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居海中
原文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译文
海内南部地区最东端是东瓯和七闽。东瓯就是一些海岛,七闽也位于海中,七闽的西北还有山。也有说这些山矗立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
原文
三天予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译文
七闽的西边便是三天子鄣(zhāng)山。这座山在海的北边。也有说三天子鄣山就在海中。桂林八树
原文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译文
番禺县往东边有一片树林。这片树林其实只是八棵巨树,这就是“桂林八树”。
伯虑国
原文
伯虑国、曰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译文
郁水南边有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ú音渠)国。郁水源自南岭,向南流入南海。伯虑,也有说是“相虑”。
枭阳国
原文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译文
北朐国西邻枭阳国。这个国家的国民都长着人样的面孔,嘴唇奇长,全身长着黑毛,脚跟朝前,见到别人笑他也笑。但因他喜好吃人,所以人们都左手操持竹管以防范他们。
兕
原文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译文
湘水的南边、帝舜墓冢的东边生长着兕这种猛兽。它形似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
苍梧山(帝舜与帝丹朱葬所)
原文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译文
再往西就是苍梧山。帝舜就葬在南坡,帝丹朱就葬在北坡。
泛林
原文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译文
苍梧山往西就到了泛林。泛林方圆三百里。泛林的西边生长着猩猩。知人名
原文
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译文
在帝舜墓冢的西边生活着猩猩。这些猩猩能知道人的名字。猩猩的体形有点像猪,但面孔倒似人的面孔。
犀牛
原文
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译文
在猩猩的西北生活着犀牛。犀牛身形似牛,但全身都是黑色的。
夏后启之臣孟涂
原文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译文
管辖巴国的神名叫孟涂。孟涂是夏启的下臣。孟涂管辖巴国的时候,很多国民到孟涂那里告状。孟涂判案,一旦发现有人衣服上有血,使命令将那人抓起来。这显示了孟涂的好生之德。盂涂的住处在一座山上,这座山在丹山的西边。丹山位于丹阳南边,也属巴国辖地。
窫窳龙首
原文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译文
在知道人名的猩猩生活地的西边,生活着龙首窫窳。它通常生活在浅水里,样子有点像龙头,是食人兽。
建木
原文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译文
在窫窳生活的浅水中,生长有一种树。树的形状有点像牛,如用绳牵引它,它身上就会脱下一些树皮。这种皮是黄色的,有些像帽子上的缨带,也有些像黄色的蛇。叶子像绫罗,果实像栾树果子,树干像刺榆。这种树名叫建木。
氐人国
原文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译文
建木的西边就是氐人国。这个国家的人都像人鱼,脸似人,身似鱼,没有脚。
巴蛇食象
原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译文
有一种蛇名叫巴蛇,可以吃象。每吃完一头象,要过三年才能将象骨吐出来。有大德的人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生心腹部疾病。巴蛇的皮为青、黄、赤、黑各色交杂,五彩斑斓。也有说巴蛇身是黑色的,脑袋是青色的,一般生活在犀牛生活地的西边。
旄马
原文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译文
巴蛇生活地的西北有一座高山,高山的南边生活着一种马,名叫旄马。旄马看上去就像一匹很平常的马,只是它四肢骨节处有很长的毛。
匈奴开题之国
原文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译文
匈奴、开题国、列人国都在旄马生活地的西北。
活学活用
我们前面提到,古人没有昆虫的概念,他们可能会把昆虫归入蛇类或者鸟类、兽类,这是他们的概念模糊造成的。我们再来看一个令人捧腹的例子。
《山海经》中提到一个枭阳国,说那里的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脚后跟,看见人笑他也笑。这是一段描写精彩而且至关重要的话,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黑猩猩或者类人猿。这里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山海经》的作者是把这些黑猩猩当作“人”的,并且认为这些群居的黑猩猩就是一“国”!他们的观念如此的奇怪,在他们的眼中,人和黑猩猩是平等的,同样都是“人”,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在《山海经》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接着看,《山海经》中又提到一个氐人国,那里的人人面鱼身,无足。袁珂在《山海经校注》中注释说这就是神话里的人鱼。人面鱼身的确很奇怪,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人鱼就是海牛科的儒艮,儒艮的面目谈不上美,甚至可以说很丑,但是别忘了,黑猩猩和狒狒也不会漂亮到哪里去。既然黑猩猩的脸可以被称为“人面”,那么儒艮的脸被称为“人面”也不为过。而且儒艮也是群居的,特别是在有温泉的地方聚集更多,就像黑猩猩一样,被称为“人”、“国”是并不奇怪的。
如果说黑猩猩和儒艮的例子还不至于很离谱,被称作“人”还勉强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下边的这个例子就不好理解了。《山海经》中提到一个犬戎国,状如犬,也就是狗国。袁珂在此处就犯迷糊了。他说,大概是因为犬立了功而受封才得到的国名。其实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无法解释“状如犬”这句话,难道说国土形状如犬?这无疑是牵强附会的。其实是因为袁珂无法接受狗也是人的观念,但是黑猩猩和儒艮都可以被称之为人,那么狗有什么理由不可以被称之为人呢?在初民的眼中,什么才是人呢?
下面这个问题很有趣,《山海经》中经常提到一些人面蛇身、人面兽身的怪物,千万不要认为“人面”就是“书生”或者“美女”的脸,因为那很有可能就是黑猩猩一样的面孔。当然还有一些“人手”、“人足”、“人舌”一样的词语,也同样不要认为一只怪物长着和人一样的手脚或舌头。
比如,《山海经》中提到了鹦鹉,“黄山,有鸟焉,其状如鹗,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这个“人舌能言”很明显不是说鹦鹉有人一样大的舌头,他是说鹦鹉的舌头和人一样灵巧,能说话,这是初民词汇缺乏造成的,他没有“灵巧”之类的形容词,他只能用一些简单的类比来描述。
再如《南山经》记载,“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这里面提到了一个“人手”,那么作者要取人手的哪一个特征呢?是大小?是灵巧?是肤色?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种鸟绝没有长着一双人手,只是在某些方面稍有相似罢了。
至于其他的“人面龙身”、“人面鸟身”也是如此,那种怪物并非长着龙的身体或者鸟的身体,他们只是需要某些特殊的形容词,比如说灵巧、尖、圆、细长等等,那种神化完全是我们的想象力和惯性思维在作祟,我们自作聪明地认为它应该是那个样子。
通过上面简略的概述以后,我们应该对《山海经》有一个新的客观的认识,那么就随我一起来深入探索这部“千古奇书”吧!还它一个本来面目,澄清千年来人们对它的误解和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