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次老人都感到了死神的气息,他就说:“再过一阵子你再来吧!小丫头还需要我,虽然我已非常老了。”死神穿着灰色的衣服到别处去了,不忍心把老人带走。
曾经与他相依为命的小女孩长大成人,与一个年轻人相爱,不再回到老人身边。老人盼望着曾经的小女孩再来,可她没有来。死神再次来到他的身边把他带走了,老人走得很安详。
人生在世,要满怀信念与希望,否则生命就会了无生趣。
砌墙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他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不敢想象就不会有所作为,不积极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你的一生因此也就会被限制住。
穷和尚富和尚
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座寺院,寺院里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用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一直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可是一直到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如果你想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再去过河的话,你永远都过不了这条河。
守住信念
有一个地质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而经验丰富的老队长又不幸被蛇咬伤。老队长在弥留之际,取出一块圆形的石头,对队员们说,这块石头就是我们要找的矿石,价值非凡,你们一定要设法走出森林,把这块矿石拿回去作最后的鉴定。
队员们十分小心地护着这块石头,历尽艰难。终于走出了森林。但化验结果表明,那块石头根本不是有价值的矿石,而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英石。队员们终于知道了老队长的良苦用心,相拥而泣。
生活中确实有太多的恐惧和诱惑,它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人的意志,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那张可怕的网轻易捕获,一切靠信念建立的自信和光辉就会訇然倒塌。一个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活法,但不能缺少生存和成功的信念,它可以使你在生命的困厄中看到希望的光芒,在绝境中找到生存的机会。
奇特的思想
有一位妇女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年轻时发誓,决不嫁姓史密斯的男人,也决不嫁比我年轻的男人,更不会去从事洗盘子的工作。但现在,这三件事我都做过了。
你是否也常听说类似的事?你是否也曾陷入完全违背你心意的处境?如果有,你可以回味一下,其实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思想作用于人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你想得越多的事,对你的吸引力就越大。所以,你不妨相信这条规则:常想某件事,就会促使它实现。
即使你想的是不希望这件事成为事实,你还是会朝着它走去。这是因为心灵只能被诱导去做某事,却不能接受诱导不去做某事。
假如有人对你说:“别去想一头身上有紫色斑点、大耳朵、戴太阳镜的粉红色大象。”你满脑子想着的就是这么一头怪象。
你是否曾试着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忘掉这件事。”然而果真会忘掉吗?虽然,你的心思一直努力做到遗忘,但实际上,你做到的却是记住那件事,而且比你说“我要记住那件事”的效果还好。
熟悉思想运作的情形后,对自己或别人说任何话之前,都必须三思。
如果你对小侄儿说:“别从树上摔下来啊!”事实上,你等于是在帮助他从树上摔下来。
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可别忘记带那本书。”你至少已经在忘记它的途中了。
因为人的思想和心灵是根据画面运作的。在你自言自语“我不想忘记带那本书”时,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幅你忘记带那本书的画面。尽管你口中说着不要忘记,脑海中那幅画面却萦绕不去,结果你就真的忘了带书。
但如果你对自己说的是“我要记得带那本书”,脑海里就会浮现你记得带书的画面,你记住的概率就大得多。
对孩子感到束手无策的父母,其实可以给孩子灌输积极的心灵画面,多使用正面的语言,情况就会改善。
“不要叫”可以用“请安静”代替;“不准把意大利面酱弄到你的衬衫上”改为“吃饭要小心点儿”。两种说法的意思差不太多,但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解释出你为什么会把一件伤心事牢记十五年,没忘掉半点细节。你开新车的第一天,就把车头撞得稀烂,你当时心里多半是想着:“我千万不可把车身撞出凹痕!”这个念头非常危险,你最好只提醒自己“小心驾驶”就够了。
在大型比赛中夺魁的网球好手,往往总是想着:我要得到这2分,这球是我的!总是接不到球的人,心中的想法则可能是:我可别漏接了这个球。
同样,总说“我不想生病”的人,会面临一场格外艰苦的奋斗,老想着“我不要过寂寞的生活”、“我不想破产”、“希望这次事情不至于搞砸”的人,往往就会落入他们一心想避免的困境。
思想是如此奇特,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它,就能使自己的人生达到理想的境界。
敢于梦想
约翰·高德小时候便是敢于梦想、敢于挑战的人。
15岁时,他将他一生想要做的事列在一张单子上,共有127个他希望达成的目标,其中包括探险尼罗河,攀登埃佛勒斯峰,研究苏丹的原始部落,五分钟跑完一英里,把《圣经》从头到尾读一遍,在海中潜水,用钢琴弹《月光曲》,读完《大英百科全书》和环游世界一周……
如今他已经72岁了,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探险家之一。他已完成127个目标中的105个,也完成了许多其他令人兴奋的事。
他还想访问全球141个国家,目前他只去过113个;他还有全程探险中国长江的打算。他想活到本世纪20年代,那时他会是90多岁;他甚至想到月球上去访问等。
吉米·马歇尔被视为职业橄榄球界中最难击败的人。在运动王国,30岁就会被视为“老年人”,但他担任守备到42岁。
从他开始打球,在282场比赛中,从未失败过。有名的四分卫佛朗·塔肯顿说:“吉米是在任何运动中,我所认得的最有意思的运动员。”
吉米也经历过很多的灾难:有一次大风雪中,所有的同伴都死了,但他却幸存下来;他害过两次肺炎;他在擦枪时,不小心因走火而受伤;他出过几次车祸,也动过外科手术。但这些都没使他垮掉。
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上帝不要我,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完全实现。”
敢于梦想!敢于认定自己有很大的潜能!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引导你走向成功。
“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由空中楼阁而发生。”从空中楼阁出发,就是抱着极大的梦想出发。心中没有空中楼阁般的梦想,就没有前进的步伐,也就不能成功了。
目标的力量
哈佛大学曾作过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目的是测定目标对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怀着自己的梦想,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之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甚至失业,靠社会的救济,并常常怨天尤人。
目标有着巨大的威力,它能循序渐进地推动梦想的实现。
想想那些终生无目标地漂泊、胸怀不满的人,他们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只有不切实际的梦想。没有目标,就难以产生前进的动力,梦想就变得遥远。
而成功者绝不是空洞的梦想者,他们首先敢于做梦,接着便付出艰辛的努力,填平小目标和梦想之间的鸿沟,从而达到理想的彼岸。
成功路上的黄金分割
西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期间,他从一架受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落在缅印边境的一片丛林中。当地人告诉他,这儿距印度最近的市镇也有140英里。对于习惯于以车代步的西华·莱德来说,这几乎是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路程。
为了活命,西华·莱德拖着落地时扭伤的双脚一瘸一拐地走下去。不过战前研究过心理学的西华·莱德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他努力地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个让人备感沉重的数字。奇迹发生了,西华·莱德走到了印度。
这段插曲公之于世后,在他的家乡肯德郡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年轻人把“走完下一英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这恰恰是西华·莱德在途中的唯一念头。
二战结束后,西华·莱德接了一个每天写一个广告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跟他签订合同,也没明确一共要写多少个广告。心无旁骛的西华·莱德就这样不停地写下去,结果连续写完了2000个广告。他在事后很有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签的是一张写2000个广告的合同,我一定会被这个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至于原因,一个叫山田本一的日本人用另一种方式作了解答。
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选手出人意料地两度摘冠,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议论、猜测,山田本一听之任之,不作任何解释。
直到十年后,他才在自传中揭开谜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先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就这么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和西华·莱德异曲同工的行事方式,似乎昭示着同一个道理:对于正在跋山涉水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忧虑目标有多远,而是要学会分割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每走一小步,是不需要多大勇气的。
选择方向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
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也许有了一个好的方向,成功来得比想象的更快。
上帝的烛台
上帝要从一些小孩里面挑选几个出来让他们成为天使。
他来到人间,给每个小孩一人一个神奇的烛台。叫他们保持烛台光亮,一尘不染,说只有这样烛光才会一直不灭。等过些日子的时候,他再来取回烛台,如果谁的烛台上的烛光没有灭的话,谁就能够成为天使。
孩子们很高兴,每一天都小心又仔细地将烛台擦得很干净,他们期待着成为天使。日子很快就过去,已经两个多月了,上帝还是未出现,除了少数没有耐心的孩子的烛台灭了,大多数孩子的烛光仍然明亮。
有人说上帝会在第100天时到来。到了这天,孩子们很早就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上帝的到来。可是,一直等到天黑,上帝也未出现。很多孩子都说上帝是骗子,生气地把烛台扔进了树林里、水沟里。
又过了两个月,上帝还是没有来。孩子们每天在一起游戏、玩耍,不再去管烛台了。可是有一个被他们称为“笨笨”的小孩,依然坚持每天把烛台擦拭得干干净净。
在第200天的时候,上帝来了,他来收回烛台并把天使带到天庭。其他的小孩又希望变成天使,纷纷找出烛台来,可是,无论如何也点不燃了。而“笨笨”的烛光一直未灭,所以只有“笨笨”长出了一对洁白的翅膀——成为一位美丽的小天使。
机遇只会垂青那些不仅仅有愿望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去做的人。只有为愿望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我们的生活如此,事业亦如此。懒惰与投机者绝对无法享受成功的欢乐。
没有什么不可能
加拿大有一个小男孩瑞恩·希里杰克,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非洲有成千上万的儿童没有洁净的水喝,他们渴急了就去喝残留在水洼里的脏水,甚至牲畜的尿!六岁的瑞恩瞪大了眼睛。他根本不相信,这世上居然会有人没有洁净的水喝,而且会因此死去。他难过极了。
忽然,电视中传出来一句话:“70块钱可以建造一口井!”这让瑞恩激动不已。“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他想,“我明天就要带70块钱来。”
电视节目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向妈妈伸出手,“妈妈,给我70块钱。”面对瑞恩的请求,妈妈根本就没当回事。瑞恩只好沮丧地走开了。可是一整天,电视中那些非洲孩子因饥渴而死去的画面充斥着他的脑海。
晚饭时,瑞恩又向爸爸妈妈提起了这件事。“不,”妈妈说,“70块钱是不能解决那里的问题的。况且你也是个孩子,你没有这个能力!”瑞恩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爸爸。“这是个可笑的想法,瑞恩……”爸爸还想说下去,瑞恩哭着叫道:“你们根本就不明白!那里的人们没有干净的水喝,孩子们正在死去,他们需要这笔钱!”
瑞恩每天都要向父母请求,好像不给他这70块钱,他就没办法生活下去一样。
瑞恩的爸爸妈妈不得不认真地讨论这件事,然后,他们告诉瑞恩:“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可以自己赚,比如打扫房间、清理垃圾,我们会给你报酬。”
瑞恩得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吸地毯。干了两个多小时,经过妈妈的“验收”后,瑞恩的储蓄罐里多出了两块钱。
此后,瑞恩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做家务。渐渐地,家族里的人都知道了瑞恩的这个梦想。爷爷责备儿子说:“为什么不直接给他70元钱!”瑞恩的爸爸说:“孩子的想法太可笑,根本就不可能!这样做主要是锻炼他的劳动能力。他很快就会厌烦的。”妈妈也附和道:“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六岁孩子的梦,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谁会认真对待这种胡思乱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