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的决策智慧
23374200000026

第26章 上经:30卦(15)

征邑国:邑,指的是城市、县城;也指国的代称。在《左传》里,称别国为“国”,称自国为“敝邑”。如《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邑国,可理解为无论自国、他国均包括。

全义是只要有叛乱和侵犯国家的和平与安宁、有损人民福祉的邪恶行为,无论是自国或他国的作恶势力,都该受到正义的讨伐。

对来自于国外的侵略势力,应行师抵抗予以讨伐;对国内的邪恶害民势力,也要以武力征讨。甚至作为一名正常的人,对自我时而可能产生的不正心术,都应自觉地加以“讨平”。永远使良好的风气伴随着社会人生。

【义理启示】

本卦上六最后的爻辞,也算对谦德真义的概括式总结。指出:谦虚、谦和是为人器量的根基。这器量对人生至关重要。它是人的胸怀度量和心性气质的反映,是高尚品德的展现。

人,有一分器量,就有一分气质;有一分气质,就有一分勇气;有一分勇气,就有一分驱恶扬善的品德、多一份正义之情;多一分正义之情,就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忠贞的爱心,就多一层贡献于爱的力量。

16豫卦--雷地豫:防微杜渐,顺势利行

卦辞

豫:利建侯行师。

【解辞释义】

豫:《说文解字》:“豫,象之大也。”其所谓“象”,意思即是“想象”(古文里用作此义,也极为平常)。如《韩非子·解老》:“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从而《说文解字》之论则是阐明,“豫”乃意味着人生处世,其思维之路及想象的空间十分广阔。欲求前途顺利、创业成功,面对各类知觉事物(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必须开动脑筋,细加思索,从方方面面的细节考虑周全,为向前迈步作好准备。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挑战,而挑战往往不是来自于强大的压力,而是来自于细节。西方有一句谚语:“魔鬼隐藏在细节中。”说明人生处事往往会因未处理好某一细节而导致失败。

细节,可影响大局的变化。所以做事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见微知着,防微杜渐,时刻作好迎难而进的心理准备。

人生路上难免坎坎坷坷,不会一直平坦无阻。细节,又常是形成阻碍的基石。所以处事不能只是目观大局而忽视细节。为人,如果能明白汽车为什么要有“备胎”的道理,也就会理解“备豫”对人生的重要性。

备者,豫也。豫同“预”,预先,预见,预料,预备。一句话:预见在先,做好应对困难、扫除障碍的准备,这便是豫卦的中心命意。

利建侯行师:侯,原本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君主时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后来则借以泛指达官贵人。在今天,可以引申理解为各种事业领域和团体的领导人。建,指在上述权利掌控者的带领下,在其各自掌控权利的范围内,建立、建设、开创相关事业的空间。行师,原义指的是兴师征战,广义引申理解为发动和带领属下人众同奋共勉为所创事业作奉献。

按照上述理解,本卦全辞文的含义可以概括引申理解为:备豫(有预见、有准备)是开创大业有利的保证。

【插叙】

豫,在古文里是一个多义词--除了备豫之外,尚有犹豫(迟疑不决)、逸豫(安适休闲)、和豫(和悦顺畅)、诳豫(哄瞒欺骗)。这诸多含义均与上述“备”的命意大相径庭,何以单选“备豫”做解释呢?

对于一个多义词的理解,应当结合全体文句作出随机思考,使之合情合理,归之有道。

试想,人生创业,须意志坚定,目光远大。欲“建侯行师”,却迟疑不决、犹犹豫豫,能行吗?开创任何大业,无不需要历经一段艰苦努力的过程,难道只顾安适休闲,非和悦顺畅而不为吗?欲发动群众“兴师”与之共奋,依靠哄瞒欺骗能发生正面效应吗?

总之,任何不利于“建侯行师”的想象都只能成为败举!

不过,从形式逻辑角度而论,前述的犹豫、逸豫、和豫、诳豫等有碍于创业的负面思路,与“备豫”之间也有着提示性的内在关联。即备豫从正面理智的思维告诫创业者们,对一切无论是形成于自身,或是出自于外来的不利于“建侯行师”的思路与观念,都必须坚决加以预防和抵制。否则,只能是失败。

【义理启示】

《彖传》:“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我按照个人的领会,一句句地加以解释供大家参考;请组合想象,再进一步对所论之义理加以领会:

豫,刚应而志行:豫的理念反映出创业是在刚强意志支配下的行动。

顺以动,豫:要有所预见,做好顺势而动的准备。

豫,顺以动:考虑周全,做好准备,即可顺势迈出创业的步伐。

故天地如之:《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领导者的依靠力量在民众中。)《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长期处在地位低下而困苦的处境中。)所以“天地”指的不是天空和大地,而是指创业所依靠的民众助力和顺利的处境。如,指顺从(在屯卦六二爻辞中已作过解释),此处可引申为顺心合意。即依靠民众的支持,创业处境顺心如意。

而况建侯行师乎:况且创建大业之路迢迢,又得发动群众合力,“豫”的重要性更不可忽视。

天地以顺动:这是对上述各句寓意的概括。

故日月不过:本句的“日”、“月”指的不是太阳、月亮,而是寓意一明一暗为一天。即备豫于细节,得民助,处境顺,而天天无过失。

而四时不忒:终年不出差错(忒,读tè。指差错)。

圣人以顺动:具有最高智慧道德的人也会随创业者有豫德而顺势出来予以协助。

则刑罚清而民服:《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典范)。”《周礼·秋官·序官》:“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法式)邦国。”《尚书·盘庚》:“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放荡)罚(过失、过错)。”即在“行师”创业过程中对于下属成员中按豫德之法式行动的典范,对放荡不遵豫德而导致过失产生的人,要是非清楚,赏罚分明,即可获得民众的信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清·袁枚《黄生借书说》:“素蟫灰丝时(经常)蒙卷轴。”即经常的有所备豫,好处就太大了!

机会载负于细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迎接希望得有能力和素质上的准备。现实人生的范例多多,诸君自可细加思悟。

爻辞

初六:鸣豫,凶。

【解辞释义】

《象传》:“‘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鸣:是为动词,原本泛指禽、兽、虫类的叫声。如果指凡人的行为,则是申述,表达。关于本爻辞的“鸣豫”,我的领会是,应将上述两种含义结合起来,形象地理解为“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如同禽兽吼叫和昆虫长鸣般地四处宣扬。

鸣豫:把自方预计到的事情以及包括细节在内的备豫应对计划,全都要夸夸其谈地说出去。

凶:这当然会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为备豫计划的实施以及“建侯行师”的举动造成阻碍。

什么人才会这样做?

志穷凶也:一些没有志气的人--这种人“狗肚子里盛不住二两油”,好显示,好卖弄。生怕别人不知他会耍小聪明,总愿公开炫耀自己的本领。其实,这是意志穷衰的表现。对自己、对创业并无信心,结果当然只能是“凶也”。

【义理启示】

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如同禽兽吼叫和昆虫长鸣般地四处宣扬,这是志穷意满、不思进取的表现,必然会招致凶险。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解辞释义】

介:为动词。居中的意思,即处在两者之间。又可引申为名词,通“界”,指不同事物的分界,或边界、疆界。如《左传·襄公九年》:“介居二大国之间。”又做形容词,形容物体直立的样子。《水经注·庐江水》:“又有孤石,介立大湖中。”从而又常借以引申,指人的品性端正直立。张衡《思玄赋》:“子不群而介立。”

石:这里指的是碑石--两个地区的分界处作为界线标志而立的坚实直挺的碑碣。

介于石:坚挺地直立于两个地区边界之间的碑碣的样子,形象地用来与“初六鸣豫志穷”张扬误事的品性相对照,比喻凡能成事和创大业者,心性总是静稳、正直、端方;遇事沉着,不张不扬;是非界限清楚,思绪不表露于外观;胸有成竹,意志坚定,备豫创业而不动不摇。

不终日:不,为副词。表示禁止。相当于“不要……”。终日,指从早到晚,整天。意思是说,不必整天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稳如“介石”般的拘谨。这句话是与初六爻辞的“鸣豫”相对,强调指出虽然不要时时张扬,处处显露地夸夸其谈,但也不必终日黯然,过于严肃而不苟言笑。

贞吉:贞,形容坚定,中正,纯正。即只要以纯正的心态,坚定不移地遵守并卫护中正的“豫”德,即可获万般的吉祥。《象传》:“‘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义理启示】

能成事和创大业者,意志坚定、心如磐石,遇事沉着、原则分明。既不将思绪表露于外,处处显露地夸夸其谈,也不过于严肃而不苟言笑,而是以中正自守,“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保持自己端正直立的独立品性。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解辞释义】

《象传》:“盱豫有悔,位不当也。”何谓位不当?概言之,即人与人间的地位关系处理不当。

盱(xū):为动词。意思指盱衡(举目扬眉;睁开眼睛向上看)。中国有句贬义的话:“下眼皮总往上看。”形容有的人为了讨好取悦于上级,图谋获取宠信得以提拔,则一味地采取献媚、巴结的举动。

迟:形容迟迟不决,拖拖拉拉,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这与对待来自于上级下达的指示便立即“盱”而急三火四、迫不及待去完成的情形不同;凡是来自于下级和民众托付的事情,则“迟”而不上心留意,松懈而不抓紧纳入“备豫”办理之中。

悔:后悔;悔恨。

【义理启示】

“盱”而致悔是由于上级品格端方,对其献媚的举动厌恶、警戒,非但不予宠信,甚至往往使其贬谪(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迟”而致悔,则是因为失掉民心民意,导致民怨民恨,使之“行师”无助,创业难成。

从而,盱上迟下,由心“位不当”能造成悔之又悔预先难料的人生失败后果,这正是《易经》豫卦六三爻义给为官者的一种有价值的提醒。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解辞释义】

由:为动词。经过;通过。《论语·雍也篇》:“谁能出不由户?”可抽象引申为经过或通过某种行为举措以及计谋、规划等。作为名词,也可理解为理由,缘由,原故。例如《吕氏春秋·决胜》:“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从而,通常也可解释成:“因为……”;“由于……”;“……原因”。

由豫:意思是说由于坚守备豫式的科学性思维原则,在“预则立”的情势之下十分有利于“建侯行师”(开创大业的美好前景是可以想象的)。

大有得:得,为动词。取得;获得。《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所以出,各得其养以成。”《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大有”,是通过对“鸣豫凶”和“盱豫悔,迟有悔”的反思,重温“大有”式的哲学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思考,虽然未明白地加进辞文表述,却也有以下意思:身处近臣之属(四位之爻的寓意)的创业者,应当效法前大有卦九四“匪其彭,无咎”(别自高自大、得意忘形),而贞守备豫之举立志“行师”,必定会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大有作为,“元亨”顺利地获得成功。

《象传》一言以蔽之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即是这意思。

勿疑:一是说对“由豫,大有得”不必怀疑,不要犹疑,要自信,要立大志而遵从科学法度,明智行师创业不动摇。二是说对同一创业群体的成员需要观察和相互勉励,但不要疑神疑鬼地乱行怀疑。既然要与众共奋,就要心胸坦荡。同心同德,同志同道。

朋盍簪:盍(hé),为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何不……”如《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何不各自说出你们的志向?)簪(zān),指的是古人用以固定发髻,由金属、玉石等制成的首饰。男人常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在本爻辞中,用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彼此紧靠,相依相随。即朋友间何不像发簪别在头上一般的亲密无间、共同奋斗呢?

【义理启示】

本爻为豫卦的立卦之主。在总结了初六鸣豫之凶的教训、六二介于石的经验、六三盱迟悔之烦恼的基础上,告诫凡欲“建侯行师”而立志创大业者,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贞守豫德,坚定不移地循守备豫之道;并又提示“行师”的带头人重温大有卦的哲理要义,把握做能人、成大事的本领。

六五:贞疾,恒,不死。

【解辞释义】

疾:近代以来,尤其现代,大多数乃至几乎所有的解读《易经》的人,全都把“疾”当疾病解释。这在概念的理解方面与豫卦的卦义没有任何关联。在本爻辞中“疾”是做形容词或动词用,代表快,迅速,急骤,强,猛烈等。

如《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贞疾:意思是当制定好备豫的良策时,即应坚定不移迅速严格地执行。

恒:通“亘”,读gèn。意思是连续。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潜神默记,恒以年岁。”

死:是一个简化式的略语,即:死结,死角,死胡同,死路,死棋等。一句话,这“死”乃意味着极大的阻碍和失败。若说恒死,即连续失败。

不死:当然与“死”相对,也就是说不会受阻,不会失败。即必定会顺利成功。恒不死,即连续成功(总也不失败)。

这样,六五爻辞的全部意思便是说:要落实正确的备豫创业计划,只要能坚定不移地抓紧机会,迅速执行,且勿松散停滞,做到迎难而上,延续不止,就会战胜一切困难,永获成功。

《象传》:“‘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乘刚:就六爻的位象而言,相邻两爻的关系是:上爻对下爻谓之“乘”;下爻对上爻谓之“承”。阳乘阴为吉;阴乘阳为不吉。

本卦六五爻位在九四爻位之上,是为阴乘阳之象,则谓之“乘刚”,象征不吉,不顺,寓意以弱抵强,以柔凌刚,困难与压力之大全在想象之中。告诫世人:应作好迎对的准备。

恒不死:前已有述,以“贞疾”备豫良策为前提,在情势不良的情况下,以“豫”德为统帅,迎难而上,守智谋而不放松,永不言败,即可战胜困难。

中未亡也:中,《象传》这里说的“中”不是中正。古文的“中”,可用做名词,代表“内心”。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未,副词。通“不”。《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亡,指的不是“死亡”,读wàng,义与“忘”通,是“忘记”的意思。例:《韩非子·说林下》:“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据此分析,《象传》的上述之言,可作出这样的理解:

豫卦六五之爻所反映的理念是,做人处世应当随时有备豫良策的思想准备。尤其在身处“乘刚”的局势面前,更要随时记住“贞疾恒”的原则,勿纠缠于“死结”,而影响取成。

【义理启示】

做人处事勿钻牛角尖,勿走死路,勿打死结,避免下死棋。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解辞释义】

冥:愚笨;形容愚昧无知。宋·刘宰《和李果州同游茅山赠》:“一语开冥顽。”(冥顽:昏庸无度;糊涂而愚蠢。)喻之做人处事不知深浅高低,犹盲人行路难辨方向。

冥豫:豫在古文中是多义词:除备豫之外,尚有犹豫、逸豫、和豫、诳豫……等心理意向含义。冥豫作为一种愚昧的心里意向反映,显然其意向思维逻辑会失掉备豫的理性,而恶化人生。

渝:义为“改变”;“变更”。元·脱脱《宋史·倪涛传》:“盟誓固在,不可渝也。”改变什么?当然是改变“冥豫”,从冥豫的迷境中摆脱出来。“过则勿惮改”,迷而知返,可重新选行正道。使错误的思维及行为路线中断。

成有渝:成,是个多义动词,指成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又指实现,完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也指旧有的。清·方苞《狱中杂记》:“狱中成法,质明启钥。”

这句辞文是说:把旧有的“冥豫”之过,成功地加以改正,做到迷途知返而归正道。

无咎:冥豫,成有渝,即不会有不利的结果了。

不然的话,若把贪得非正道的欲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沉迷而不知“渝”,其安乐美景是不会长久的。所以《象传》指出:“冥豫在上,何可长也。”(上:形容上等;可引申为重要。长:长久;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