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三国当马超
2277300000305

第305章 倒霉的蹋顿

老天是公平的,具体的做法儿就是好事儿不能都让你一人给占尽了。鲜卑那里有望顺风顺水的解决,那乌桓这边也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你马超给吃掉了,那岂不是显得老天不公平了?

按照马超的设想,自己把蹋顿弄去乌桓那里放养,希望是凭着蹋顿的能力,打出一片天地来。最好一不小心取得乌桓单于的王位,彻底扫平乌桓这个大障碍。即便那个时候你蹋顿翻脸不认人了,我马超也早兵强马壮了,你要念旧情,在有生之日不得瑟,我也不搭理你;可你要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翻身的,我正好率兵教训一下你,好彻底平定外患。

虽然这个大方针在前期里制定的有些仓促,但蹋顿却给了马超不少的惊喜,凭着灵活多变的战术和悍不畏死的冲锋,愣是一次次打出成绩来,让马超一直不停给蹋顿以物质支持,最后基本上就确立了把蹋顿扶上乌桓单于的宝座上的策略。可马超忘了,蹋顿对马超来说是平定外患的一枚好棋子,但他对乌桓来说,可是个叛贼!

现在他又带着兵马回来了,还时不时制造一些恐怖活动,弄得部落里所有人人心惶惶的。这对乌桓部落来说,蹋顿就是一个恐怖分子嘛。

说实话,蹋顿的能力还真是蛮不错的,就凭他没事儿在乌桓部落里弄一些袭击活动还能全身而退,就知道蹋顿还真是有几把刷子的。但有刷子不代表有脑子,当初是辽东蜀国的峭王苏仆延联合右北平的汗鲁王乌延及上古的难楼大人一起相攻的蹋顿,如果蹋顿有脑子,就该攻击峭王苏仆延的部落,不殃及右北平的汗鲁王乌延及上古的难楼大人这两人的部落就好,因为那样,这个部落就会以为蹋顿此次回来只是找峭王苏仆延的麻烦,以报当初的耻辱罢了。可蹋顿这个家伙为了展示自己风骚多变的战术以及连绵不断的战功,那是瞅准一个空子就打一个部落,搞得这三个部落都人心惶惶,结果为了同一个目标,三个部落抱成了团儿。

虽然蹋顿的归来,也召回了不少自己以前的部下,但这些人数跟三大部落加一块儿比起来,还是不够看的。所幸蹋顿在暗,他们在明,加上这些日子蹋顿对打游击战有了不少的心得体会,所以,即便三大部落联合起来了,蹋顿还能相对游刃有余,直到今年夏初的一次,蹋顿瞅准汗鲁王乌延的部落空虚,就集合部队又去抢劫了一把,本来一切都进行的挺顺利,可他归途当中,蹋顿发现他中了汗鲁王的埋伏。

乌延是个三大部落首领里唯一一个比较有头脑的首领,当他看出此时蹋顿军事力量还不怎样,只可能偷偷摸摸打个袭击的时候,就联合了其他两大部落,设了一个圈套,让蹋顿去钻。

其他两个部落正为蹋顿的事儿着急上火,一听乌延的建议,立马拍手称好。而蹋顿接连几天没开张,好容易瞅到乌延的一次失误,他哪能分得清是计还是谋。

就这样,蹋顿遭遇了早就埋伏好的乌延部队,随后又跟应邀而来的苏仆延部队和难楼部队大打了一场,幸好蹋顿的军事素养还不错,头脑够冷静,没有死拼,要不,说不定就躺在生他养他的那片故乡上了。

可即便这样,蹋顿好不容易凑起的一万部队,瞬间就被打得还剩下不到两千人,且成了丧家之犬,再也没有跟三大部落叫板儿了。

马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跟喜滋滋地想着降服鲜卑之后的美景呢,这消息一传来,马超的脸色就立马垮了下来:娘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要知道,蹋顿曾经是马超的手下,马超给予蹋顿的资助可比步度根多得多。原本在马超的料想里,应该是蹋顿先一统乌桓部落,然后步度根才统一鲜卑部落的。

可现实狠狠给了马超一巴掌,彻底把马超给打蒙了。马超思来想去,不得其解。无奈心灰意冷之下,就把手中的智囊团给叫了过来,召开了一次简单的会议。

马超首先了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他咋也不想不通:蹋顿打仗一流,自己给他的资助也不少,甚至还让情报司的人没事儿帮他探探情报,就差没有明目张胆的派兵支援了。而前期蹋顿取得的成绩也不错,怎么就一会儿的时间,就稀里哗啦的败下阵来,差点连裤子本儿都给赔进去?

座下的众人都是高手儿,听完了马超的讲解,自然一下就猜出了其中的缘由。而马超猜不出,是因为他已经陷入了钻牛角尖的死胡同,想不出来也是正常的。

这不是说马超的智商就不如手下的谋士们,只是再聪明的人,也有大姨爹来临的时刻,总有犯傻的时候,就想马超上来就死认为蹋顿一定会赢,结果输了之后,马超就被情绪左右了,根本不可能冷静思考。而手下众谋士可没有马超的烦恼,他们能一眼看出端倪,是因为身份不同,毕竟他们没有特别渴望蹋顿一下就征服乌桓部落。

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是手下众谋士想出来了,不代表他们敢说出来了啊,你没见那张黑得跟什么似的一张脸,谁没事儿愿意去触那个霉头?

当然,众人不说也不是完全因为马超摆着那张臭脸,他们不说自然有自己的原因。

谁都知道,你一说,马超立马就能醒悟过来,但醒悟过来之后会怎样呢?那肯定就是那句话:“哦,原来如此,那你认为我们该咋样啊?”

没想好应付之策的时候,这些老谋深算的聪明人,才不愿没事儿费那个劲。毕竟,马超手下的谋士都是高手,谁也不愿落了自己的面子。

当然,如果有例外,那就是年纪最小的司马懿了,他才不管那些平时都很厉害的牛人怎么都不说话了,一瞅眼下有这么好的表现机会,就立马站了起来,接口道:“这还不简单嘛,蹋顿能赢才怪了。主公,你不想想,你打仗之前还非死去白咧的想个由头,蹋顿他就这么傻不拉叽的打下去,能打赢才怪!”

马超一听这个就郁闷了,什么叫‘我打仗之前死去白咧的想个由头’?我那是师出有名好不好?

师出有名?师出有名!

对了,就是这个,蹋顿的失败,就是败在他发起的这场战争不正义性上!想想吧,蹋顿他可是被人家乌桓部落给赶出去的,他回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报复!

这本来就是不得民心的举措,即便你兵强马壮,但是你手中最多能招收回来那些死硬分子,跟广大乌桓群众的利益是相违背的,所以,即便你能一次次取得局部的胜利,但你也在一次次的胜利中更加不得民心,乌桓人民肯定不会要一个只会搞恐怖活动的主子当他们单于的。尤其是你蹋顿还没脑子,你要是光攻击一个苏仆延的部落,说不定还能让两个部落抱着侥幸的心理在一边呆着,你可好,上来就向三个部落挑战,那个部落有点空子就被你钻了,搞定三大部落对你是忍无可忍。最后,人家联合起来了吧?为你设好埋伏了吧?打得你屁滚尿流了吧?

人民群众的战争海洋里,别说你蹋顿,就是蒋委员长也吃亏了。

这下,马超搞明白了,蹋顿输的不冤,何止不冤,能从人民群众的战争海洋里脱身而出,那说明蹋顿还真******是个人才!

不过,光搞清楚这个没用,蹋顿可是他的小弟,他还暗中支持蹋顿。现在蹋顿带着不到的两千人马狼狈的往回逃,那乌桓的问题不是还没解决嘛。于是,下意识的,马超接着就问司马懿:“哦,原来如此,那你认为我们该咋样啊?”

这话一出来,司马懿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也明白那些老神在在的谋士们为什么都不主动说话的原因了。可看着马超那双发亮的眼睛,司马懿也没法拒绝,就怏怏的说道:“我咋知道啊,我现在只知道,我好傻,真的好傻。”

“嗯?问啥这样说?”

“你看你手下的那些谋士们,一个比一个聪明,早就看出蹋顿失败的原因,就是不开口,不就是等着看我笑话嘛。”

司马懿这话一出口,在场的谋士们都憋不住了。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这孩子,虽然鬼灵精怪,但还是蛮实诚的嘛。

马超当然也忍不住笑了,不过笑完之后,马超的眼睛就亮了:看笑话,的确不错嘛。

扭头看了一眼贾诩,马超发现那个老狐狸也是刚反应过来,正好好琢磨如何看乌桓的笑话呢。

部下众谋士都是牛人,看到马超跟贾诩的异状,也在接下来的零点零一秒就反应了过来,纷纷有陷入思考当中。唯独可怜的司马懿,陷入了‘当局者迷’的死局,傻傻的望着一屋子都沉默不语的谋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