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2303000000018

第18章 饮中佳品回龙汤

关于小便的称呼就远没有大便那么复杂,而且,其中一些我们在前面已经和大便一起介绍过,这样,我们在谈论小便的称谓时就更简单。而且,和大便的称呼不同,小便的一些称呼常常可以兼作动词使用,表示解小便的行为或动作,所以,在介绍有关小便的称谓时,实际上就是连解小便的行为或动作的称呼一起介绍了,这一点还望读者明察。回龙汤

很多人会对这个称呼莫名其妙,“回龙汤”是什么东西?它就是小便而已。民问偏方认为,人的小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诸如跌打损伤等,效果奇佳。尤其是小男孩的尿更是珍贵有效,专门有一称呼叫“童子尿”。在作为偏方治疗疾病饮用时,传统上把小便称为“回龙汤”。近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等地,年轻女子又风行喝尿的时尚,每天早晨的一件事就是饮上一杯尿。说小便不仅可以治病强身,而且可以美容养颜,返老还童,据说是美容第一佳饮。因此有“每天早晨一杯尿,美容养颜人不老”的说法。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后代,扬子石化公司工程师朱锦富先生曾经有专著,介绍他们家的祖传秘方“回龙汤”和他们家族饮“回龙汤”的历史和经验,可参见朱锦富著《中国尿疗法——回龙汤》,由解放军出版社于1994年1月出版。尿

人所共知的说法是“尿”。辞书上对“尿”的解释是:“人或动物体内由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百喻经·为王负札喻》:“发毛爪齿,屎尿不净,不以为丑。”清代吴下阿蒙《断袖篇·张浪狗》:“马踏帝左胁,遂昏倒。浪狗惊惶,以银盂注尿灌之,良久方苏。”《旧唐书·西戎传·厨宾国》:“有被蛇螫者,鼠嗅而辄尿之,其疮立愈。”(后晋·刘晌:《旧唐书·西戎传·罽宾国》,中华书局,1997年缩印版,1355页)溺

我们在介绍“矢”的时候已经讲过,在庄子的时代,人们把小便叫做“溺”。战国时魏国人范睢遭人诬陷,被丞相魏齐痛责,牙齿打掉了,肋骨也打断了。范睢为了活命只有装死。魏齐让人把范睢用草席一卷,扔在厕所里。“宾客饮者醉,更溺睢。”喝醉了酒的客人们就没头没脸地往范睢身上小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传》,中华书局,1997年缩印版,608页)在这里,“溺”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尿”也具有这样的两重性。也有“溺”“尿”连称表示“解小便”的。《牡丹亭》里,丫头春香借口上厕所,却溜到花园里玩去了,好长时间才回来,杜丽娘假装生气,说“劣丫头那里来”——坏丫头你到哪儿去了?春香调皮地笑笑:“溺尿去来”。(《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牡丹亭》,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446页)张老婆儿对张姑娘道:“可罢了我了。啥事儿呢?哦,你要溺尿啊。你那马桶早给你拿进来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华夏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125页)但“屎”“矢”等就不具备这种功能,比方说,人们经常说“尿尿去,”但没有人说“屎屎去”。

溺本身可以作动名词单独使用,既表示尿又表示撒尿的意思。安公子躲在炕上不下来,十三妹心想:“不过是我用刀砍了几个不成材的和尚,何至于就把他吓得溺了呢?”(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华夏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89页)私

有一个用来表示小便的称呼不大常见,这就是“私”。过去人常把阴部称为“私处”,“私处”的事当然是一件隐秘的私事,所以用“私”婉指小解。唐武则天时的著名文人张鷟说过一个信不信由你的真人真事:风阁侍郎周允元在上班时,一个医生看见有三个鬼跟在周的身后,一个抓着他的头,另外两个拿着棍棒紧随其后,一直走进了景运门。医生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平公主,公主又告诉了武后。吃过饭之后,周允元上厕所小便,好久了还不回来。房间里的另一个人觉得奇怪,小便怎么会要这么长时间,有些不放心,到厕所一看周允元倒在厕所里,目光呆滞,口吐白沫,已不能说话。武则天派人把周允元送回家,并让医生诊治,但医生说此人最多活三天。果然下半夜就去世了。周允元的突然去世武则天很是同情,亲自写诗哀悼他。实际上,周允元根本不是遇上了什么妖魔鬼怪,而只是一种病。当今的医学将这种病称为“排尿晕厥”,是指小便时突然头昏眼花,晕倒不省人事的一类病症。常常发生在45岁以下的男性身上。清人蒲松龄也使用过这种称呼:读书人张某,家贫而孝,“时翁卧病,生入,抱父而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月第1版,189页)小便事实上,除了有限的几个称呼外,人们对“尿”的婉称多以“小”字冠之。小便应该是其中通用性最强,使用寿命也比较长的一个称呼。汉昭帝时,张安世主持光禄寺的工作,“郎有醉,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中华书局,1997年缩印版,676页)有工作人员喝醉了酒,就在大殿上小便。有人建议要加以法办。张安世却认为不必为这种小事就给人定罪。尽管当代社会信息爆炸,新名词泛滥,小便仍是生命力非常活跃的一个词。各个阶层的人,三教九流,无论雅俗,使用起来都不显粗俗,不丢面子。小溲

相比较而言,小溲虽然也是尿的雅称,但在今天已经渐渐淡出了社会生活,而在古代,它却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个委婉词。在一次酒宴上,淳于意看到了王后的弟弟宋建,就对他说:“君要肋痛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汉·司马迁:《史记·仓公列传》,中华书局,1997年缩印版,711页)可见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在贵族王室聚会的公众场合,人们也不忌讳使用它。小解

“小解”倒是至今还有生命力的一种称呼。为避俗,人们习惯把排泄粪便称为“解手”,因而也习称大便为大解,称小便为“小解”。清人吴敬梓在小说中写道:匡超人的父亲“(匡)太公日子过得称心,每日每夜出恭小解都是儿子照顾定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齐鲁书社,1993年5月第1版,100页)小遗

还有一种说法现代人几乎已不使用,那就是“小遗”。遗是排泄,便溺的意思。“小遗”是撒尿的委婉说法。东方朔这样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居然在喝醉了酒之后,在皇帝的大殿上撒了一泡尿。犯了“不敬”的罪名遭到弹劾,幸而皇恩浩荡,仅给于“免为庶人”的处分。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小遗”的称呼也被他用到了书里。高衙内和富安设计要骗林冲的妻子,就派陆谦去把林冲请到樊楼去喝酒。“林冲吃了八九杯酒,因要小遗,起身道:‘我去净手了来。”’只因这一泡“小遗”,却把高衙内的风流梦打碎,铸就了一桩“逼上梁山”的千古奇冤。尿尿

有一称呼不大常用,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语境里使用。比如“尿尿把把”,实际上就是解大小便。《西游记》第四十回说师徒四人离了乌鸡国,在深山里又碰上了妖怪,妖怪变成小孩子骗过了唐僧,并要悟空驮他。悟空明知他是妖怪,也不拒绝,倒还与他调侃一把,说:“我驮着你,若要尿尿把把,须和我说。”(明·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北京第l版,295页)尿泡

有的说法纯粹是方言,比如“尿泡”。当代作家孙犁在《山地回忆》里写道:“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尿泡”在这儿是方言撒尿的意思。遗尿

“遗尿”则是一种不正常的排尿现象,通常人们叫“尿床”,多是小孩子由于自控力弱的原因而尿在了床上。我们家乡把这种现象叫做“来尿”,把“来尿”的小孩儿叫做“来尿宝儿”,有些地方则叫做“尿床子”。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则把这样的小孩叫“尿出子”:“五男二女团圆,一个尿出子,六个弗得眠;七个一齐尿出子,艎板底下好撑船。”碰上这样的日子,做父母的怕也要烦透了。画地图

关于遗尿还有一种委婉而形象的说法:“画地图”。小孩尿床了,被子床单也不能天天洗,通常是拿出去在太阳底下晒晒就行了。床单上的尿痕干后,斑斑点点,花花绿绿,看上去犹如地图。所以就把遗尿形象地称为“画地图”。《清明》1994年第1期中:“金泰很瘦,诸大爷每个礼拜给他买两个猪腰子,一条猪尾巴,为的是给他补肾,因为金泰从小就爱画地图。”尿

又有和本意不相关的意义,表示“理会”等含义,多用于方言。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中:“现在姚士杰连郭振山也不骇怕了,还尿他白占魁做什么?”还有一种说法:“不尿他那一壶!”那意思是不买他的账,不怕他之类。

此外,前面已介绍过,“溺溲、溲溺”也都是小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