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自制的药酒贮存与保管不善,不但影响其治病效果,还会造成药酒的变质或污染。因此,药酒的贮存和保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凡配制药酒所用一切用具、容器都要洁净完好,并作必要的消毒处理。
2.自己配制的药酒,应及时装进细口长颈大肚的玻璃瓶中,或者其他有盖的玻璃容器中,然后将其口密封好。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易溶解于酒,对人体造成危害。
3.药酒贮存宜选择在阴凉处,室温以10℃~15℃为好。
4.夏季存放药酒时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以免破坏药酒中的有效成分。
5.自制药酒在保管过程中,要贴上标签,并写明药酒的名称、作用和配制时间、用量等内容,以免将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细节提示:
从提高药物疗效的角度上来看,白天服用要比晚上服用效果好。这是因为,药物的排泄有一定的昼夜节律,通常饮药酒,在体内清除和代谢的速度以早晨至中午的最慢。加之肝药酶(一种存在于肝脏中的促进药物转化的生物催化剂)的活性也很高,此时血液中酒、药的浓度均很高,有利于发挥治疗作用。
36.药酒外用须注意的问题
有些药酒可以内服,有些药酒也可以外用。一般来说,药酒外用多用于运动系统的损伤治疗。外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数外用药酒是以活血化淤、行血止痛为主,不能内服,否则很可能会引起中毒。
2.将药酒涂擦于患处后,在患处及其周围反复按、揉、抚摩,并配合捏压、弹拨、捋顺、旋转等辅助手法进行治疗;手法宜先轻后重,临近结束时再逐渐减轻。按摩时间每次约15~20分钟,每天1次或隔日1次。
3.软组织损伤,在两天内出现局部出血、红肿者,不宜使用药酒按摩患处。
4.用药酒进行按摩,不宜用于新骨折、关节脱位、表皮破损等;对心、肝、肺、肾有严重疾患者也应禁用此法。
5.对有骨结核、骨肿瘤、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只适宜在疼痛较重处作表面涂抹,不要推拉重压,以免扩散病灶。
细节提示:
用川椒30克和白酒100克,共置于玻璃容器中,密封浸泡6天后。外用。每天数次擦涂患处,以皮肤变红为宜。有祛风生发的作用,适用于斑秃等。
37.补气之王乃黄芪
黄芪古名黄耆,它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气生阳、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祛痰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肠、自汗盗汗、充气不足、痈疽不溃、退肿排毒等。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而著称。
一般来说,人参以补元气为主,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身体衰弱、言语低弱、脉细无力的人最适合使用黄芪。
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如果我们再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比较有名的黄芪饮就有黄芪和人参的成分。用龙骨30克先煮,然后再加入黄芪、人参、杜仲、山萸肉、知母各12克,再煮30分钟,用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即可。早晚两次服用,可用于口渴、乏力、尿频、消瘦等症。
黄芪还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
平时我们在感到疲惫不堪,力不从心的时候,可以用黄芪5~10克泡水10~20分钟,代茶饮用,也有很好的补气作用。
细节提示: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都不宜服用黄芪。
38.补气第一数人参
人参被誉为“千草之灵,百药之长”,又有“百草王”的别称。其味甘,微苦,性温。归心、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补中健脾,补益肺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益气养血,补肾助阳等功效。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症;脾虚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虚气短,咳嗽,喘促;体虚多汗,气虚津伤口渴,消渴,失眠多梦,惊悸健忘;血虚萎黄,肾虚阳痿和各种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对于元气虚衰、气虚欲脱的危重病症,人参是益气固脱的首选要药,它与附子同用,有回阳救逆之效。
人参对病后体虚气弱、脾虚食少、疲倦自汗、泻泄者也有很好的疗效。我们可以用人参10克、莲子(去心)10枚放在碗内,加水浸泡一会儿,再放入冰糖,一起隔水蒸1小时。喝汤吃莲肉。人参可使用3次,最后连人参一同吃下。
此外,用人参、枸杞子、熟地黄加酒、冰糖浸泡而成的人参枸杞酒,也有大补元气,安神固气,滋肝明目之功效。可用清理干净的人参15克,枸杞100克,熟地黄30克装入纱布袋内扎口,放入酒坛中,加入适量的白酒、冰糖,加盖密封,浸泡10~15天,浸泡至药物色淡味薄,捞出药袋,静置过滤后即可饮用。
细节提示:
人参善治气虚诸症,因此素体壮实不虚者不宜食用人参,以免壅滞气机。另外,对于实热证和湿热证者也应忌用。
39.补气滋阴西洋参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火生津,润燥止渴。适用于气虚阴亏,虚热内生之证。如高热病中的神疲乏力、气短口渴、脉虚、久咳、咯血、痰少、潮热等肺阴虚证,以及舌燥口干、干呕等胃阴虚证。
西洋参茶具有生津止渴、益肺阳、抗疲劳的功效。对口渴、烦热、气短乏力、劳神疲倦、体虚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我们可将西洋参片3克放入杯内,用沸水冲泡,盖好杯稍闷一会儿,当茶饮用。
对气阴不足所致的烦渴、口干、气短、乏力者来说,西洋参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取6克麦冬及竹叶的煎汁与30克大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3克西洋参片同煮成粥即可。
细节提示:
由于西洋参性偏寒,具有一定的伤阳、助湿的作用,因而中阳衰弱及胃有湿寒证者不宜服用西洋参。
40.长生仙草话灵芝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其味淡、微苦,性温。归肝、心、脾、肺、肾五经。具有补肺健脾、益肾强骨、养心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咳喘、肺虚久嗽、心悸不宁、失眠多梦、气短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以及慢性气管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肝炎等。《神农本草经》这样说:“灵芝,主耳聋,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灵芝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我们可取灵芝30克,放在500克白酒中密封浸泡,待7日后,白酒变成红棕色时即可服用。
灵芝对治疗肾阳亏虚、形寒肢冷、腰酸乏力等症也有很好的疗效。可取灵芝45克,山茱萸、热附片、柏子仁、巴戟天、白茯苓、枳实各lO克,生地、麦冬、五味子、姜半夏、丹皮、人参各22克,远志、蓼实各7.5克,瓜子仁、泽泻15克,共研成细末,炼蜜成梧桐子大的灵芝丸服用。
对耳聋耳鸣、容颜衰老及高血脂症者,久服灵芝茶也有很好的效果。可取灵芝草10克切成薄片,以沸水冲泡,每天数次,代茶频饮即可。
细节提示: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之外感表证者(感冒初起)不宜服用灵芝。另外,由于灵芝中所含的多糖类在空气中易分解,所以最好是当天煎,当天服用,餐前空腹时服下。
41.滋阴补肾女贞子
女贞子历来被视为养阴佳品,为常用滋补强壮中药。女贞子味甘而苦、补而不腻,为清补平补之品,善补肝肾之阴。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它的功效是“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女贞子常配伍墨旱莲,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目眩、视物模糊、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遗精等症。也可配伍丹皮、地黄、地骨皮等用于阴虚发热之症。
用女贞子30克、郁李仁10克、肉苁蓉12克,用水煎服后服用。有滋阴润肠的功效,可用于年迈者肾虚津亏所致的肠燥便秘之症。
肝肾阴虚型动脉硬化的人(症见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遗精、便秘等),也可将女贞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蜂蜜饮用。上、下午分服。有滋补肝肾,软化血管的功效。
细节提示:
女贞子可谓补而不腻,但其性质偏凉,因而脾胃虚寒、泄泻以及阳气亏虚者不宜服用女贞子。
42.滋阴延寿话黄精
黄精,又名老虎姜、鸡头参。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二经。具有补脾润肺、养阴生津、强壮筋骨的功效。因其能补肺生津,可用于咳嗽少痰、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等肺阴虚症。
黄精既补脾胃之气,又益脾胃之阴。配伍党参、淮山药等药,可以治疗脾气阴虚所致的食欲减退、神疲乏力、舌干少苔等症。另外,黄精还有补肾益精、滋阴养血之功,能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涩、心悸、健忘等症。
据《本草纲目》记载:取黄精、苍术各20克,枸杞根、侧柏叶各25克,天门冬15克,浸泡在500~1000毫升的白酒中,封存7日即可饮用。有健脾胃、乌须发、滋阴血的功效。凡症见形盛身肿、发枯变白、肌肤燥痒、心烦易躁而少眠者皆宜饮用。
对于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可取黄精、枸杞各1000克,共研成细末,炼蜜成如梧桐子大的丸服用也有较好的疗效。
细节提示:
黄精助湿,因此对于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者不宜服用。
43.枸杞一勺可延龄
在生活中,很多人对物美价廉的枸杞偏爱有佳,把它爱称为枸杞子、红耳坠。其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所以又名“却老子”。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曾赞誉枸杞“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中医里讲,枸杞味甘多液,性平。枸杞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食疗本草》亦载其能“益人,去虚劳”。因此,长服枸杞子有强筋壮骨、延年益寿、补肝滋肾、明目等功效。可用于头昏眼花、耳鸣、遗精、腰膝酸软、视力减退、迎风流泪等症。
枸杞具有益肾、补肝之效,对治疗腰膝酸软或疼痛、活动后易疲劳、头晕眼花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取枸杞100克、熟地黄50克,用米酒1000克浸泡,7日后即可饮用。
平时家里烧水的时候,加几粒枸杞一同煮沸喝水多饮几次可以治疗便秘。
在人体阳气渐渐升发的春天,可以单独食用味甘平补的枸杞,如与黄芪等味甘微温之品煮水喝,能助人暖阳。
细节提示:
由于枸杞子具有滋阴润燥之功效,因而对于脾胃虚弱、大便不实、泄泻者均不宜服用。
44.补中益气淮山药
山药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看作为滋补佳品,它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菜品菜品,中医常用它入药。
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除寒热邪气、长志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健脾胃、长肌肉、止泄痢、化痰涎等多种功效。可用于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小便频数、遗精白带和胃阴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以山药食疗治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以干山药在砂盘中研细,加酥油熬至香味出,再添酒和匀略煎,每日早晨空腹食用,可补虚损、益颜色。山药与黄连各适量,以水煎服,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也可以生山药半碗,捣烂,入甘蔗汁半碗,和匀,温热饮之,可治疗痰气喘急等。
此外,将生山药30克洗净,切块后干燥,研成细粉,放在小铝锅内,加入清水,用文火加热,不断用筷子搅拌,煮沸片刻后,加入适量的鸡蛋黄、继续煮熬,以鸡蛋煮熟为宜。此方对治疗脾气虚弱、长期泄泻反复发作、面浮肢肿、口淡无味、少气乏力等可起到辅助治疗功效。
细节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