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独生男孩怎么养
22812000000013

第13章 独生男孩身心健康比知识更重要(2)

生活中有多少因为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悲剧呢?有些父母总是会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强,不严格要求他怎么能出人头地呢?

小海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把他的学习挂在嘴边,他今年刚上小学5年级,可是他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爸爸妈妈对他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每当小海快要考试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对他说:“这次一定要拿个第一名回来,要不然你就等着挨揍吧!”小海每天都生活在沉重的压力下。

在考试的前一天,小海对妈妈说:“妈妈,我感觉生活很没有意思,很压抑!”妈妈却冷冰冰地对儿子说:“你有什么压抑的?整天除了学习什么也不用干,什么也不用你操心,快写作业吧,明天还要考试呢!”当时妈妈并没有感受到儿子说这句话时的绝望,她更没有留意到自己因为睡不着觉,而到医生那里开的安眠药不见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叫儿子起床上学的时候,却发现儿子躺在地上,身旁还放着一个装安眠药的小药瓶。妈妈一把抱住了儿子,失声痛哭起来,爸爸看到这种惨剧后,变得欲哭无泪。他们事后在收拾儿子的遗物时,发现了儿子的一封信,信上写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可是我怕达不到你们的要求,我又要挨打,我每天生活得都不快乐,很压抑。昨天晚上我跟妈妈说我压抑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够给我说一些安慰的话,可是……爸爸妈妈我要去过自由的生活了,你们不要为我难过,希望你们能够再生一个能达到你们要求的儿子吧!”

这个故事给人带来了多大的心灵震撼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花季的少年,一轮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就这么离开了,这难道不是悲剧吗?父母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刻反思。

父母永远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种舒服的爱,一种自由的爱,一种快乐的爱,而不要把这种美好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

父母一定不要在学习上对孩子表现出过高的期望,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一定不要要求过高,要学会对孩子的学习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孩子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了。

小凯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中等水平,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在学习上给他提出过过高的要求,小凯在学习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感到过压抑。

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小凯的名次下降了好几名。在回家的路上,小凯的心里就像装了好几只小兔子一样,一直跳个不停。回到家后,他对妈妈说:“妈妈,这次我的成绩下降了。”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生气,她心平气和地对儿子说:“下降了多少啊?”儿子小声地说:“下降了3名。”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儿子,妈妈不期望你在学习上能够取得多高的名次,妈妈只希望你能够尽力做到最好!”儿子羞愧地说:“妈妈,我下次一定会尽力的。”妈妈说:“好了,不要想太多了,尽力就行了。”小凯听完妈妈的话感觉很轻松,高高兴兴地回房间做作业了。

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小凯的成绩果然提高了,而且比以前每次考的成绩都好。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学习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像故事里的这位妈妈一样,只要求儿子尽力做好就行。这样孩子不仅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还会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

2.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能力

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也会存在着差别,父母应该正确看待这种差别,不能拿别的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小松的妈妈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这让小松慢慢地变得厌恶学习了,每次做作业都是在妈妈的催促下完成的。

妈妈经常会拿表哥跟他比,她总是说:“你看你表哥,学习多好啊!每次都考年级第一名,将来肯定是要上重点高中的。你以后也要向你表哥学习啊……”,小松听妈妈说这些话听得耳朵都快长茧子了。有一次,他终于忍不住了,反驳道:“你总是拿他的学习成绩跟我比,那你怎么不说我体育每次都拿第一名呢?我不是他,他也不是我,你以后别老拿我跟人家比,我就是我。”

听完儿子的这些话,妈妈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儿子的话很有道理。她经过几天的思考后,对儿子说:“儿子,你说得对,你就是你,我不应该老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你。”

后来,妈妈在学习上再也不严格要求儿子了。慢慢地,小松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现在他总是积极主动地自己做作业,而且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在体育方面他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天赋,成为了学校重点培养的体育生。

父母应该学会真正地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要总是把孩子限制在学习上,李白在《将进酒》中曾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发展空间,父母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孩子的能力,这样他才会拥有一个更完美的人生。

3.要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体验别人感受的最好方式,父母不妨试一下。

小斌的妈妈总是逼着他学习,而且每次都在旁边做陪读。小斌的生活非常单调,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的时候,小斌不听话,或是不学习,妈妈还会打他,当小斌考试成绩下降的时候,妈妈会不停地训斥他。

有一次,妈妈又因为小斌想要出去玩一会儿而动手打了小斌,小斌对妈妈大喊:“你老是逼着我学习,以前外婆也是这么对你的吗?”

妈妈被儿子问得哑口无言,心想:“我在儿子这么大的时候,也不希望整天被妈妈逼着学习,逼着考高分,我也希望自己有多一些时间出去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我的妈妈像我对儿子这样对我,那我肯定会非常讨厌她的……”妈妈不敢再想下去了。她对儿子说:“儿子,以后妈妈再也不会逼着你学习了,你也可以在学习累了之后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以前是妈妈不好,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

儿子听完妈妈的话,一把抱住了妈妈:“妈妈,谢谢你能理解我,你放心吧,我以后还是会好好学习的。”

当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理解的时候,孩子也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他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

如果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会限制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拔苗助长,会断送男孩的未来

谁都不能够一口吃个胖子,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成长有他自身的规律,谁都不能够超越这个规律,否则,孩子就会像田地里被拔起的小禾苗一样,变得越来越脆弱,直至枯萎。

由于是独生子,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棵独苗身上,希望他大踏步地迈进,希望他比别的孩子更优秀。很多父母认为要趁早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培养他的各种兴趣,这样他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他的人生前景才会一片光明。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吗?孩子现在正处于身体各方面发育的关键时期,他需要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父母逼着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练习各种才艺,那么孩子就会整天生活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

刚刚上小学的孩子,甚至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就会经常说:“我好累啊!”当父母听到这些话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什么心理感触吗?这么小的孩子,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正是每天都应该到外面玩耍的时候,可是他却发出这样的感慨,难道父母不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吗?到底是谁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是谁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得这么累呢?

小森的妈妈想让儿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所以她就给3岁半的儿子报了一个钢琴班。

刚开始儿子觉得新鲜,还很愿意去上课,可是上完两三次课后,他就不愿意去了。后来,每次让他去上课,他总是又哭又闹,没办法,妈妈只能是连逼带哄地带儿子去上课。小森上课的效果并不理想,每天老师教的曲子基本上到了下课的时候,就全部“还给”老师了,那些五线谱更是记不住。每次上课的时候,儿子就在那里打瞌睡,可是一回到家,马上就精神了。这让妈妈非常头疼,妈妈总是想:“我的儿子不会是弱智吧!”

这么小的孩子就应该让他享受无忧无虑的美好童年,可是父母偏偏要让他学习那些他并不喜欢的才艺。这无形中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他就会用自己的方法来反抗父母,就像小森一样:又哭又闹,上课打瞌睡,回家却又精神了。父母的愿望都是好的,但是也要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特殊规律,绝对不能拔苗助长,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茁壮地成长,反而会断送了孩子的美好未来。

父母要想不让自己走入“拔苗助长”的教育误区,应该怎么做呢?

1.尊重孩子的天性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他的天性。让孩子尽情地玩过之后,当他再回到学习中来的时候,他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

小博的妈妈从来没有逼迫过他学习,但是小博的学习成绩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非常优秀,现在他已经上小学3年级了,成绩还是名列前茅。

小博的妈妈有一个教子秘诀——不干涉儿子玩。小博的妈妈说:“在儿子上幼儿园之前,我曾经也逼迫过他背诗、认字。后来,我发现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反而让他变得越来越讨厌学习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家教类的图书上看到了一个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快乐学习。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逼迫过他学习,每次他玩的时候,我都不会去干涉他。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能完全放手,总是会提醒他:‘儿子,今天留作业了吗?’儿子总是会说:‘这个你就别管了,我自有打算。’后来,儿子每次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而且成绩也一直都很优秀。慢慢地,我就对儿子彻底放手了,儿子一直都没有令我失望,而且我能看得出来,他生活得很快乐。”

小博的妈妈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家长,她既尊重了儿子的天性,又满足了自己对儿子的学习要求,而且儿子也没有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没有感觉到生活的压抑,反而生活得很轻松,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效果。

2.看到孩子的长处

很多父母之所以盲目跟风,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家的孩子也要学什么,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而总是盲目地给他安排他不不擅长也不喜欢做的事情。

小文的爸爸妈妈既没有让他上什么才艺班,也没有让他参加任何学习班,而是让小文在家做他擅长做的各种小制作。

在小文6岁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曾经想过给他报个特长班。有一天,小文拿着一个非常漂亮的玩具小手机让爸爸看。爸爸说:“这手机真漂亮,谁给你买的?”小文骄傲地说:“爸爸,这是我自己做的,不是买的!”爸爸惊讶地说:“这是你自己做的,真的吗?快让爸爸仔细看看。”爸爸一看,这还真是手工制作的,爸爸说:“你这是怎么做的呢?”小文高兴地说:“手机的外壳是用家里的旧日历做的,我选的是很漂亮的颜色,我把它剪成一个能做手机外壳的形状。手机屏幕找的是我喜欢的卡通人物,然后剪下来,用胶水粘到了手机外壳上,再把手机外壳折好粘牢,这样一个手机模型就做成了。”爸爸夸奖儿子说:“没想到我儿子还会这种手艺呢?儿子,你是不是特别喜欢做这个呢?”儿子说:“对啊,以后我还会做好多东西,我要做个发明家。”

后来,爸爸妈妈决定不强迫儿子上特长班了,就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了。儿子真的通过自己的小手做出来了好多的东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长处以后,就会觉得原来自己的孩子也很优秀。这样父母就不会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被落在后面而产生“拔苗助长”的思想了,父母就会努力让孩子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3.让孩子量力而行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能力,让他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不能一味地给孩子订立高标准,这样他就会因为自己达不到父母的目标而变得厌恶学习。

小志的妈妈总是会给他订立一些短期之内能够达到的目标。妈妈每次给儿子订目标之前,都会充分考察儿子目前的学习成绩,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目前的学习状态等,然后把这些情况进行一下综合分析,最后再给儿子订立一个合适的目标。

小志以前非常不喜欢学习,可是自从妈妈给他订立合适的目标之后,他慢慢地变得爱学习了。小志非常喜欢妈妈给他订的学习目标,因为每次只要他稍微努力一点儿,他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这种教育方式让小志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也越来越有兴趣。

小志的妈妈通过对儿子学习情况的掌握和分析,给儿子制定出一个个他能够很容易就达到的学习目标,尽量让儿子做到量力而行。在这个过程中,儿子也慢慢地变得爱学习了。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来给他提出合理的要求,绝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标准,这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英国心理学家珀涅罗珀·里奇曾经说过:“父母扮演的角色就如同登山指导员,不要靠脚踢、吼叫把你的小登山运动员逼上山顶。”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应该做好自己的角色,不能不顾孩子的感受,就对他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这样只会让他对你们的教育越来越厌烦。父母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给予他最需要的爱,这样孩子的生活才会更幸福,他的未来才会更值得期待。

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我从来没有跟爸爸妈妈好好地坐下来聊过天,他们看起来总是很忙。”有的孩子经常会这样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家长不爱他吗?肯定不是的。父母每天都要为生活奔波,但是平时也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来和孩子说说心里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父母的想法,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想法。当父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尊重,自己可以和父母做朋友。当孩子把父母当做朋友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毫无保留地告诉自己的朋友。如果父母能够经常这样做的话,那么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喜欢与父母交谈,他会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他与你们的关系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亲密。

父母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应该不会有什么心事,他整天总是嘻嘻哈哈的,看上去对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他的内心也会有很多心事,也希望跟别人倾诉一下,可是他却不善于表达。

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从来不与孩子谈心,那你们之间就会越来越疏远,慢慢地就会产生一种难以抹去的隔阂。男孩跟女孩还不一样,女孩之间可以谈谈心,聊聊不开心的事情,可是男孩之间很少会谈到这些。长期下去的话,男孩的心里就会被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一直压抑着,慢慢地,他就会变得孤僻,甚至是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