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史学处世
22725700000016

第16章 把脉人心的驾驭圣手(3)

宽容的方面,一是在金钱上对李世忠慷慨大方,绝不计较,资金充裕时动辄拨给他几十万上百万,视金银如粪土;资金困窘时宁可自己受穷也要对他解囊相与。二是不与他争功,一齐打了胜仗以后多归功于他,有保荐的机会也优先照顾他。

严格的方面,一是与其保持距离,尽量少打交道,不与其攀交情,避免频繁往来,来往的书信简明扼要,一句话不多说;二是明辨是非,凡是李部手下与百姓争斗而告上来的,一律分清是非曲直,绝不袒护,要求李严加惩治。

曾国藩自己总结说:“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矣。”

宽大仁慈,并不意味着软弱。它实际上既体现了胸襟和气度,也体现了涵养和明智。宽大为怀,是为了征服人心,使人心服,也是自信心的表现,可以当作笼络人心的“胡萝卜”。

威猛严厉,不意味着残忍。它所体现的是决心和力度,为的是以强硬手段迫使越轨者和不法之徒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平等竞争。

明朝人况钟从小吏提拔为郎官,由于杨士奇、杨溥、杨荣的推荐,做了苏州知州。皇帝召他到朝堂,赐给他皇帝自己签署的文书,授予他不待上奏、自行处置事务的权力。

他刚到苏州,管事人拿着公事案卷来上呈,他不问下吏对事情处得得是否得当,便判个“可以”。这样,下吏们便藐视他,认为他没有能力。接着衙门中发生的弊病、漏洞就越来越多。通判赵某千方百计地欺凌况钟,他也只是嗯嗯而已。

一个月以后,况钟令手下人准备好香烛,把掌管礼仪的礼生也叫来,所属官员全都聚集起来。

况钟对大家说:“有一封皇帝的诏书没有来得及向大家宣布,今天就来宣布这道诏谕。”当官员们听到诏书中有“所属官员如做不法之事,况钟有权自己直接捉拿审问”这一句话的时候,全都震惊了。

宣读诏书的礼仪结束后,况钟升堂,召来了赵某,宣布说:“某天有一件事你欺骗了我,偷了财物多少,对吗?某天你又这样做了,对吗?”

小吏们都十分惊骇,为况钟的才智所慑服。况钟说:“我忍受不了烦琐的审判手续。”说完以后,他命令赵某脱光了衣服,让四个有气力的衙役把他抬起来扔到空中,掉下来便摔死了。

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很快就摔死了六个小吏,并且命令把尸体抬在集市上示众。这件事使全城上下恐惧万端,苏州地方的人民从此改变了恶习,面目为之一新。

但况钟绝非一味严刑峻法,而是恩威并施,张弛有度。

有一天太守府发生火灾,公文案卷都烧掉了。这场火灾的肇事多是一个小吏。大火扑灭以后,况钟站在一堆瓦砾的现场,喊来了那小吏,痛打了他一百杖,喝令他马上回屋去。

之后,况钟便迅速亲自起草奏疏,把罪责全部归在自己身上,而没有归和牵连那个小吏。开始,引起火灾的小吏认为自己罪当判死刑,况钟叹道:“这本来是太守的责任,一个小吏哪里能够担当呢?”况钟的奏疏呈给皇帝后,皇帝判定扣除况钟的俸禄。

况钟在同小吏打交道上能够如此宽大,所以他实施权威时,他们并不怨恨他。假如让现在的人处在这种境地中,即便是自己的罪过,还想推给自己的底下人,还谈什么替别人受过呢!

况钟的毒辣是别人赶不上的,足以让那些能说会道的文人自愧不如;其品德也是别人赶不上的,也足以让那些外表矜持威严的权贵感到惭愧。

宋哲宗元佑年间,王安门变法失败以后,完全恢复了旧政。这时,吕汲公、梁祝之和刘器之等王安石革新派三十多位变法人物遭到严厉的打击,有的被贬,有的监禁,同时朝廷还将他们的名单公布于世。

这时,范纯仁上疏给皇帝,认为镇压罪魁就可以了,对协从者应不予问罪,但是没有被采纳。他叹息着对同僚们说:“这样下去,我们这些人也免不了要遭到报复。”

后来形势急转直下,革新派重新掌了权,果然如范纯仁所预料的那样,对旧党的处理更加严酷。

王樊在《野客丛谈》中说,君子治服小人不能做得太过分,如果无节制地打击他们,将来他们的报复也一定很残酷。

处置对手太过苛刻,则对方也用恶行来对付自己。所以,不能只知道尖锐凶猛地攻击,图一时的痛快,更要认识到其中的危害。

过分的宽大仁慈容易使人误以为软弱,从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过分的威猛严厉容易导致残暴,从而引起强烈反抗,法纪大乱。所以,宽与猛互相补充调节,可以避免走极端造成的不良后果,让人们心服口服地遵纪守法。

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从宏观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必要的,对于非原则问题,能够放过去的就放过去。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就是这个意思。

班超因在西域很久,上书给朝廷说,自己希望能活着回到玉门关内。于是朝廷召回班超,派校尉任尚代替班超的职位。

在交接工作时,任尚对班超说:“您在西域干了三十多年,现在我来接替您的职务。我担当重任而思考问题却很浮浅,请您多多指教。”

班超说:“塞外的官吏士兵,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而是因为犯罪才来屯田戍守边疆的,而那些异族部落又常常怀着侵占边疆之心,对他们更是难以安抚和团结。我看您的性情过于严厉和急躁,水太清澈,鱼就难以存在,政事上要想明察,处理问题就要平和,希望您开朗简易,尽量宽恕别人的小过错,只要掌握大原则就可以了。

班超离去后,任尚私下对亲近的人说:“我以为班超君有什么超人的奇策呢,今天听他讲话也都是平平常常的道理。”后来,任尚在西域数年后,那里就发生了叛乱,正如班超所告诫的和预料的那样。

打蛇要打七寸处

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但从一般规律来讲,刚烈往往容易被柔和征服和利用。

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轻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不如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

“四两拨千斤”是一个武术术语,即用很小的力量化解巨大的威胁。这一招用在生活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公元前201年,亦即刘邦一统天下后的第二年,封有大功的武臣20多人,其余未封的日夜争功不休。有一天刘邦从宫殿高楼上望见大小将官坐在宫中的沙地上指手画脚,情绪激昂。他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难道还不知道?他们在商量造反。”

刘邦说:“现在已天下太平,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张良说:“陛下以一平民身份率领他们打了天下。如今你贵为天子,所封的都是与你关系好的,所杀的都是以前有仇的。这些人不封赏,担心你计较他们的平生过失,性命不保,所以要想聚谋反。”

刘邦说:“那该怎么办?”张良说:“你看哪个将领是你一向憎恨且群臣也都知道的,你马上封赏他,大家就安心了。”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封了他最不满意的雍齿,将领们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后来,有人报告楚王韩信谋反,高祖向诸将问计策。诸将说:“应当赶快发兵讨伐这个小子。”

高祖默然不语,又问陈平。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还有别人知道吗?”回答说:“没有人知道。”陈平又问:“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回答:“不知道。”陈平问:“陛下的精税部队与楚军相比怎么样呢?”高祖回答:“不如楚军。”陈平又问:“陛下手下的大将有用兵超过韩信的吗?”高祖回答:“没有人赶得上。”陈平说道:“现在我们士卒不如楚军精良,将帅又赶不上赶信,发兵攻打楚军,这是自讨苦吃。我为陛下感到不安。”高祖问:“那该怎么办?”

陈平说:“古时候天子常巡行各地,会盟诸侯。南方有云梦泽,陛下姑且出巡,假装游云梦泽,在陈地会盟诸侯。陈地,是楚国西部边界。韩信听说你喜好巡行游乐,一定会到郊外迎接拜谒。而陛下趁势捉住他,这只不过用一个大力士就可以干的事。”

高祖认为有道理,便派遣使臣通告诸侯皇帝巡幸之事,自己随后出发。韩信果然在路上迎接高祖,高祖预先准备好武士,看见韩信,立即把他捆绑起来。

这可以说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典型案例。实际上在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老板去看望一位朋友。

宾主落座后,一位漂亮大方的少女殷勤地为他们献茶。经介绍,才知道这是朋友的侄女,刚从英国留学回来。这位老板对她询问学业,表示关怀。

不久,这位朋友推荐自己的侄女来做他的英文秘书。不久两人打得火热,名义上是英文秘书,实际是他的情人。

过了一段时间,这事被这位老板的夫人发现了。夫人一度想亲自捉奸,大闹一场;但考虑到身分、地位和家族利害等等,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两全之策。

一天深夜,夫人突然来到那位秘书的住处,秘书有些惊慌地把她迎入屋中。

夫人却显得若无其事,坐下来温和地对她说:“孩子,你还小啊!才20多岁,风华正茂。我常常叹惜我们女人命苦,所以我们更应珍惜自己。孩子,不要只顾眼前,要想想漫长的一生啊!”

那秘书被说中心事,一边抽泣,一边说:“我错了,夫人,给我指一条路吧。”

夫人从包中抽出一张支票递给她:“这里不是你安身之所,你去深圳吧!这10万块钱送给你,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你的机票我已代你办好,明天一早就走吧!”

秘书突然离去,那位老板一肚子不痛快,却不能明说。夫人看他不高兴,就说:“你以为能瞒天过海,能满得了我吗?我这样做,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苦心?一定要我捅到大庭广众中去出你的丑吗?”

老板夫人用10万块钱就解决了一个可能闹得满城风雨,甚至会威胁到全家名誉和地位以及夫妻感情的大问题,不能不承认其是深谙四两拨千斤技巧的高手。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之火暴,则会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蒙蒙,虽说不能立竿见影,却能有效控制住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

“借刀杀人”不见血

所谓打了狐狸不惹臊,是一种借刀杀人的方法。自己不出面,却利用或挑拨别人去消灭自己的对手。这样既能达到目的,又神不知鬼不觉,打得巧妙,打得轻松,杀人不见血。甚至可以在达到目的以后,给自己罩一层大仁大义的光环。下面讲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战国时楚大臣费无极心机极深。他觊觎权臣郄宛的位置,就建议郄宛交好宰相,并且安排一次阅兵式迎接以示隆重。郄宛同意了,开始召集人马进行准备。

费无极却跑去对宰相说:“报告宰相,大事不好!郄宛布置了大量的军队。”宰相也是个糨糊脑袋,马上调来自己的军队,把郄宛全家杀了个片甲不留。

费无极这种两头挑拨的办法并不保险,一旦被人发现,可能会成为风箱里的老鼠。而下面李林甫的招数,就完全能够做到一点腥臊都不沾而达到打狐狸的目的。

唐朝严挺子被贬期间,玄宗有一天突然想起他,于是问宰相李林甫:“我记得有一个很能干的官员叫做严挺子,他现在在哪里?”

当天,李林甫退出皇宫后,立刻召唤严挺子的弟弟,说:

“陛下对令兄很关心,照说,他最好在这个时候谒见皇上,但是,他正在地方政府做事,一时办不到。你不妨通知令兄,当作他患了中风,向皇上奏请回京疗养……”

严挺子接到弟弟的通知后,喜上眉梢,即刻写了奏文,请求皇帝调他回京。玄宗接到奏文后,问李林甫如何处理?李林甫答道:“插子已经年迈,而且中了风,请陛下把他调任闲职,叫他专心养病好了。”

李林甫不动声色的几句话,就把可能威胁自己的政治复起的机会消灭于无形。李林甫这条计策,与秦朝时赵高使用的离间丞相李斯和秦二世关系的方法如出一辙。

赵高为了能独断专权,就力劝秦二世于深宫之中一心游乐。李斯许久不能见到皇帝,深感忧虑,就一直寻找机会晋见皇帝。赵高看到这种情形,就想借机除掉他。

赵高就拜见李斯道:“函谷关以东盗贼纷起,而皇上却从那里抽调更多的人去服徭役,修建阿房宫。我想向皇上进谏言,但我的地位卑下,这是丞相您的职责,您为什么不进谏言?”

李斯说:“皇上处在深宫,我想谒见他却没有机会。”

赵高说:“等到皇上有空闲时我通知您。”

于是赵高等到秦二世正在举行宴乐,宫女们簇拥在前,秦二世玩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派人告诉李斯说:可以向皇上启禀国事了。

李斯到皇上那里谒见,秦二世认为李斯是故意扫他的兴,勃然大怒。赵高乘机编造了弥天大谎,说丞相李斯有怨恨之心,想谋反。秦二世就把李斯关进了监狱,诛灭三族。

上面都是为了个人的权力而牺牲别人的例子,体现了官场斗争的残酷和无情,除了斗争的智谋本身,并没有更多值得欣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