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23051100000020

第20章 笑从何来?因何而笑?微笑背后语意深(5)

此外,在交谈中,必定有一方说而另一方听。因此,既然有讲话的方式,也就有顺应讲话的听讲方式;反之,也有顺应听话方式而改变讲话方式者。因而,若能判断对方以何种方式在听自己的讲话,则可了解对方的心理。

一般说,认真听讲的时候,坐姿会前倾,视线正视;如果有厌烦之意,就会左顾右盼,而且动用手指头,身体倾斜,借以表达其心态。

这些都是极为自然的变化。一般来说,“复述”“点头”“附和”等三种听话态度,都能代表人们微妙的心理。

首先,复述对方所说的话,大都将对方的话融会于心,并希望能听到对方的真心话,借着言词的重复,一面传达“我在专心地听”的意思,一面则试图解除对方的心理隔阂。

例如:“化妆品我都有。”“喔,你都有啦?”“嗯,像××牌化妆水、粉底等等,目前足够用啦!”“喔,已经够用了吗?”“嗯,而且,我出门又不多。”“喔,很少出门吗?”“嗯,是呀!不过,话又说回来,到了我这个年龄,有很多机会参婚礼或宴会什么的。”“的确有很多这种机会。”“是呀,所以,我想还是需要打扮漂亮一点。”“你想打扮漂亮一点吗?”如此,往往能够逐渐打入对方的心灵深处。

只要能够一句一句加以倾听,则说话者就可自然地流露感情,说出内心话。能够以这种态度倾听他的言谈者,一方面有忍耐力,另一方面具有好奇心。

其次,当我们观察点头的方式时,便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点头表示其正在安静地倾听对方的言谈,而且郑重其事。但是,有些人也可能在谈话者面前点头示意,视线却偏向另一方,此种情形便是表面应付,双方没有共鸣的表现。

以点头次数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女人的点头频率比男人高,而且会附和地说:“嗯,是呀!”“我明白。”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其实,并不能表示被谈话的内容所吸引,而只是顺乎谈话者的直觉上的同意表现而已。这也是一种示意的象征。

此外还有一种点头附和型的人。此为既讲且听,一身兼两种角色的人,也就是说一边讲话,一边附和。此种人不容说者与听者之间的交流,一人唱独角戏,径自下结论,而且不容许对方反驳。这种人具有顽固性。

小细节帮你看透听话者

交谈过程中,要想说服对方,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谈话方式,还要观察与揣摩对方的听话方式。看对方的听话态度如何,留心对方的表情与举动,看对方是否在认真听你说话。如果你说得天花乱坠,对方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谈话效果就太差了。

一个人的听话方式一般从下面的动作与表情中可以反映出来:

遮口:听话时用手遮口的人,一般比较胆小、羞怯。美国一位心理学者评论前总统卡特在笑的时候,总是有意展露他那副排列整齐的牙齿,称为“具有强烈权势意向的证据”。通过逆向思维,刻意遮口的人,则具有相反的性格。女性以口小为美,用手挡口是为了雅观,掩饰其口大的缺陷。但也有某些女性,在交谈听话的过程中,刻意地用手或手绢遮口,目的是要强调自己的女性美,企图让人认为她教养好,以期能够引起对方的关注。

打手势:这类人听话时常会有一些手部动作伴随,如摊双手、摆双手、相互拍手、做暂停的手势等等,这些动作好像是对对方说话内容的强调。这类人做事果断、自信十足,喜欢充当领导的角色,对别人爱加以指点批判。他们比较有实力,很有男子汉气派,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这类人具有良好的素质,并且有很好的演讲口才,说服力比较强,待人热情,对朋友也很真诚。但他们爱掩饰自己的真实性格,不轻易把别人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这类人事业心很强,一般会凭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成就。

不时地拉拉耳垂:有些人听人谈话时爱拉自己的耳垂。当我们谈话时,看到对方不断用手拉耳垂,这个动作表示他不想听你一个人说个没完,想打断你的谈话自己发表意见。在小学生时期,我们常有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如果一遇到想发言的情况,便会有举手的欲望,可是又怕回答不好老师的问题。手没举起来只好用拉耳垂的动作来替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拉耳垂的习惯。因此,这类人一想到要打断对方讲话,便会一面在心里祈望,一面用手付诸行动。心理学家从研究中发现了希特勒就是一位习惯拉耳垂的人,这可能与他幼年时期不顺利的生活遭遇有很大关系,这同时还体现了神经质的特征。

拍打自己的头部:这个动作的意思是表示听话人对自己懊恼和自我谴责。有些人爱拍打自己的后脑勺,说明他们比较冷酷,不太注重感情;理性思维较强,爱利用别人,对人爱挑剔。他选择你做是有原因的,是认为你在某方面有利用价值,不过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就会把你一脚踢开。但这类人比较聪明,思想独特,做事有主见,对新事物有大胆尝试的精神。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开拓,只是感情淡薄人缘不好。

有些人爱拍打自己的前额:这类人一般都比较朴素单纯,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绝不会在朋友之间耍心计,有事多替朋友着想。若是女性,一定是个温柔善良的好姑娘,会成为一位贤妻良母。这种人心里往往藏不住秘密,爱把话说出来,但常常被人误会,不过他并没有歹意。

玩弄饰物:听话时爱玩弄小东西。这类人一般都比较内向,不爱多说话,不轻易使感情外露。但他们感情细腻,做事认真踏实,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朋友托付的事一定尽力办好。生活中这类人比较勤快,会将自己的小环境收拾得井井有条。

摊手耸肩:摊开双手,耸耸肩膀,一般是表示自己无所谓,满不在乎。习惯于这种动作的人大都为人热情,办事认真,又富有想象力;会打点自己的生活,也会享受生活。他们没有太大的理想,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用鼻子吹气:听人谈话常用鼻子吹气的人,一定是有烦心事,或遇到了什么麻烦,但有碍于面子不好向对方开口。你如果能主动提出为他帮忙的话,他会很感激你,成为你最忠实的朋友。

低头听话:总爱低头听人讲话的人,为人慎重,含蓄不爱张扬,最看不惯别人宣扬师长式的言行。这类人做事谨慎、认真,但比较固执,不听人劝告。

腿脚抖动:这类人听别人说话时总是喜欢用脚或脚尖使整个腿部抖动,有时还用一只脚的脚尖拍打地板啪啪作响。这种人性格保守,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别人;但他们很有思想见解,爱探讨哲学问题。

边听话边咬手指或指甲这类人性格焦躁,没耐性,易紧张,办事头脑简单,理性思维较差。

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要注意说话方的“弦外之音”。

生活中有大量的话不用直接说出来,话里带出来就行了,更有不能直言的意思,得靠暗示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听出话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人沟通,在交流时更好地把握对方的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此事是秘密决定的,各报记者都很想探得秘密,竭力追逐参加会议的大臣采访,却一无所获。

有位记者有心研究了大臣们的心理定势:谁都不会说出由谁出任首相,假如问题提得巧妙,对方会不觉地露出某种迹象,从而有可能探得秘密。于是,他向一位参加会议的大臣提出一个问题: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秃子?

当时,日本首相有三名候选人:一是秃子,一是满头白发,一是半秃顶,这个半秃顶的就是东条英机,在这看似无意的闲谈中,大臣没有想到其中暗藏机关,因为他在听到问题之后,神色有些犹豫,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聪明的记者从这一瞬间,就推断出最后的答案,获得了独家新闻。因为对方停顿下来,肯定是在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

多练习“解话”“接话”的功夫,可提高你表达言外之意及倾听弦外之音的本领。

在商场上,有时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客户会用一些不存在的“实事”来进行试探或胁迫,我们称之为“伪理由”,这时候就看我们的“听力”如何了!

例如对方会说:

——“在别的经销商那里也有同样的商品,价格要便宜得多!”

——“产品是不错,不过我们还要考虑考虑!”

——“还有几家供应商,也来找过我们!”……

其实要想判定对方所说是否属实并不难,只需要问得具体一些,对方便开始闪烁其词了,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公关专家提醒你,与上级领导谈话时更要注意,因为领导的语言是最具揣摩性的。比如你刚到一家公司不久,领导找你谈话:“你到公司还没多久,工作成绩不错,以后有什么打算呢?”很轻松的一句话却含有领导特殊的意图,他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态。

你若很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志向,领导会以为你过于幼稚而缺乏城府;你若大谈自己与公司不相干的事业理想,上司会了解到你眼下只是把公司当成一个跳板,一旦有了机遇你就会远走高飞,根本没有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算。这时你就该谨慎而言:“我想就目前的工作先干一段时间再说,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以这种含蓄的语言回答是比较稳妥的。

要学会暗藏释说,以柔克刚。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说话人是利用会话隐涵来侮辱人,听话人就更应注意了。听话人不仅要善于听出对方的恶意,而且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对方一个含蓄的回击。

据说,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商人说:“在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涅回答说:“那好办,要是我们一起去塔希提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这里商人把“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显然是暗骂“犹太人与驴子一样,无法到达那个岛”,而海涅则听出了对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时话里有活,暗示这个商人是个驴子,使商人自讨没趣。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只有正确地“察言”,才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把握他们的想法,更好地沟通。

毫无疑问,我们是需要“言外之意”的。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说话不能太直接、太明了。比方说,批评人时不能伤了人的自尊;给领导提建议不能让人觉得我们比领导都能干;面对别人的提问,我们有难言之隐,但也得让人有个台阶下;事情紧急,但涉及商业机密,只有我们的亲信才能明白的“暗语”是最好的选择……

相反,我们也可以利用根据上面的提示来揣摩对方的言外之意,然后再决定我们该怎样说,都应该说些什么。“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是一种尴尬,“说得巧妙,听得聪明”是一种艺术,其间的界限判若云泥,看你怎么理解,怎么把握。当然了,首要的一点,是你千万不能小看了它。因此,听话者要能听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也就是说,听话者要对说话者的感觉产生反应,而不是对其话语。

有一天,一个妇女开着车到城里去,突然,有一只轮胎漏气了。她停下车来,虽然她可以自己换轮胎,可是她希望有人停下来帮助她,因为她穿得漂漂亮亮的要赶赴一场宴会。不久,一个年轻人停下车,并走过来问:“车胎漏气了吗?”假如这个妇女听到的仅仅是这“语言文字”的内容,她可能会生气起来,说出类似下面的话:“笨蛋!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车胎漏气了!”

如果她这样回答的话,势必会激怒那个热心帮忙的年轻人,而必须自己动手换车胎了。然而,她很聪明地体会到年轻人话里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有麻烦,我能帮助你吗?”于是,她得到了年轻人的帮助,避免了自己换车胎的苦恼。

同样的话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我们要尽力揣摩对方话语中所隐含的意义,以做到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