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又比作“中庸”之道,儒家一向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公正的、有利于人和事归循正当规律的调整行为。这是一种主动积极性和保守闭锁性双向理顺思维的结合。也就是说,处事应对人世间的事情,要既无太过,又无不及,使之平和有利的求得问题的解决。时、中之策,寓意面对世间的蒙昧群体,君子当以启蒙为己任,视愚者为稚童,带头努力化解智、蒙间的矛盾,在人的群体里培育人伦美德,为国家、社会、周围环境的人伦和谐,奠定稳固踏实的基础。
爻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解辞释义】
发蒙:古代用语,指启蒙教育(教会少儿读书识字)。在此可引申理解为开拓启蒙之路。
刑人:指的不是对人施以刑罚。刑,在这作为名词,原本指的是铸造器物的模子。又被引申表示方式方法、典范。《诗经·大雅·荡之什》:“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虽然没有老成的人,但总归有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
用:前面“利用”的“用”为介词,通“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儒者用文乱法。”(乱:治理。)
据此,前半句则是说:“启蒙教导,最好以典型的模范人物做令人学习、仿效的榜样。”后半句的“用”是动词,表达“需要”。古乐府《木兰辞》:“木兰不用尚书郎。”
说(tuō):通“脱”,为动词。解脱;摆脱;脱离。《诗经·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子耽兮,不可说也。”
桎梏(zhìgù)--是古代木制的用以束缚犯人的脚镣和手铐。引申做动词,比喻拘禁、禁锢人或事物。本爻辞借以寓意为过分、过度地限制或束缚。
往吝:在屯卦的六三辞中,此语已作过解释。即:往,指“归向……”;吝,形容耻辱。
据此分析,后半句应这样理解:“需要摆脱使用拘禁、束缚的手段令对方蒙受羞辱。”
本爻辞是由“发蒙”(意象辞)、“利用刑人”(法象辞)、“用说桎梏”以“往吝”(法、意结合象辞)联合组成。其“发蒙”蕴意所喻的对象,并非限于童蒙。其包罗广泛,可象征各种领域、各种环境下的蒙者。
【义理启示】
启蒙教育最好的方法是树立楷模,以之为榜样,从正面加以诱导;而放弃和摆脱采用“桎梏”式的辱没对方人格的办法。否则,不会形成教育和感化的理想效果。《象传》:“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正:主体,主要。法:方法,效法。)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解辞释义】
本爻是蒙卦的卦主。所谓“卦主”即是对卦义的确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爻。
包蒙吉:包,为动词。指包围;包绕;围绕。又可寓意为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这样,可从两方面理解:(1)蒙众们将发蒙者包围在中间以诚心表达拥戴之情;同时,又愿积极地随之参与发蒙活动。这对开拓智域,自然形成吉祥之兆。(2)君子主动地将发蒙任务承担下来,决心负责完成。这自然是莫大的好事。
纳妇吉:纳,为动词。接受;接纳;采纳。妇,指妻子。所以,多数人把“纳”定义为娶;“妇”定义为妻。从而将“纳妇吉……”说成是:“娶媳妇,是件吉庆事。”
此释差矣!我的观点是:这里的“纳”字,除如上述指采纳、接纳等意义之外,尚可广义引申为包容,宽容。“妇”,广泛的概念包括妻子以及所有的已婚女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妇外内,以经二物。”(经:治理。物:事物。)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支配下,男主外,女主内。同时,夫唱妇随也已成为习俗。于是女子在家庭中几乎遭受“桎梏”般约束之苦的现象极属平常。
“纳妇”说的是:作为丈夫(扩大至社会层面,指所有的男人),不必以封建的人伦礼法、礼教守持偏激的传统观念禁锢妻子(扩大至社会层面包括所有女人)的行动自由。男女之间应当彼此包容,相互依从,平等相待。男人应放宽胸怀理解女人的辛苦,以爱心相辅,如此维护家庭和谐(扩大层面可谓之社会和谐)自然万事兴旺,处处吉祥。
在封建桎梏束缚,言行尤当拘谨的古代,《易经》能如此豪放而直爽地鼓励男女平等,其情理之卓越和超出寻常的推动社会进步的维新理念,本当是令人景仰钦佩而照为的。遗憾在于古代人一是没明白这“纳妇吉”深层所藏的真正含义;二是在旧习惯势力的拘禁下,无力打破男尊女卑的封建框架,也只好听之任之。现代也只不过刚刚出现“纳妇吉”的萌芽。未来则会更加展现《易经》理性的伟大,深悟其指导和推动历史、社会、世界未来发展的强大智慧能量。
子克家:不要把“子”当成是“儿子”,而解释成:“儿子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这样,则是一大误解。
子:古代对男子的通称。《诗经·卫风·氓》:“送子涉淇。”(涉:渡水。淇:指古黄河的一支流,在今河南省北部,源头出自淇山。)另外,古代对女子也以“子”相称。《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克:为动词。意思为能够;胜任。《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古代以“克家”(能够治理家业)作为人生的本务。视“克勤克俭”为治家、治国、安邦的根基。
家:有大小之分,小指家庭,大指国家。
也就是说:若能抵制“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旧观点、旧观念及思想意识,重修“纳妇”提倡男女平等,无论是家庭夫妻,或是社会男女,能在任何时候均被一视同仁,相互尊重,不分厚薄,合尽其力,则无论治家、治国的强盛之力倍增,这对小家、大业岂能说不是顺亨吉祥的事情吗?
《象传》说:“‘子克家’,刚柔节也。”(节:礼节。)意思是说:男刚、女柔,二者联合治“家”相依互辅,遵从礼节,和谐兴旺是必然的。
在旧时代,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及社会偏颇理念的约束,没有人能够或敢于对本爻辞文做这般理解,但历史已发展至现今时代,在研习易理时,该解放思想,顺应时代背景,作出超越低旧层次的新解释了。不然,怎么能说易理不仅是过去的,也是现今的,更是未来更多普通人生活行为的决策指南呢?
【义理启示】
人的一生,应主动、积极地把精力用在安家、利民、强国的责任和行动上,应自觉担负起克服蒙昧、开拓理智兴国之路的任务,优化自我人生,为创建上下安和、国泰民安以及世界和平的坚固路基,铺好或大、或小的路石,尽力而为。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解辞释义】
勿:副词。表示禁止;劝阻。用在陈述句中,相当于“不”。
用:“需要”的意思。与“勿”联合,用于否定。
勿用取女:不要娶这样的女人。
见金夫:金,黄金,指的是钱财。《战国策·秦策一》:“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在此可引申寓意为钱势;财富。即:见到有钱势、财富多的男人。
不有躬:有,为动词,与“顾”(考虑)同义。常言:“有情有义(顾全对人的感情)。不有,即“不顾”的意思。躬,在人的身体意义上,与“身”同义,指自己的身体。可引申寓意为自身的行为体统。即不顾自己的身体以及行为体统,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前部分话的整体意思是:不要娶只要见了有钱的男人即不顾体统,甚至对自身一切也不考虑,什么事均可做出来的女人为妻。
无攸利:攸,作为形容词词头或形容动词词头,没有单独的意思。即没有好处;不会吉利的。若直接作为形容词,攸与“悠”通:深层,长远。即娶上述那样的女人为妻,从长远(或深层)考虑,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义理启示】
本爻辞,单从字面上看,似乎讲的仅仅是让男人别娶那种只图财富而不顾自身体统的女人为妻。实际上,这是由现象“女见金夫不有躬”、意象“勿用娶”构成的象征辞义为前提,强调遵从法象原则“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者,从而避免“无攸利”的长远麻烦的兆头和不吉祥的结果。
但易理的象征意义在于提示人们扩展模拟思维的空间,勿拘泥于一字一句字面表露的特定事物概念,而须敞开思路,深悟出辞文曲折表达启示应当如何做人、成事的道理或哲理,并同自身处世环境结合起来,构想出求得成功的策略与计谋。
因此,本爻辞最重要的义理内涵并不在于告诫男人们不要娶什么样的女人为妻;或女人们不要单纯为了钱势而不加慎重地择夫,以及放荡辱没个人的尊严道德被人嗤笑。其真正的义理要义则是:
无论你是男人或是女人,为人处事都应鉴往知来,以那种“不有躬”的行为做反面教材,警省自己该如何塑造有价值的人生形象。
人生在世,离不开与人交往和成全自己两个面向。虽然如今世间经济路势的高低凹凸,对人生行程的平稳及颠簸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然而,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交易,而是真实情感的交流。真诚的情感交流和爱心的付出,会使人生陡然增色;会使做人的形象变得高大。如果或与人交,或为自己,全把目光和心思注重在金钱上,得到的只会是人们的冷心和失望;也终会败坏自身的声誉,乃至远离人助而踏入凹坑。
自古至今,凡贪赃枉法、贪色恋钱的官,有几个不是“无攸利”而得不到好下场呢?
总之,凡为贪所困缠,无论贪者、贿者,都与“娶女见金夫不有躬”的双方一样,到头来均不会有好结果。须知:贪,是真正的愚蒙。六四:困蒙,吝。
【解辞释义】
困蒙:人被困于蒙昧无知的状况下。
吝:形容词。耻辱的意思。可引申为羞耻,遗憾。《象传》:“困蒙之吝,独远实也。”(独:孤独。实:充满。)是说:被蒙昧无知所困绕的人,其人生将永远充满羞耻和遗憾。孤独也会永远陪伴着他。
本爻辞义算是对六三爻辞的重复。六三爻辞揭示出的“见金夫不有躬”的女人,以及娶这样女人的男人(暗示),均属困于蒙昧无知之境者,都是不知羞耻而留下终生的遗憾。
【义理启示】
人在蒙昧无知的心境里徘徊有多种表现。除上述被“贪”所困为其一类之外,诸如另有的心胸狭隘,偏听偏信,唯利是图,以无知充有知,唯我独尊,目无他人,为图己欲而不辨是非等,均属为蒙昧所困的反映。
欧洲有句箴言:“美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戴在猪鼻子上。”十分形象地说明:无论你有多高的身份和地位,只要陷入无知失道而遭致寡助,名声扫地,势必导致失败、无成、可笑、可怜、可耻又遗憾的结局。六五:童蒙,吉。
【解辞释义】
无论在国内国外,我都曾遇有许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同小孩子一般的无知,怎么能说是好事?蒙昧,反称之为吉祥?原文的‘吉’是否为笔误?也当写成‘吝’似乎合理吧?”我做了如下的解释。
孔子在《象传》里,也只是对本爻的核心含义概括成一句话:“童蒙之吉,顺以巽也。”一般人可能还是难以明白。易理的深义多是蕴藏在耐人寻味的义理式文语之中,必须引申思考,随机领悟。
“顺以巽也”的“巽”,与“逊”通义,形容和顺,恭顺,谦逊,谨慎。《论语·子罕》中说:“巽与之言,能无说乎?”(听了别人的恭维赞许,岂能不高兴?)
我常常想起以下的名人名言,不只是引起对上述《象传》之言的联想,甚至觉得其正是蒙卦六五爻辞内涵深义的翻版:
(1)法国心理学家卢梭说:“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又说:“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少。”
(2)美国思想家赫伯特有这样一句话:“侃侃而谈的人播种,缄默不语的人收获。”
(3)美国人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已被全世界共认的名言:“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
(4)清代名人金兰生做人的态度是:“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想想看:这般自觉掩藏个人的长处,时时自认是“童蒙”般无知而把嘴放在心里,难道做人、成事会不吉祥吗?
【义理启示】
自古人们对做人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形容为“大智若愚”。凡能得到众人如此评价者,则表明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已可光彩照世,立于不败之地了。
诸君应该对“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大直若屈”等词汇并不陌生。这都充分展示出具有成大业、做大事的超高智慧及能力者,不怕给人表面留下愚、拙、屈、讷、智能低下的印象。
凡欲成大业者持此至高的谋略,可减少外界不必要的妒忌、压力、戒惧及干扰。看起来,愚钝蒙昧的外表时常会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望,而当你的实在表现与实际能力格外超出外界的意料时,便可在众目共睹的大环境范围内外,显示出你在平凡中表现出的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的积极,在被动中表现的主动,在外界人心的难料之中韬光养晦,避开四方的妒、争之虞,以奇制胜地登上大成功的平台。
再重复一句,这就叫做: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解辞释义】
击:为动词。敲打;击打;攻击。在本爻辞中,可引申理解为:克服(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消除缺点、错误或不利的行为意识及其他因素)。
寇:字典上的解释是:强盗;盗贼;盗匪,或外来的侵略者(敌人)。可是在这里指的不是这些,而是引申寓意理解为一种浮躁的情绪或过激的手段。即:急躁;暴烈;焦虑;烦燥;如同对敌斗争一般。
击蒙不利为寇:具体说,“击蒙”与“发蒙”的区别在于:发蒙,是采用启发性的教育方式,诱导蒙者归向求知、摆脱愚昧的正路。而击蒙,则是采取说理批评、批判,以及严肃的或强制的方法,促使蒙者改正由愚昧而造成的过失和错误,从而自新回归摆脱愚昧走向正道。但是,要求蒙者从根本上得到由愚向智的转变,在思维情绪、情感以及心理决策方面求得“改邪归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完成。
“不利为寇”则是说:试图实现变愚为智的目的;或启迪蒙者总结失败的教训,换来人生成功的局面,首先要扼制住浮躁的心态,如果“击蒙”过急、过激,强制手段使用不当,反会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索性破罐破摔,乃至坚持错误,或有意朝更坏的方向发展。
利御寇:御,动词。指控制,牵制。在古代,表达上层人士对下层人士进行支配、管理,只用一个“御”字。《孙子兵法·谋攻》:“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帅有指挥作战的能力,国君不加牵制干扰,则可使之顺利取胜。)所以《象传》解释说:“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根据上述分析,对本爻辞的理解,应着眼两个方面:
(1)人应自觉地、主动地发现自身蒙昧的缺点,自觉地、主动地战胜自我,改正和克服个人言行举止由客观反映和已被证实的愚昧过错;从而冷静地稳住心态三省自身,莫自暴自弃,莫灰心懊丧,理顺思绪,心安无躁地转蒙为智,开创顺吉美好的人生。
(2)诸葛孔明有言:“水清无鱼,至察无朋。”人世,乃至每一个人的个体,均由智、蒙交差所构成。简言之,人类的大脑思维领域既是智与蒙同伴的“舞厅”,又是智慧与蒙昧的“战场”。
凡品格高尚,坚守正向思维,以刻意击蒙为己任的君子,上自国家首脑,下至平民百姓,在洞察外界、他人昧举的同时,也应不断地省察自身的素养和志趣与志向;明确了解自己在上述“舞厅”或“战场”里所处的地位,不分己、他,一视同仁地以本爻辞的寓意告诫为主旨,结合“蒙”卦前列初六爻的发蒙、九二爻的包蒙、六四爻的困蒙、六五爻的童蒙,以及六三爻的勿用娶等哲理内涵为原则,把握自己在该“舞”时即欢舞,该“战”时则奋战,耐住性子,审时度势,理清思路,防止急躁,千万别在该“舞”时却拿起“枪”,或以拳脚相击,在该战时,又与蒙伴搂腰。以致智蒙不分,善恶难辨,蒙头转向,或晕倒在“舞厅”,或误伤于“战场”,导致无意义失败的遗憾、伤感、痛苦,势将蒙受难熬之悔。
【义理启示】
人世间的一切错误都是由“蒙”所造成;一切失败的产生都是由“寇”(浮躁)所致。
医学心理学家们调查发现:精神失常患者的大多数是因浮躁、焦虑,以致无法与现实世界相适应,思绪不能理顺,进而造成精神失常。可以说,浮躁即是一种蒙昧无知的反应,这随时都可能使人跟周围环境脱离,甚至掉下人生之路的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