽回,多次请胖子经理吃饭,想方设法赔礼道歉,但关系始终恢复不到以前的水平了,合作关系也很快终止了。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能见到的事例。本杰的错就在他背后说了胖子经理的是非,最后也不得不自食恶果。
在别人背后道人长短的人是刻薄的人,是一群对生活刻薄的人。每个人都不会十全十美,有的稍胖,有的太矮,有的眼睛小,有的甚至有缺陷。外观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能精明地看出来。如果自以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别人的短处,并且自诩为观察细致,这样也显露了他们尖酸刻薄的本性。
正面、坦诚地对待别人,即使是指出别人的错误和缺点也应该诚恳地当面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而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就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你的表里不一,说明了你的虚伪。
不要以为自己说的是一些小是小非就没有伤害,进而为自己开脱,认为对它们不需要背负任何道德意义上的责任,但是对于听话者本人来说,他已经觉得你面目可憎,品行不端,打心眼里排斥你,你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已经伤害了对方。更糟糕的结果是,你不仅失去了那个被议论者,更多的朋友也会离你而去。别人总是通过你对别人的评价来评价你。因为你的刻薄虚伪被他们看在了眼里,从中他们得出结论你是一个挑剔、刻薄和虚伪的人,他们不会愿意和你深交。他们会在心里想:他这么挑剔,当着我的面不说什么,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贬损我呢?这种人不值得交往!久而久之,你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排斥。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被人背后议论,在交际中,有个性的人被别人背后议论的时候就更多。那你该如何面对背后议论呢?总的方针记住低调处理。
被人议论首先要做的是冷静地反省自己。想想别人的议论到底有没有道理,他说的是不是事实?
另外,还要对传言者有全面的认识。议论大多在背后,你不大可能直接知道,往往要通过第三者的传播,有的甚至是七拐八弯的传播。当你从别人的口中得知自己被议论时,你不妨先平静地审视一下这个坐在你对面的传言者。日常生活中,有那样一群人喜欢搬弄是非,他们唯恐天下不乱。有些人明明是自己要说你,却偏偏推说张三李四在说你、损你,对于他们的的话要辨识,并采取提防。当然,传言者中出于善意的是多数。不过,有些传言者主观上没有恶意,但是话被多番转载后,被不实地传播了,并对议论者造成了烦恼和伤害。
最后,要低调处理背后议论的起因,有的是随口说说的,有的是存心的。如果知道别人只是嘴闲,那就让它如风一般消失;当你得知有人确实在不友善地议论你时,千万不要急躁,不要暴跳如雷,他们的几句议论并不能毁了你。要通达些,想开些。因为毕竟是背后议论,是上不了桌面的,是不光明的。
低调地面对别人的背后议论,这是你应对的最好策略。即使是由误会而产生。的议论也不必特意去解释、去说明,因为有些事是很微妙的,不免会越描越黑,人家越不相信。有些事,你根本不当一回事,议论的人自觉没趣,也就不说了;如果你对此很上心,别人就可能越说越激动。当然,如果确实是误会,又有恰当的机会,那么,就要澄清一下。
在你遭遇别人的背后议论时,你一定不要:
“特务”式的盯梢。得知有人背后议论,心里不免恼火,但是切记慌不择路。但一时抓不到把柄,没法当面对质,又颇觉无奈,于是就采用暗中盯梢的办法。这种“特务”式的行为,反倒给别人把柄。
泼妇式的骂街。破口大骂,你的这种行为不会伤到传播者,反倒毁了自己形象,也是不可取的。牢骚像任何事物一样,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也有利和弊、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牢骚原本是以消极的面貌出现,人们对它的消极作用比对它的积极作用认识得更清楚,因而,如果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牢骚,认真分析,做到掌握情况,沟通信息,说服教育,从牢骚中找出合理的内容。将它转化为积极。具体而言,领导者对待牢骚的态度与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允许牢骚。多种多样的主观原因,导致了牢骚,所以牢骚的存在具有客观普遍性。人为地压制和限制不仅不可能消除牢骚,将有更多的有害牢骚产生。况且,并非所有的牢骚都是一无是处,有不少牢骚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一个允许发牢骚的领导者,他是成熟、自信、开明,敢于正视现实,敢于接受抱怨,敢于承担责任,能够把握全局,从而使组织成员建立对领导的信任。某种程度上讲,又会促使组织内形成一种敢说真话、敢于承担责任的风气。因为,领导往往使人们效仿的对象。
(2)疏导牢骚。允许发牢骚的做法有一定的限度,因为牢骚毕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如果不讲条件、不分场合地乱发牢骚,势必造成不良甚至恶劣的影响。于是,你有义务去疏导牢骚。疏导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组织中提倡“有限牢骚”。“有限牢骚”说的是,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确定的范围内针对确定的对象发的牢骚。时间、地点、范围、对象是牢骚的限制要件。“范围”主要是强调只能在组织内发。不能向组织外扩散,目的是为了维护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如此说来,有限牢骚在组织内起着“减压阀”的作用。它把牢骚的消极作用压缩到最低点,把牢骚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高点。所以,领导要为有限牢骚提供充分的条件,这是领导者胆识、智慧和开明程度的体现。
(3)鉴别牢骚。前面我们看到,领导者应允许发有限牢骚,但是如何转换牢骚使它对组织产生效益,就必须对所有的牢骚进行分析、鉴别,取其合理之处。有些牢骚仅仅是情绪的宣泄,不包含什么实质内容,牢骚发完,牢骚者轻松愉快,牢骚就无影无踪,事情宣告结束。这些牢骚是不需你费心的。有些牢骚是对组织某方面工作的批评,应该对照组织的行为分析这些批评是否正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有一些牢骚却是对组织的建议或者行动方案,属于建设性牢骚,对这类牢骚要给予高度重视。此种牢骚要细心考究。
(4)利用牢骚。经过上述的分析鉴别,得出牢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组织有用的牢骚,如建设性牢骚、利他牢骚等;另一类是对组织无用的牢骚。如宣泄性牢骚、利己主义牢骚等。根据结论你就要采取些措施。对有用的牢骚加以采纳利用,而且对有助于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牢骚,要给予奖励甚至重奖。这样你不但肯定了牢骚者对组织的关心,又提倡了组织发展的需要。对无用的牢骚不要追究由何人所发,可以针对牢骚的内容及反映出的消极情绪,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予以改变。变成有用的建议。随着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所有的牢骚都将向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方面转化,如此,便会在组织内部必将形成一种互相理解、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从而促使组织更快、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也更有面对讨厌话题的涵养。
与人交往中,会碰到那样一群人,比如探人隐私者、侃侃“其”谈者、唉声叹气者等等,他们令你厌烦。他们的话会让你如坐针毡。如果遇到此种情形,你如何应对?
(1)对探人隐私的话要答非所问。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不允许别人来碰触。可是有些人出于猎奇,或者不识趣,每次和人交谈时,都要问及“你和某某什么关系”“你月收人多少”诸如此类让人忌讳的话题。此时,你不妨来个答非所问。以让对方感到其问话“冒犯”了你。你可以这样做,他问你“谁是你晋级的后台”,你就说“全托你的福”;他问你“奖金多少”,你就说“不比别人多”:你的答非所问会让对方识趣地走开。
(2)对说人是非的话要哼哈而过。
说别人是非的人,必是是非之人。不要以为把他人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道人是非者既然能在你面前说别人的是非,自然也会在他人面前说你的是非。津津乐道别人是非的人,往往是妒心过盛、希望他人陷入倒霉和困窘的境地。聪明人与这类人交谈,会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让他们知“错”而退。与其言语交流,“哼哼哈哈”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既不肯定对方的话,也不让对方感到有否定,达到对方认为话题“很冷”,使交流无法进行下去。
(3)对喋喋不休的话要巧妙提问。
你可能会碰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说起话来长篇大论、没完没了,也不管你有没有时间、耐烦不耐烦听。如果不想听那些喋喋不休的讲话,就不妨想方设法提个对方不知道的问题“打击”他们一下,从而转移开话题。
(4)对自夸的话要善意“回敬”。
人们有自夸的本性,但是有些人却将这种本性肆意地扩大了。明明自己什么都不是,偏偏说成是无所不能,听者都为此脸红了,他们自己还不知趣。这就是那种爱自我炫耀的人。他们通过“吹牛”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内心深处往往很自卑,因为自己有多大本事、能吃多少饭,他们自己明白。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在和他们进行交流时,就可以用善意的嘲讽、幽默的调侃来回应他们。
(5)对灭人志气的话要攻其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