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观念篇
22767900000005

第5章 心灵的火花(5)

看看历史上成功的政治家,如华盛顿、林肯、威尔逊、丘吉尔等等,他们都是具有这三个条件的人。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敢作敢为,充满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勇气,没有被惰性、纷乱、恐惧、消沉、失败所困扰。

这就是说,要想做一名成功的人物,首先要立志,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得到的是什么,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坚定地把自己的志向贯彻到底。

"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这是一条家喻户晓的广告,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创始人曾宪梓故事,很少知道他走过的那条童年艰辛、少年求知、青年奋斗的历程。他只身到香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经过了三十年的拼搏,才缔造出了不同凡响的金利来王国。

出生在贫苦家庭的曾宪梓,四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和哥哥半饥半饱地度过他们含辛茹苦的岁月。在曾宪梓的一生当中,有过三个最为失意、最感到前途渺茫、又找不到出路的时期:第一次是在1955年的秋天,那时高考落榜的曾宪梓完全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是在何方,面对学校的批评、母亲的责备、自己的痛心,那种渺茫感,那种看不见天日的灰暗,沉甸甸地压在他年轻的心上。第二次是在1963年夏天,曾宪梓来到香港之后,在去泰国等待签证的九个月里,备尝寄人篱下的艰辛,堂堂的男子汉、大学生,却出于无奈不得不做帮亲戚带小孩的家务活,那种彷徨的心情,四顾茫然的感觉终日笼罩着他、折磨着他。第三次是1967年初夏,曾宪梓一家五口寄居在哥哥曾宪概家里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关系处得十分紧张,被哥哥无情地赶出了家门。然而,就是在这一次的重压之下,他选择了自己当老板做领带的生意。他对眼泪涟涟的妻子说:"立群,没关系,饿不死我们。我们干脆不给任何人打工,自己从头来作。对,就做领带,现在从采购到制作到卖出,我都会。"在他的心中,最强烈的不是对命运对人的憎恨,也不是消沉和感叹,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站起来的呼喊,他告诫自己:曾宪梓,你不怕穷,什么苦你没吃过,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千万不要绝望。不怕,你什么也不怕。

他以很低的价格变卖了他的所有财产:一只普通手表,一部普通照相机。又向老家的乡亲借了台胜利牌缝纫机,从此开始了他独立制作领带的生涯。他们一家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拼命工阼着,既顾不上对命运的抱怨,也忘记了疲劳,一条条的领带就这样在他们手中做了出来。

领带做出来了,外出推销工作却不如想像中那样顺利。曾宪梓从出门推销的第一天,就开始备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忍受了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他不得不吞咽下所有的屈辱,低下最不愿低下的高傲头颅。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就拼命地告诫自己:"这就是生活对曾宪梓的挑战,你如果连这种苦都吃不了,那还谈什么理想、创业呢?"他不相信在这拥有五百余万人口的香港,居然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带市场。他探索着,尝试着,终于敲开了大百货公司紧闭的大门,使这个无情的市场承认了他的产品。

从1968年一穷二白的开始创业,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曾宪梓凭着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凭着自己的"勤、俭、诚、信"的经商原则,凭着自己超前卓越的广告意识,凭着自己不可多得的商业智慧,一点一滴地赚取了超过一百多万港元的巨额财富。

金利来是一个奇迹,曾宪梓是一个传奇,曾宪梓和金利来所给予我们最多的则是人生立志和成功的启示。

十七、燃烧着的希望

希望富裕的人们,必须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的。应该认识到以下事实: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先者相继出现,一项又一项新发明层出不穷,新的教育方法不断被创立,新的市场一个个被开拓,还有新的书籍、新的文学、新的电视节目、新的电影等都在不停地产生出来。这无穷的变化的能量,就是"燃烧着的希望"。

假如希望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得到成功,那么就千万不要被那些说我们的愿望是"空想"的羁绊所动摇。发扬先辈们的开拓精神吧!不要忘记,正是他们的开拓梦想,创造了现代这些个有价值的文明;正是他们敢于梦想,人类的历史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播在大地里的种子,会从土地和大气中吸收未来植物或树木成长所必需的要素。播在人类创造的心中的思考种子,也会引导我们历经必要的程序,以达列内心所描绘的目标。

1968年的春天,萝伯·舒乐博士想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

"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预算,舒乐博士坚定而明确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能力范围而且也超出了理解范围的数字。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一页白纸,在最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10行字:

1.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5.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6.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7.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8.寻找280笔25000美元的捐款

9.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掉10000扇窗,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富商约翰·可林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65天,一位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第一笔1000美元。

90天时,一位被舒乐孜孜以求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元的银行支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和努力能筹到600万元,剩下的100万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窗户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的方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内,一万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的。

一位邮递员的故事同样说明了梦想是会生息的,你完全可以成为你所想成为的人:

他曾做了多年的邮差,日复一日地拖着沉重的邮袋,无论酷暑严寒,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大街小巷,这的确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

在他的"管辖范围"中,有一家邮购商店每天都会收到一大堆邮件,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用现金购物。某天,他扪心自问,"我如此辛苦地为大家送邮件,为什么无法自己做生意,让邮差将重要的信件送到我的手中?"前思后想,他终于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要当老板。自此之后,他开始每天学习、准备,下决心要自己开公司。如今,他不但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公司渐渐成长,有了自己稳定的市场。这位男士过去一直认为自己是邮差,所以,就一直过着邮差的生活,但当他希望自己成为另一个角色时,这个全新的角色就开始反映在他的生活中了。

不是每一个人都想要建一座水晶大教堂,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当老板,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一位十几岁的孩子,在一个下午写下了自己的一百个愿望,在他七十多岁时,他实现了九十七个。

一位作家讲述了自己的梦想生息的故事:

这些年来,每一年我都要求自己做一件新鲜事,因为我不喜欢自己的生命如停止的死水一样渐渐腐臭,也不希望哪一天老朽学不了新把戏这句名言不知不觉地落在我身上。

我也还记得少年时代作读书笔记时所曾抄录过的一句狠毒却也一针见血的话:很多人过了二十岁就死了,只剩下躯壳还活着。我不想加入到行尸走肉之中。

有好些年,写作是我的惟一,我把自己写得苍白虚弱,腰酸背痛,未老先衰,还写歪了颈椎,饱受天雨欲来时全身都当警报器之苦、有一天痛得受不了,我忽然悟到,如果我只重写作,轻视真正的生活,那么。我不过像一个在服食迷幻药已脱离真实生活的家伙,我所拥有的人生不过是一株枝叶繁茂的假树。

于是我一边作康复治疗,一边为自己找新的途径去恢复失去了平衡的生活。1996年我莫名其妙地主持起电视节目;1997年,我成为广播主持人;1998年,我开始学陶艺;千禧年,我发现海底世界的魅力;2001年我给自己确定新的尝试项目,第一项,就是演舞台剧。

演舞台剧可从不在我的少年梦想之内,我从来没有表演的欲望或天才。三年前,我上过绿光剧团的表演班,只不过想去玩玩,看看能不能去除我在电视荧屏前的羞涩感。天知道,我其实是个内向的人,我习惯于独处,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在大众面前去除我的不自在。

上完三个月一期的表演班,发现自己也还可以跟原本陌生的一大群人彼此混得很开心,也学会了怎样用丹田之气说话才不至于让嗓子哑掉。没想到过了三年,我的表演班老师当了剧团经理,忽然打了电话给我:"喂,吴念真导演要为我们导新剧,来演个角色好吗?"

只要听起来很好玩就会轻易答应别人,这是我至今未改的毛病。我当下就说:"好啊。"一句话,我竟开始了自己演舞台剧的历史。

第一次参加排戏时,离演出不到两个月,我的角色是演中学美少女黄韵玲的妈,而且还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老太太。这简直是太难为我了!

然而既已开始,退出实在有失面子,于是决定先排排看看,如果无法胜任,再找个理由推掉!我这么盘算着。

果然,一开始排戏我就碰上了内在的自我难题,心里头那只叫做闭塞内向的虫子又钻出来肆虐了。眼看那些年轻团员,都十分放得开,排什么就像什么,我却像个木头人,简直忍受不了自己的拙和笨。

和他们对戏时,我怕慢半拍。演武打戏时,我打的又不痛不痒。其中有一幕戏,我得像个疯子一样打女儿,又被众人拉住。不管排了几次,费了多少力气,一点儿也没有逼真感。导演忍无可忍,又不敢对我发火,只好对其他人训话:你们不要因为她是吴淡如,就不敢大力拉她。

一位上年纪的团员也忍不住了,挺身而出拿着道具瓶敲自己的头,用苦肉计对我说:看,用力打下去没关系,会痛不会死。

不是我不敬业,而是我……我从没打过人,生怕假戏真做,把别人打伤。不管我如何对自己心里喊话,就是豁不出去。在排戏那段时间里,如果有朋友看到我在唉声叹气,那一定是过会儿得去排戏了。

眼看别人演技都很出色,排戏时也能让旁观者爆笑连连,可戏一轮到我开始说话就冷了,别人心急,我更急。

挣扎了好久,我沮丧地安慰自己:我真的不是演戏的料,我只能做自己,反正我以后又不打算做这一行,还是趁早退出。我鼓起勇气找到剧团经理,表明退出的意愿。他能吃到一百多公斤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体胖,所以心宽,一点也不怕我砸他的招牌,拍拍我的肩膀说:传单都发出去了,你不演,很奇怪,放心啦,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没那么乐观,每晚噩梦连连,生怕自己是一粒老鼠屎,搞坏人家一锅好粥。

每一次在挣扎取舍的时刻,我的心里就会浮出另一种顽固的声音。有三次我被演出失败、观众砸鸡蛋的噩梦吓醒,半夜忽地从床上跳起来,可在惊魂未定之时那个声音在我的心里说:你可以因为表现不好而失败,但不能因为孬种而失败。你得真正试过,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演出的日期愈来愈近,死马只得当活马医。我和自己约好,就算现实生活中,我理智到怎么疯也疯不了,一上台,我必须忘记自己,让疯子好像附在我身上才行。

我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动不动就找人请教,疯子要怎么演啊?我连走路都在背台词,口中时时念念有词。

直到最后一次排练,我都不认为自己的演出及格了,只好继续向自己心里喊话:上了台,跟排练时一定不一样,你应该会更自然。过了这个挑战,你一定会觉得自己又跨过了一个大门槛。

心里喊话也是学来的。记得我在做广播节目时曾采访过世界排名第一的撞球王赵峰邦,他说,在每一次遇到打那种不太可能打进的球时,他总会对自己说:"因为你是赵峰邦,所以你打得进这个球。"说也奇怪,只要他能镇定地对自己说这句话,十之八九,球就会乖乖入袋。

考验总是要来临的。虽然我熟悉大场面的主持工作,但是当舞台剧演员是头一遭,开演前,我强颜欢笑,以掩饰自己心跳加速到呼吸困难的事实。

戏一开始,连紧张的时间都没有了。我只记得,我是个外表看来很正常的疯子,说我该说的话,做我该做的事。

《人间条件)的第一场演出是我的处女秀,我听见了观众热烈的笑声与掌声,知道场子没有被我炒成冷饭。熟能生巧,在以后的各场演出中,我试图在每一场演出中都有新的加料。戏一开锣,它仿佛就变成了我自己的真实生活,我惟一的任务就是使它生动深刻。五场在国家剧院的演出,都比我想象得要容易的多地结束了。

舞台剧最大的好处是,观众的反映决不虚伪,他们觉得戏好不好,台上的演员马上就会知道。所以我知道我没有搞砸,相反的,我竟然也觉得我自己演的疯婆可爱极了。

最后几场的演出,观众席全部满座。在庆功宴时,剧团经理才告诉我实话:"导演最担心的人就是你,可没想到你一场比一场老道,还会适时地掌控舞台的节奏。"

我也先后遇到一些看过戏的朋友对我说:"天哪!我看到最后谢幕时,才知道那个人是你,差太多了。"

我爸爸也看了戏,最好笑的是他在开演后半个小时问我妈:"她怎么还没出来?"他还不知道台上的疯子就是我。这至少表明,我不是个演什么都像自己的烂演员。

"我根本不知道你会演戏。"这是演出后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也是我所听过的最自然的赞美了。我一方面乐得飘飘然,一方面也坦白地回答:"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会演戏。"

一位记者来访问,揶揄我说:"为什么你总是有这么多机会可以表现自己,我们想做的事都被你做光了,你该不会又立志当职业演员了吧。"不会啦,我只是想玩玩,我也不认为,除了写作之外,我有其它的天分。应该这么说吧,有时候,梦想是会生利息的:我努力实现我的作家梦,它却自动生了很多利息给我。

没错,梦想是会生利息的,只要感兴趣,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那个声音是对的,你可以因为表现不好而失败,但不能因为孬种而失败--你总得真正试过,才知道自己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