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风正,子孙兴
23075800000007

第7章 为教子而疏财

(汉朝·疏广)

疏广是汉朝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人。他有学问,对《春秋》很有研究,曾被征聘为博士。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西汉汉宣帝刘询在位时,疏广任太子刘奭的太傅,即辅导、辅佐太子的老师;疏广的侄子疏受同时任太子少傅,协助太傅叔父疏广教导、辅佐太子。

古时候,“太傅”“少傅”的职责有二:一是教育太子成人;二是维护太子的地位。实际上,“太傅”“少傅”,不是一般的家庭教师,而是一种官职。“太傅”为一品官,“少傅”为二品官,社会地位相当高。

在太傅、少傅精心教导下,皇太子刘奭进步很快,12岁时就学通了《论语》《孝经》等这些儒家经典著作。汉宣帝看到太子的长足进步,非常高兴,更加赏识疏广、疏受叔侄二人的才华。

就在这时候,疏广要急流勇退。他对侄子疏受说:

“我听说,人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困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现在,我们已经位居二千石,官做成了,名声也有了,这样再不离去,恐怕要后悔的。”

疏广的意思,侄子疏受心领神会,点头称是。

当天,叔侄二人便向汉宣帝递上了呈文,说年老体衰,想辞官退休回家。皇帝和太子虽多方挽留,但因他们叔侄二人去意已定,所以就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疏广教导、辅佐皇太子五年,兢兢业业,成绩卓著。为了表彰、感激他,宣帝赐给他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又赠送黄金五十斤。

疏广德高望重,疏受贤而有才,威望也很高。在他们离开京城时,高级官员、老朋友们设宴东都门外(即长安东部门),依依惜别,为他们饯行。那天,光送行的就有几百辆车,街道两旁还有许多人,人们都纷纷称赞说:

“真是两位贤人!”

送行的人中有的还恋恋不舍地掉下眼泪,那情景非常感人。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七十斤黄金,是个不小的数目!人们都猜度着:疏广得到这么多的赏赐,儿孙们可沾光了,这得购买多少房产、土地啊!然而,对于所得到的丰厚的赏赐,疏广却另有安排。他并没有都带回家,而是把大部分黄金分送给老朋友、老部下;带回家的一部分,也不打算留给子孙后代。

回到家乡以后,每天设宴,请来远远近近的乡亲,新交旧识的朋友,一起叙友情,拉家常,谈笑风生。这样,一年都快过去了,几乎没有一天断过,他所得到的赏金像流水一样地花销了。可疏广一点儿不心疼,也没有停止花销的意思。

儿孙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也不说给我们留下点儿钱财,置办些田产呢?成天只顾宴请外人,怎么就不顾我们呢?

儿孙们虽有想法,但不敢直接跟疏广去说。于是,儿孙们便托请本家的一位长者去劝说疏广,希望他不要把钱财都给折腾光了,要留下一些给儿孙们置办些产业。

疏广一听,微微一笑说:

“我虽然老了,可我还没有糊涂到不念及子孙后代的地步。我早就考虑到了,就我们家现有的房产、土地,已经足够了。只要儿孙们辛勤劳动,完全可以丰衣足食,达到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如果我要是用这些赏金再给他们多置办家产,这样做表面是在关心爱护他们,可实际上会使他们坐享其成、养尊处优,是在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变得懒惰。

“常言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有才德的人,要是钱财太多了,就会消磨他的意志;愚钝顽鲁的人,要是钱财太多了,就会更加助长他的过错。我多年在外,没有好好教育我的子孙后代,可我也不打算助长他们的过错而引起人们的怨恨。

“再说,这些钱财是皇帝赐予用来养活我的,我乐于跟我的乡亲邻里、新老朋友共同享受这种恩赐,来度过我的晚年,这不也是很好吗!”

乡亲邻里、新老朋友以及他的子孙们,听了疏广的肺腑之言,都心悦诚服。宋朝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高度称赞疏广说:

“真是有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