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同孩子处好关系的100妙招
22779900000031

第31章 掌握处理孩子情绪的技巧(1)

培养EQ先从家长做起

家长的情绪能够严重影响孩子情商的发展。如果父母的情绪难以琢磨,孩子们会感到不安全和焦虑。如果父母某天对某种行为视而不见,而过几天又因为同样的行为大发雷霆,孩子们会无所适从。如果父母是因为其他事情着急而迁怒于孩子们,那么孩子们可能会因为觉得受到不公对待而产生憎恨情绪。如果父母经常发脾气或情绪不好,孩子们会有一种威胁感,会觉得害怕。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行为,所以父母在意自己的情绪就很重要。

1.指导孩子功课要有耐心。

解题的过程需要思考,而怒吼却恰恰把孩子引向了害怕、委屈、愤怒和抗拒,他的精神完全被这些负面情绪所占据,还怎么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愤怒损耗能量,当父母发怒的时候,自己已经不可能静下心来给他讲题了,而父母的愤怒又点燃了孩子的愤怒,结果双方都是既伤身,又伤心,最后不欢而散,造成学习草草结束这一后果。

2.不要用斥责的语气对待孩子。

当我们用指责的口气批评孩子时,孩子一定会产生抵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呢?我们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我刚讲的内容,你又做错了,是不是刚才妈妈没有讲清楚?”事实上,孩子忘了,很多时候就有家长自身的原因,没准儿确实是家长没讲清楚。宽容、善意,这些对待人的基本准则,也应该用在孩子身上,不能因为他比我们弱小就可以随便吼他。再小的孩子也是会反抗的,惹不起,躲得起,他可以不问你,不让你知道他不懂,天下很多很多的孩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3.让孩子“怕”不是值得骄傲的事。

不少父母总是很骄傲地说:“我家那孩子,特别怕我,我只要一瞪眼,他就吓得不敢大声喘气。”让孩子怕,是父母值得骄傲的事儿吗?怕其实也是一种反抗、一种逃离。粗暴从来不会导致和谐,当孩子弱小的时候,他只有怕,只有忍让,但当他强壮了,反抗的方式就会不止于此,你还能拿他怎么样?“怕”就是对抗的开始。其实,我们解决问题才是主要的,指责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更糟糕,得不偿失。

名人谈教育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以退为进,冷静处理

家长不要轻易对孩子发脾气,同时,也不能被孩子的“脾气”牵制。孩子闹情绪耍性子是很常见的,一些家长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妥协了,马上答应孩子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溺爱行为,长此下去,小孩的行为得到助长,后果反而更严重。以后他想要怎么样,就会闹情绪耍性子不达目的不罢休。

对于这种孩子家长要会冷处理。比如在孩子玩的时候,时间太晚了,应该回去了孩子不肯,哭闹着不肯走。这时候,家长可以不管孩子,自己在回家路上走,等孩子跟上来后,也不要理他,让他自己意识到错误或者主动来牵家长的时候再原谅他。这样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要求不对,以后也会适当注意。至于一些特别能哭不讲道理的小孩子,家长千万不要心软,让他哭这样几次之后,他知道就算他哭得再凶,爸爸妈妈也不会答应他的无理要求,以后也不会再犯同样的毛病。

控制情绪的方法:

1.发怒时,采取暂时回避的态度。

孩子惹人生气是常事,当你气得快吼出来了,请离开一会儿让自己稍稍安静一些。为何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打伤打死?是因为打孩子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坏情绪的宣泄一定要在彻底宣泄完之后才会痛快。所以一旦坏情绪开始释放,就很难控制住了。那么我们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不要让它发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离开情绪现场。

2.用想像法暗示自己。

在想要发火前,请及时暗示自己,我的情绪在顶楼,我得乘电梯下去,现在已经降到二楼。当情绪能够从最高层下降的时候,我们也就容易掌控情绪了。

3.调节气息,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让人平静。通过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的情绪不再失控。很多和情绪有关的词儿都和“心”有联系。比如“愤怒”“忧愁”。最近有科学家发现,我们人体大概有四万个神经和大脑相通。当你调整呼吸的时候,它们会有助于我们情绪的管理。

4.发怒时让自己重新思考。

向自己提问,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生气?我生气是否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当然情绪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这需要家长长时间的自我调整。如果我们家长能把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慢慢形成一种习惯的话,那么我们的情绪也就不是那么难控制的了。

名人谈教育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

应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不信任父母是没有从父母这里得到足够的安全感。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所需的支持和信任的时候,便会感到安慰。他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安全。亲子交流沟通一个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接纳孩子情绪。接纳孩子情绪就是无论孩子在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时,家长能够给予孩子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对他的情绪。

接纳情绪不是任由孩子发脾气,而是先接纳,再想办法改变。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关注、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绪,方法就是换位思考,我无法说明换位思考到底多么重要,每一天我都在用这个方法。换位思考就是理解的前提,很多时候就是理解本身。而接纳孩子情绪这个方法,是所有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一同使用。人喜欢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欢像自己的人。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喜欢你、信任你,从而愿意听你的建议或看法。

这里有三个接纳孩子情绪的方法,当然,方法是死的,大家要灵活变通:

1.用“是吗?”“嗯,我明白了”等表示接纳。

赞同的语气可以让孩子从心里接近你、信任你,有些时候这些简短的话,就可以换来孩子的平静心情,有时候呢,之后可以说出你自己的关心或看法。

孩子放学回家,说了一句话:作业太多了,累死我了。擅长接纳情绪的父母会说:是吗?在沙发上歇一会吧。而不懂得教子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还没有听说过上学会累死的,纯粹找事。再举例,孩子担心考试发挥不好,理解孩子的父母会说:嗯,我知道了。爸爸小时候参加考试,总是先把心情放松,然后考试前静坐3分钟,尽量发挥。而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平时看你不用功,害怕了吧?活该!

2.用和孩子相同的感受回应,比如称赞孩子。

不要吝惜溢美之词。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合格的妈妈会说:好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你是最棒的!这是你平时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成果,相信下次你会更好的!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小小成绩你就沾沾自喜,成不了大气候。或者,当孩子遇到问题,表示悲伤时,爸爸妈妈可以在表情上表示自己的担心并且说:孩子,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

3.发挥想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例如,孩子把颜料瓶打翻了,画布上变得乱七八糟,妈妈可以笑眯眯地说,要是吹口仙气能复原就好了。孩子的坏心情马上就飞了。

名人谈教育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

给予孩子情绪支持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时刻都保持活泼、好学、懂事、乖顺。当孩子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发脾气、不上学时,我们常常感到无计可施,自己的情绪也变得恶劣,只能拿出做父母的权威,采取“高压政策”,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当孩子恐惧的时候,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当孩子愤怒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怎样做对孩子最有帮助?

倾听是很重要的,这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你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良好的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倾听一个孩子的哭闹,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本身也并不复杂,但是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这需要成人有十足的耐心,能理解孩子。

压抑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有调查说,现在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遇到不快,他们不向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遇上困难也很少向别人求助,习惯压抑自己,不让他人知晓。久而久之,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就容易患心理疾病。

有情绪没关系,关键要给予孩子帮助。不要有太多的训斥、责难、教育,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只对自己有体验的事物才有感觉,在不快乐中学习处理不快乐,在愤怒中控制调适自己的心情,在沮丧中学习振奋自己,给孩子留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参与处理孩子的情绪。妈妈不要一看孩子不高兴了,愤怒了,沮丧了,就去干预。只要孩子的发泄没有伤害自己和他人,也没有损坏东西,哭,就让他哭;怒,就让他怒;忧,就让他忧……让他自己有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和时间,在体验中学习管理和宣泄情绪。当然这不是完全让孩子的情绪失控,合理宣泄,也包括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适度控制和调节情绪。

一个女孩子养的宠物狗不小心死了,她非常心疼难过,甚至第二天不能去上学。妈妈没有强迫她,很理解地对女儿说:“心里难过今天就不去了。”她知道孩子在学校里,想起她的狗狗会难过,面对同学老师又不能尽情流泪。在家一天的时间里,妈妈给了女儿独自面对痛苦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的难过情绪得到了宣泄,眼泪有时是很好的“情绪治疗剂”。

让各种情绪自然而合理地流露是最好的方式。允许这些情绪的存在,化解它,而不是压抑它。伤心时,让他哭出来;愤怒时,引导他找到合理的排解渠道。当然,这区别于孩子以哭闹为手段去达到自己的某种需求,后者是要规劝的。所以,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留意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存在否定和压抑感情的现象。在反省中,帮助我们的孩子在感情发展上得到正常的舒张,而不是过分的压抑和伤害。

名人谈教育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像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正确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有了负面感受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最需要的是父母接纳和尊重他的感受。有4个超级技巧: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的感受。

3.说出他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的愿望。

下面我们来解答在技巧使用过程中家长们的一些常见问题。

当然,也没有必要对孩子的任何一句话都产生共鸣。我们与孩子的对话大多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今天放学后要去大卫家。”这时候,妈妈没必要回答他:“哦,你决定下午去朋友家啊?”只需要简单地说“谢谢你告诉我”,就足够了。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再和孩子产生共情。回应孩子的正面感受其实并不难。比如:孩子兴奋地告诉你:“我今天得了朵小红花!”家长只需要用同样的语气回应他:“真棒啊!你一定很开心噢!”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够重视,或者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则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的关注。当你开始设身处地地把孩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像成孩子身体上的伤痛时,你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就会变得敏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