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22782800000006

第6章 节日习俗(5)

还有的说法称“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早在清代某一年的除夕,恭亲王府的大管家为了讨好主子,挖空心思想。他想,恭亲王最宠爱的是王妃,凡事只要王妃高兴他也就高兴,王爷的妃子叫“福晋”,那就在王妃的称呼上做文章。于是,他就亲自写了很多个大大的“福”字,并叫人贴在王府的大门上、窗子上和库房上,以期让王爷和妃子看了高兴。不料那个家丁做事不细致,忙三火四地竟把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十分恼火,他想鞭笞惩罚那个做事马虎的家丁。大管家见此,害怕王爷怪罪下来自己也受到牵连,急中生智,慌忙跪倒谎称道:“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和王妃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这是吉庆之兆啊!”一向爱听奉承话的福晋听了,觉得也合情理。她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也真难为他们想出这种招式。”于是,她让恭亲王赏赐了管家和那个倒贴“福”字的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的习俗由达官府第传到平民百姓家,人们都希望过往行人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以此图个吉利。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新娘为何要盖红盖头

从古至近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在举行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被称为“红盖头”大红绸缎,这块盖头要在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新娘为何要盖红盖头呢?

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为什么一项看似微不足道的习俗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广泛存在且历经千年而犹存?因为红盖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需要,在婚礼中具有了一些功能:

一是遮羞功能。首先,它来自于人们对血缘婚的否定态度。盖头所遮之羞是“兄妹结合”之羞,是人类曾有过的血缘婚之羞。其次,盖头要遮的是女性新婚之羞。结婚是其从一个纯洁的少女到一个为人妇、为人媳的转变,是第一次跟自己未来丈夫相见。小小的盖头又将慌乱的新娘同周围隔离开来,为新娘营造了一方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审美功能,盖头具有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功能。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性美的追求,于此可见一斑。将新娘蒙上盖头产生出的审美效应,激发了人们婚庆时的好奇感,使人们的思想趋向美好、完美,增加了婚礼的喜庆气氛。

三是避邪功能。红色在中国人的观念是吉祥喜庆之气,具有避邪功能。其实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新娘都是被“隔离”起来的,头顶红盖头,身穿大红袄,路上坐的是花轿子送,迎亲归途上路过庙宇、祠堂、井河、桥梁等处要用红毡遮挡;拜堂前还要跨火盆,踩地毯。既防止新娘受到邪气的感染,又做到确保新娘不把邪气带到新郎家,造成不祥的后果。

印度妇女额头上为什么点痣

在印度,经常可以看到妇女们的额头上有一颗红色或紫黑色的圆形痣,那是印度妇女独特的饰物。除了寡妇和年幼的少女不点痣外,其他女性都有点痣的习惯。印度妇女额上的痣以红色最为普遍,也有少数妇女点上紫黑色,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意义也不同。这个小小的点,不仅仅是为了漂亮美观,还有不少的讲究。

印度妇女额上的红点被称为“吉祥痣”。红点是在青年男女结婚当天,由丈夫亲自用朱砂粉点在妻子额头中央。丈夫健在时,妻子每天都要自己点上,因此他们称之为“吉祥痣”。按照传统的方法,要用朱砂、糯米和玫瑰花瓣等材料捣成糊状,点在前额的眉心。

对于印度妇女而言,吉祥痣有这样几种含意:其一,表示她已婚;其二,表示她的丈夫健在;其三,表示她的家庭平安、吉祥。因此,在印度教的婚礼仪式上,点吉祥痣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有的地方是在婚礼之前请婆罗门祭司为新娘点吉祥痣,有的地方则是在婚礼仪式的最后,由新郎为新娘点上吉祥痣,预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同时,这个红点还是一种宗教符号,可以消灾避邪。印度教认为,前额的眉心是人的生命力的源泉,是人的活力中心,所以平日必须涂朱砂和药膏加以保护,不可任它裸露,否则将招来凶祸。至今仍有不少印度教苦行僧在前额点朱砂。

过去,吉祥痣是女子已婚的标志,因此未婚的姑娘或寡妇是不允许点吉祥痣的。未婚女子点痣不用红色而用紫黑色;生孩子或回娘家的妇女,也以紫黑色痣作点缀。今天人们不再固守陈规了,大家认为在额头上点个红痣非常美观,也是一种时髦,因此不管是印度教徒还是其他教徒,也不管是已婚还是未婚,甚至几岁的女孩,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点一个红色的吉祥痣。现在吉祥痣的颜色也有变化,除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绿色、黑色等等,视衣着条件而定。若一个女子身着以红色为主的纱丽,她就点个红痣,其余类推。当然主要根据个人的爱好,并无定规。虽然黑痣但比较少见,如有的小孩长得又白又胖,活泼可爱,人人喜欢,也许就会故意给小孩的前额上点个黑痣,主要是为减少其美丽程度,避免夭折。吉祥痣的形状除圆形外,还有三角形的、五角形的等等,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

吉祥痣的做法也有变比:从前吉祥痣是用几种颜料合成,贴在额上;今天有许多现成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每逢喜庆活动,女子非点吉祥痣不可。平时有夫之妇也必点,否则会受到家中老人和亲友的批评。

日本人什么时候要穿和服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它有长长的衣袖,从肩部一直到脚跟。在不同的场合,需要穿不同类型的和服;平日穿的和服,通常要比正式场合穿的和服简单得多。

虽然男人、女人和孩子们穿的和服有明显的不同,但通常和服只有一个尺寸。在选择穿哪件和服时,人们要考虑它们的款式和布料是否与当时的季节相吻合,以及如何与腰带更好的搭配等。以正式场合的妇女装束为例,需要配一条大约30厘米宽、装饰十分精美的腰带。

虽然有些和服用棉布、羊毛和麻制成,大多数和服是丝绸制成的。与西方的服装相比,和服比较限制穿衣人的运动,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穿着和保管。所以,今天大多数日本人只在特定的场合,如正式的集会和传统的节日中才穿和服。这些场合包括新年假期、祈祷小孩子健康成长的七五三节、婚礼和葬礼、孩子二十岁生日上举行的成人仪式以及毕业典礼等。除了为孩子举行七五三节,通常只有妇女在节日中穿着和服。但在夏季,参加当地的节日和烟火晚会时,妇女和男士常常也都会穿着一种特别轻便的棉制单层和服,也叫浴衣。

通常的和服可以适合所有身高和身型的人,因为它的长宽可以用几条绳子来调节。在穿和服的过程中,妇女首先穿一双能够将大拇趾和其他脚趾分开的袜子,日语叫“足袋”(tabi),然后再穿贴身内衣和长衬衣和服,这些服装由绕在腰间的一根绳子系住。之后穿上外衣和服,它的长短可以通过绕在身体上的另一根绳子来调整。最后再系上带子,并打上装饰性的结。一套典型的妇女和服装束需要十多种配套部件,包括3~4种系绳;男士的和服则比较容易穿,一套完整的装束通常还包括一件上身穿的羽织外衣和一条哑裙裤。

荷兰人为什么爱穿木鞋

在荷兰,婴儿刚刚出生,一些父母就要为小宝宝准备一双小木鞋。男青年谈恋爱时,要设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脚形和尺寸,然后为她做一双刻有她名字的木鞋。结婚时,丈夫也会把木鞋作为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到荷兰人家作客,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一双双制作精美的木鞋。木鞋为什么受到荷兰人如此重视和珍爱呢?

原来,木鞋是著名的“荷兰四宝”之一。男人身穿宽腿裤,女人身穿多层裙,脚上再穿上一双木鞋,这曾经是荷兰人数百年“一贯制”的衣着模式。

荷兰人过去之所以爱穿木鞋,主要同该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关。荷兰光照期短、地势低洼。全年晴好天气不足70天,这使荷兰人不得不穿上敦实的木鞋对付潮湿的地面。下地干活、庭院劳作乃至室内打扫,都穿不同样式的白杨木鞋。这种木鞋,是用一块整块的木材雕刻而成的,外观上多呈现为船形,鞋底子很厚实,鞋头又尖又翘。穿这种木鞋的时候,荷兰人通常还会往鞋内填上一些干稻草。这样一来,它便可冬御寒,夏防潮。后来,精明的荷兰人把木鞋制作发展成一门半机械操作的工艺,木鞋也就成为特色产品和纪念物。而且,穿木鞋有益于身体健康。经专家证实,青少年穿木鞋,对发育有益。如今,荷兰男士平均身高1.82米,女子平均身高1.7米,均居世界之首。据研究,这和他们爱穿木鞋的传统习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