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动作习惯上看人内心
每个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反映了他的心态和性格。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来透视他的内心。这里所论述的动作习惯是一个人长期、经常、出现频率很高的动作,而那些偶然出现的,或在特定环境下出现的身体反应,在后面的身体语言中将有所论述。
1.摇头晃脑者
这种人特别自信,有时显得唯我独尊,对工作很热情投入,对事业有着一往无前的精神,但其张扬的个性会使其人际关系不好。
2.拍打头部者
拍打头部一般表示后悔和自责,拍打脑后部者不太重感情,而且对人苛刻;拍打前额者心直口快、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但口不严,守不住秘密。
3.边说边笑者
性格开朗,对生活要求不太苛刻,富有人情味,感情专一,珍惜爱情和婚姻,喜欢平静的生活,但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4.边说边打手势者
打手势是对所说内容的强调。这种人果断自信,性格外向,习惯于把自己塑造成领导型人物,并有良好的口才,待人真诚,与异性相处时很兴奋,并爱充当护花使者的角色。
5.交谈时搔头发者
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尤其嫉恶如仇。善于思考,做事细致,又喜欢拼搏和冒险,干事业只重过程不重结果,但大都缺乏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
6.摆弄身上的饰物者
有此习惯的人多为女性,性格内向,情绪不外露,做事认真,虽然经常被人看做是胆小鬼,但一旦被激怒,却胆大包天。
7.挤眉弄眼者
这种人看上去就很轻浮,缺乏涵养,喜新厌旧,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在事业上善于捕捉机会,从而得到领导的赏识,是“马屁精”。
8.掰手指节者
这种人习惯于把手指掰得咯嗒咯嗒地响。他们精力旺盛,很健谈,喜欢钻牛角尖,因为自己思维逻辑性较强,经常把别人的观点说得一无是处。还是多愁善感的情种。
9.腿脚抖动者
自私,占有欲望强。对别人吝啬,对自己知足常乐。这类人善于思索,动脑的能力比动手的能力要强,在爱情婚姻中疑神疑鬼,常制造“醋海风波”。
10.吐烟圈者
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如果能全力投入策划或创意方面的事业,肯定会大有所成,但做事优柔寡断,在爱情方面则表现为“藕断丝连”。
11.死死地盯住别人者
这种人支配欲望特别强。不喜欢受拘束,我行我素,慷慨大方,行为看起来像花花公子,可一旦选定了人生的目标就一定会去努力。
12.走角落者
这种人十有八九属于自卑型,性格怪异,有时嚣张有时又谦虚。心性聪明,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书面写作能力不错。
13.抹嘴、捏鼻子者
这种人喜欢捉弄别人,却又不敢敢作敢为,为人处事喜欢哗众取宠,性格却是软弱的,习惯于被人支配,很难将“不”字说出口。
2.从语言习惯看人内心
在人的动作表情中,最常被利用来捕捉对方特性的,是语言习惯,即一个人说话的腔调、声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粗细等外部特征,以及遣词造句一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特征。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词的选择,句法语序的组织和如何措辞等。
1.从话题上看人内心
在人际交往中,交谈的话题往往是其人关心或嗜好的直接表现。通过话题透视别人的深层心理,一是要从话题的内容去了解,二是从话题的展开方式去探索真意所在。
话题的选择因人而异,一般与说话者有切身关系。一种人总喜欢谈自己以及子女、配偶等家事,他们做事以自己为中心,任性,难以顾全大局,是一种心理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因为幼儿都喜欢说我怎么样怎么样。另一种人从不谈自己而专门谈别人隐私,想了解对方的心理和弱点。如果是发生在男女之间,那就是一种深切的爱情或关心的表现。这两种类型的人都以女性居多。还有一种人喜欢谈新闻人物、演员、明星的隐私或丑闻,许多期刊杂志都以此争取读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少男少女中的“追星族”,如果是成人还迷恋此道的话,就是出于一些复杂的心理因素,有的是借此驱散寂寞无聊的心情,有的是借此表达是非观点,还有的是表现自己广见多闻。
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来看,话题不一定能直接表现人的爱好与关心。社会结构越复杂,人类意识越是压抑,而压抑的意识自然会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位瑞典学者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以两百名女性员工为调查对象。结果,她们说是因工资低而不能安心工作,实则是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有的人突然岔开话题,这是自我显示欲很强的表现,这种人蔑视他人,唯我独尊,不会顾全大局、关心他人。有的人善于追踪话题,使对方的话题扩展开来,能将对方的情况掏出来,这类谈话专家以记者居多,也是其职业需要。有的人善于倾听和开导,他们有着宽容而善良的心,能深入了解他人。有的人谈话没有中心,“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同写作的毫无脉络,他们情绪不稳定,或逻辑思考能力弱,无法系统归纳,也许自以为内容丰富,他人却以为支离破碎。
2.习惯性语言
习惯性语言的形成除了社会性、阶层性和区域性的语言差异外,还因为个人素养、气质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习惯性语言能表现自我个性,固有的语言习惯往往比说话的内容更能表现其深层心理。
容易显示人的语言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1)第一人称语;(2)借用语;(3)敬语;(4)思考语;(5)附会语;(6)流行语;(7)外来语。
(1)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语就是有意识地强调自我,开口便是“我以为……”、“我说是……”等话语。这是自我意识很强且高于自信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李彼得和怀特研究的结果表明:领导人为专制型的团体成员与领导人为平均主义者的团体成员在语言上的区别是后者一向使用复数人称,将“我”隐入“我们”之中。
(2)借用语
借用语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时,特别喜欢借用警句名言,事例数据来表达意见。这种借名人的光来提高个人说话权威性的情况叫“背光效果”,这种人通常被认为缺乏自信心,或表达了对权威的憧憬。有些爱用僻词奥语者则是炫耀自己知识面宽的表现。
(3)敬语
在人际关系中,最能表现心理的语言是敬语,它是心理的润滑剂。刻意堆砌敬语,此人心中必有某种企图。有时敬语是嫉妒、敌视、轻视或戒心的反向表现。本来是关系亲密的人,忽然使用敬语,则表示关系的冷漠与疏远。如果谈话当中一直使用敬语,则表明自卑或隐藏着戒心和敌意。
(4)思考语
思考语是表明人们思考动态的言词,多属连接词。相当于英语中的“and”,即“然后”、“接下来”等。常说思考语的人表示其思绪松懈、条理层次不清。还有使用“但是”、“然而”等表示连接的思考语,这种人常在说话时整理思绪,思考力强,是聪明的表现。使用“毕竟”、“果然”等思考语,说明其意志坚决,性格强硬,政治家常以此作为口头禅。还有常使用“呃”、“啊”、“唔”等词语来寻找和应接下面的话,表示其人缺乏信心,不敢说出己见。
(5)附会语
在对话中,听者可能不时插上一些附会言者的话,表示对其所言的赞同,这就是附会语,附会语有两种:一是重视对方所言,让对方了解自己在认真倾听,并附带着表情(如点头),表示肯定和接受对方的所言。由此消除对方心理障碍,以便探明真意。二是帮腔,帮腔者往往连对方说什么都不清楚,就假意附和。常用附会语者或没有主见,或心有所图,或为拍马屁者。
(6)流行语
使用流行语的往往是年轻人,喜欢赶时髦,缺乏自我主见,惯于不加分析地附和,追求统一步调,同时对权威表现出怯弱的服从性。
3.从语气透视他人的内心
说话的语气就像表情一样,传达言外之意,还充分表达着言者的内心感情,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语气的不同,可以使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没有语气的语音不仅难听,往往使人不知所云。说话的语气,包括声调、速度、抑扬顿挫、感情修饰等,无不是在增强语言的内容和效果,好的播音员,不仅音色好,还善于调摆语气,来拨动人们的心弦。
说话的特征之一是速度。速度快的多半能言善道,但有时失之于轻浮;速度慢的人要么迟钝木讷,要么说话有分量,一句千金。如果速度快者突然变慢,是对谈话的人或话题不感兴趣。速度加快则往往是在说谎,比如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之后回家时往往话多,是因为内心有不安和愧疚的感觉。
声调是语气的又一特征,人在情绪激动时,声调往往会提高。人的话语与所表达的意图不一致时,音调就会异常,即常说的阴阳怪气。
节奏是另一个特征。节奏主要表现为抑扬顿挫。有人刻意作出抑扬顿挫,目的是要吸引他人的注意。人在理直气壮时,说话就有节奏感,没有自信、心怀鬼胎的时候,说话往往慢吞吞而无节奏。还有的语气暖昧,常使人不知所云。
4.从谈话的姿势识人
说话的姿势与语气一样,表明了一个人对待对方的态度。如抱着两臂或将两手背到身后与人交谈,表现出一种自高自大的优越感。两手无力地吊在身旁,或坐着时手放在膝盖上,是谦逊客气的态度。以立正的姿势听人讲话,是畏怯、紧张和服从的表现。有人低着头、脸朝下,上半身松松垮垮的,无力耷拉着脑袋说话是羞怯、自卑或犯罪感的体现。有的在交谈时,身体不停地动一动手或动动脚,是情绪不安、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的人的表现。
5.讲话的方式与性格
讲话容易冲动,讲个没完的人,干其他事也和说话一样易冲动,拚命地去干。相反,说话犹豫不决,吞吞吐吐,咬文嚼字的人,干事瞻前顾后,踌躇不决。有一名叫亨特的心理学家,按照弗洛伊德性格检查法的方式,选择了二十几个性格最外向和最内向的高中生,让他们口头描述一件事物,然后再朗读一段文字材料。实验的结果是:外向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么非常好,要么非常糟;内向者没有两极分化,既无特别好的,也无特别差的。在朗读方面,外向者与内向者相比,语调的误差小,漏读的也少,声音的变化不大,数字也读得清楚快捷。在口述方面,外向者比内向者讲的时间长,且常使用语义含混的词句。这结果因为测试人数少故不具代表性,仅供参考。
3.从饮食习惯上看人内心
饮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人是为了活着吃,有人是为了吃而活着。饮食比其他习惯更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因为饮食习惯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早在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心态。怎么吃?在哪里吃?到什么时候吃?听起来仿佛都是有意识的选择,但是这些选择其实老早就根植在你的个性中了。
1.站着吃的人
你戴着帽子、穿着衣服,就站在开着门的冰箱前面吃东西。你很饿,需要立刻吃东西。你经常吃没煮过的食物,咖啡还没冲泡好就喝了。尽管你的胃口好,狼吞虎咽,但只要你满足了,你可能是个温柔、体贴甚至是个慷慨的人。
2.边煮边吃的人
你是一个妻子,一位母亲,一个牺牲自己的人。但愿你所服侍的人,曾经感谢你为他们做牛做马。你从来没有机会坐下来和家人一块儿用餐,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那谁来侍候他们?所以,你要站在火热的炉边吃。让家人高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你活着的惟一目的。
3.边吃边看书的人
你需要不断补充食物才能思考。你心里有许多的梦想和计划,而你需要利用每一个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这一切。你做事符合经济效益,经常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而同时做两、三件事。
4.边走边吃的人
你在百忙中抓起一个热狗和一杯汽水,最后再吃一根雀巢巧克力棒当作甜点。虽然你让旁人觉得很忙碌,来去匆匆,事实上,你毫无规律,决定仅凭一时冲动,结果经常和自己的兴趣相悖。由于你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时间,因而替自己找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和许多消化不良的机会。
5.应酬饭局的人
你所渴望的是人,而不是食物,所以,你进餐厅的主要理由是交际,而不是吃饭。要你单独在当地的小酒吧里喝酒,根本是不太可能的事。任何活动,只要有人和你一起做,无论是看电影、欣赏表演,就变得有趣极了。其实,你非常需要有人陪伴。
6.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的人
你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可是,你也不想和别人聊天。传统上,吃饭时间也正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讨论一天所发生事情的时候。不过,在晚餐时间看电视,的确阻碍了大伙儿接触的机会,结果,每个人都变得愈来愈孤独。因此,一家人惟一可以共同分享的感受,是那些伴随广告而来的话题。
7.吃饭速度很快的人
你做任何事都很快。遇上任何事,你都想立刻把它们做完。对你而言,人生只有目标,没有过程。你不记得如何开始,无法享受到达目的的喜悦,惟一关心的是尽快着手做下一件事。
8.细嚼慢咽的人
你喜欢体验咬、吸、嚼、尝、吞等感官之乐。你不慌不忙地咀嚼每一口食物,为的是尽情享受食物的味道。你以缓慢而悠闲的步调过日子,享受着欢乐的时光。世界上没有一个侍者能够催你赶快把饭吃完,因为晚餐对你来说,是持续整个晚上的享受。
9.带剩菜回家的人
你知道如何善用每一块钱,会把一餐变成两餐。今天的晚餐就是明天的午餐。你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觉得自己不断受剥削,即使事实上你并未受到他人的剥削。你从小一直被灌输“不浪费,不匮乏”的信条,认为只要将剩饭菜带回家,就是不浪费,不吃亏。
10.在餐厅吃的人
对你而言,服务比食物重要,因为你喜欢有人侍候你。如果别人先问你,你会很乐意地告诉他心中真正的欲望。一旦你说出了心中的需求,便希望能够依照你所说的实现。经常在外吃饭,可能表示你实在不善于照顾自己,而且你可能是个确定有所收获才愿意付出的人。
11.在家里吃的人
你只愿意对自己负责,如果别人侍候你或刻意迎合你,你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对你而言,适应新环境是种沉重的负担,因此,你选择在熟悉的环境中放松自己。
12.定时进食的人
你被训练成每天固定在几个时间吃东西,而且如果吃的时候正好是规定的时间,那你的心情会更好。其他时间即使挨饿你都无所谓因为你已经掌握了自制的艺术,包括做错事自我处罚。
13.要求别人给你东西吃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只要大喊“妈!我饿了!”你母亲便会放下手边的一切事情,即使到了三四十岁仍旧如此。直到现在,你仍旧没有预先的计划来管理自己的生活。你希望放纵享乐,得到立即的满足,觉得这世界该把你当成惟一的小孩。
14.不吃早餐的人
不吃早餐可能代表两件事:第一,你是如此热衷自己多采多姿的生活,使你无法为了喝一杯橙汁而暂停片刻;第二,你找到了一份令你厌恶的工作。
15.只吃晚餐的人
你擅长克制自己,如果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你一定会给自己一点儿小礼物做为奖励。在行为方面,只要你相信对身体和心理都有正面的影响,便愿意心中的喜悦、满足感晚点儿到来。
16.好吃零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