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的产品在许多方面受到攻击的普林葛列斯,立即召开了干部会议,研讨反击的战略。
该公司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制作方法,可不必使用防腐添加物。1978年,宝硷公司宣称普林葛列斯已回归“自然”的状态,今后完全不使用防腐添加物。惟为了预防搬运时坏掉,仍装罐出售。
引外,普林葛列采用产品多元策略,推出各种不同风味的洋芋片。以此来作为反击手段。
·财富点拔·
由此可见,在竞争中要想打败对手,就要准确地打到对方的致命弱点,并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去攻击,在自己的产品中针对其弱点做宣传,从而把消费者吸引过来。
孪生并购
引言:高尔特公司的发展壮大表面看似稳当、健康的,但这一切的进步与发展是与公司执政者的经营策略分不开的,请看看比尔·耶尔维萨克是如何大刀阔斧进行商海搏击的。
1983年,有人传言高尔特公司将在1984年完成历史上最实际的改革,从多种工业铝制造商转为全部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当高尔特和哈里斯公司的并购实现后,也证实了传闻的正确性。
1980年,当比尔·耶尔维萨克开始掌权时,高尔特公司还是一个销售额1,24亿美元和利420万美元的电池和引擎设备公司。1984年,其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平均销售额增长率为17%),收人为8600万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2O)。从1987年到1989年,其年销售额已达20亿美元而收入达2,2亿美元。而且高尔特公司开始不生产电池和汽车备件了,它正向电子产品方面进军,如砷化镓芯片。电子医用产品(如插人式血压测量系统)、32位微处理机、成象和制图软件,这是自动设计的关键。实际上,高尔特公司在比尔·耶尔维萨克接管后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在他刚刚进人这个王国的时候,高尔特公司收买了克莱维特公司,一个锗半导体公司。克莱维持也制造电池和其它工业产品。耶尔维萨克为这家虚弱的公司付出了一笔高于赢利20倍的巨款,也正因为如此,使耶尔维萨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电子行业。1977年,高尔特公司兼并了资本5,03亿美元的ITE帝国公司,一家生产电闸和其他配电产品的公司。当电气产品扩充了高尔特公司的电池生产线的时候。石油价格上涨,已是ITE老客户的公用事业部门削减了他们的订货。利润和收益开始滑坡。利润从1978年的1,01亿美元,到降到1980年的7300万美元。一切控制业务的努力都无济于事。
比尔耶尔维萨克进行的第二次变革便是把整个公司肢解了。这样离奇的举动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美国投资界看来也是轰动一时的创举。的确,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比尔耶尔维萨克敢做敢为,大刀阔斧的实施了自己的变革计划。
高尔特公司以3,75亿美元卖掉了它的价值4,85亿美元的工业集团,同时又卖掉了销售额为1,02亿美元的公司的另一部分。至使公司手头有了流动资金,债务/$本之比从1979年的41%下降到1983年的26%。高尔特公司又通过兼并系统工程实验室(它制造超小型机)、美国微机系统公司(它生产一系列特殊用途的集成电路)、德安查系统公司(它制造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高效影相加工系统),康比昂公司(它曾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高性能UNIX系统设计软件)、戴克希尔公司(它制造砷公镓场效应变压器),确立了自己在电子工业中的牢固地位。而且不久,便渡过了十分困难的时期。当股票价格由每股10元升至每股70元时,股票市场就认定了这必定是一项“高明冲击”。许多分析家已乐观表示该战略已经起了作用,美国汽车公司前董事长罗依查说,高尔特公司魔术般的变化“简直是一次小的工业奇迹。”
哈里斯公司是一家在费罗里达州梅尔本有20亿美元资本的电子和通讯公司。在公司所有的产品经营中,它都处于市场和技术的领先地位,但在其发展初期并非如此。在1967年,哈里斯公司叫哈里斯·因特泰普,虽然它有制造收音机和电视台发射机的小业务,但是它还只是以克利弗兰为基础的机械印刷机生产商。后来,哈里斯公司经历了《福布斯》杂志于1980年所说的“非凡的蜕变”。
追朔到1967年,当时公司是以克利弗兰为基地,名叫哈里斯·因特泰普印刷机公司,它的董事长是64岁的乔治·S·戴佛利,公司当时销售额不足1000万美元。展望未来,戴佛利正确地想到了印刷文字和口头文字在电子行业的结合而且认识到他必须把电子技术诀窍引人机械印刷过程。
戴佛利和他的合法继承人,理查德·B·杜勒斯总裁,花了5600万美元收买了以佛罗里达为基地的雷迪埃欣有限公司,一家高技术空间和军工公司。
从1968年到1975年的效益之所以没有增长,不仅在于收购雷迪埃欣有限公司的价格超过财务建议的价值,另外不断引进新产品的费用也抵掉了一部分收人。
然而事情有了突破,销售额从1975年的4,79亿美元上升到1981年的155亿美元(年增长率22%),在同一个时期,收益从90万美元上升到9180万美元。尽管1975年是公司收人很坏的一年,但这仍是一个了不起的记录。
哈里斯公司开始采用新的电子学技巧,并把这一引进技术引人整个国家的报纸印刷所,试图以电视终端代替打字机。除此之外,哈里斯公司改进了传真照相的发送技术。简而言之,它用新技术向自己旧的腹地进攻。
随着公司的继续成长,它利用其国防工业的经验,进一步与通讯技术结合。1980年,哈里公司与法利农人合并,法利农是一家高技术电话设备公司,哈里斯公司通过此举发展了电子元件的制造能力。1980年它的集成电路的销售额在美国名列第10位。同时哈里斯声称它的利润仅次于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位,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范查尔德和摩托罗拉公司远在其后。公司自己声称自1962年步人电子业以来,他们只有一年没有盈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商业奇迹。
所有迹象说明哈里斯公司已经开始了它的第二次变革。它开始涉足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施乐公司和当时王安公司正在角逐的领域——办公室产品。尽管起步艰难。为了支持它的地位,哈里斯公司购买了拉尼尔公司2,8亿美元股票。拉尼尔公司曾经在文字处理系统占上风。为了支付收购费用,哈里斯公司卖出了它的防御性的老产品生产线——印刷机生产线,换取了2,3亿美元的现金。这一举再次挫伤了正常经营和股票价格。但是范刘·拉埃投资咨询服务中心支持了这一做法,并认为销售额在1997年到1999年间可望超过30亿美元,收益达到1,9亿美元。如果哈里斯公司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一个公司成功地同时执行进攻和防御战略的例子。
·财富点拔·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立于不懂得之地,所遵循的策略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只有这样不断地变换商业竞争方式,才能在这片商业森林里常年茂盛啊!
山鸡变凤凰
引言:一定量的积累才能造成质的飞跃,让我们来看看曼谷银行是怎样从发展之初的一只山鸡变成如今的一只金凤凰的。
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业银行——曼谷银行,其成功与它的三条发展道路是密不可分的。这三条发展道路即推行现代化经营方式、开拓海外市场和给制造业贷款。
在泰国银行的排名中,曼谷银行总是居于首位,在利润、总资产两方面遥遥领先,远远超过了第二位的泰国农民银行。1992年总收人达760亿铢,纯利润为160亿株,总资产达6660亿铢(约合370亿美元),各项均为第一,尤其总资产远远超过了居第二位的泰国农民银行360亿铢。即使在东南亚各国的银行排名中,曼谷银行也占绝对优势。
1985年泰国经济出现严重萧条,这给曼谷银行的经营投下了阴影。但是,1986年以后,随着经济高速增长,1992年它的总资产与1985年时相比,扩大了4i多,存款额也扩大了2,5倍。
曼谷银行是1994年2月开张的。当时泰国有12家商业银行,其中7家是外国银行。当地的商业银行有5家,曼谷银行是作为居第六位的当地银行而设立的。当时发起人之一就是陈弼臣。说到曼谷银行的发展史,与陈弼臣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陈弼臣1988年量月3日因心脏病走完了73年的人生之路,他生前一直保持着泰国金融界巨头的地位,影响力是相当巨大。他是拥有金融、保险商业部门等60多家企业的陈弼臣集团总裁。而且,他对该集团及由140多家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组成的整个曼谷银行集团也具有影响力。
曼谷银行腾飞的重大原因就是陈弼臣推行了银行现代化经营管理。泰国华裔企业尤其在金融部门,家庭经营是极为普遍的,即使在今天这种倾向也没有改变。但是,陈粥臣一开始就不管出身门第与学历,注重根据能力录用人材。选举贤能,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成功的良言益策。这种无神权显的做法证明了: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陈弼臣上任不久,聘请了毕业于法政大学、当过经营会计事务所的汉初·洛扎纳沙天(黄闻波)担任会计部长。此人在促进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作为陈弼臣的心腹,也是加强银行内部管理的中心人物,他后来出任财政部长,成了政治家。作为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一环,陈弼臣还聘请了经营律师事务所的巴实·干扎纳越(许敦茂),此人后来成为曼谷银行的董事长。另外,现在作为PSA集团总裁的波尔·西提·安内也是陈弼臣聘请并任命的曼谷银行纽约分行行长。
陈粥臣致力于发现人才、根据能力录用人材的同时,积极推行银行业务的现代化与多格化。1995年,他在泰国率先实行定期储蓄存款。曼谷银行还是最早向农民提供信货的银行,开设路边银行、女子专用银行也是第一家。另外,与国家推行社会经济计划相呼应,1996年曼谷银行开始提供贷款扶植中小企业。
陈粥臣还热衷于开拓海外市场,这对曼谷银行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最早在海外开设的分行是1955年开设的香港分行,其后,1955年于东京,1957年于新加坡、伦敦,1959年于吉隆坡。1970年于大皈依次开设了分行,不断扩大海外分行网络。20世纪80年代后期,曼谷银行海外已有15家分行与事务所,顺便说一下,泰国第二大银行泰国农民银行最早在海外开设分行即伦敦分行是在1975年。
积极给制造业贷款,这给曼谷银行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陈弼臣很早就积极给大米、纤维的出口商提供贷款,20世纪60年代末,可以说几乎泰国所有的主要大米、纤维出口商都加人了曼谷银行的系统。而且这些出口都得到了发展。
进人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开发计划的深人,曼谷银行积极给经济增长较快的制造业贷款。
就这样,曼谷银行通过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向制造业投资等手段,在50年代与60年代取得了飞速发展,从而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业银行。
·财富点拔·
这样的成功与领导者的机智敏锐和员工的大力合作是分不开,良好的发展方针和优秀的扩展实施能力都必不可少的成为了曼谷银行发展的成功条件。坚持这样的步伐,它一定能阔步向前。
黑暗中总会有一双敏锐的眼清
引言:“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戈德史密斯就是这样在严峻的商业竞争中,凭持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对手斗智斗勇。
拥有英法双重国籍的戈德史密斯先生是一位金融资本家,外号“金融鳄鱼”。美国企业家们对他简直又恨又怕。
戈德史密斯的第一笔交易就一鸣惊人。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兼并了经营不太理想的“大联合超级市场集团,并将它们“分门别类”。首先他将这家居美国同行业第九位,下辖600家商店,职工2,7万人,年营业额12亿美元的大型连锁商业急速地发展。为了扩展集团的规模。他新设许多销售网点,使连锁店增加到900家,并且将其发展成为营业额达15亿美元的超级集团。之后,他又逐步扼杀了自己的“成果”,转让了所有商店的一半,从中攫取了纯利20亿美元!这首被盛赞为“金融探险史的壮丽诗篇”在华尔街上空反笔吟诵着的同时,也为这条“金融鳄鱼”赢取了大量的利润。
1977年,戈氏又把目标对准了经营不善的大型木材企业钻石公司。钻石公司有100年历史,曾因发明火柴而成为美国250家大企业之一。其经营领域横跨森林、纸品、罐头、塑料泵等15个行业。年销售额12亿美元,但现在由于美国西北部70万公项森林,这笔巨大的财富在钻石公司的股价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来……
戈德史密斯不动声色的吸纳了钻石公司4%的股权,直到1980年,才抓住了该公司利润下降和内部矛盾的重要时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进攻。调集了几亿美元的资金,大量吸纳钻石公司的流通股票,并公开了兼并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