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23046700000034

第34章 水之韵(11)

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除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建设者们的齐心协力,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外,还有一样,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这,既是助推器,更是加速器。

行走在西北部广袤的山川大地上,我知道我的脚下正在流着一道道欢畅的清流,当它哗哗而出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又在发生着怎样令人激动的变化!

变化,不仅仅来自清流,更来自因这清流而日益改变的我们的生活。

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不是一个工程,在许许多多人的心中,它更像是一首诗,一首写在高山深沟间的抒情诗。它在以水的澎湃宣泄着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情怀时,更在宣泄着西北部干旱山区的群众对这个政党的感恩,对于明天美好的憧憬。

“高山顶上苍龙吟,小康屋里茶饭香。”县长贾忠慧一语道破的就是这种激动,这种对于幸福生活美丽的畅想。

甘泉情思

如果说,几年前为了写历史文化散文《此景》,我背着一架普通的,现在看来明显落伍的凤凰牌照相机,游魂似地行走在甘谷大地上,行走在南山的林草间和北山的沟壑中,只是以一种虔诚而质朴的心,“为华夏第一县博大坚忍的灵魂造像,为千百万华夏第一县儿女奉献一卷心灵读本”,完成一次关于甘谷文化的踏勘与反思的话,这次为时一年多的采访带给我人生的激励和生命的震撼,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亚于几年前对甘谷文化的寻访。

从2000年初搞《华夏第一县与甘谷县文化定位研究》,2010年搞《杨家将与甘谷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关天经济一体化下的甘谷县历史文化研究》,《甘谷史话》,上溯到《甘谷县志》,十多年来我一直将很大精力投在甘谷,不惜牺牲许多更有意义的创作,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曾淡出文学圈子中人的视野。我一直想从文化层面入手,弄清楚什么是甘谷,她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内涵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使这个偏居陇右,远离中原文化中心的小城一次次爆发出生命的激情,包括她对于荣誉的感悟和灾难的认同。2001年夏天,利用一个周末,我从新兴镇苟家村徒步登北山走到谢家湾梁顶,在炽热的炎阳下,我像那干干地摊在地上的洋芋叶子,周身都有种火烧火燎的感觉。整个大地在冒着白气,四山空蒙,连原野里的绿都罩着一层雾样的东西,而山下,渭河时隐时现闪着粼光。我一个人慢慢地走着,不时左顾右盼,在似火的骄阳下,我的举动有点像自寻短见的女人,不时招来三五匆匆而过的人好奇的目光。天热,我的内心更热,此刻的我,真有一种将灵魂摊在地上暴晒的感觉。这种自虐式的走访,让我第一次对于谢家湾,甚至甘谷整个北山来自地心的燥热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刺痛。就在这块灼热的土地上,我的父老乡亲,我的兄弟姐妹,一代代将灵魂完全摊放在阳光下暴晒,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正是中午时分,我看到一个头戴草帽的年轻人,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在沟坡上对天高吼着,我看不清他的模样,从他高亢而凄切的声音中,我知道,那是一个年轻人,他高吼着的,正是《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

到他唱到“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她变得,地也美呀,水呀美呀,地肥水美时,我早已是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我知道,生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一个不幸的汉子,但这又是一个不屈的汉子,这块土地在这一代汉子手中终会发生奇迹。

一些人不理解在《此景》中,我为何单单把谢家湾写得那样沉郁悲怆,因为我看到了那一幕,那是个普通的年轻汉子吗?不,那是谢家湾,那是北山,那是整个甘谷在阳光的关照下投在大地上的文化的影子。甘谷之所以一次次突破重围,一次次在荣誉中走向一个个巅峰,正是有这样的人和这种文化的影子。

在很多时候,我总喜欢用文化的眼光审视,因为文化是一种根脉,没有文化的支撑,一切都会变成无源之水。在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访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感受这种文化力量的同时,也在感受一种生命意义的超越。饮水安全工程对于甘谷西北部干旱山区来说,无疑是一次突围,可喜的是这次突围少了几份悲壮而多了一些豪迈,准确地说,这是一次安全突围中完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超越。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意义并不在于一下解决了15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一次世纪跨越,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将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放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水资源告急这种大背景下,用文化的思维和全球战略的眼光,在探索和奋斗中履行甘谷人对于世界环境和地球安全的一种责任,这是一次站在智慧的肩膀上对于过去岁月的致礼,对于曾经苦难的铭记和反思。我们不仅仅在引水,而且还在为以干旱为基调的甘谷文化引来一种大河般丰沛的生命的活力。

在这一道道被太阳炽烤过,热风扑打过的山梁上,我知道有一条条管道正流淌着生命的清流。如果说这些山是甘谷的骨骼的话,这些源源不断的清流,无疑是甘谷山川里流淌的生命的血液。热风焠砺了甘谷的筋骨,现在,该是这些源自渭河河心的涓涓清流让甘谷抒发改造山河的豪情的时候了。

不论在谢家湾梁,礼辛冯山梁,还是一道道无名的山梁上,我们总会有时清晰有时朦胧地看到渭河,以及渭河南岸苍茫的朱圉山脉。在《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中,我的笔触从渭河、从朱圉山开始,也就注定我的笔墨也将从渭河、从朱圉山收尾。渭河,这孕育了甘谷的母亲河,这条一次次见证了甘谷荣誉和苦难的历史长流啊,她河滩上的每一粒沙砾,都在河水的濯洗中闪烁着远古的诗意,她带给甘谷的,除了物华天空的丰硕,还有精神人格的激励,而朱圉山,注定会永远以这样一种智者的形象和智者的深沉,望云掠过渭川,雨飘洒山峰。山鸣谷应,如果说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将强渡长征路上最后一条大河的地方选在甘谷是对甘谷的一种恩赐,一种召唤的话,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所进行的同样具有革命意义的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无疑是对这种召唤穿越时空的回应。这一切,连每一个细节都映入一个智者的眼睛,嵌入她风雨不动的记忆,她,就是朱圉山。

一山一河构成了甘谷人的精神,成为甘谷文化的核心。

在写作 《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的日子里,我始终处于一种精神的亢奋状态在将一幕幕场景幻化为文字的时候,在感触文字的温度时,我也在一遍遍感受着建设者对我精神的冲击,不论酷暑,还是严冬他们所表现出的高昂的建设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一次次心律加速,激动不已。

那是一幕幕感天动地,让人血管贲张的场面啊!

2010年2月7日,参加县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时,王子生书记在讲话中告诉大家,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于前天在谢家湾东庄赵家岘和李家沟两村实现通水。就在这一刻,我的思绪一下飞出严肃的县委礼堂,心像长了翅膀似的向北山飞去。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通水,而是对一种历史惯性的逆转和改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曾作过这样的努力,这样的憧憬,但,每每,饮恨而归今天,所有这些,随着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通水,应该俱往矣,应该“纸船明烛照天烧”了。

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意味着什么?只是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了一个地区的饮水问题吗?是,却不全是。该工程最具震撼力和历史穿透力的意义在于它以水这个普通的介质进行的具有革命意义的行动。这种行动所体现的除了决策者的胸襟与胆识,建设者的智慧和豪情,甘谷人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精神,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外,更多的还在于它具有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面对环境恶化,中国在行动,甘谷在行动,这种行动是在履行对于世界的责任,履行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对于地球承诺的神圣。面对环境恶化如何治理,重要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如何付之于实际行动,开辟一个个生命的甘泉。甘谷是一个点,而当一个个这样的点用行动的力量连成片时,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怎样的景象啊!

我想代表奋斗在西北干旱土地上的青春的生命,以作家的良知和文字的真诚向他们致敬。当来自渭河河心的地下水第一次成为甘谷西北部干旱山区游龙一样蜿蜒的风景时,像我一样对他们致敬的还有冯山梁顶红军的鲜血,礼辛镇慷慨的献身,清溪河畔彩陶上跳动的阳光,香台山上林草间悠悠的清风。是你们,胸怀韬略的决策者,我们值得尊敬的各级领导,让甘谷的风有了花的清香,鸟有了金属的声音,西北部干旱山区的人民有了自己对于生命的另一种向往与憧憬。

我还要以一个党员的朴实和学人的淡定向你们致敬,英雄的建设者们。不论在自动化设备安装的现场,乡村管道开挖的工地,还是在高峻的高位水地,幽深的穿山隧道,我强烈地感到一种劳动的神圣和创造的激情,山梁在延伸,管道在延伸,爱的阳光也在延伸。这是爱的延伸,是爱的传递,是一颗心对于另一颗心天长地久的回应。甘泉源自爱心,清流传递爱的声音。

我还要以我的爱人和孩子的名义向你们致敬,西北部干旱山区的兄弟姐妹和父老乡亲。当一代代的苦难和不屈的奋斗上升为山梁的时候,你们勇敢地向着今天走来,灼热的阳光能烧焦土地,烧焦你们的肌肤,无法烧焦的是你们钢铁的意志。在烈日下锻炼,在风雨中砥砺,在一切痛苦的打击下永远挺直山峰一样高昂的头颅,你们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山河大地,什么叫信念,什么叫感动。在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访,穿行于一个又一个山村之间,行走在一条山岭和又一条山岭之间,我从你们身上找到了许多关于幸福和坚忍的答案。一年多的采访,一年多的感悟,一生一世享用不尽的精神的甘泉。

“甜,比蜜还甜。”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咀嚼着这句话。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带给他们的是什么?仅仅是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吗?不,饮水安全工程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观念的改变。当水,当纯净安全的自来水,像一只温软如玉的手轻轻掀开一扇生活之窗的时候,姹紫嫣红的风景便朝着他们惊讶的目光汹涌而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这,绝不是一句广告词,真正的生活就应该这样,应该更美的。活着,有尊严地、体面地活着,这样的生活,这些曾经在梦里闪现的情景,不就是眼前正在图画般徐徐展开的生活吗?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更美的生活,更有尊严的生活,这种生活,我们,已经开始。

每每这时,我的思绪便长了翅膀似的飞到那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辛苦而不乏向往,痛,并且快乐的生命的身旁。

亲爱的朋友,当你被城市琐屑的生活折磨得筋疲力尽,自觉生活全无诗意的时候,请您去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地看一看,看一看那里的人们如何生活,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气度,怎样的胸襟;当你感到人生平淡无奇,为了物质的亏缺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时候,请您去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看一看,看一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如何在岁月中缄默,在岁月的风霜砥砺中保持一种坚守的姿势;当你因为官场上的沉沉浮浮不再满足生活而生活同样不再满足你时,请您也去那里看看,那些普通的人,如何在用他们平凡的劳动创造着一种不平凡的生活。幸福,并不仅仅是占有,真正的幸福应该像建设者们一样去创造。或者,带上你的爱人和孩子,心怀崇敬,去县城的南滨河路默诵一遍捐资兴建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功德碑上那些激情四射的名字,感触一下他们对于干旱山区人民的涓涓深情,那种无私的奉献,足令我们的生活因感动而丰盈。

高山顶上苍龙吟,小康屋里茶饭香。

水改变了很多,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了人的精神。如果说,前几年围绕《此景》对甘谷山川大地的寻访过多倾注的是历史文化的背影的话,《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中我的寻访和用灵魂来感悟的就是甘谷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甘谷文化一次具有人文色彩的诠释,有了这种精神,甘谷文化就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优美的诗的意境。

我为生活在甘谷,生活在这样一群富有创造力的人中间感到莫大的荣幸。

甘泉梦,当所有的梦化为甘泉,化为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清流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前苏联作家马雅可夫斯基的一句诗:

我真愿

生在和死在

巴黎

假如世界上没有

那个地方

莫斯科

我的莫斯科呢?我心中的莫斯科呢?她啊,就是我永远热爱的华夏第一县——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