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中,连环计就是最著名的一计。
穿越前,马超仔细研究过这个计策,可穿越后,马超明白,一些东西并不是仅仅如史书上记载般简单。
看似天衣无缝、连环锁定的计谋,实则破绽重重、毫无逻辑可言。
咱现在就好好说说这连环计。
话说夜深月明时,王允拄着拐仗来到后园散步,忽然听见附近有人在哀声叹气,于是循声找去,却见那貂禅独立在牡丹亭里。
貂禅是王允的义女,当然,这个义女也和吕布一样,并不随她的义父姓王。当时貂禅一个人在亭子里发愣,后来心情郁结,叹了一口气,不想却被王允听见。这时王允朝貂禅大喝道:“贱人将有私情耶?”貂禅听了大惊,立即跪下答道:“贱妾安敢有私!”
顺便说一下,妾是女子的谦喟,当时的貂禅并不是王允的义女,只是府中的一个歌伎,地位很低,因此以妾自称。义父女之名只是后来行使连环计时才用到的。不过从王允的呼喝和貂禅的惊惶来看,貂禅在王允府中过得并不顺意。
每每想到这里,穿越前的马超都会为貂禅忿忿不平。王允这家伙无疑是个很恶劣的老头子,对貂禅又经常呼呼喝喝的,貂禅在府里也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如果自己是貂禅,才不会为王允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到了董卓处只要直接将王允的阴谋告发,立一大功,到时荣华富贵还不是手到拿来的事情?说不定以后这董卓还会抢了皇帝的位置来做,自己还能混上个贵妃什么的,不比这王允的哎呀义女要好得多了。
穿越过来之后设身处地想想才发现,那时傻乎乎的自己,就是一个孤陋小民,都会这么想,貂禅又怎么不会这么想?尤其是,王允又怎不会这么去猜忌貂禅?所以王允的连环计,在演义里看起来虽然很顺风顺水,但实际上,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王允要把一切赌注押在貂禅身上,但是王允自己又根本给不了貂禅任何好处,也因此,王允很难确保貂禅不会在这场计划中倒戈。可是最后,为什么王允还是放心让这貂禅去行计呢?
马超思来想去不得要领,直到今天看了貂蝉一舞,看到貂蝉凄惨的对吕布嫣然一笑,马超才明白有些东西不能只是按逻辑推理。
王允很难确保貂禅不会在这场计划中倒戈。可是最后,为什么王允还是放心让这貂禅去行计呢?
只有一个可能:貂禅很喜欢吕布!
情之一字,害人匪浅。
马超一直很怀疑,对社会不满可以叹气:“唉──这社会世风日下啊!”,或者晚饭没吃饱也可以叹气:“唉──没吃饱啊!”,说不定晚饭吃太饱也可以出来打个嗝叹口气:“唉──晚饭吃太饱了啊妈了个逼的!”,可是为什么王允听见貂禅叹气,就一口咬定貂禅心里有私情?看来王允之前应该是听说了关于貂禅的一些言语,知道貂禅心有所倾,所以才有这番判断。而令貂禅心倾的这个人,很可能正是吕布。
吕布文武双全,又是当时天下无双的美男子,而且威名扬天下,其实在当时就是一个明星。当时城里坊间都流传有吕布的肖像字画,城里的小女孩儿便将这些吕布的肖像收藏起来,藏在柜子里,偶尔打开来痴痴地看着做做美梦。貂禅也是这样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应该那时心里也是以吕布为偶像。
但是貂禅的身份只是王允府上的一个歌伎,能不能见到吕布不说,即便能相见,自己也没有办法脱离王府的控制。然后貂禅大概是想到自己的身世,以及身不由己的无奈,于是轻轻地哀叹了一声。
王允这时候也正在思考他的连环计,因为整个计谋当中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既生得国色天香,又要保证不会半路倒戈的女人,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此也非常郁闷。这时听到貂禅的哀叹声,想起她对吕布的恋慕,心念一动,才发现自己要找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哪。
连环计,对于貂禅来说,不啻于一个天赐良机,不但让貂禅可以离开王府,恢复自由之身,还能令她与吕布长相厮守的夙愿能够得偿。在连环计里,王允既然将貂禅送给了董卓,而貂禅喜欢吕布,要和吕布一起,就必须想方设法令吕布杀了董卓。这是貂禅唯一的选择,貂禅既然一心要嫁吕布,便不可能中途倒戈了。
这就是王允的筹码。
除此之外,王允完全没有其它筹码可以确保貂禅依计行事了。这是王允唯一的筹码,却也是最大的筹码,也因此,王允很放心地将计划托付予貂禅。
话说王允借故喝斥貂禅,貂禅害怕王允,于是狡辩道:“貂禅是感念王允大人的养育之恩,却见大人您成日坐立不安,愁眉苦脸的,貂禅心里为大人忧急,因此长叹啊。”
这种马屁话王允每天都要向董卓说上数百次,王允哪里会相信。不过王允心中计较已定,却也不多说,随后将貂禅带到内堂,扶貂禅坐下,然后自己却扑的一声跪在地上对貂禅叩头便拜。刚刚才厉声厉色地喝斥貂禅,这时却向貂禅叩头,不由得令貂禅大惊失色,连忙也伏地朝王允回拜。
貂禅说:“大人何故如此?”
王允说:“汝可怜汉天下生灵!”
貂禅说:“适间贱妾曾言:但使有令,万死不辞。”
王允见功夫已足,火候已到,便将自己的连环计一字一句说了出来,初时貂禅听到王允说要将自己嫁给吕布,芳心暗喜,接着又听说要先将自己送给董卓,心中又大感卑恶,最后听到王允要自己离间董卓和吕布两人,令吕布杀董卓,貂禅这时才明白了王允的意图。
很显然,这是一宗交易,貂禅只要按王允的安排去做,不但能够得到自由之身,而且能够和心爱的吕布长相厮守。而貂禅要付出的,则是对董卓的投怀送抱。
王允既然将这么重大的计划透露出来了,当时的貂禅根本不可能选择拒绝,唯有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王允派人送了一顶金冠给吕布,于是吕布亲自到王允府上致谢,同时也怀疑王允为什么忽然送这份厚礼给自己,想要打听打听这王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王允听说吕布来访,便准备好嘉肴美馔以作招待。吕布到了王府,王允立即“接入后堂,延之上坐”。
吕布坐好后,与王允寒暄了几句,然后向王允笑道:“吕布乃相府一将,司徒是朝廷大臣,何故错敬?”
吕布说自己是相府一将,又说王允是朝廷大臣,那是预先声明了双方目前的立场,因为这王允这么做怎么看都是在搞笼络。王允会意,于是大笑答道:“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允非敬将军之职,敬将军之才也。”
这王允的马屁功夫可谓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神来之句随手而拈。当然,王允这么说在拍马屁的同时也在回答吕布的问题:“允非敬将军之职,敬将军之才也”,因为前面有吕布的“吕布乃相府一将”为语境,所以这里的意思就是暗指我王允并非因为你是董卓的人而来拉拢你的,纯粹是看你吕布有前途,大家先打个关系,以后遇上事情好合作。
其实在吕布看来,这王允忽然这么抬举自己,原因无非有三个:一是纯粹的打关系,只是这打关系的本钱大了些,而且按官位来说王允算是自己的上级,不该这么屈尊;二是要借自己讨好董卓,这也有可能,不过若是要花这本钱,与其讨好他吕布,直接讨好董卓岂不更有效;第三,那就是要笼络吕布对付董卓了。吕布想探清王允的心意,所以才有上面的一番言论。
接着王允又一边喝酒一边大拍董卓和吕布的马屁,尽释吕布的疑虑,酒至半酣,王允便“叱退左右”,把貂禅唤了出来。
这是吕布初次和貂禅相见,此时的貂禅艳妆而出,朱唇秀眉,肤白纱轻,看得吕布惊为天人。貂禅看见这朝思暮想的吕布,也是芳心暗喜,只见那吕布金冠华服,身威气雅,确是人如其名。两人受对方形貎气质吸引,眉来眼去,秋波互送,不在话下。
王允见他们两人一见面就对上了眼,心中也是暗喜,只要这吕布舍不得貂禅,貂禅也舍不得吕布,这连环计就是成功在望了。吕布问这女子是谁,王允说是自己女儿,然后王允又让貂禅给吕布斟酒,接着吕布请貂禅坐,又看了貂禅好久,心中直叹貂禅的姿容绝代。这时王允见吕布已经被貂禅迷上了,便朝吕布说道:“吾欲将此女送与将军为妾,还肯纳否?”
吕布这家伙虽然人品不坏,却是风流成性,早已成妻成妾,所以王允才会说貂禅为妾。吕布闻言自然一口答应,答应归答应,吕布心中也知道事情不简单,这王允先送金冠,现在又把女儿嫁给自己,显然有要事相谋,于是答道:“若得如此,布当效犬马之报!”
这里要插上一句,其实《三国演义》主要有罗贯中原版的“罗本”,以及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过的“毛本”,目前我们看到的都是“毛本”,虽然细节上有删改,情节却是大同小异的。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原版已经失传,目前的“罗本”是明嘉靖年的刻本。
可据“毛本”之间的记载,把绝代佳人与盖世英雄的初会,被毛氏篡改成了妓女与嫖客的调情。毛本《三国演义》中原文如下:
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布惊问何人。允曰:“小女貂蝉也。允蒙将军错爱,不异至亲,故令其与将军相见。”便命貂蝉与吕布把盏。貂蝉送酒与布。两下眉来眼去。允佯醉曰:“孩儿央及将军痛饮几杯。吾一家全靠着将军哩。”布请貂蝉坐,貂蝉假意欲入。允曰:“将军吾之至友,孩儿便坐何妨。”貂蝉便坐于允侧。吕布目不转睛的看。又饮数杯,允指蝉谓布曰:“吾欲将此女送与将军为妾,还肯纳否?”
大家仔细看看“毛本”的《三国演义》,实在拙劣到底,猥琐到家:
貂蝉以王允女儿的身份临时出场,又不是妓女接客,何用“艳妆”,更何况貂蝉天生丽质,大家之女,唯其本色,才更见天成。以貂蝉的聪慧、伶俐,何用“便命”才去与吕布把盏。吕布虽然没有政治头脑,但并不虚浮(虚浮的人不可能练成独步天下的武艺);吕布自恃盖世英雄、朝廷重将的身份,在普通的社交场合下(王允提出嫁女之前),不可能做出“惊问”、“眉来眼去”这种肤浅之举。原文有貂蝉“目不转睛”,表现的是少女心仪英雄之意,惟其如此,才更能动人心魄。毛氏用“眉来眼去”,把貂蝉描写的犹如风尘妓女一般,俗不可耐。以貂蝉的智慧,怎会流露出半点“假意”。王允怎会称自己心爱的女儿为“此女”。原文中王允提出送女为妾,吕布“跪谢”,表现了吕布的惊喜和自认晚辈之意,毛氏却将“跪”字删除。此后,吕布、貂蝉以目送情(不是眉来眼去,眉来眼去属轻佻之举),乃属人情。毛氏二腐儒出于乡巴佬的见识才有如此拙劣的篡改。
因为历史不可考,而王允宴请吕布的时候也没请马超,所以考究吕布和貂蝉如何见面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不管貂蝉和吕布第一次如何见了面,反正两人是一见钟情,你是风儿我是沙,约定一起去跳崖的那种。
至此,连环计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