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历史上最革命、最进步的阶级,它代表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把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的善,把危害人民的利益作为最大的恶。
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评价善与恶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否有利于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是否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是善;反之,就是恶。
第二,坚持知行统一,多为人民做好事,不做坏事
树立正确的善恶观,不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要认真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知行统一的观点,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正确对待善与恶,不能满足于能背诵多少书本上的原理,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学一套,说一套,实际做的又是一套,而要真正做到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社会实践中认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多为人民做好事,象雷锋同志那样,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善恶观,这样的人生也才有意义,有价值。正如董老所赞扬的:"尽做手凡事,皆成巨丽珍","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
在实践。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同时,还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恶事虽小,一件也不能做。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坏事虽小,但只要开了头,就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愈滑愈远。我们要严于解剖自己,就是说要经常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自我批评。发扬高度自觉的"慎独"精神,注意清理思想深处隐而不显的不健康因素,反省在微小事情上暴露出来的错误欲念,防微杜渐,积小善而戍大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三,无私无畏,不屈不挠,坚决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杜甫有诗云:"新检恨不高千尺,恶竹应自斩万竿"。歪风邪气不除,正气就难以伸张,只有除恶,才能扬善,除恶本身就是善行。对恶势力的迁就、屈从,就是对人民的惨忍。在"文革"期间,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祸国殃民。张志新烈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勇于为真理面斗争,不屈不挠,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当前,一些人利用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但还不够完善之机,有的人大搞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有的人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有的人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大量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制造假药坑害人民的生命。对这些坏人坏事、消极腐败现象,只有同它们进行坚决的斗争,才能保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见恶不除,无异于助纣为虐。我们每一个执法的同志都应该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清正廉明,无愧于做保卫人民利益的盾牌。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以主人翁的姿态,敢于挺身而出,举报那些危害人民利益的丑恶行为。不论阻力有多大,都要坚持"韧"的战斗精神,不怕打击报复,不怕牺牲,相信党和人民的力量,相信法律的公正,为真理而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趋善而从,见贤思齐;去恶而远,见恶而斗,人皆可以而为尧舜。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事业,必能计日程功。
八、正确对待爱与憎
在人生的历程中,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总是有所爱或有所憎,正确对待爱与憎,对青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爱与憎及其辩证关系
所谓爱,就是人们同周围事物发生特定的联系而引起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和心理体验。所谓憎,就是人们同周围的事物发生特定的联系而引起的一种怨恨、厌恶的情感和心理体验。这两种情感和心理体验,是主体对于客观外在对象的反应。例如,对某个人,人们根据他的行为、举止、语言、外貌、衣着等产生对其友爱或憎恶的情感和心理感受,对某种社会现象,人们根据它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及其对人们的利害关系而产生的对其爱或憎的情感和心理感受。
爱和憎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爱和憎是互相对立的。这种对立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的性质不同。爱是主体对外在对象的美好情感,具有趋同性;憎是主体对外在对象的厌恶情感,具有排斥性。二是两者的对象不同。爱的对象是一切有益子人类、有益于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进步的思想和行为;憎的对象是一切有损于人类、危害人民群众利益、阻碍和破坏社会进步的思想和行为。三是两者引起的主体行为规范不同。爱的情感会导致主体对一切真、善、美的赞颂和拥护,并为其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而奋斗;憎的情感会导致主体对一切假、丑、恶的诛伐,并为根除和消灭这些东西而斗争。
其次,爱和憎是互相统一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依赖。爱和憎互为存在的条件,没有爱就无所谓憎,没有憎也无所谓爱。没有对人民的爱,就没有对敌人的憎;没有对贪污腐败的恨,也就没有对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爱。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霸权主义的霸道行径无动手衷,很难说会有多少爱国主义。二是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在爱中渗透和蕴含着憎,在憎中也渗透和蕴含着爱。爱得愈深,恨得愈烈;恨得愈烈,爱得也愈切。三是西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种爱憎感情上的转化是以客观对象的转化为基础的。例如,当林彪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首战平型关并取得大捷时,人民是爱这位抗日将军的,但到了"文革"期间,这位"副统帅""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讲好话,背后下毒手。"直至阴谋败露、仓惶出逃,折戟沉沙,人民自然对这个野心家、阴谋家转为强烈的憎恨了。
(二)树立正确的爱憎观
人们在人生历程中对于爱和憎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就是爱憎理。一般说来,爱憎观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它的对外在客观对象的指向性。即爱和憎不是人的纯粹的内在情感,无论爱或憎,必须指向某一个特定的外在对象。这个特定的外在对象,是指那种与主体发生某种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外在对象,它是使主体产生爱或憎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它的具体性。即爱什么,恨什么,为什么爱,为什么恨,内容和原因都是具体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抽象的爱憎是不存在的。而且爱和憎的程度与外界对象的刺激程度直接相关,刺激程度越深,爱和憎也就越烈。再次是它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这种社会性集中表现为阶级性。这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包括爱憎都必然受其阶级地位、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的制约。鲁迅先生说得好:"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显然,在阶级社会中,没有超阶级的爱和憎。
要树立正确的爱憎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无产阶级的爱憎标准
历史上各种剥削阶级的爱憎标准,无论是以生物学的人性、本能为标准,还是以纯粹的个人利益为标准,抑或以所谓"权力意志"、以财富和权势为标堆,都是以私有制和等级制度为基础的,都是反科学的。有时,为了掩盖阶级矛盾,欺骗和麻痹被剥削阶级,他们也侈谈"人类之爱",但是无沦谁都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它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行的。
同一切剥削阶级的错误观点相反,无产阶级继承和发扬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爱憎观念,也批判地吸收了历史上有识之士爱憎观念中进步的合理的因素,确立了自己的爱憎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益于人民,是否有益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无产阶级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自觉地把个人的爱憎融汇到无产阶级的爱惜、人民群众的爱憎中去,克服个人主义的束缚,抛却一切个人的恩怨,爱人民,恨敌人;爱一切真、善、美,恨一切假、丑、恶。在当前,我国无产阶级的爱憎标准,集中表现为是否有益于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在观阶段,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和赞颂,首先因为他们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岳飞、文天祥、戚发光、林则徐、邓世昌、左权,扬靖宇……,他们或为抵御外族敌人的入侵,或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英勇奋斗,大义凛然,不怕牺牲,建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今天,为了振兴中华,亿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夜以继日地辛勤劳动,努力工作,流血流汗,殚精竭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也有许多出国留学人员,他们学有所长,不顾国外优越的条件、优厚的待遇和热情的挽留,义无反顾地回到还不够发达的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进取,报效祖国。他们把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生养自己的祖国,和这片黄土地永远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说出了当代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共产主义者必然也是爱国主义者。一个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约安危冷暖时刻挂心上。彭德怀同志宁可被"罢官",也要"为人民鼓与呼"。邓小平同志在英国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一书的序言中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热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表现了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永远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为人民无私地献出自己一切的深厚感情和伟大胸怀。
爱祖国,爱人民,是无产阶级爱憎观的核心。在当代的中国,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因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93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同时,这部宪法也明确规定公民要爱护公共财产。"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无产阶级爱憎观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概括。
周恩来同志曾经号召我们:学习雷锋同志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我们应该象雷锋那样,做到"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第三,坚持真理,主持正义
敢不敢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在关键时刻故不敢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严峻考验,是树立正确爱憎观的必要条件,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爱惜观念的试金石。在真理与谬误、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做为一个革命者,一个正直的人,应该是坚持真理、伸张正义、旗帜鲜明、公正无私地仗义执言,表明自己的态度;在人民面临危难的时侯,应该见义勇为,挺身而出。革命先烈面对敌人带血的刺刀脸不变色心不跳;在林彪、"四人帮"的淫威面前,谭震林、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李先念、李富春七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怀仁堂慷慨陈词、英勇抗争,不怕被打成"二目逆流",张华同志为了抢救危难中的老农,把生的希望给予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不惜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鲜明爱憎观念的崇高典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志与无产阶级的爱憎观道而驰。他们奉行卑微的个人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有的在人民的生命处于危难时,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见死不救;有的见到歹徒行凶、犯罪,竟如泥塑木雕,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远;有的在同志受到社会或组织不公正待遇时,装聋作哑,噤若寒蝉,不敢说一句公道话;有的面对同志和领导的错误,不敢坚持原则,开展批评和思想斗争,生怕伤了情面,得罪了领导,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有的面对自己身边的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行贿受贿、侵吞国家财产、挥霍人民血汗的"蛀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敢挺身举报。以上种种自私、麻木、怯懦的表现,并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反映了近年来人们社会道德意识的滑坡,实在令人触目惊心!坚决惩治腐败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当务之急,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存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每一个爱国家、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人,都应该拿出勇气,坚持真理,主持正义,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同消极腐败进行竖决的斗争!
九、正确对待荣与辱
"知荣辱,辨邪正"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生在世,应知荣辱。一个人只有分清荣辱,才能鞭策、鼓舞自己不断进步,也才能有益于人民和社会,为人民尽更多的义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荣与辱及其辩证关系
荣与辱就是荣誉和耻辱的简称。荣誉和耻辱是人生观的一对基本范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客观方面看,荣誉是社会对人们的高尚行为的褒奖和赞许;耻辱是社会对人们的不道德行为的贬斥和否定。从主观方面看,荣誉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受到社会褒奖和赞许后在内心深处所产生的自豪感和欣慰感;耻辱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不道德言行受到社会贬斥和否定后在内心深处所产生的差耻心。荣誉和耻辱的客观社会评价和主观自我童向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大凡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进取心的人,生活在世间,总是十分珍惜自己的荣誉,而力戒耻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