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我们屋后与邻村菜地交界的地方,有一长达近百米的篱笆墙。篱笆墙由菜地主人在插好的木栅栏两旁植上各种荆棘组成,目的是防止小偷和家禽家畜的糟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连菜地的野草都显得尊贵。年深月久,篱笆墙的成员不断增加,纵横交错的荆棘丛缠绕了各种杂柴与奇花异草。
一到春天,篱笆墙焕然一新,蓬蓬勃勃了一身的绿,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吸引了我们这些天性好奇的孩子。篱笆墙上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美得出奇,我们摘下来,插在瓶里养在家里。有的草儿出奇地高,出奇地肥,就拔过来,把玩一番。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挖到几把野葱,寻到几根春笋。
记忆中,摘得最多的要算荆棘丛中的荆棘芽了。篱笆墙上的荆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叶片呈椭圆形,茎上布满紫红色茸毛夹有刺的毛荆棘;一种是桃形叶片的米荆棘,光滑白净的茎上有锋利的暗红色刺,像刺美人。两种荆棘相互缠绕,茎斜伸向空中,张扬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伙伴们见了,就小心躲过它的刺,摘下来剥去外皮,嚼嫩生生的茎。但伸向空中的茎大都粗老,水分太少,嚼不出什么味道。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撩开荆棘丛,仔细寻觅荆棘兜下的荆棘芽。发现荆棘芽头了,伙伴们大呼小叫的,扒开荆棘芽周围的枯枝败叶,挖出胖乎乎的荆棘芽。
篱笆墙里也有许多恐惧,正当我们专心致志挖荆棘芽时,突然看见不远的泥土里露出半只癞蛤蟆的脑袋,一只眼睛鼓鼓地盯着你。有时,撩开的荆棘丛上,四足蛇停在前方与我们对视,吓得大伙“哇呀呀”四处逃窜。但篱笆墙的诱惑远远大于恐惧,过不了两天,伙伴们又三三两两地来到篱笆墙边,从村东头寻觅到村西头,每个人手里都有了满满一大把的荆棘芽,娇嫩可爱,馋人极了。大伙聚在老堂屋里,剥去荆棘芽的外皮,享用劳动果实。米荆棘芽白晳细长,味道较淡,毛荆棘芽青黄圆润,味道甜中带酸。剥去的荆棘芽皮和着嫩叶卷成一团,整个老堂屋里弥漫着荆棘芽的清香。
夏天,荆棘芽长成了荆棘,又粗又硬。毛荆棘枝丫间结了颗颗荆棘籽,像朵朵盛开的花。有的荆棘籽在篱笆墙的顶端,位置太高,攀缘不到,我们找来有枝杈的枯柴,高高举起,一一勾来。成熟的荆棘籽深红暗紫,晶莹剔透,味道极美,只要吃下一颗,牙齿舌头都变成绛紫色的了。
酷暑时节,烈日蒸蔫了篱笆墙的荆棘杂柴。篱笆墙旁边的竹林成了我们的乐园,爬竹竿、翻筋斗、捉迷藏……有时也去偷篱笆墙里的已成熟的芝麻稿。胆子小的站岗放哨,胆子大的拣篱笆墙薄弱的地方,向两边撩开荆棘丛,跳过篱笆墙,溜进芝麻土里,迅速拔来几兜芝麻稿。
吃芝麻也是很讲究技巧的,先扯下一只只芝麻壳,掰开,用拇指甲拨开,对准张开的嘴,猛地松手,“啪”的一声,芝麻粒顺着弹力爆向口腔各个角落,只合嘴一嚼,就满口里香喷喷得醉人。但芝麻稿不能拔得太多,篱笆墙上的荆棘也要重新扶好,免得被邻村的人发现而骂天。秋天,芝麻稿没了,苎麻土里的臭皮柑也就熟了,或深绿或金黄,好看,一树的喜气。偷偷溜进去摘几个剥开,汁液四溢,但酸叽叽的。伙伴们眼一闭,牙一龇,酸得摇头打颤,牙被酸倒了,回家饭也不能吃。冬天,篱笆墙枯萎了,荆棘丛上稀拉拉的几片烂叶,在凄风冷雨中瑟瑟发抖,善感的孩子见了,便要流泪,发一番幽情。
现在,篱笆墙早拆了,篱笆墙里曾经神秘的菜地真实地袒露在眼前,邻村的房子也近了不少。只有竹林还剩下一小片,从光滑的石头和竹子身上被亥_的痕迹,还可窥见儿时那段美好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