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三百首
2323800000243

第243章 【落日郡西斋望海山】萧子云

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

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

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

故隐天山北,梦想日依依。这是首通过景物描绘,流露归隐之心的诗。

本诗前四句都是写景:渔舟唱晚,汉女采归,傍晚的云朵似乎开始向山那边聚集,水鸟也从外边寻回家来了。特点是句句扣紧题目中的“落日”及“望”,虽然写了四种景物,但主要是写一“归”字。在作者看来,无论是渔舟的“出”、汉女的“归”,还是夕云之“合”、水鸟之“飞”,都是为了回到那能给他们带来舒适静谧和安宁的“家”中去。第四句的“望”有着介词与动词的两种功用,作介词是“向着”,但它又似乎使我们感受到水鸟那种急于“望”见家门的归心。

后四句主要是抒情,但五、六句以景寓情,蝉鸣给人一种聒噪不安的感觉,而蕙草之不芳又不禁使人联想到屈原《离骚》中的“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诗句,可见这两句诗都是有所寄托的。从所点出的时间看,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写一日之“暮”,而这两句则写的是一年之“秋”。这暮与秋两种时间的景致,在古代抒情诗中多用以表现一种灰暗的心绪,或者说是与抒情者的落寞心情相吻合的。这,就更使得这两句的景物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另外,这两句的写景是通过听觉与嗅觉写的,与上半部分的视觉描写不同。因为标题是“望”,所以诗人先写目之所见,但人的五官能同时作用,于是作者又写了听与嗅,与视觉所见相辅相成,从而“望”得更生动、更真实。诗末两句是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归隐于天山之北的故交的思念之情,实则表达了自己的向往和心志。

萧子云显然要在此诗中表现欲“归”之情,这可以从诗首四句景物描写中看出。由于作者一心欲“归”,看到的也就全是归心切切的景、物和人了。要注意的是,作者此时在梁朝为官,他本身又是江苏人,因此,他要表现的显然不是那种一般的归家之情。那么,又是怎样的“归”呢?从五六句的有所寄托着,大约作者生此念头是出于一些政治上的原因,也许像屈原那样遇到了打击和挫折。最后两句更露端倪——思念隐居的老朋友。作者于此时此地想起他们来,就意味着在潜意识中与他们产生了共鸣。于是,我们现在可以断定作者所写之“归”乃“归隐”之“归”,而对归隐朋友的思念并非正题,对自己来日的思忖方为主旨。此诗写来曲折含蓄,有言外之意,意外之旨,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