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丹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这首诗,就是歌咏了作者在横渡青草湖时的所见所思。“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这两句,就近着笔,先写春季水涨时,洞庭与青草二湖连成一片;就在此时,作者张帆渡湖了。“春溜”,即春天高涨的水流。“平湖”,指湖水盛满,与岸齐平。上句重写洞庭,下句重写青草,用“满”、“平”二字,就将二湖春水涨满,连成一片,与岸齐平的浩瀚气势描绘了出来。在这碧水汪洋之上,行舟点点,锦帆高张,何等的壮观!
“沅水”以下四句,扩展开来,描写此湖南接湘、沅,北有长江横贯而过的广阔博大。“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这两句,把由西南而来的沅水和由正南而来的湘江,写得极为壮美:桃花水涨,那汇入湖中的沅、湘二水,仿佛带来了桃花的可爱颜色,又好像带来了杜若的芳香气息。这里着一“色”字,不仅把江水涨满的情景写出,而且为之着色,确为妙笔。这里着一“香”字,使人仿佛嗅到了沿江两岸带来的香气,可谓想象奇特。“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这两句,写吞吐于此湖的长江,横贯东西。这两句是说:出此湖,顺江而下,距茅山近在咫尺;经由此湖,溯江而上,那穿巫峡的江水源远流长。以上四句,是立足于青草湖,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其吞吐江河之气势,由于运用了“色”、“香”、“近”、“长”等适用于视觉、嗅觉、感觉的字眼,就使那遥远的、联想中的景物如在眼前。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再回到实景,描写此湖的浩瀚壮丽。放眼望去,澄清的湖水与远处的碧天相接,水天相连,万顷碧绿;湖面上,水波粼粼,月光闪烁。这两句,正写出《荆州记》中所说的“青草湖,周回百里,日月出没其中”的壮丽。诗至此,似乎已可以结束了。但是且慢,作者的感慨还未说出呢。下面四句,即写其所见之特殊情景,以及所引发的感慨。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这两句是写其停舟所见之特殊情景:渡船停在那远离绿树的地方;那些飞越湖面的小鸟栖息在高高的桅杆上。人何以停舟,鸟何以驻足?除因湖面过大,不可一日渡过之外,大约是天色骤变,风涛将起的原因吧。见此情景,不禁引起心中的感慨。“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面对这广阔的湖面上风涛将起、船停鸟息的场面,自然想到:大浪滔滔,变幻莫测,这像一片苇叶般的小船,怎能渡过呢?这是在写乘船渡湖的实感,同时更是抒发了一个分裂时代,封建官员对世事的感慨。在这艰难的世事里,人生就如一叶小舟,颠簸于变幻莫测的滔滔波浪之间,真是前途难卜啊。
全诗以清新流利的笔触,描绘了青草湖连接洞庭,融汇湘、沅,吞吐长江,连天映日的壮阔景象,抒发了在大浪中行舟的感慨和联想。写景壮阔优美,抒情委婉含蓄,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