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想了想说:“那我就依着你,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要求汉王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于是,刘邦让人造起了拜将台,择好日子,准备拜将。
等到拜将的那天,见到拜受大将印的不是别人,原来是韩信,全军都愣了。
举行拜将仪式以后,汉王说:“丞相屡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打败霸王了!”
韩信问:“大王是要跟霸王争天下吗?”
汉王说:“是啊。”
韩信又问:“大王自己估计,比得上霸王吗?”
汉王说:“比不上。”
韩信说:“我也以为比不上。我曾经在霸王手下做过事,我知道他这个人,吆喝一声,能够吓坏千百个人,多么勇猛啊!可是他不能任用有本领的将军,这叫做匹夫之勇。霸王对人很恭敬,看见别人有病,他会流眼泪,心眼好;可是对于有功劳应当封爵的人,他不肯封,即使封了,他还把印子拿在手里横摸竖摸,舍不得交给人家。霸王虽然做了诸侯的首领,看起来好像很强,其实他所到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毁坏的,天下人都怨他,老百姓不向着他,已经失去了人心。所以我说,他的强很容易会变成弱的。”汉王听了,心里很高兴。韩信又说:“大王您所到的地方,什么都不侵犯。进了关,废除秦朝残酷的刑法,跟秦人约法三章,秦人都向着大王。再说三秦的三个将军,章邯、司马欣、董翳,欺骗了士兵,投降了霸王,到了新安,霸王把投降的士兵坑害了20万,单单留下这三个秦将,还封他们为王。可是秦国的父老兄弟痛恨这三个人,都痛恨到骨髓里去了。大王发兵往东去,只要发个通告,三秦就能平定。”
汉王越听越后悔没早点拜他为大将。后来,韩信果然不负萧何所望,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与萧何、张良并称兴汉三杰。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发现人才是百年之计。只有在思想上尊重、重视人才,才能真正发现有用的人才。要像萧何月下追韩信那样,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和珍惜人才。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汇聚起一支一流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在这方面,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拜大将的故事一定能给我们启示。
一位哲人说过:“只要给我人才,把我放到沙漠里面,我照样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确,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强,企业强。所以说,每个领导者都必须重视、珍惜自己的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据一方。诸侯们为了取得争霸的胜利,纷纷招贤纳士,聘养食客,那些有才识之士得以挟术怀策而奔走四方,于是“养士”便成为当时一种奇特的风尚,也成了当时大贵族在专制中的一个较为开明的措施。当然,诸侯贵族们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来招罗人才的。正是由于大贵族掌握了一大批人才,因而在个人的政治斗争甚至在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当时这些士,对内可以威胁国君,对外可以威胁诸侯。他们中有不少是挟术怀策的智囊人物。
当时号称“四公子”的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和平原君,都以“养士”而著称,都各有门客数千人。《史记·吕不韦传》记道:“当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以他出色的智谋辅佐齐桓公,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以“养土”著名的国君燕昭王,广招贤士,励精图治,经过28年的努力,终于打败了齐国,报了破国杀父之大仇。可见,只有重视人才,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世界制药十强之一的罗氏,其经营的高招就在于别人尽力讨好顾客,而罗氏则是把重心放在公司员工身上,做到“员工第一”。罗氏认为,在市场观念上自然应该是“顾客第一”,在经营管理上,则必须做到“员工第一”,因为公司市场行为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员工参与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公司把首要工作放在激发雇员的忠心和进取心上,给大家营造出一个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使员工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麦当劳的管理者认为,企业首先应该是培养人的学校,其次才是快餐店。因为麦当劳是服务性行业,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堪称一流的员工。所以,他们着力于寻求相貌平平但具有吃苦耐劳和创业精神的人,并以公司自身的经验和“麦当劳精神”来培训自己的员工。这种极有主见的管理,为麦当劳赢得了很大的成功。用这种精神培养出来的人,即便离开了,也应该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价值观使员工们努力为公司卖力,争取荣誉。
著名互联网设备供应商美国思科公司的业绩发展不是先找人来开拓市场,而是市场业绩在前跑,然后找人跟进这项业务。思科还认为士气跟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关系很大,公司需要帮助员工寻找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员工在思科工作,既能够胜任挑战,又有许多学习的机会,而且还能照顾家庭,三者加在一起才能提高满意度。
相对于那些昙花一现的企业,有更多出色的企业脱颖而出,翻开他们成功的历史,在选人用人方面无不具有大智慧。
当然,除非你想永远当一个小作坊主,那样你就可以不重视人才。只要你想在企业界有所作为,你想跃进世界500强之林,你就必须重视人才,建立一支精明强干的人才队伍。
【智慧金言】
如果你想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你想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你想搞企业,人才就是你成功的保证;如果你想把企业做大,那么你就必须重视人才。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领导只有重视人才,才能让企业所拥有的人才发挥其最大潜能。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古人对于求官之徒是很看不起的,认为他们是败坏了为官的风气,因而造成了许多人不良的后果。
《周易·大壮卦·上六》里说:“羊撞在藩离上,进不得退不得,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羊角缠在藩离之中,想出出不来,想进又进不去,处境是难受的。”而处于这种境地的人,正像杨雄在《解嘲文》中所说的那样:“拿着的是人家分送的玉,享受的是人家赐予的爵位;怀里放的是人家颁发的印信,领取的是人家给予的俸禄。”一个人贪图名利、地位、权势,而不知克制,就会进退两难。
春秋时,孙武不仅是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位伟大的思想家。面对风起云涌、危机四伏的政坛能够审时度势,在功名成就之时,急流勇退,善始善终,留得一世清名。
孙武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艰辛地苦心钻研军事,完全是因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欲罢不能,并非为了高官厚禄,光宗耀祖。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田园中,安静地度过一生。
伍子胥受公子光委派,寻找人才,他于一小镇上发现了孙武。在伍子胥的精诚感动之下,孙武这位有着盖世英才的军事家,终于走出了山野田园,步入政坛,到吴国做了吴王的军师。
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吴国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十几年的戎马生涯,孙武为吴国的兴旺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伐楚的战争中,更是功名盖世,战争结束后,吴王阖闾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封官晋爵,大家都说孙武是应受赏赐最丰厚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孙武对于吴王给自己的封赏坚决不受,而后又提出辞呈要告老还乡,解甲归田。
功成名就,厚禄高官,不但能够光耀祖宗,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孙武却将这些看得十分淡漠,给吴王的辞呈中,他说:“臣本是乡野之人,承蒙大王厚爱,深感荣幸。吴国的强盛,征战的业绩,我只是尽了一点儿作为臣子应尽的义务,高官厚禄,实在不敢领受,这些战功、政绩的取得,都是大王的功德!如今,我年事已高,要做的事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继续留在大王身边,恐怕误了大事。请求大王恩准,让我回归田园,过清静平淡的生活。”
一代奇才,能够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为这名禄所动,除了对功名无所追求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使他看清了黑暗之处,政治斗争的阴险狡诈,血腥暴虐,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为了权欲,采用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手段的残忍,心肠的狠毒与冷酷,更是骇人听闻;军事战争的大肆屠杀,连年战乱给天下百姓造成的灾难,这些无不使孙武思之难寐,想之痛心。当官不容易。
孙武之所以能留得一世清名,正在于他能不受权利的诱惑、急流勇退的缘故,避免了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牺牲自己。以上所述的古人可谓明智,他们或是择主而仕,或是退而归隐,或是功成身退,都是做了脚底抹油、急流勇退之人。相反的,历史上也有不知自保的人存在。西汉人韩信、淮阴人。萧何将他推荐给汉高祖,任为大将军。为刘邦打天下,他立功最多,被称为“三杰”之一,并被封为齐王。后又贬为淮阴侯。后来有人写信给皇帝说他要造反,皇帝下令将他抓了起来。韩信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打死了,猎狗就要被煮了吃。飞鸟射光了,好的弓就要收藏起来。敌国被攻破了,谋臣们就会被杀。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自是要被抓来杀掉。”不仅他本人被皇帝杀了,其族人也没有幸免于难。
【智慧金言】
一个人做官,掌权到了不能前进,也无法后退的进步,这是不祥的征兆。人处在鼎盛的时候,必须得慎重考虑,克制自己,按照天理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