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赢在执行(干部版)
23350100000012

第12章 执行从干部做起(3)

我就跟她讲夫妻应该怎么相处,应该如何避免吵架,并说出了我跟太太结婚这么多年不吵架的原因。我把我的经验讲给她听,一会儿她就笑了起来,心情转好了。

【点评】

这就叫作注意员工的心理。员工是我们的摇钱树,树不浇水会枯萎,树都快死了你还在那里摇果子,有什么果子好摇呢?你根本都没有关注那棵树,你凭什么摇果子呢?

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当员工的心理状态不太好的时候,你要表示关切,要找个机会跟他吃个饭,哪怕喝个茶、喝个咖啡也行。

3、问一些尖锐且一针见血的话

你是否会问一些尖锐且一针见血的话,迫使下属思考问题、探索答案?如果你问的话和别人问的话一样,你碰到的问题和别人碰到的问题一样,你看到的状况也跟别人看到的状况一样,那你只能成为一名很普通的干部。

我们公司有个小孟,他是纸品部的经理。有一次他跑过来要跟我说一个好消息,我就问他是什么好消息。他说:“业绩提高了17%。”

我说:“嗯,是好消息,是好消息。”

我又说:“孟经理,你帮我做个调查。”我这个人做事情很看重直觉,所以我根据我的直觉,想问他一件事情。

他说:“什么事情呀,余总?”

我说:“你帮我查查看,我们公司四个最大的客户的用纸量今年和去年有什么不同?”

下午他把资料拿了过来。我猜对了。你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我们公司四个最大的客户的用纸量全部下降!孟经理给我找了十几个小客户,虽然用纸总量是增加了,但是很多小客户有这样的毛病。

第一,用纸量不正常。

第二,回款有问题。

第三,常常违约,做事情不信守承诺。

因为有些小客户缺乏规范,跟它们合作可能会遇到麻烦。现在看起来用纸总量多了一点,但这是不正常的,因为大客户的用纸量下降了。

我说:“孟经理,你注意一下,要是一天到晚只知道给我增加小客户,而把大客户的用纸量给弄下降了,我们公司就会栽在你的手上。”

【点评】

这就叫作一针见血!领导干部就要懂得说一针见血的话,迫使下属去思考。如果你问的话很普通,跟别人问的一样,他就没有感觉。如果下属没有什么感觉,他就不会去探索答案。

所以,要了解你的企业和员工,你才知道什么叫作执行力。要了解你的企业和员工,你至少要依据我给的三个建议去思考问题。

二、坚持以事实为基础

你是否知道下属常常有意地掩盖事实?他们为什么要掩盖?怕挨骂,怕丢官、丢位子,怕被公司开除。所以,他们就尽量去掩盖事实。那么,我们这些领导干部该怎么办呢?

第一,如果事先没有准备,永远不要随便把下属叫过来问话,你这样做的话只会打草惊蛇。

如果你说:“小林,下星期四我们去看看库房。”结果,当天晚上1200箱货就被偷偷地运进来了。

如果你说:“严小姐,下星期一我们对个账啊,把银行对账单拿出来。”结果,第三天早上40万元货款就被偷偷地汇进来了。

这就叫作打草惊蛇。所以,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不要打草惊蛇,要查什么东西马上查——马上带着小林去看库房,马上叫严小姐把账本拿出来,这样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一旦打草惊蛇,他们就会事先做好准备,你什么真相都看不到。

第二,不要随便把下属叫过来批评一通,你可能根本讲不出有力的理由。自己先把状况调查完了,再叫他过来。我建议你,先把库房查完了,先把现金收支情况查过了,再把下属叫过来。自己都没有做准备,也没有查,更没有证据,就把下属叫过来骂一顿,万一骂错了呢?

第三个,养成风吹草就动的习惯。风一吹,草就动,任何事情只要存在虚假,就一定会有蛛丝马迹。领导干部要对蛛丝马迹非常细心,保持敏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小孩,每天早上都需要他妈妈软硬兼施,才会整理好东西去上学,而突然有一天早上他很快把衣服穿好,把书包背好,然后说:“妈妈,我们走吧。”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表示他的书包里可能有一些不应该带的东西。突然间把书包收好,那么积极主动,而平常都不这么做,就表示他书包里面一定有大人不允许他带到学校的东西。

结果果然如此,妈妈打开书包一看,里面放了一个便携式游戏机。这就是妈妈作为孩子的领导干部,特别注重细节的结果。当然,我不建议家长这么做,应该要给孩子一些空间,给孩子一些自由。

事实上,很多人做事都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你问问公司的保安最近情况是否正常,他可能会告诉你魏组长上星期六不知道为什么在公司忙到晚上,而其实最近公司没有加班。既然没有加班,一个人在公司忙到晚上,而且在那里一直打电话,这是为什么呢?

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可能要走了,他是不是要带着客户资料一起走呢?对这些关系公司利益的问题,领导干部要保持一定的敏感。一个公司有很多人,难免会有人搞鬼,你要注意一些蛛丝马迹。另外,前文我也提到过,下属常常有意掩盖事实,所以你要学会我所讲的这三点。

三、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

这里提到两个词:一个是“明确目标”,一个是“先后顺序”。如果目标不明确,顺序也没有先后,就会一塌糊涂,搞不清楚,最后也就不可能有执行力了。针对这个问题,请大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的做法。

1、是否集中精力在几个重要的目标上

现在可以做一个小测试——一个非常简单的自我测试。

你昨天晚上看过电视广告吗?你能讲三个印象最深刻的吗?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有的人一个都讲不出来。仔细想一想,广告主花了那么多钱在电视上面滚动播出广告,有的人居然一个都讲不出来。做这个测试并不是想证明广告是否有效,而是证明其实人的记忆力通常就只有三个,超过了就想不出来了。

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世界手机第一品牌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是苹果。那第二品牌呢?

你可能会说是三星。那第三品牌呢?

你可能会说是摩托罗拉或者HTC什么的,可被问到第四品牌是什么时,你大概就不太清楚了,并且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第四品牌是什么。

再说中国的汽车企业,第一名你可能会说是长春一汽,第二名你可能会说是上海汽车,而第三名呢?你可能就开始犹豫了:是东风,还是长安,抑或是别家呢?如果我再继续问你第四名是哪家,你大概根本就不知道了。

这证明人们一般只记住三件事情。所以,做目标的时候是这样子做的:先集中精神做一两个目标,最多不要超过三个;达到了既定目标之后,再重新设定两个目标。千万不要一口气设定好几个目标,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个都实现不了。

比如,你的孩子功课不好,千万不要说:“小强,你看看你的成绩单,满堂红,如果下次再给我个满堂红,我就把你打死。”

他可能直接告诉你:“妈,你干脆现在打好了,我注定没希望,你干脆现在打死算了。”

如果孩子有几门功课不好,我建议你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小强,妈妈看到你的成绩单吓了一跳,满堂红,真让妈妈有些担心,我们现在先不去谈这个。小强,你觉得这几门课里面,哪一课容易变成蓝字呢?”

“那当然是历史啦。你没注意到吗,我历史58分,其他的都在56分以下,而且我对历史很有兴趣。”

“好,讲得好。小强,我们从历史开始,好歹先要有一个是蓝色的,其他的先不管。”

没过多久,历史变成蓝色了;又过没多久,地理也变蓝色了;接着,语文也变蓝色了;最后,连最难学的数学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你何必要一块设定多个目标呢?一两个就可以了,目标少了就记得特别清楚,多了则严重影响孩子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目标一多,精力就会分散,资源也会分散,实现的难度就会加大。

2、是否调整自己的视角为组织拟定几个现实的目标

所谓现实,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可理解。

第二,可操作。

第三,有步骤。

第四,有方法。

第五,可检查。

第六,可修正。

第七,可重复。

设定目标,是为了实现它。如果没有可操作的方法,即便很努力了也实现不了目标,那这个目标就是虚的。

3、是否为这些目标寻求一个切入点并附带方法

什么东西都有个切入点,切入就是从那个地方开始。所以,当你制定目标时,请记住这两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个,我从哪里切入。

第二个,我拿什么切入,有什么方法切入。

大庆铁人王进喜对中国是很有贡献的,大庆油田的发现曾震惊世界。而每次发生井喷的时候,他都是第一个跳下去,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

王进喜的丰功伟绩不用我多说了,我只是告诉你,他是如何实现既定目标的。

有一次,王进喜把钻井队的干部召集到一起,说:“各位,你们猜人家怎么知道我们是采油的?”

下面的人没有声音。

“你看看你的脸吧,一看脸就知道这是一张采油的脸。”采油的时候,难免会把脸弄脏,大家的脸多是黑乎乎的。

王进喜接着说:“我不是说采油的时候还得保持干净,我是说不采油的时候别把自己弄得那么邋遢。采油就把油采好,不采油的时候把车间、磕斗机收拾好,把各处擦干净。采油的也不是永远都脏兮兮的嘛。告诉你们,我明天开始戴石棉手套,会到处摸,到处擦,看看哪个地方还是脏兮兮的。”

当时王进喜可没有听过“5S”这个词,但他这个动作正是5S的第一步。5S所讲的整顿,其切入点就是先把现场整理干净。对生产领导干部而言,其一大职责就是把车间卫生搞好。而在搞好车间卫生之前,要先把人员卫生搞好,比如保持鞋子的卫生,保持洗手间卫生。我走访过很多企业的车间和厂房,凡是车间卫生不好的,洗手间也一定是脏的,餐厅也不会很干净。

铁人王进喜每天戴着石棉手套在这里摸摸,那里擦擦,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互相转告:“小心啊,领导要来了,快点,快点,领导要来了。”钻井队的卫生很快就搞上去了。

大庆油田是当时我国最干净的油田,这个做法也为各地油田学习和模仿。

大庆油田之所以干净,是因为有一个“三老四严”传家宝: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三老四严”是大庆石油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通俗来讲,这也就是王进喜所说的:“上班下班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有领导没领导一个样。”

点评王进喜一定非常了解人,所以才会讲出这样的道理。假如王进喜不是一点点地抓住细节,而是直接要求把整个油田搞干净,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找到了关键,找对了方法,找到了切入点。王进喜非常清楚从哪里开始,接下来是哪里,这样目标就一步步地实现了。

四、跟进并抓住机会

你有没有因为没有及时跟进,而白白浪费了很多很好的机会呢?机会是需要主动去探索的,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别人向你报告。如果机会是别人传到你耳朵里的,就不叫机会了,因为已经有太多的人知道了,起码已经不是一个好机会了。

当然,机会也不是看到了就盲目地去抓住,在决定之前一定先想好几件事情:

第一,这是一个机会吗?这就要看你前期调查得怎么样了。

第二,这个机会我要抓住吗?这要看你有没有资格、资源和条件。

第三,什么时候去掌握这个机会?要掌握这个机会,太早了不行,太晚去了也不行,要在适当的时候跳下去。

第四,你有胜算的把握吗?这就要求你做一个测试,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估:我什么时候进去?我花多少钱?我怎么进去?成功了怎么对待?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最后这个机会如果没有了,或很快就被别人发现了,大家一起去,我还有没有另外的机会?在跳下去之前,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超前,要站在人家的前面,让别人跟着你。

人这一辈子没有多少机会,只要发现了,你就要努力抓住,抓住了你就可能会翻身。看看你的左右,看看你的亲戚朋友,总有一些人因为抓住机会而飞黄腾达的。

张瑞敏很用心地把海尔经营起来,变成了英雄,可能很多人觉得是因为幸运:“哎呀,要是我,我也会这么做。”会吗?当初如果派你下去,你会吗?你会知道海尔是个机会吗?

不要说:“啊,现在青岛这么贵,海边的土地那么值钱,早知道我也搞个几平方米。”我请问你,十五年前你为什么不买呢?

你什么也没做,对不对?所以,其实大家都在那里说,但真的很机警的人还是很少的。

五、对执行者进行奖励

1、是否赏罚分明

人有的时候过了大半生,得到的心得却非常简单。如果你问我:“余老师,你管人管事管了这么多年,你讲一个简单的心得,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如果你规定我只讲一句话的话,我就会说这四个字:“赏罚分明。”就这四个字,有功就赏,有过就罚,做到公平公正。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说的就是对下级要有奖罚。诸葛孔明知道刘备的儿子阿斗是个庸碌之辈,不太会当皇帝,但是他不可能篡位,只好苦口婆心地劝阿斗:“皇上,用人就是赏罚分明,有功就赏,有过就罚。”

一代名相魏征对唐太宗也说过类似的话,商鞅对秦孝公、李斯对秦始皇也都说过类似的话。自古以来,帝王也必须懂这个道理:赏罚要分明。

赏罚分明可以让公司全体员工明确公司的价值观与奖惩制度,能够促使员工对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避免造成大的损害。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常犯的毛病是什么呢?赏,赏给上面;罚,只罚下属。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毛病。关于这点,我给大家三个建议。

(1)赏由下起,罚由上起

要赏就从下属开始赏,因为他们是执行者;要罚,就从上面罚,因为他们是决策者。很多公司是倒过来的,罚由下起,赏由上起。我想告诉各位领导干部,如果你的公司采用这种方法,是不会有员工卖命的,其结果只有一个,大家都阳奉阴违,虚与委蛇,能拖一天算一天。很多公司做不到赏由下起、罚由上起,其糟糕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

(2)公私分明

赏罚分明还意味着不能凭个人喜好决定赏罚。某员工替我倒过咖啡,很勤快,给她加薪;女儿到公司来,某员工替她买面包,设法奖励他;太太去菜市场,秘书跟着拎菜篮,寻机提拔她……这都是公私不分,赏罚不明。所以,我给领导干部的第二个建议是赏罚一定要做到公私分明,公就是公,私就是私,一切按照制度执行。赏罚的对象不能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赏罚的尺度也要有明确的制度,只奖励对公司真的有贡献的员工。泡咖啡、买面包、拎菜篮都是私事,与公司利益无关,当然不能胡乱奖励,否则就会让下属失去判断和方向,变得人人拍马屁,互相拆墙脚,这样的管理是要不得的。

(3)做成制度

在赏罚分明的问题上,如果没有制度,缺乏标准,也会使赏罚失去效果,甚至导致负面的结果。比如每个主管和领导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奖罚,就容易滥权:高兴了就多赏点,不高兴了就借机惩罚,甚至假公济私对员工进行惩罚。这叫作没有制度。我们要把惩罚做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