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理想的健康状态
22682300000003

第3章 防止心理对身体的影响(1)

受时代的发展和各种现代潮的影响,许多人的身心都有异变现象出现,如何走出精神的灰色状态,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并以此为根基走上事业的辉煌,想必是一种当务之急。

一、身处闹市,他(她)为何孤独难奈

身处闹市,你感到孤独吗?你熟悉周围的世界吗?也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在城市的喧闹熙攘中,在五彩缤纷的环境里,在人们快速忙碌时,人们有的是灯红酒绿的舒适感,有什么使人孤独与陌生的。

但事实真真切切,天天接触的城市居民,彼此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据1996年6月21日《光明日报·家庭周刊》报道,零点调查公司在同年6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在北京35岁以下的青年人中,“熟悉自己所有邻居”的只占18%;“只熟悉个别人,同其他人只是点头之交”的占41.2%;“都认识但属点头之交”的占20.8%;“只大概认识几个”的占18%;“一个也不认识”的占2%。该报告依据一项针对600名16~35岁的北京青年进行随机抽样访问结果估计,小于16岁和大于35岁的市民中的邻里不熟悉程度要高出受访群体的2~3倍。这些数字很枯燥,但它生动地表明了当今城市人彼此间的陌生程度。正是因为这个城市太大,生活太复杂,人变得太快,人与人之间(即使非常亲近)才显得这样陌生,这样隔阂。

美国几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搞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选择了276名志愿人员,年龄都在18~55岁之间。研究人员将感冒病毒喷入志愿者的鼻腔后,观察他们的抵抗能力。结果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社交广泛的人抵抗力较强,不易感染感冒病毒。与之相反,那些比较封闭的、社会关系不多、朋友少的人得感冒的几率要高得多。具体数据是这样的,有一种社会关系或孤独地生活着的人当中,有81%的人得了感冒,有三种或更少的社会关系的人当中,有62%的人得了感冒,有6种或更多不同的社会关系的人当中,有35%的人得了感冒;有15种或更多社会关系的人当中,只有23%的人得了感冒。专家解释说,社会关系广泛的人,会更有动力去照顾他们自己,此外,社会组织的性质调整了人们的情绪,从而改变体内的荷尔蒙水平。为此,专家提醒人们应多交朋友,与家庭成员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心情舒畅,走出孤独和寂寞,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切不可把性格与这种孤独与陌生的病态情绪看作一回事。有些人性格孤僻、冷静、沉默寡言,其实这样的人,往往抵抗孤独陌生感的影响。

现实的,脱离理想化色彩的人们,已渐渐学会不将孤独过于文学化,而是直面它,将它看成一种心理病态,而事实上,它本身就是心理病态,这种病态心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广为流行的有以下几种。

1.都市孤独症

(1)现象。

城市生活的刻板、单调、枯燥、忙忙碌碌使人们难以避免地庸庸碌碌,三点一线,循环往复,从而变得千篇一律,使人觉得日子太无奈,太没意思了。城市无情地剥夺了人的自身设计,它的全部运转太科学、太规范。

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个平时健谈的人,一走进拥挤的电梯时,便突然一下缄默不语,一言不发。当然,自有他的道理,现代城市在居住条件上与农村有较大区别,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多数居民住楼房,而且由于市区地价昂贵,人口稠密,所以住宅建设楼层越来越高。在我国,昔日的大杂院,四合院只能成为历史陈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最基本的住宅条件是每户都有一套独立的单元住宅,内有居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上下水道、电话、电表、煤气等等,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万事不求人。于是高楼里的居民同邻里的来往少了,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一个人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陌生人当中度过,他所认识的人实在有限,他要在街上走,在公共汽车站排队,在商场买东西,去邮局、银行等公共场所,的的确确很少能碰到熟人,这同乡村生活很不相同。乡村里的人每天见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彼此打招呼都很自然亲切,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而在城市中,在各种各样的公共场合下,城市人一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要和他人打交道,另一方面,他又极力避免不必要的过多接触。

(2)危害。

作为一个都市人的孤独感和陌生感由此而生。这种孤独和陌生感,是可以蔓延、可以染上负面情绪的,至少会造成人的冷漠和烦躁,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冷漠与烦躁。也是一种轻度的心理疾患的症兆。孤独和陌生给城市人所带来的危害并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正如美国“喷感冒病毒”的实验所证明的。

(3)对策。

既然城市生活具有那么多触发人产生单调感和孤独感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例如流水线的生产又不易改变,甚至可以发展得更单调,那么,只要将这种情绪表述出来,与亲人朋友一道设计出调节这种生活的方法,使单调的生产作业变成多彩生活的补充,问题就会解决。

随着对都市孤独症了解的加深,人们的态度也改变了,人们已不再小看这个问题,而且相信可以将这种心理疾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交友热线”的兴起和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也许正是城市人对交流的渴望,也表明人们已开始关注此类问题。说到解决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主要的是表述,即倾诉自己的孤独陌生感,然而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生活的内容,丰富自己和亲友的业余文化生活。例如夫妻晚饭后的散步,清早的健身操,培养兴趣和爱好,甚至不妨追追星,唱唱歌,议论议论世界国家和省市发生的事件等等,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同时,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定得有几个好友经常聚一聚,甚至可以制度化,将串门、生日会、节假日交往、探视问候与制度化的来往交流联系起来,使其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2.儿童孤独症

(1)现象。

儿童孤独症大多为城市儿童,尤其是大城市小家庭,所谓的核心家庭,父母双双在外工作,忙忙碌碌,挤不出多少时间陪孩子,关心不够周到,加之教育教学的压力,孩子常常被关在家里,生活极其单调,久而久之,孩于自然而然习惯于现状,不吵不闹,表面上似乎孩子越来越懂事,而事实上,孩子已经染上轻度的心理疾患,表现为迟钝、反应不够灵敏、刻板、孤僻,做一些习惯的动作,不逆不反,只是一味地乏味,一味地无奈,显得无所谓。

(2)危害。

孤独使孩子变得冷淡,喜怒哀乐不分明,对事物不够敏感,尤其因大人的错误认识而错过早期治疗的患者,造成严重心理疾患,甚至将精神失常。

(3)对策。

儿童患有孤独症,家庭和社会应负有很大责任。孩子从婴儿期开始,父母就应为其营造可以进行交流的儿童世界,抽出更多的时间带孩子,为孩子的正常发育创造条件,开阔孩子的眼界,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得对孩子进行封闭式的培训,学校老师应酌情减轻孩子的压力,调节好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比例,在群体生活中,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3.老年孤独症

(1)现象。

人的衰老包括心理衰老和生理衰老两种。在我国农村,妇女早婚多育现象十分普遍,农村妇女看上去要比城市妇女衰老得快。比如,一位40多岁的农村妇女,孩子快要结婚了,自己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衰老了,穿衣打扮不敢追随时代,穿一些黑、灰色的衣服,更显自己老气横秋,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衰老的暗示。而心理衰老又促进生理上的衰老,生理上的衰老,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减弱人们的自信心。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2)危害。

老年人在我国占人口的10%以上,在这么一个比例下,不得不引起国家社会的普遍重视,老年人为社会创造了无限的财富,而当他们年渐衰老时,人们不得不扪心自问,老年人在社会、在家庭的重要性,老年孤独症患者,越呆越傻,越傻越呆,常常把握不好喜怒衰乐,使得家庭不稳定,给人们造成重大压力,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并且老人孤独引起的不快将使人们失去依靠。

(3)对策。

人到老年最怕孤独,特别希望有人在他们身边,聊聊天,谈谈心。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越发地希望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治疗疾病都大有好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盼家人团团圆圆。作为子女,应该培养老年人的好奇心,使其常常动脑筋,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陪伴老人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投入社会群体中,这样即安全,又可以让老人快乐。

二、如何走出思维的阴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人为一些遥远的事情或发生概率极低的事忧心忡忡,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偏执,认为明天就可能发生。焦虑是人在负面生活事件中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的一种表现。由于它具有独立症状特征,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被研究。

这些生活事件既可以是可以理喻的生活事件,也可以是某些不可思议的事件,但焦虑症患者都会对它们产生不同的反应。大的事件如有人对地球末日的焦虑,对原子能的焦虑,即处于一种“杞人忧天”的状态。例如,我的一位邻居,家里经常准备着一个包,里面有可供几天吃的方便面和矿泉水等生活用品,外面捆着一把伞。原来他是在防地震,他总认为随时都可能发生地震。他的这种准备倒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但他这种整天忧心和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的确对他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据南京市心理协会秘书长、南京市中小学心理测量与咨询中心主任说,他开设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接到最多的咨询电话是“考试焦虑”问题,这可以理解,新一代都市人要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除了上学一条路以外,无退路可言。这就使得年轻人想尽办法敲开大学的门。父母亲也认为监督管理下一代学习是父母责无旁贷的天职。所以,只要一到学期末大考或各种级别的升学考试来临之际,各种心理医疗单位和咨询机构就会频频接到许多学生打来的求助电话。但在过去,“考试焦虑”的发生率随着考试的临近有明显的峰谷波动现象,而现在即使不是考试季节,也有不少学生向心理咨询老师反映此类问题。这说明,考试压力对学生影响的深度大大超过了以往。许多学生反映常常出现紧张、烦躁和压抑的情绪,非常想学,但就是静不下心来,无法完成学习计划。还有的同学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痛等生理反应。一个高三的学生说,他常常是两天两夜睡不着觉。上课时心慌,在考试时出现尿频,考一门功课要上好几次厕所,严重时还会出现“恐考”、“怯场”、“神经强迫症”等现象。

我们观看的电视剧《迷路太空》中的机器人的焦急与恐惧心情。它急得团团乱转,绝望地挥舞着机械臂尖叫“危险!”“威尔·罗伯逊!危险”。

那种场面正是焦虑对人产生的作用。当我们受到焦虑的威胁时,我们体内的警报系统会发出警告,“战斗还是逃跑”。迈克尔·莱文哲学博士是洛杉矾加利福尼大学“焦虑失衡行为工程”的研究学者。他认为:“焦虑是人的正常感情。它能促使我们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人格心理学中,这类焦虑是个体对当前、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而产生的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倾向。有的时候,出现这种焦虑属正常现象,但若反复出现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出现紧张、害怕、悔恨、自责、自卑终至不能自拔,影响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产生严重的后果。另一种焦虑是一种或数种内部情景作为根本原因,以外部情景作为促发而产生的混合型焦虑,即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不同的人所表现的焦虑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些缺乏自信,没有把握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状态。

人若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因此而导致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影响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精神病学教授巴·泰勒医学博士认为:“焦虑会使人从内心深处向外界寻找危险,它使你把事物理解得十分危险。你必须克服这种心理”。

一般说来,当焦虑影响到正常的社会、家庭生活和工作时,就存在问题了,多年来常见的情况是,当一个人承认其感到焦虑时,其他人都认为只是他的头脑有问题。但是,研究表明,焦虑心情会影响人的整个身体,极度的焦虑会极大地增加中年人发生高血压,甚至是心脏病突发猝死。

宾夕法尼亚州恐旷症和焦虑症治疗中心的负责人,教育学博士琳达·韦尔什说:“长期下去,焦虑会给人带来心理损伤”。波士顿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健康和社会行为系副教授医学和哲学博士伊卡罗·卡瓦奇负责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证明恐惧性焦虑和心脏疾病的关系。约有34000人填答了调查表,检测了他们的焦虑程度。在两年的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高度焦虑的中年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是低程度焦虑中年人的2.5倍。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是,高度焦虑的中年人死于突发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比低焦虑的中年人高出6倍!

阿拉巴马大学预防药物的副教授罗姆·马克韦兹医学博士也进行了一项类似的研究。他发现,中年人患高血压与其高度焦虑大有联系,在其中7个与焦虑有关的问题中,对5个以上的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中年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比平静的中年人高2倍。马克韦兹医学博士说:“你承受多大的压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压力的反应如何”。

专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焦虑的生物倾向,人生在世,为面临的挫折而焦虑也是很正常的,面对这种情况,就应防治并举。

就防而言,要求人们淡泊人生,宽于待人,开阔心胸,乐观豁达,随遇而安。

(1)中医对焦虑的治疗说到治,中西医各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方法,例如:①中医学的穴位刺激按摩法,刺激心包径与心径两个穴位,可克服或缓解焦虑,并可使人的心情舒畅;②刺激中冲穴和少冲穴,男性先用右手的手指夹住左手的中指尖和中冲穴,来回转动捏揉若干下,之后同法捏揉小指尖和少冲穴;左手捏揉毕换右手。女性则相反。另外,还有手掌区、大陵、虎口和阳谷等部位,配合按摩,可起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