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新的开拓
23100600000017

第17章 遇事要学会忍

忍耐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孔子对忍耐有精辟的见解。据有关资料记载:有一位弟子对孔子说:“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对待事情要公正,而不以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有改变。别人有恩,应当报答。别人对你有怨恨,也应心平气和地对待。一般来说,能忍耐人的,人将感激他的宽容,也会以恩德相报。

在春秋战国时蔺相如对廉颇的忍让是很典型的一例。廉颇是赵国的名将,曾多次率兵与别国打仗,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是一位马上将军。蔺相如最初不过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后来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两次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重用。

赵惠文王时,赵国曾得到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以后,捎信给赵王,要拿15座城池与赵国换和氏璧。赵王惧于秦国的威势,只好答应,但找不到合适的人担当护送和氏璧的任务,缪贤便推荐了蔺相如。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发现秦王并无诚意换玉,便用计将宝玉完整地送回了赵国。赵王为了表彰他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就拜他为上大夫之官。后来秦、赵在渑池会盟,秦王让赵王弹瑟,赵王不敢不弹。弹完,秦国史官上前在史册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一看,国辱难容,就来到秦王身边让他击缶,若不击,便与他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好击了一下。蔺相如让赵国的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回国后,赵王认为此行蔺相如的功劳最大,便封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这一来廉颇想不通,认为自己身为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功勋,而蔺相如不过是耍耍嘴皮子,立了点功劳就位居自己之上,更何况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微贱,岂有此理。于是公开扬言:“我碰到蔺相如,一定要让他好看!”相如听说了,并不与他计较,只是不肯和他见面,每当上朝时就推托生病而下去,避免和廉颇争列次。

有一次,相如外出,远远地望见廉颇,就赶紧让车夫调转车头躲避。手下的门客们受不住了,一齐进言:“您和廉颇同朝为官,他对您恶言相辱,您凭什么忍气吞声、躲躲藏藏,未免太胆小怕事了,我们都觉得是个耻辱,何况位居高官的您呢?我们忍不下去了。”相如听了并不恼火,只是劝门客们不要走,并问他们:“依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还厉害吗?”大家说:“当然比不上秦王。”相如说:“既然如此,那个威震天下的秦王,我都敢在大庭广众下呵斥他,我再无能,难道会只怕廉将军吗?我是想,强秦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同时在朝为官,如果我们俩斗气,就会像两虎相争,不能共存,那赵国就危险了。我之所以躲着他,无非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头,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头罢了。”廉颇听到了相如这番话,非常感动,就光着身子,背着荆鞭,由朋友陪着到蔺相如家中请罪。他跪在地下说:“我太浅薄了,没想到您的胸怀如此宽大。”两人从此结为至交,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我们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为人处事方面,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考虑别人。有时候情况不明,该忍还是要忍,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冲动。因此,遇事能忍才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有忍的智慧。人们都希望利益早些到来,好运早些垂青,成功就在眼前。慢了一些,便着急得不得了。这一着急,烦恼苦闷、失意颓唐、迷惑悲观就可能统统袭上心头。故此,一个想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

在事业上,有时前途看似极暗淡,陷入了艰难的境地,一切都同你作对,你似乎再也撑不下一分钟,此时你千万不可放弃,因为那正是时势扭转的关键时刻与境地。事实上需要的是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那看似无望的失败,就可能转变为光辉的成功。

事业常成于坚韧,毁于急躁。在沙漠中,匆忙赶路的旅人常落在从容赶路的旅人后面;疾驰的骏马落在了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前进!

只有两条路可以通往远大的目标,完成伟大的事业:力量与坚忍。力量只属于少数得天独厚的人;但是苦修的坚忍,却艰涩而持续,能为最微小的我们所用,且很少不能达成它的目标,因为它那沉默的力量,随时间而日益增长为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陷入不如意的境地时,万不可忘掉忍耐的勇气。如同天有晴雨,人生也必有风浪。有时也会遇上灾难,也有落入困境、痛感前途暗淡的时候。人在痛苦时,往往以为痛苦永远缠身。然而,雨不会下一辈子,前面必定有晴天。

好日子有的时候和坏日子一样,同样需要忍耐。忍耐,使坏日子一点一点变成好日子;同样,好日子也是在忍耐中日臻完美。

总之,忍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修养。同时,忍在人与人之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有了忍耐,走向纷繁的人与大自然之间,复杂的事情就觉得静化了。因此,不管社会发展潮流趋势如何,人活在世间中,忍耐还是要继续发扬。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发生了些矛盾,更注重于忍。正如常人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也就是忍的结果。忍是一种智者的选择,只有忍住了暂时的种种不利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