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三国当马超
2277300000109

第109章 温酒斩华雄?

董卓这个恶魔临朝之后,天下从此大乱。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一些拥有自己军队的州牧、刺史、太守们就开始了地方割据、诸侯兼并。为什么?不为什么,只因为董卓是个杀猪的,根本治理不好国家。

这些州牧、刺史、太守们不趁机壮大自己的力量还等着董卓去抄他们家?

与其等着董卓带兵去抄他们家,不如他们抱成团儿先灭了董卓!

这其实就是讨董联盟形成的最终原因,至于勤王保汉,说实话,那都是扯淡!

自己能当土皇帝,干嘛还养着一个真皇帝在头上吆五喝六,拉屎拉尿的?

其实这些能怪到汉献帝头上?怪不上;能怪到董卓头上?说实话,也怪不上,董卓撑死就是一根导火线,引爆了东汉的混乱的炸弹。而这个炸弹却是东汉以前那些昏庸皇帝们一代接这一代制造出来的。

这些也怪不到那些心怀不轨的州牧、刺史、太守们身上,前文说过,人性最是卑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便有那些蒙蔽世人的思想作祟,可这些思想绝对压制不住人心的抉择。

这些就导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们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成了世上最郁闷的人。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曾是如此辉煌,以至于产生了汉武盛世、光武中兴的繁盛景象,然而当它走向灭亡的时候,已是国将不国,天下大乱,也正是因为这段轰轰烈烈的汉末动荡时期,造就了一段声色激昂的三国争霸史。可身为一国之君的汉献帝本该是万圣之躯,一言九鼎高高在上的,但他却生不逢时,长期受到强臣的挟持和压制,始终不能独立自主地行使皇权。先是由董卓将他立为皇帝,既而劫为己用,开创了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河。按照历史演义,董卓会被吕布给做掉,可董卓死后,这位东汉末代皇帝又会遭受李催、郭汜的战火涂炭,沦为三无皇帝(无实权、无皇宫、无吃穿),基本温饱得不到保障,尚书郎以下官员都要自己出城樵采,东汉末年凄惨的景象莫过于此。

如果没有马超介入,历史会一直演义,曹操会引兵平息暴乱,可曹老板为安全起见会把圣驾转移到许都,咱们的献帝刘协本以为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结果还是被劫为傀儡皇帝,受到曹操的摆布、欺压,惶惶不可终日。然后呢,这期间他也曾几次试图把位子摆正,希望能通过宫廷政变的方式扳倒曹操,他不甘心以九尊之躯而受制于人(欲除心头病,拔去眼中钉,属于很有种的那类皇帝),但均以失败告终,差点连皇帝位子也没的坐。直至曹丕篡夺皇权逼他退位后,这位郁闷的皇帝才终于可以“退休”了。

这种窝囊皇帝绝对是历史的奇葩,不做也罢(公元190—220年在位),想想吧,纵使锦衣玉食却长期精神受到压抑,整天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下,又有什么快乐可言?还不如早点退下来,偷得浮生半日闲,要不然还不得憋屈死。

当然,此时的刘协刚刚开始梦魇,他不知道他以后的命运会如此悲惨。同时,他也不知道,这个历史出现了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这个人彻底打乱了历史的规律。

不过,刘协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以他小屁孩的思想,看到那些叔叔伯伯们要来洛阳救他,恐怕高兴还来不及呢。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遣、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组成联军,并公推袁绍为盟主。这支军队由于他们的驻地都在函谷关以东,因此被称为“关东义军”,也叫“关东联军”,简称“关东军”。而董卓的部队则叫做“西北军”。

当关东义军进军到汜水关的时候,董卓的西北军也进驻到了汜水关。

说道汜水关,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是要说道它另一个名字,您一定会激动起来: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在洛阳以东,它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说道虎牢关,您一定想到了‘三英战吕布’吧?可是您别心急,董卓这次派出的将领并不是吕布,吕布是在这个将领翘辫子之后才出现的。

再说‘三英战吕布’那里边也是很有猫腻的,咱下章再说。

董卓派出的将领是谁呢?大家肯定也清楚,这个人就是名震天下的华雄。

华雄出名并不是因为勇武或善战出名的,他的出名,是因为他心甘情愿的做了配角,成就了另一个人的威名。

话说各路兵马聚集一块,浩浩荡荡地向洛阳进发的时候。董卓就收到了风声,聚集了手下一起商议。

这次交兵无疑是一个竖立军功的良机,正愁没有业绩的吕布当下慨然请缨,一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信心十足气势无匹。

然而狡猾的董胖子是怎么想的呢?他认为:洛阳城虽然关险重重,但其中很重要一个关口便是汜水关,这些起事的兵马要进洛阳,就必须先破了汜水关这道关口。而一旦汜水关被攻破,兵马长驱而入,我老董受诛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所以,这个守关的人必须忠心耿耿,死命效忠自己的。打战能力也要说得过去,别到时候还没开战就撂了挑子,那样,乐子就大了去了!

千思万想之后,董卓还是稍稍安慰一下吕布,让华雄带兵去了。

大家可能想,汜水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董卓军人出身,对于这点并不糊涂。为什么后来非让那华雄去守关?华雄虽然勇武,可真说起来,他比之吕布却是差了好多级的。虽然董卓对这个情况只是一句“割鸡焉用牛刀”含混过去,那么实情却是怎么样的?

实情就是董卓太聪明了,他可不想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仔细想一想就知道,其实董卓派华雄出战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来吕布虽然武功厉害,但之前只是主薄出身,领兵遣将缺乏经验,而且吕布之前并没有军功,在董卓眼里,这时候的吕布只是一只菜鸟。董卓并不知道这吕布的才能究竟能达到什么地步,所以把守汜水关这等大事不敢轻易交给他做。二来,董卓虽然和吕布名同父子,心里却毕竟对这个非我族类有所疑忌,自己刚刚收编了吕布的并州军,若是这吕布居心不良,心存怨恨,到时候大开关口放敌人进来,那我老董可就完蛋了。

反观华雄,这个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自然也是一个狠角色。他又是出身关西的人,一直就是董卓的老部下,说不定和董卓还能扯上些亲戚关系,相比之下,董卓更愿意信任这个华雄,菜鸟吕布还是暂时靠边晾晾吧。

华雄这孩子其实刚开始也挺给力,先前对战的就是‘江东猛虎’孙坚出马,这孙坚也是牛人,半夜截杀华雄大营,杀得华雄屁滚尿流。可不知道是不是马超穿越的缘故,华雄这次被孙坚偷袭之后,居然没被孙坚给砍了,愣是跑回了虎牢关。

本来按历史来说,华雄也就没戏了。可历史已经脱离它原先的轨迹,顺着一条小胡同走到了黑。

华雄大难不死之后,居然主动请战,连斩数员盟军将官,其中就包括威震天下的潘凤、俞涉将军。吓得让那些关东联军一愣一愣的,一时间各路诸侯竟无人敢于应战。

孙坚呢,孙坚这时候跟袁术要粮食去了:丫太出风头了,让他的老上司袁术嫉妒了,暗中克扣孙坚的粮饷,让孙坚饿着肚子去打仗。孙坚是肯吃亏的主儿?看到袁术这个德行,所幸不出兵了,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反正我也出战过了,也该你们显显威风了。

大家也都郁闷了,袁术是后勤总司令,身家也很显赫。大家也都惹不起,犯不着为孙坚一个倒霉孩子去得罪袁术去,就只能看着华雄得瑟了。

渐渐的,华雄的气焰就嚣张起来了,有事儿没事儿就跑出去搦战去。

这可气坏了时任马弓手的关羽,人家危难之时显身手,站出来请战——扬名立腕的时候到了。

袁绍势利眼,嫌关羽职位太低,没资格上阵。不知道马弓手这个差使和喂马有没有关系,还是曹操跟关羽有缘分,力挺关公出马,并斟热酒一杯相敬,关公嫌热没有喝,提刀上马冲向阵前。

这一去可不得了,洋洋得意的华雄正等那个留着长胡须的大汉自报家门呢,没想到人家二话不说,一个抽冷子过去,上来砍了华雄的脑袋。

一通鼓响之后,云长已然提着华雄之头马到中军,而刚才那杯酒还温乎着呢,正好喝。

可人家关羽一摸酒杯,就微皱眉头:他娘的,就是嫌烫才没喝,没想到这会儿功夫过去了,还这么烫,让某家再出去砍两个脑袋去!

这下关羽震惊四座,引起一片哗然,大家都没想到刘备的二弟干活这么利索,从此一鸣惊人,江湖上无人不知关二爷的大名,有诗云“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