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顶尖学生的5种能力
23033100000018

第18章 增强高超的记忆能力(2)

观察是快捷记忆的一个首要步骤或最初阶段,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源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书本中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知识,要理解掌握这种知识,必须记住丰富的有关感性材料。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直观的教学形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一种有效途径。比如,以感知实际事物为特点的实物直观,如演示实验、观察标本、进行实验、实际测量、调查访问等;又比如,通过对实际事物各种模拟品的感知的模象直观,如观察各种图片、图表、照片、模型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所有这些如果观察不深入,理解就缺乏必要的素材;观察不仔细,印象就会含糊不清,难以记忆、巩固;观察不周到,容易使不正确的地方被掩盖,发生错误,正如伯特罗所说:真理存在于我们之中,并且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认识。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国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就是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全面深入地进行观察的结果。有的人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作文时老是干巴巴的。如有个学生游览了万里长城回来,写篇游记,反复写了这么几句:“万里长城非常长。”这是没有深入观察和发挥想象力的结果。

2.在观察中培养了观察兴趣,促使我们创造性的学习

科学家认为,细致的观察能使人产生设想引人去创新,促使人去探索未知,去创造性地求知。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通过不断地观察实践更激发了对自然观察的兴趣,正如他儿子在谈到他时说的,达尔文具有一种捕捉例外情况的特殊天性。某校一生物课外活动小组8个人,在老师带领下常去观察大自然的风光、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培养了观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将来要当生物学家的志向。

观察得来的社会、自然的现象,又促使人去寻根究底激发探索精神。科学家巴斯德在观察引起酷酸发酵的细菌运动中,看到接近滴液边缘时,有机物停止了运支。从这一点出发,他认识了没有氧气生命也能存在,进而阐明了发酵是一种代谢过程,通过这一代谢过程,微生物从有机物质中得到氧气。广西一个学生,为了观测气象,在家里养了泥鳅,自制食盐晴雨纸,坚持观测226天,基本上掌握了晴雨纸与天气变化的规律。这样,他更热爱学校气象哨的工作,坚持在课外挤出的时间抄气象资料,搜集有关气象的民间谚语,访问老农学习管天经验,终于写出了《刻苦学气象,为革命管天》的好文章。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写道:勇于求知的人决不至于空闲无事……我以观察为生,白天所见、所闻、所注意的一切,晚上一一记录下来,什么都相起我的兴趣,什么都使我惊讶。中学生现在仍然需要孟德鸠的这种观察精神。

3.准确的观察力是纠正错误理论的重要根据

读书并不是对书本言听计从,从人们对客观世界上的认识而言,“信”总是相对的,“疑”是绝对的,我们获取知识也要遵循这条规律。学则生疑,知则生疑。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怀疑感”,怀疑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19世纪法国青年学者波拉德,就是对取碘实验中出现的褐色带有臭味的液体产生了怀疑,促使他去探索,最后发现了溴。哥白尼对“地心说”产生了怀疑,才创立了崭新的“日心说”。这些事例说明: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改革,总是从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开始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察是检验错误理论的重要根据。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发现古书对人体脏腑记载存在一些问题。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他在河北省滦州稻地镇行医。那里流行小儿瘟疹和上痢疾,死亡率极高,贫苦人家的小孩死后,大多用苇席裹着,草草掩埋,尸体常被狗扒了出来,破腹露脏的尸体,每日竟达100多具。王清任不避污秽,每天到荒郊坟地里进行观察,一连10多天,共观察了100多个小儿尸体。后来,他又几次到刑场去观察死尸。经过40多年观察内脏的真实情况,绘制了25幅图,并把古人画错的图一起收入他的著作《医林改错》一书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是一边读书、一边改书的。他在行医过程中,发现一位医生给一个癫狂病人开了药方,其中用了一种叫防葵的药,没想到病人吃后很快就死了。又一次,有个医生给一位身体虚弱的病人开了一味叫黄精的补药,结果也中毒身亡。李时珍把上述两例病人的药方和药书对照,似乎无可非议。但为什么病人却死了呢?他对药书发生了怀疑。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药书上把形态相似的防葵与狼毒、黄精与勾吻混为一谈了。狼毒和勾吻都是很毒的药,把它们当成防葵和黄精,那还不毒死人!李时珍同时还发现了药书中的其他一些错误。于是,他花了30多年工夫,考证并修改药书。写出了《本草纲目》。

4.敏锐的观察力是捕捉机遇的重要心理条件

在观察和实验中偶然发现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新现象、新事件,人们称之为机遇。意外的机遇给中学生提供了从偶然性背后找出必然性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应重视并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由于机遇而引出的新发现是很多的。在物理学中发现电流的不是物理学家而一位解剖学家。1780年,意大利医生、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过程中,偶然地观察到。在放电火花附近或在雷雨来临之际,与金属相接触的蛙腿会发生痉挛。这使他感到十分惊奇。于是又做了其他一些实验,终于发现了电流。在化学方面,1774年8月,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得到了一个直径一英尺的大骤光镜,在闲玩中用来聚集日光照射各种物质,当他照射氧化汞时,发现放出的气体能助燃,氧气就这样意外地被发现了。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谈到由于机遇在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机遇在学习中也是存在的。金属粘合剂的发明是一个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事”的结果。日本久留米工专的两个学生做毕业论文实验。本应用烧瓶将氯化橡胶和环化橡胶溶解在甲苯中,有个学生错把前两者与PE(聚酯粘合剂)混合,意想不到,失误却带来了一种性能良好的金属粘合剂。

中学生对待机遇问题,一方面不能把机遇这种非常规方法完全排斥于一般方法论之外,否定机遇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能过分夸大机遇的作用,以为科学发现全凭运气。由机遇导致新的发现,有赖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结合。主观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有了它才能捕捉到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因为机遇的偶然性使得某些现象往往在人们意料之外出现,有时甚至是一瞬即失的,中学生如果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就很难有幸抓住机遇。

了解记忆的三个阶段:识记、保持、重现

中学生要学习好快捷记忆法,必须了解记忆的三个阶段,只有了解了这三个阶段的规律,才能轻松快捷地记住所有要记的信息。

第一阶段是,通过感觉器官,将信息留在脑中,这叫作“识记”。第二阶段,就是把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加以保存,称为“保持”。第三阶段是,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的信息提取出来,即是“再认或重现”。只有完成这三个阶段,才能称之为名符其实的记忆。

在我们醒着的时候,通过眼、耳、鼻、皮肤这些感觉器官,不断地往脑子里送信息。在这个阶段里,遇到要记忆的事情,必须尽可能清楚地把痕迹刻在脑子里,迷迷糊糊或被其他事物分散了注意,那只能在脑子里留下模糊不清的痕迹。第一重要的是抱着一定记住它的愿望,集中精神,加以牢记。

即使短时间可以记住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也会消退下去,不久甚至会忘得精光,及早的复习对于保持记忆是必要的。

在这个保持阶段,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之后,其内容有时会发生变化。愿望、爱憎、新的经验等等,都会给记忆带来微妙的影响。

如详细地考察再认、重现阶段,按程度又可分为3种,即脑子里纵有信息的痕迹,却忘得一干二净,这叫作“遗忘”;不经暗示就想不起来,但却能从许多东西中辨别出已经识记过的东西,这叫作“再认”;还有不需任何帮助即可想起的,这叫作“重现。”

如联想到记述式的测验难,选择式的测验比较简单,就会懂得“重现”是非常困难的,而“再认”‘则不存在一时想不起的这个问题,因此比较容易。

但是,在记起时如不能沉着地正确地提取出来,有时就容易与其他记忆相混同而出现错记,此点必须注意。

如果中学生想提高记忆力,就必须重视这个“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的各自的过程。要想在脑子里清楚地刻印上,保持又完好,还能有完美的重现能力,不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是不行的,因为记忆这种东西是极为主观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所以对记忆对象的某一部分接受过强,或只接受便于自己接受的部分,就会出现忽略其他部分的情况,在审判中目击者的证词等等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正确的再认与重现,首先来自对客观识记的训练。

高超记忆法的要领:掌握诀窍和加强训练

在剧场和电视节目里看过快捷记法表演的人一定很多,这种表演可与魔术媲美,它往往使观众惊讶地喊出“嘿”。这一类的记忆法是这样表演的:

首先在舞台的中央放一块大黑板,在黑板上面写上1—30或50的数字。然后给表演的人蒙上眼睛。让观众在黑板上写的数字当中任意说出一个数字,接着随便说一样东西的名称,如地名、人名、物名。表演者一边做着奇怪的手势,一边当场把这些全部记下来。

比如,观众说“7——飞机”,助手就在黑板上的“7”字下写上“飞机”两字。观众说“5——柑橘”,助手就在黑板上的“5”字下面写上“柑橘”两字。这时表演者作记忆的样子。就这样,把所有的数字下边都写上词语。

待全部写完之后,让观众说自己选的数字,表演者立即答出该数字下搭配的词语。如观众说7,就答“7,飞机”,观众说5,就答“5,柑橘”。就这样一个一个地答准,一直答到30到50是什么。

待观众发出感动的“嘿”声后,又伺机追问下去。如“30、29、28……”或“3、2、1,表演者说“30卡特总统,29箱根山,28布鲁塞尔……3火柴,2相思病,1赌博……”。答完之后,让观众把数字和词语倒过来问,表演者也能全部说中。

用于表演的记忆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记忆几百几千位的数字;把掺乱了的一副扑克牌,在仅仅几十秒之内记住它的顺序……

前面说过的世界闻名的哈利·罗莱因先生,他能在会议席上,把在场的500人的人名和脸面一次记住,曾使人们大吃一惊。他让大家把20位的数字用各种语言说20个,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都无妨,他当场就能记住。指出第几号时,他就把那个20位数用指定的语言对答如流。

炫耀这样的表演,演员就会被视为天才。有这样的技法,人们就会羡慕地说:“有这门本事,语文、数学、法律……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据了解,罗莱因先生决不是什么奇才、天才,他只不过掌握了诀窍,训练有素罢了。

而且这种技术决不是单纯为了表演的,它对实际生活起重大作用。学习语文,记忆人名自不必说,在记忆讲演、致词的顺序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应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只有记忆法,才是一切智力活动的源泉。以下要告诉中学生的是一些记忆方法。

1.表象是一切记忆的开始

快捷记忆法的最基本点,就是通过物象记忆事物。

识记东西的时候,比方说要识记“电视机”时,只去记电视机这3个字是不行的,必须在脑海里浮现出电视机这件物品的物象才行。记英语单词coin时,不只是记“硬币”,必须在脑子里描绘出百元币的物象。

浮想物象,就像在头脑中张开银幕摄像一样,看着文字,听着词语,当场就向这银幕上描绘物象通过不断地练习,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容易把所见所闻的东西的物象印进脑海里而保存下来,哪怕是时间很短。

试以下面的词语作浮想物象的练习。

1、书2、花3、纸烟4、眼镜5、汽车6、女人围巾7、表8、圆珠笔9、电车10、领带

那么,怎样浮想物象呢?

浮想物象的要点就是尽可能在脑海里把识记的对象变换成具体的物。从纸烟这两个字,就想到自己经常吸的“可口第七”;要是“领带”,就想自己所喜欢的;“女人围巾”就想女人常围的那种水珠式的——这就是诀窍。

单单去浮想一般的物品,印象浅,难记忆。更换成自己身边的东西就好记了。

另一个诀窍是,用夸张物象的方法,在头脑中描绘圆珠笔时,如浮想实物那么大的物象,印象就不深。要在脑海的银幕上把物象扩大化,如果是花,就想它不是一束,而是一片花圃,这样才能收记忆之效。

在碰头会或说明会上,与其作这样那样的详细的材料汇报或工作说明,不如用表、图、照片来说明,更容易理解些。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因为这样做容易在脑海里刻上具体的物象。

2.把抽象具体化

像恋爱、悲伤、真理等这样抽象的东西,都不能如实地作为物象浮现在脑子里的。那么,怎样才好识记呢?把它们变换成具体的有形的东西加以想像就行了。看了“恋爱”这两个字,就把自己怎样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浮现出来,若是没有恋人时,暗中把对自己有意的人当作恋人就可以了。连意中人也没有,就假定张柏芝或刘德华,是自己的恋人。

“悲伤”又怎样识记呢?你想想你自己受到的打击,例如亲人的亡故、失恋等就记住了。

至于记“真理”这个词,则需要花费点心思。由真理这个词所联想的内容太多,也容易因人而异,但只要想到述说真理的哲学家的形象就行了。

人名、地名等那些固有名词又该怎样记呢?

对于很了解的人和曾经旅行过的地方,按其特征描绘出物象即可,不相识的人和陌生的土地无法描绘时,可照下面方法办理。

有一种做法是记住头文字,比如要记美国的五大湖时,第一流的记忆法专家哈利·罗莱因先生告诉我们他是用想像大湖上浮有几间房子的办法记忆的。因为房子(Home)是由休伦湖(Huron)、安大略湖(Ontario)、密执安湖(Michigan)、伊利湖(Erie)、苏必利尔湖(Superior)依次提取文字组成的。这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总之,为了把抽象的不易构成物象的事物记住,秘诀就在于把它与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东西连结起来。这点只要稍加练习,很快就可掌握,大家不妨试试。

3.众多事项,用整体表象来记忆

说到记忆,并不仅是指记忆百位数字和英语单词,有时说的是身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