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义是立身之本。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品行的证明,也是衡量一个员工责任感的尺子。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上失去了诚信,说明他人格上有缺陷,是一个品质不健全的人,一个人一旦不守诺言,毁约背信,会让公司遭受重大的名誉损失。另外,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不能信守诺言,就会打乱工作中的秩序,为公司的管理带来隐患。更为重要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会在工作岗位上玩忽职守,从而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
以诚待人赢人心
古往今来,“诚信”一向被中国人视为修身之本,是待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这也是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所重视的“贤能”的一个重要标准。儒家思想强调“民无信不立”,宣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从商品经济发展史来看,无论中外,商品经济越发达,商业精神越旺盛,就越是恪守信用。“无商不奸”这句话并不能反映商业的本质,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其实,商的本质是信,而不是奸。因为成功的企业家都清醒地认识到:唯诚与信,才会给企业、给企业家带来较高的信誉。
商场讲究的就是金钱利润,然而,对于诚信,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先生则看得比金钱更重。有一次,一家很大的百货公司,向曾先生口头订了50打泰国式的领带,价格还是按原来的价格约定的。但是等曾先生去泰国购买原料的时候,才发现因为泰国丝生产少,而全世界的需求量却很大,所以泰国丝的价格上涨了好多。如果曾先生按照原来的价格将这50打领带卖给那家百货公司的话,自己就要亏损很多。这时就有人劝曾先生说:“不卖给他们了,反正没有书面合同。口头协议可以不算数的。”但曾先生却说:“不行,口头说话也要算数。”对于这笔明显吃亏的交易,曾先生仍按照约定做了。事后,曾先生说,这笔生意在金钱上是亏了,但在诚信上却是赚了。通过这件事,生意中人都认为曾先生靠得住,曾先生的生意也便越做越大。
做亏本生意,在许多人看来,无疑是欠聪明的。殊不知,肯吃亏恰恰是一种大智慧。眼前的金钱毕竟都是小利,亏了可以重来,但若是因为小利而坏了诚信,以后生意的路便会越走越窄,丢失的恰恰是大利。多年来,“金利来”公司与客户之间一直是朋友之间诚信合作的关系,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企业文化,“金利来”的品牌才会越打越响,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商场中是最要讲究信用的,没有信用,坑蒙拐骗,偷奸耍滑,生意最终不可能长久。因此,诚信为商业之本,诚可取信,信是获利之源,诚信就是竞争的利器,诚信就是财富。“无奸不商”是人们的误解,真正的商人是以诚信起家的。商海行舟,是凭诚信为根本的。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着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无不恪守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品牌誉满海内外,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其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同仁堂非常注重弘扬“德诚信”精神。在新的发展时期,同仁堂仍坚持以“德诚信”为核心的道德信念,无论在同仁堂药店里,还是在车间里,到处都挂着这样一幅训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其实这条古训是在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同仁堂初期创业者乐凤鸣在《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序言中明确提出的,后来成为历代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制药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不得偷懒耍滑;在配料过程中,真材实料,诚实无欺,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和配比规定,不得掺假食假。这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和医药道德的集中体现,构成了同仁堂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它是同仁堂几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古训,也是同仁堂“德、诚、信”的具体体现。
像同仁堂这样讲求“德诚信”精神的企业,老百姓需要,市场需要,员工也需要,必定能在生存与发展中逐步做强做大,这也许正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制胜的秘诀。
信用、信义是立身之本。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品行的证明,也是衡量一个员工责任感的尺子。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上失去了诚信,说明他人格上有缺陷,是一个品格不健全的人,一个人一旦不守诺言,毁约背信,会让公司遭受重大的名誉损失。另外,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不能信守诺言,就会打乱工作中的秩序,为公司的管理带来隐患。更为重要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会在工作岗位上玩忽职守,从而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
而一个讲诚信的人,人们都喜欢和他来往。一个人具备了诚信的品质后,就为自己奠定了强大的亲和力基础,在工作和事业上会吸引一大批朋友和支持者。纵然在某些时刻会遭遇一些困境,也会有人为他消除障碍,帮他走出困境,踏上坦途。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把“诚信”二字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对顾客一定要诚实、守信,这样才会赢得顾客的信赖,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鼓励
一句无心的话也许会点燃纠纷,一句残酷的话也许会毁掉生命,一句及时的话也许会消释紧张,一句知心的话也许会愈合伤口,祝福他人。回想你听到赞美时的感受,那就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赞美与鼓励,加了少许友善的“润滑油”就可以让家人、朋友、工作的关系更加美好融洽。而当我们面对挫折和灾难时,更是不仅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因此,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关爱。
戴安娜王妃生前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英国一个着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才十二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包括她的观众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
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赞美,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
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体贴、最令她感动的就是这样的话!
事实上,当别人遭遇坎坷磨难时,也许我们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有时就靠某句简单的话去安慰一下。但是我们往往不懂得这句话该怎么说,找不到这句话在哪儿,因为我们不能真正懂得别人心田的禾苗需要怎样的哺育。
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着名的耳科专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让失聪者恢复听觉的耳蜗移植研究。杰夫瑞医生在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耳蜗移植恢复的成功率从50%提高到了接近70%。在他的帮助下,有许多生活在沉寂里的失聪者重新获得了聆听世界的机会,其中有些失聪者的听力甚至从零恢复到了大抵正常的程度。于是,失聪病人们视杰夫瑞医生为救星;媒体称赞他是创造奇迹者;一些机构授予他奖章;杰夫瑞自己也感到很骄傲。
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杰夫瑞医生所在的慕尼黑,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
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为他做了三次耳蜗移植,尽了一个医生最大的努力,但丹始终不见有丝毫的起色。
冬天过去,春天也过去了。到夏天来临的时候,杰夫瑞医生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告诉露茜修女:“非常抱歉,丹恐怕就属于那30%永远都无法恢复听觉的失聪者。”
露茜修女也很难过,因为每个孩子都怀着同样的希望而来,现在却有一个失望而归。
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妙境况。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跟自己“不一样”的同伴。
小男孩的状况让杰夫瑞医生的内心备受煎熬,他能够理解丹的痛苦,但又无能为力。而且,出于医生的责任,他还必须把残酷的真相告诉丹。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茜修女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一个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是呀,成年人都无法承受这个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道:“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露茜修女略微想了想,说出一个地方——“茵梦湖”。
茵梦湖是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亚州的一个美丽湖泊,地处阿尔卑斯山中。四周山林环抱,湖水宁静清澈,而且,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杰太瑞医生和露茜修女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因为长期从事耳疾治疗,杰夫瑞医生也懂得一些聋哑人手语。在路途上,他看见露茜修女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能看见微红的晨底从天边一点一点泛起来。湛蓝色湖水里渐渐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啾啾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
露茜修女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茜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照露茜修女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莲花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在静谧的安宁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爆开时的“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人也可能忽略掉。
孩子们抚摸着的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开来,虽然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他们先是睁开眼睛仔细端详那些盛开的花朵,然后抑制不住地竞相打着手语欢快地交流,连丹也不例外。
这时,露西修女站起来,微笑着朝孩子们打着手语,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比划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丹回应了露面修女一个热烈的手势,激动地扑过去和她拥抱。接着,另外5个孩子也围拢,交叠着抱成一团儿。是的,丹或许因为无法恢复听力有一点点难受,可痛苦很快就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听”懂了睡莲花开的声音。
目睹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都没有动。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地泪流满面。人们习惯于把他看做是创造奇迹者,而实际上这位平凡的露茜修女才是真正的奇迹创造者,她创造了连医学都无法达到的奇迹。
这是从施爱者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苏醒着精神世界中一行疲惫的足迹,一颗受了冷漠的心灵,然后得了爱的人会在自己的心田擦亮火柴去照耀另一颗心,尽管有时是那么微弱。
从那以后,杰夫瑞医生在自己的诊疗院里特意开辟出一个种着睡莲的池塘。每年夏天,他都会让一些内心失落茫然的病人去亲身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而对于每个新来的医生或护士,他会给他们讲关于露首修女和6个失聪孩子的故事。
他知道,医学治疗即使在一百年以后也依然会有无法突破的极限,但现在,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创造某些医学上无法创造的奇迹——让那不幸的30%的失聪者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让他们在无声的岁月里保持对生活永不消退的信心。
唐娜是美国密西根小学的资深老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助一些表达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在这个活动中她教学生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所有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所有学生都认真地填写了。有的写着:“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黛比喜欢我”;有的写着:“我没法做10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等。
而此时,唐娜也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一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来到老师的桌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
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10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3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立刻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31个十多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墓地”,里面埋着所有每一个“力不能胜”的事情,这些都被深深地埋藏在3尺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很快地牵手围绕墓地站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则念出一段颂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让我们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人站起来,向前迈进。阿门!”
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喝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的心结。唐娜则用纸剪下墓碑形状,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