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多个心眼少上当
22676800000024

第24章 留条路给自已退(1)

没事多烧些香

切记“功高盖主”的伦理,适用于任何的人际交往中,尊重别人何尝不是给自己一条退路呢。

张强和马经理不和这是公司上下都知道的事,如今两个人的关系越演越烈,张强竟然连总经理也不放在里。

公司派了记者去总经理儿子毕业典礼上做了采访,整理好的新闻,送到张强的“主播台”上,硬是被他扔了出来:“这是他家的新闻,如果每个学校的毕业典礼都播一段,那新闻改作‘毕业集锦’得了!”

而一些马经理要求要“淡化”处理的新闻,张强却可能大做文章,硬是炒成焦点新闻。他自己还有一番说辞:“是新闻,就是新闻,遮也遮不住,观众有知情权!”

是的,张强有着一大批的观众,这也是他一个的资本,全国最高收视率王牌主播的头衔,使麦克虽然只具有“记者”的职等,却敢跟老板说不。

“把他开除!”总经理对张强也很窝火。

“哪敢啊!只怕前一天他走路,后一天我也得滚。”马经理直摇头,“他现在太红了,观众只买他的帐。”

“太红”总经理略微地思索了片刻,“倒提醒了我,给他升官,行了吧?”

于是,公司新成立一个部门,张强做经理。

消息传出,每个人都怔住了。

“总经理能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真令人佩服!”

“也可能总经理考虑到新闻部‘一山难容二虎’的情况,所以把张强调升另一个部门。”

“不管怎么样,以一个记者,一下子跳做经理,未免太快了吧!”

对于张强的升迁,公司同事议论纷纷。

张强交上了好运,虽然不再报新闻,但是目前职位高、薪水高,而且负责策划一个更大的新闻性节目,满天地任他翱翔。

公司给予了张强负责的部门极大的支持,甚至还推荐,并资助全部旅费,送张强出国做半年的考察。

半年后,张强回国了,还带着成箱的资料和满腔的抱负,准备大展宏图。

张强负责的仍旧是新闻性节目,因此常常需要向新闻部借调影片,一到新闻部,他们就不配合。

“张经理,我们不是一个部门的,你又不属我管,你有你的预算,咱各自有分工,还是自己解决吧!”马经理礼貌地拒绝道。

张强找到总经理那。“他说得也对,你现在有自己的预算、自己的人手,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总经理信任地拍拍张强,“你们两个不和,我把你调开、升官,就别再斗了!”

问但是张强再有本事,也不能让新闻再“演”一次吧,过去的资料片找不到,别家电视台更不愿借,张强要怎么做呢?加上怕侵犯著作权,麦克连从书上拍一张图片,都得付不少钱。英雄现在落难了!

新部门成立一年,节目也筹划八个月,居然还拿不出来,钱却大批大批地往里投。

“好的记者,不一定能做好的主管!只见花钱、出国,不见成绩!搞什么名堂?!”董事会的成员们开始抱怨。

报纸也不时提到这件事,责难张强不是当领导的料,只会自己做秀,说做各一套,表里不一。

终于有一天,总经理把张强叫来:“你还是回新闻部吧!”

“我希望回去报新闻!”张强说,“那是我的专长。”

“短时间是不行了,新的主播表现不错,观众的反应不比你当年差,你还是先做做内勤,慢慢来,等着马经理的意见吧。”

最终,张强主动辞职了,他知道马经理不会给他机会。做过了经理,他又怎么拉不下面子来做个小职员呢。

对于张强的离开,报上也登了消息,只是不过寥寥几行,毕竟他不负众望,因为表现不好才离职,有什么惋惜的。

故事中的总经理走了一步高明的棋——不战而屈人之兵。总经理没有直接下手对付张强,确然张强自己走了。他的这招甚至可以说,更妙。他每一步棋都是退让、都是仁厚,连离开,张强都无法骂总经理,因为他给他提供了那么多的好机会。

升张强的职,自然会被同僚嫉妒,无形中就将他孤立了起来。

让张强出国考察,使他的人脉更被切断。

让张强独当一面,他就必须为成败负全责。

让张强离开主播台,他便离开自己成才的地方,失去了坚强的后盾。

于是,张强黯然离去,没有人同情他,因为他不是被挤下去,是自己干不下去。他显示的是“江郎才尽”或“黔驴技穷”,自己辞的职。

假想一下,如果当年总经理一怒之下开了张强,或张强自己宣称被排挤,而愤然离开,那情势将完全不同,全国爱护张强的观众,都会跟他站在同一线,他成了悲剧英雄。

跟衣食父母对立,他们还能生存吗?到那时候,只怕真如马经理原来所说——“后一天我也得滚”!

人们同情悲剧英雄,必然立刻能被其他“慧眼”的人重金礼聘,那他不会拼尽全力地击垮原来的公司吗?

一个军队的统帅,除去他最不满意的将领的办法是派他最去打一场九死一生的仗。打死了,正好除去眼中钉。打赢了,不正是他领导有方吗?

一样的道理,一个公司的老板,可以派他的眼中钉,出去经营分公司,或连锁单位。表面看,那是升官,不去,就是不知好歹和抗命。去,成败都是老板赢。

再回头来看那个故事,张强怎么就落得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不是一直洋洋得意吗?他不是都不把总经理放在眼里吗?这就是他的错,他落得悲惨结局的原因就是,它违背了公司的上下级“伦理”,是他太自以为是了。世事变化莫测,我们无法掌控,但多烧香以求平安是能自我掌握的,树敌太多终究举步维艰。

不做贪吃的鱼

钓鱼时,一定会放上鱼饵,这样就可能钓到鱼。与人交往时,让他先相信你,你才可能钓到他这条大鱼。另一个角度想,鱼不贪吃鱼饵,别不会被钓上来。

离上机时间还有两个半钟头,杨风冲出机场,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为女朋友蒙蒙买架最好的照相机。

这个念头已经在杨风心理孕育了很久。蒙蒙学生时代就爱摄影,总是背着相机。好几次杨风骑车载着她,蒙蒙会突然大叫:“停车!停车!”猛地刹车,惯性让他们差点翻到。

然后,只见蒙蒙对着四周猛拍。她镜头下的,什么猫打架、牛拉车,都变得那么美。连充满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如梦境般朦胧。

“蒙蒙要是有了新相机,就更棒了!”杨风已经来到一家摄影器材行门前。

由于蒙蒙的关系,现在杨风对照相机,虽不内行,但总算个半内行了。尤其是这半年来,除了常问蒙蒙,只要看见有人照相,他总会盯着看,看那机器的样子、品牌。在他的心里计划着,要为蒙蒙买一架全自动的美能达相机。

“而且要可以改变焦距的,这样蒙蒙就不用带好几个镜头了。”有了这一计划,杨风一直未实现它做着准备。

在购物天堂的香港,美能达相机也没能便宜。尤其广角二点八的镜头,更贵。不过杨风很精明,在两岸做生意,跑了四年,早就学会了货比三家的做法。

“给我一张名片!”杨风通常以这样的方式向店员取证:“这可是你们最低的价钱?我是要比价的哟!”

接着,他就在名片上记下相机的型号和价钱,再去一家家的转。走出这家店,进入那家店。杨风一家家比,而且愈问愈内行。

“那些店员单单听我说出型号和特性,就知道我是行家。”张强满是得意的样子,“价钱也自然会压到最低。”

今天好几条街走下来,价钱居然都差不多。杨风正想就此停住,挑一家稍便宜的下手。所幸,他竟然找对了地方。

对方的报价,杨风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确定是美能达G5,那种最新的机器吗?”杨风慎重地再问一次,这价钱竟然比别家便宜好多。

“当然!我们是直接由工厂进货,因此价钱比别家便宜得多。”老板诚恳地笑道,“你买不买?还是要再比几家?要的话,我叫人去给你拿货。”

“拿货?”

“因为我们价钱低,很畅销,刚卖完。现在要去拿,很近,十分钟就拿回来了。”

看了看时间,现在距飞机起飞时间,只有一个多钟头了。

“好吧!我买。”说着掏出旅行支票。

旅行支票签好后好久,也不见派出去拿货的人,已经整整过去半个钟头了。

小杨风猛看表。店老板也着急,一直拨电话找,却又拨不通。好不容易通了,原来因为仓库没货,人又转到别家去取了。

挂断电话后,老板走到杨风身边,低声问:“老弟!有一件事,我不太懂。你为什么非要这种美能达?”顿了一下,老板缓缓打开橱窗,拿出了一架尼康的机器,“老弟你在行,可你为什么不买这种机型呢?你拿拿镜头看,多重!这是金属的。哪里像美能达,是塑料的。权衡下来这个要好得多啊!”

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个机器,果然比美能达重得多。“多少钱?”很满意地笑笑后,杨风问,“一定要给最低的价!”

“开玩笑不是!”老板拍拍杨风,“你问过几百家了吧?为什么挑上我?就因为我比别人便宜,对不对?”接着,又拍了拍杨风,“这只是建议,如果你坚持,我们就再等等。”

再次确认时间,又数了数身上的现款,连剩下的人民币都凑上,还差那么一点。

“算了!看你老弟这么诚意的份上,就优惠卖给你吧!”老板豪爽地笑着,“以后再有什么需要,别忘了我们啊。”

我这相机,杨风兴奋极了。一直到坐进飞机,他的心都猛跳。他知道,那是兴奋。他也可以想象蒙蒙拿到这尼康相机的激动表情。

“在台湾只怕六万块钱都不止,我竟歪打正着地碰上了!还买得这么便宜。”杨风越想越满意。

“天啊!尼康!我同事才买一架,我还羡慕来着呢,现在居然自己就有了。”蒙蒙激动得拥抱杨风。

“呵呵!还不过呢,才花了我一个多月的薪水呢!没想到吧!”此时杨风更得意了。

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相机,蒙蒙突然抬起头来,瞪着小强:“你说多少钱买的?”

“合台币五万块。”

“怎么可能,我朋友就在台中买的,才花了四万。”

现在我们确认杨风是被骗了,但是不是他非买美能达不可,他赚到了呢?

不是那样的,杨风一直等下去,等到最后,那个拿货的人会空手而归,说没货了。

那老板用了一个骗术——商人最常销法。让你相信他,再让你上钩。

这种手法竟常被商家使用,他们常会进行大减价,而且在宣传单上印明减价的东西和价钱。那都是真材实料,新出厂的好东西。通过与其他商店比较,你会发现这家是最优惠的。

于是,你就赶来占便宜。问题是,你只买减价品吗?抑或你也顺便买点别的?你一定会想:这家店的价钱优惠,那些不减价的东西,也会比别家便宜。甚至由于这次建立了信心,你以后更成为这家店的“经常主顾”。于是,他们实现了促销的目的。

鱼贪吃鱼饵,就会被对方的鱼钩挂住,最后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当你被对方给予的大优惠迷惑,相信了他后,你就上当了。鱼饵固然好吃,命更重要吧?因为有些便宜不要贪。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个沉默的人,给人保守秘密的印象,而一个秘密,通常隐含着一个大计划。当然,这个计划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只是一个泡影,但是无论是什么形式,它让你猜测和不安,沉默寡言的人,让人畏惧,因此,沉默也是一种威慑力。

唐朝末年,宰相陆象先是一个大气度的人。这如俗语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陆象先的大度让他喜怒都不形于色,旁人难以揣摩。

早年陆象先担任同州刺史。有一天,陆象先的家童在路上遇到了他的下属参军,但是这个家童没有下马。在那个时候,出于礼貌,奴仆见到当官的人不下马。虽然家童没有下马是不礼貌,可是这也并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事情。因为这个家童未必认识那位参军。如果认识他有没看清楚呢?

但是参军对此却大做文章。他大发雷霆,拿起马鞭就狠狠地抽打了那个家童一顿。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并不畏惧刺史大人,再打完家童后,这位参军还挑衅似的跑到陆象先的府上,对他说:“下官冒犯了大人,请您免去我的官职。”

参军的弦外之音是:如果你因为这件事免去了我的官职,那就说明你袒护家童;而你如果不免去我的官职,则说明你好欺负。

仔细思量一番后,陆象先答复参军说:“身为奴仆,见到做官的人不下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下属打了上司的家童,罢官也可以,不罢官也可以。”说罢,便径直离开了,把那位参军晾在一边。参军一个人在边上站了半天,也不知道陆象先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揣摩不透他的态度。于是,参军从陆象先家中退了出来,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间难免会有各种摩擦、冲突。在你不想让矛盾激化、摩擦升级而又想吓阻对手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做:给对手一种缓和些的威胁或是沉默。也就是说用对手无法揣度的结果去威慑对手。既然是有可能发生,结果就未知,让对手不能够把握形势的变化。对手把握不了形势的变化,自然不敢轻易行动,于是,对方忍了下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还有一种表现形式:该低头时就低头

当身处屋檐下时,要主动低头,否则太高的屋檐就会把你撞得突破血流。该低头时就低头,也是一种难得的处世行为。

正如民间俗语所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是说,人在处于不利地位时,或者在求人办事之时,要低头。

“屋檐”是别人的势力范围的代称,简单说来,只要你人在这势力范围之内,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处于别人的势力范围内你就要遵循别人的规则。大部分的屋檐 都是非常矮的,因此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限制,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欺压,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檐下避避风雨。如果要在这个屋檐下生存,心态的调整是必须的。

那么该如何调整呢?就是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屋檐的高度。这是最简单、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你不顾高低,直行不误,那么你极大可能满头是包。

小时候,富兰克林到一位长者家里去做客,此行是要聆听前辈的教诲的,没料到,他一进门头就不小心在门框上狠狠地撞了一下。那一撞可是不轻,富兰克林只好不停地用手揉着自己头上的大包,怒气冲冲地盯着那个低于正常标准的框。这一副窘相被出来迎接的长者看到了,忍俊不禁地问:“年轻人,很痛吧?”然后这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说,“这可是你今天来这儿的最大的收获:该低头时就要低头。”

富在富兰克林的一生中,那位前辈的忠告,一直发挥着作用。将“学会低头,拥有谦逊”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最终,富兰克林被授予了“美国之父”的荣誉。

公元1355年,在郭子兴率兵攻下和州之后,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朱元璋在郭子兴部下的将领中,年纪轻,地位也不高,资历也浅。

而与之相反的,其他将领都是郭子兴的老部下,许多将领目无军纪,烧杀掳掠,抢霸民女,朱元璋下令诸将将所掠民女放了。这些将领很不服气,朱元璋心里清楚。

一次,全军就讨论军事大计商议,但是只摆着一条长凳在厅堂,先来的将领们按尊卑高低从右到左都坐下了,只留给朱元璋最末一席,因为来得迟,朱元璋没做声。后来郭子兴决定修筑和州城,每人负责一段,限三日完工。

三天期满,只有朱元璋负责的那一段修筑好了,其他将领都没有完成任务。朱元璋南面而坐,把各位将领召集起来,铁青着脸,拿出郭子兴的任命书说:“我这总兵官是郭主帅任命的,我出师有名。现在军情紧急,修筑城墙这么重大的事,都不能按期完工,万一出了事怎么办?以后的仗还怎么打?现在我不计前嫌,自今往后,再有违令的,军法从事!”这些将领听他这么一说,诚惶诚恐,纷纷表示今后一定服从指挥。自此,朱元璋开始受到其他将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