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带着一帮人到玉虚观散心,贾珍带着张道士前来请安,贾母想让宝玉见见张道士,就回头叫宝玉,“谁知宝玉解手儿去了才来,忙上前问:‘张爷爷好?’”。(清·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北京第1版,91页)
——《当代》1993年第4期:“没几天各个班排都有了好几个病员,夜里出去解手都要一串串地集体行动了。”解溲
很多时候,“解手”被说成应该是写成“解溲”。因为在说的时候,尤其是南方人,“溲”和“手”是很难分清的,而且,笔者认为,“溲”是人体排泄物即粪便的古称,解大小便称“解溲”,是为了显得文雅。“解溲”就是“解溲”,而“解手”之“手”则是“溲”的通假,或者引申义。即“解溲”是正宗,而“解手”是旁出。当然,也有人认为,“解手”的来源是这样的:旧时公差押解犯人途中,因犯人常常戴着枷锁镣铐,要大小便时需要打开手铐让手解脱出来,这样,解手就成了解大小便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为解大小便的一个委婉说法,后来,又广泛流传于社会,终于成为全社会的通用语言。这种解释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恕笔者寡闻,笔者至今还没听说什么与犯人或监狱有关的东西能被全社会所欣赏或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因为,不管朝代如何更替,社会如何变迁,犯人或监狱从整体上说对世人的印象都不会那么美好,与其有关的东西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哪里还会去跟风模仿。所以,如果“解手”确实来源于犯人,大概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的。故笔者还是主张通假说——除了它别有来历。沈从文《会明》:“遇到半夜醒来,出帐篷解溲。”肖建国《野渡》第二章:“在城里走着走着,乡里人想解溲了。”放水火
前面我们介绍过,人们把“大小便”称为“水火”,那么“放水火”当然就是指解大小便了。不过,这是一个专用名词,是旧时监狱中放犯人大小便的婉转说法。元代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张千入牢科云]哪个是大的?[王大云]小人是大的。[张千云]放水火。”还有一个称呼也是监狱里才用的,这就是“放茅”。茅是茅厕,放你到茅厕里去,也就是放犯人大小便了。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脸孔》:“吃完午饭就放茅,公以此无种矣。”放厕所
监狱中放犯人大小便叫“放水火”,军队里放士兵大小便就叫“放厕所”。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他的军事著作《练兵实纪》卷之七《练营阵第七》中专门讲到这个问题:“第九,放厕所,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认腰牌,取带回营。”(明·戚继光:《练兵实纪》,中华书局,2001年6月第1版,135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部队的铁的纪律,即使是白天去厕所也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必要的手续。登厕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戚继光把上厕所称为“登厕”,并写进了士兵条例,可见这也是当时社会上的流行称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写张都管奉主人之命,拿了钱去京师活动,“昨日偶因登厕……已后登厕已完,竞自去了,忘记了取包裹。”(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岳麓书社,1988年9月第1版,217页)除了登厕外,当时的人们还把上厕所称为“登东”。因为厕所俗称东固、东司,简称为东。所以,登东也就成了上厕所的委婉称呼。白娘子给李员外祝寿回来,向丈夫诉说李员外的不良用心:“(李员外)见我起身登东,他躲在里面,欲要奸骗我,扯裙扯裤,来调戏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三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378页)登东有时候也说成“登东厕”。《水浒传》第一百零三回中,王庆正在按捺不住,只听得张世开高叫道:“小厮,点灯照我往后面去登东厕。”(明·施耐庵:《水浒传》,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1版,765页)同样是“登”,还有一说就很直白,显得没那么雅驯这就是“登坑”。坑,就是茅坑。《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弗躲,登坑去了。”姚自豪《特殊身份的警官》十六中:“我肚子疼出来登坑,亲眼看见他进了房间。”净年
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称呼,净手就是洗手。因为大小便后人们通常都要洗洗手,所以就把“净手”作为大小便的雅称。《水浒传》第二回写驸马爷王晋卿宴请端王爷,喝了几杯酒之后,“那端王起身净手,偶来书院里少歇。”(明.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北京第1版,10页)明代齐东野人写的《隋炀帝艳史》第三回说到隋文帝留大臣杨素饮酒赏梅,那杨素正要为杨广争立太子的事向独孤皇后说项,苦无机会,“畅饮了半日,文帝忽然起身净手。那杨素终是奸雄,得了这个空儿……”天遂其愿电。(明·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中华书局,2000年7月第1版,20页)白娘子去给许宣的主人李员外贺寿,哪知道那个员外是个色鬼,早安排好了圈套,就等着白娘子往里钻。“只见白娘子真个要去净手,养娘便引她到后面一间僻净房内去,养娘自吲。”(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三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377页)屙
古往今来,在排泄问题上,社会大众用得最普遍通俗易懂的一个词是“屙”。屙,《辞源》上解释是:“上厕(拉屎)”,是说屙只用于解大便。《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从肛门排泄。”《辞海》则说是“从肛门或尿道排泄。如:屙屎;屙尿。”大多数辞书都从《辞海》说。高僧义玄在宣扬佛法时认为:“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古尊宿语录·临济义玄》,中华书局,1994年5月第1版,59页)
宋朝人庄绰在评论人的相貌时认为,小人有小人之相,一个比较容易识别的方法是看他对几件事的态度。庄绰用一首诗来说明:“欲识为人贱,先须看四般,饭迟屙屎疾,睡易著衣难。”(宋·庄绰:《鸡肋编》卷上,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l版,18页)是与不是,读者诸君何妨在生活中一试。孙寄安的老婆与情夫密谋害死孙,就偷偷给孙下了泻药,“孙寄安忽患腹泻,一日要屙数十遍。”(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齐鲁书社,1993年5月第1版,173页)《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说那牛浦患了痢疾,“屙到三四天,就象一个活鬼。(向船家要了一碗绿豆汤吃过后)肚里响了一阵,屙出一抛大屎,登时就好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齐鲁书社,1993年5月第1版,144页)不过一般人都认为,说“屙屎”是很粗俗,很不文雅的一件事,说“屙尿”大部分人都能接受。清代文学大家蒲松龄就认为:“止言屙尿不为村。”(清·蒲松龄:《蒲松龄全集·身体章第一》,学林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2209页)看来,文学大师的结论也是来源于社会生活。
也有一种变通的说法叫“屙巴巴”(也写作“屙把”或“屙把把”),多用在小儿身上或为小儿用语。疴屎
屙屎也说成“疴屎”。《初刻拍案惊奇》上讲那郑兴儿住在破庙里,“一日走到坑厕上疴屎”,捡到一个包裹归还主人后,终于得以改变命运。(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岳麓书社,1988年9月第1版,217页)撒屎
古人把拉屎也说成“撒屎”——今天只有说撒尿而没有说撒屎的。鲁智深刚到五台山出家,就有一百个不习惯。那天一大早,侍者看到他打一双赤脚出门,就赶在后面追:“赶出外来寻时,(智深)却在佛殿后撒屎。”(明·施耐庵:《水浒传》,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1版,34页)
还有一个词也是拉屎的意思,这就是“尼”。如“想尿就尿,想屈就??。”
与屙相关的还有一个俗语“屙金溺银”,用来形容生财有术。《金瓶梅》第三十二回中:“常言道:养儿不要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我们家乡则说成“撒金屙银”,含义是一样的。方便
“方便”本来是说给别人以便利。明代的公厕已有类似今天的设施。据《日下新讴》介绍,当时有开设茅房者,“其铺内一室则环列小坑,以板界隔,人各一坑。与钱一文,给纸两片,诚方便经营也。”这里的本意是说开设茅房是一种于人方便的商业活动,后来,人们就用“方便”来代指大小便了。唐僧和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成了胎气。亏得悟空和沙僧去夺了落胎泉的水来,唐僧和八戒喝了,“他两个腹中绞痛……肠鸣之后,那呆子忍不住,大小便齐流。唐僧也忍不住要往静处解手……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明·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北京第1版,396页)《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中张金风“蹲下去鸦雀无声的小解。一时完事,因向十三妹道:‘姐姐不方便方便么?’”(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华夏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103页)开风
有一些称呼只在方言里使用,如“开风”,也是用来婉指排泄大小便。《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说到师徒四人在万寿山五庄观偷吃了人参果,被镇元大仙抓了回来,要扔到油锅里炸,行者笑道:“我才自电要领你些油汤油水之爱,但只是大小便急了,若在锅里开风,恐怕污了你的熟油,不好调菜吃。”(明·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8月北京第1版,186页)这里的开风就是解大小便的婉转说法。撒尿
“撒尿”是解小便的通俗说法。古人这样说,今天的很多人还这样说。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说道士何正寅“假意解手,护起那物来,拿在手里撒尿”。(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岳麓书社,1988年9月第1版,316页)
——“十三妹纳了半天的闷儿,忽然明白了,说:‘我的姑奶奶,你不是要撒尿啊?”(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华夏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103页)撒溺
撒尿古人有时候也委婉地说成“撒溺”。《水浒传》第一百零九网写那王庆被宋江打得落花流水,一路败逃。“那时王庆手下亲幸跟随的,都是假登东,诈撒溺,又散去了六七十人。”(明·施耐庵:《水浒传》,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1版,802页)湿湿
“湿湿”则是方言中对解小便的婉称。意思是使地面浇湿了。也有一说是“湿”为“溲”的音转。元代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婶子,我要湿湿去。”元代无名氏《黄花峪》第三折:“我与你一个马子,投我到家来,要这一马子湿湿。”办公
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称呼是“办公”。办公这个词虽是早已有之,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他的意思,还以为那包探、巡捕是办公的人,一定公正的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58页)但用来表达解大小便的意思则应该是当代人的发明。《小说月报》1993年第1期“墙上怎么有窟窿呀!天,谁这么缺德,让人怎么‘办公’呀?”又“你们也去‘办公’啦?‘位置少,得排队!”’
此外,像大一下、小一下、放松一下、轻松一下、卸卸包袱、上厕所、去:卫生问、去一号等,也都是解大小便的代名词。司空见惯,不必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