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22787100000018

第18章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泛滥既带来了生命和繁荣,也促成了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尼罗河水泛滥时,人们要疏通渠道,排出积水;干旱少雨季节,人们又要引水灌溉。庞大的工程和繁重的劳动绝非一人一户所能胜任,因此,埃及较早就出现了联合。若干氏族联合为公社,若干公社又以地域关系联合成更大的联合体。于是,沿尼罗河一带就出现了一个个联合体--“州”,各州都有自己的名称、方言、图腾、军队和行政机构,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为了争夺土地、水源和奴隶,这些小国之间经常交战。通过战争的兼并,在公元前3500年逐渐形成了两个奴隶制大国:北部称为下埃及王国,南部称为上埃及王国。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国。从此,埃及建立起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美尼斯也被认为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位法老(古埃及人尊称国王为“法老”)。从那以后直到公元前332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整个古代埃及经历了整整31个王朝。

神秘的金字塔:金字塔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呈正方形,每个侧面都呈三角形。它从下到上一层比一层小,就似一座塔,看上去很像汉字中的“金”字,因此,中国人把它叫做“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它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在古埃及早期,法老的权利还不是很强大,因此,他们的坟墓和贵族一样,都是“马斯塔巴”(阿拉伯语,原意是“凳子”),一种形似长方形石凳的坟墓。到了第三王朝的第二个法老乔塞尔在位时,法老的权利大大加强。他认为,马斯塔巴不能体现法老的尊贵地位,于是让多才多艺的伊姆荷太普为自己修建一个高大而不朽的王陵。于是,第一座金字塔便诞生了。它高61米,周围还建有高大的祭祀殿堂和围墙。这座金字塔位于今日埃及的萨卡拉。

此后,大约在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期间(公元前2686至前2181年),统治者们竞相为自己建造金字塔,以显示自己至高上的权利,使金字塔达到鼎盛,有“金字塔时代”之称。

木乃伊:古埃及最让人着迷的,还是那些被保存得和真人的遗体一样的木乃伊。

为什么古埃及要把死去的人制作成木乃伊呢?原来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够继续生活,但必须有完整的躯体。因此,为了防止尸体被出没在沙漠中的野兽和强盗所破坏,法老们就将自己的金字塔陵墓建造的越来越庞大。为了使自己的躯体永远不会腐烂,死后的法老尸体都被做成“木乃伊”。这些“木乃伊”里的尸体甚至保存到现在都还完好无损。

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是第四王朝国王哈大拉金字塔群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坐落在哈夫拉金字塔的东侧。斯芬克司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具有国王的脸和狮子的身体。它是为了守护金字塔而建造的,因为信仰太阳神,所以它的脸总是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斯芬克司高约20米,长为57米,如果加上它匍匐在地的前爪在内,共有73.5米长。与金字塔不同的是,它是直接凿刻石灰岩小山而修建起来的。千百年来,这半人半兽的怪物不断引起人们的遐想。

爱琴文明

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是希腊半岛南部的一个城市。公元前2000年左右,迈锡尼人从巴尔干迁移到希腊,在一个小山坡上形成一个村落,说着古希腊语。公元前1650年,这些小村落发展成为坚固的城堡。这就是迈锡尼文明的开端。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墓地文化。迈锡尼人在建造城市之前,都把首领埋在精心建造的“蜂窝形墓”里面。这些墓用大石块建成,有一个大圆顶。富有的迈锡尼人非常喜欢黄金,他们制造金杯、金面具、金花、金首饰等饰品。

公元前1450年左右,迈锡尼人嫉妒米诺斯人的文明而进攻克里特,并把爱琴海周边的国家变成了殖民地。他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曾经强大一时。公元前1200年,多利亚人南下,很多迈锡尼人被迫逃往异国他乡。

特洛伊战争:在《荷马史诗}中记载了特洛伊战争的经过:希腊第一美人海伦在随特洛伊王子逃跑后,希腊各国感到这是对自己民族的羞辱,于是在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统帅下,组建了希腊联军,决定远征特洛伊。经过筹备,共集结战舰1000艘,士兵10万,浩浩荡荡地向特洛伊城进发,并围困特洛伊城达9年之久。在这9年之中,双方互有胜负。到第10年的时候,阿伽门农听取奥德修斯提出的“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抢回了海伦,胜利班师。

木马计:“木马计”是特洛伊战争中使用计略最著名的一个战例。公元前1183年,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听取奥德修斯的建议,使用木马计。希腊人首先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木马,并在木马中装满了士兵。然后希腊联军佯装撤退并驶离海岸,城外只留下事先放置好的木马。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全部走光了,看见木马后,便将其作为战利品拖进了城里。就在特洛伊人庆祝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中的士兵悄悄走出木马,打开了城门,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特洛伊城被攻陷了。

小知识

爱琴艺术

爱琴艺术与其他史前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它借鉴了其他同时代的艺术,尤其是在它的后期阶段,但这种借鉴通过爱琴匠人的双手,烙上了鲜明而独创的特点,即现实主义的风格。从这点上来说,他们的确是希腊艺术的先行者。克里特的壁画艺术、陶器主题、浮雕、独立雕塑以及金属浮雕工艺等,都为此提供了实例。

古希腊文明

古巴比伦的足迹:世界最早的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它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流域--苏美尔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的所在,在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境内形成了几十个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称为“城邦”。

为了争夺土地和水源,各城邦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并在战争中逐渐走向统一。当时,居住在两河流域北部的游牧部落闪族人建立了阿卡德王国,并逐渐强盛起来。阿卡德征服了苏美尔各城邦,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第一次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到了公元前18世纪的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汉谟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逐渐走向衰落。公元前1595年,北方的赫梯人入侵,古巴比伦王国从此走向灭亡之路。

荷马和《荷马史诗》:公元前9世纪中期,有一位名叫荷马的双目失明的老人,把人们口头创作和传诵的故事汇集起来,编成两部史诗,然后背着七弦琴漂游四方,靠吟唱史诗来换取食宿。他的诗讲述了许多希腊光辉灿烂的历史事迹、神话和传说。后来,人们把他那伟大的诗篇记录下来,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被称为《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共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伊利亚特》讲述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事情;《奥德赛》讲述了希腊联军足智多谋的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后渡海回国,在途中所经历风险的事情。

希腊神话: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知识有限,古希腊把许多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理解为神力的作用,从而有了关于神的传说。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两大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12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光明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他们各自掌管着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古代奥运会的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

另一种传说认为是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斯-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克举行了运动会。

第三种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克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也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实际上,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至前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土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古印度文明

恒河是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印度教徒视恒河为圣河,认为以恒河圣水沐浴可以净罪。恒河流域也孕育着印度--月之国的民族。

约公元前2500年,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在印度河流域产生。公元前2000年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原南下,他们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个小国,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又称列国时代。

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

小知识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的母亲摩耶王后年近50时才怀孕。按照印度的习俗,她应该回娘家分娩,结果途经兰毗尼,在树下乘凉时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

乔达摩·悉达多出世7天之后,母亲去世,父亲净饭王就把释迦牟尼交给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门者)波提王妃抚养。王妃对他悉心照料,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16岁时,他和拘利城公主耶轮陀罗结婚,后来生子罗怙罗。29岁时,他放弃了王宫的安逸生活,弃家外出寻道。

最初,释迦牟尼向一些著名的婆罗门学者求教,后来依照他们的说法,成为一名苦行僧,进行了长达6年的艰苦修行。由于过分劳累和营养不良,甚至晕倒在地。醒来后,他意识到苦修并不能带来任何成效。他慢慢走进尼连禅河,用河水将身上多年的积垢洗净,然后又吃了牧女善生送给他的乳粥。等到体力恢复以后,他离开了尼连禅河,准备前往婆罗捺斯。在行进的路上,释伽牟尼来到了一个叫做伽耶的地方,在那里他看到了一棵菩提树。于是,他便坐在树下打坐,想以此获得解除人生苦难的终极办法,并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经过49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的基本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