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东方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聪明的大臣,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各位,我希望你们能集合大家的智慧,写出一本教人成功的书,留传给子孙。”这些聪明的大臣接到任务以后,工作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洋洋12卷的巨作。国王看了说:“各位先生,我相信这是古今智慧的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读不完。请把它精简一下吧!”
这些聪明的大臣又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工作,几经删减后,变成了一卷书。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结果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缩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这本书变成了一句话。聪明的国王看到这句话时,显得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说,“这真是古今智慧的结晶,我们全国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而在美国,睿智的父母在他们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家门时,总是会讲一个故事,然后以一句话结尾,这句话就是:“There‘snosuchthingasafreelunch!”翻译过来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东西方惊人的一致。然而我们却还一直没有正视我们之间的差距。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那里的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一间,从没听说过孩子与父母睡在一起。在孩子日常事务的处理上,父母只帮助孩子做一些在当时的年龄上还无法做到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小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潜意识。他们也很少给孩子多余的钱。他们认为,父母的钱财不是给孩子们的,孩子要富有,需要自己劳动,自己奋斗。而美国孩子也很争气,从小就养成了“花父母钱是耻辱,自己挣钱方为荣”的观念。他们小小年纪便擦汽车,扫院子,送报纸,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在美国,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靠自己挣钱来读书。父母则为此而自豪,他们的孩子也多成了社会中拥有“自我”的一分子。
但是在中国的家庭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另外一种场景:父母苦口婆心,孩子却毫不领情,很难理解父母的用心。父母为了孩子费尽心力,孩子到头来仍是靠着父母,吃奶吃到20岁,甚至更长时间是诸多家庭的典型状态。这令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
反思中国的家庭教育,都是基于“教”与“学”层面上的教育,教来教去,都忽视了孩子自我学习、自我适应的能力培养。父母们并没有着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动物世界里,老虎“妈妈”往往把刚出生不久的小老虎“赶出家门”,让他们自己接受环境的挑战,培养自立能力,学习生存的技巧。而在教育理念更为先进的西方各国,也把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当成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内容。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儿女,这是母鸡也会的,可是教育他们,却是我们伟大国家的事业。”在儿女教育问题上,我们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向父母们建议: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使他们具有独立性,这是对孩子一生负责,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为此,我们特意从自立教育理念和体系最为成熟、完备的美国引入了这本书。它最初是由自立教育的身体力行者、亲子关系研究专家、“最杰出母亲”南希·布林克(NancyBrink)女士选编。部分内容来源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母与子”互助协会会员的教子经历,其他一些内容则来自《麦加非读本》、《读者文摘》等著名的书刊。
谨以此献给那些爱孩子胜过于爱自己的父母们。
出版者
200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