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眉枉凝。
刘备无奈又无言,不为别的,就因为面前这个人是刘表。
这是一个骑墙看风景的男人。
刘备实在想不通,当年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血脉里,怎么延续出这样一个懦懦弱弱、不思进取的后代?
刘表,字景升,兖州山阳高平人,是汉景帝的儿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
在三国乱世中,刘表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男人。
刘表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出身皇族(虽然这个时候皇族满地走),也不在于他长得很帅(袁绍也是相当的帅),而在于他在乱世之中一直充当好好先生,骑墙看风景长达十多年之久。别人轰轰烈烈地开展抢钱抢粮抢地盘的运动,杀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但这一切似乎离他很遥远。只要别人不来找他的麻烦,他绝不会找别人麻烦。甚至有人(比如张绣)在别的地方实在混不下去了,来他的地盘干点杀人抢劫的勾当,他仍然丝毫不生气,还一个劲地说对不起,让你的兄弟们饿肚子都是我的错。
只能说刘表生错了时代。他这样的好好先生,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玩平衡,名气又大,长得又帅,在和平时代可位列三公(贾诩语:“表,平世三公才也”)。但生在乱世,心不狠,手不辣,又没有野心,注定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会闯出个什么名堂。
说刘表政治立场不坚定,那是抬举他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政治立场。不论绑架皇帝的是马超还是曹操,他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派人前去进贡。这也罢了,可以说是一片丹心向皇帝。但刘表在向马超进贡的同时,还与曹操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当他想曹操进贡的时候,却跟袁绍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而曹操和袁绍,马超跟曹操,早就势不两立,刘表却依旧三不相帮,站在襄阳城头看风景。
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分别在天平的两边,保持着短暂的平衡。此时刘表举足轻重,只要他选择加入哪一方,很可能立时打破平衡,改变天下格局。
青州大战的时候,刘备一在向刘表谏言,这个时候刘表但凡拿出一点野心,选择帮马超抑或是曹操,都能得到两方的友谊,从而获得进取天下的可能。
如果要做一番事业占一把便宜,这两个时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年轻有为的江东集团CEO孙策,就想偷袭许都,甚至向一直攻打到长安,用自己的力量决定中国向何处去。不过可惜的是,他在出兵之前,意外地死在了几个刺客手里。
刘表却依旧优哉游哉地骑墙看风景,没有一点要抓住机会参与博弈的意思,他的行为赢得了所有乱世枭雄的惊叹。
曹操惊叹了,曹操惊叹刘表经营数千里大好河山,十余万水陆军队,只是为了给他人作嫁衣裳(适足为吾奉矣)。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天下为公的精神,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马超惊叹了,马超想不通在这样一个乱世,刘表坐拥荆州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竟然满足于当一个土财主,没有一点把生意做大的念头。这是一种什么定力?是一种泰山崩于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着实令人百思不解。
刘备也惊叹了,作为汉朝的亲戚加代言人,刘备此时有十分充足的理由怀疑刘表的血统来路不正,即便自己的血统更值得怀疑,但刘备决不能容忍刘表这样一个简直可以用窝囊无能来形容的男人。
诸葛亮的确是不世的奇才,但若是要想让刘备腾起,必须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刘备至少有一块英雄之地。有了这个革命根据地,才是他诸葛亮能大展身手的一个基础。可惜的是,诸葛亮纵然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也无法改变刘备暂时委身在刘表手下的这样一个状况。
刘备不只一次想到了当年的隆中对,那个时候诸葛亮从容镇定,俊逸非凡,那微微摇动的鹅毛扇,似乎都带着某种智慧。而如今的诸葛先生,纵然还能保持一份优雅,但眉宇间的忧愁却如浓墨一般化解不开。
刘备知道,诸葛亮能选择自己,从根本上来说,是诸葛亮的为人品质和政治理念所决定的。他与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志同道合:同样崇尚德治,同样重视做人,同样推行仁政,同样致力于匡扶大汉江山。
作为一个志存高远的大好青年,诸葛亮选择自己,绝对不可能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饭碗,更是为了心中远大抱负,为了天下黎民苍生!
因为一旦加入自己这个阵营,诸葛亮的理想就会随着自己事业的发展而实现,也会随着自己的失败而消亡。而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纵然刘备不愿承认,但事实上自己失败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实现的机会。但不能否认的是,只要有一线希望,自己同诸葛先生就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刘备虽然不知道这句后来才出现的震世名言,但他知道,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便是如此。
单若从发展空间来说,如果说诸葛亮事先算准了在曹操那里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算准了在刘备手下虽然历经危难,最终却能全面掌权,那还真是把诸葛亮当神不当人了。别说刘备不信,隐秋也不信。
历史虽然可能被夸大,但总有章可循。人就是人,不是神。
诸葛亮为了刘备,几乎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了。如今的新野,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已经隐隐有了经济、军事重镇的样子。但可惜的是,这个新野城,只是刘表让刘备暂时居住的。就跟咱现在租房一样,刘表是房东,而刘备呢,只是一个房客,而且这份租赁还没有合同,完全凭刘表的喜好也决定租期是多久。只要刘表哪天内分泌失调了,嚷嚷说要让刘备滚出去,刘备也决没有反抗的可能。
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便不得不未雨绸缪。
而在这个时候,便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机会。聪明的诸葛亮立马把握住了,为刘备暗中打下了一丝基础。
这个机遇源自刘表的后继无人。说他后继无人不是说他没有儿子,而是说他的儿子不中用。
刘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刘琦,小儿子叫刘琮,这两个儿子都是刘表的前妻所生,而且刘表本来是喜欢大儿子的,但是他这个后妻喜欢小儿子,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后妻蔡氏把自己娘家的侄女许配给了刘琮,这样就亲上加亲了。这样一来呢,刘表后妻蔡氏背后的这个集团,就是以蔡瑁为代表的这样的一个荆州地方豪门士族集团,就站在了刘琮的一边,然后他们都到刘表那儿,去说刘琦的坏话。刘表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就是个软耳根儿的人。这个枕头上风一吹,他就糊涂了,他的立场就不坚定了,就喜欢小儿子刘琮了,这样刘琦就紧张了,刘琦就想到了一个人,他认为这个人是应该可以帮助他,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这个时候的诸葛亮还根本不知道刘表家这些倒灶的事儿,但刘琦的来访,让诸葛亮看到了一丝明亮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