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后就将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老了,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但你们三个都要到外面去游历一年。一年后回来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继承我的王位。”
一年后,三个儿子回到了国王跟前,告诉国王自己这一年来在外面的收获。
大儿子先说:“我在游历期间,曾经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币交给他住在另一镇上的儿子。当我游历到那个镇上时,我把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儿子。”
国王说:“你做得很对,但诚实是你做人应有的品德,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儿子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村庄,刚好碰上一伙强盗打劫,我冲上去帮村民们赶走了强盗,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国王说:“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儿子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地想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过程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树下,我只要轻轻地一推,他就掉下悬崖摔死了。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诉他睡在这里很危险,并劝告他继续赶路。后来,当我下马准备过一条河时,一只老虎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蹿出来,扑向我,正在我绝望时,我的仇人从后面赶过来,他一刀就结果了老虎的命。我问他为什么要救我的命,他说‘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爱化解了我的仇恨。’这……这实在是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不,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国王严肃地说,“来,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从今天起,我就把王位传给你。”
不要长久地仇视他人,要懂得用宽容的心,用爱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爱能化解仇恨。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一个大度的人。
丹麦士兵
在17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斗下来,丹麦打了胜仗。在战争结束以后,一个丹麦士兵坐在战场上,取出水壶放到嘴边准备喝,突然听到哀求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人,正眼睁睁看着他的水壶。
“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麦士兵走过去,将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长矛刺向他,幸好偏到一边,只伤到他的手臂。“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原来打算要将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国王知道了这件事后,特别召见这个丹麦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他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一个小小的士兵,能够有如此的胸襟,实在连国王都自愧不如。
饶恕一次容易,饶恕两次很难。对于能够在别人以怨报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再原谅别人第二次,这实在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情操。
一封感谢信
乔治·罗纳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文字,希望能在一些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
在这些回复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的人。”
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时,气得发疯。于是他也写了一封信,想气气那个人。但他冷静下来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不对呢?瑞典文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他用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我没有错误。因此,我应该写封信感谢他才对。”
于是,他重新写了一封感谢信:“您写信给我,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在您并不需要秘书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将贵公司的业务弄错一事表示抱歉。之所以给您回信,是因为听他人介绍,说您是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而自己却无法自知,我备感惭愧,而且十分难过。现在,我计划加倍努力去学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您帮助我不断地进步。”
不久,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并且给了他一份工作。通过这件事,乔治·罗纳发现了宽容的妙处。
当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无论是恶意还是善意,都要虚心接受并努力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
兄弟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一次在街上散步时遇见了一个乞丐,那个人走过来向他乞讨。
屠格涅夫摸了摸口袋,里面空空如也。他很抱歉地对那个人说道:“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的钱包放在家里了,也没带什么吃的东西。”
那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
屠格涅夫很惭愧也很不解。那人接着对他说道:“我原本打算讨一点儿吃的后就去自杀,没想到你却居然称呼我‘兄弟’,这使我很感动,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那样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生命无贵贱之分。
战友射来的子弹
二战期间,有两个战士在激战中与部队失散了,他们俩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个人在森林里艰难地跋涉,他们打死了一只鹿,靠着鹿肉艰难度日。几天内他们再也没找到其他的食物,仅剩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的战士身上。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却不幸又遇上敌兵,经过一番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以为已经安全的时候,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还好只是伤在肩膀上。
后面的战士惶恐地跑过来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他撕下自己的衬衣为战友包扎伤口。到了晚上,他们饥饿难耐,都以为熬不过去了,可是谁也没动剩下的鹿肉。总算天无绝人之路,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其实,受伤的战士知道是他的战友向自己开的枪,因为当战友抱着他时,他碰着了战友那发热的枪管。他知道战友为了母亲想活下来,想独吞那剩下的鹿肉,所以他宽容了他。
他们回到家乡时,战友的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的战友回来,他们一起去祭奠老人家。那一天,战友跪下来,请求他原谅自己,他没让战友说下去。他宽容了他的战友。
一个人很难容忍他人的恶意诽谤、致命中伤,但能做到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仇恨,少一些不幸,多一些温馨、仁慈、友善与祥和,这才是宽容的最高境界。
吻猪与爬行
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学校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令学生们兴奋不已的事。
有一位老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这位老师的第一堂课,是跟他们做游戏,玩得非常尽兴。下课了,老师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要是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牧场里的一头猪。”
这些学生兴奋地问:“老师,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不仅是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
天真的孩子们都希望老师去吻一头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积极性变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大多数孩子也会提醒道:“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肥母猪吗?”
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
老师说:“当然可以。”
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找到那头特大特肥的母猪。
老师走近那头大母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面笑得前仰后合,手舞足蹈。
我们在国内接受的传统教育,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对于老师吻猪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也许有人会怀疑它的真实程度。但是,实在是没有对其考证一番的必要。这里有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与英国老师吻猪的故事很相似。
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土尔市的一位小学校长——42岁的路克爬行上班,在雪地里爬了3个多小时,爬了1.6公里,受到全校师生和过路行人的崇高敬意。
原来,这学期初,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路克校长曾公开打赌:如果你们能在11月9日前读完15万页的书,我就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
一言激起读书热。全校师生猛劲儿读书,连校办幼稚园中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参加了这一读书活动。全校师生终于在11月9日前读完了15万页书。
于是,有的学生给校长打电话:“你爬不爬?说话算不算数?”也有人劝他:“你已达到激励全校师生发奋读书的目的,不要爬了。”可路克校长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要爬着上班。”
和平时一样,路克校长早晨7点离开家门,所不同的是他没有驾车,而是四肢着地爬行上班。为了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在公路旁边的雪地上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有的过往汽车得知校长爬行上班的原因后,向他鸣笛致敬。新闻单位得知消息后,还派人前去采访。
经过3个多小时的爬行,路克校长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终于爬到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心爱的校长,当路克校长从地上站起来的时候,孩子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抱他,吻他……
一诺为重百金轻。只有履行承诺,才能真正提高威信。商鞅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承诺搬动木条者即可获得赏金,尝试搬动者果然获得了赏金。商鞅借此树立了威信,使得整个变法顺利推行,由此可见言必有信的重要性。如“言而无信”,则“不知其可也”。
重要的尾数
一个年轻人到某公司应聘临时职员,工作任务是为这家公司采购物品。招聘者在一番测试后,留下了这个年轻人和另外两名优胜者。随后,主持人提了几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各具特色,主持者很满意。
面试的最后一道是笔答题。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持人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持人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的费用可能需用10美元左右。主持人同样没表态。
最后轮到这位年轻人。主持人拿起他的答卷,见上面写的是113.86美元,见到如此精确的数字,他不觉有些惊奇,立即让应试者解释一下答案。
这位年轻人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这个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
主持人听完,欣慰地笑了。这名年轻人自然被录用了,这名年轻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从细节上考虑周全,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并且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两个文学社
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有两个文学社团,一个叫“扼杀者”,另一个叫“讨论者”。
“扼杀者”成立的时间早些,是由一些爱好文学的男生组成。他们对英语有着超常的理解能力和文学创作天赋。他们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他们定期聚在一起,互相阅读作品,然后再作批评。他们十分挑剔,任何细小的毛病或有与自己不相符合的观点,他们都要妄加指责,然后大肆争执。
女生见他们挺火,就成立了自己的“讨论者”。她们在聚会时,也互相阅读作品,但批评很少,有也是和风细雨的,令人积极向上的。更多的是互相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努力也会得到肯定。
二十年后,学校对两个社团的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她)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天壤之别。“扼杀者”中没有一个取得突出的文学成就,而“讨论者”中出现了六个或更多的作家,有一些甚至闻名全国,比如《西点二年生》的作者玛乔里·罗丽丝。
讨论是讨论者的通行证,扼杀是扼杀者的墓志铭。生活中,朋友之间,家人之间,同事之间,都要以一种“讨论者”的态度互相对待,不能处处对抗,唯有这样才能使气氛融洽,又能共同进步。
撞车
退出政坛的丘吉尔,有一次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路上闲逛。
这时,也有一位女士骑着自行车,从另一个方向疾驶而来,由于没有刹住车,最后竟与丘吉尔相撞了。
“你这个糟老头没长眼睛吗?你到底会不会骑车?”这位女士恶人先告状地破口大骂。
丘吉尔对那位女士的恶行恶状并不介意,只是不断地向对方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还不太会骑车。看来你已经学会很久了,不是吗?”
这位女士的气立刻消了一半,再仔细一看,他竟然是伟大的前首相,她感到羞愧难当,喃喃地说道:“不……不……您知道吗,我是半分钟之前才学会的……教我学会骑车的就是阁下您。”
在人际交往中,得理要饶人,这同样是一种宽恕。唯有这样,你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自伞自度
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慈眉善目的禅师正撑伞走过,就大声喊道:“禅师!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
禅师知道,喊话者是个远近闻名、专爱占别人便宜的家伙,于是答道:“我走在雨里,而你躲在屋檐下;我这里有雨,而你那里无雨,为何要我度你呢?”
那个人听禅师这样说,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里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你怎么还不快来度我?”
禅师说道:“我还是不能度你!”
那个人疑惑地说:“为什么呢?”
禅师说道:“现在我们都在雨中,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带伞了;而你被雨淋了,是因为你没有带伞。准确地说,你不是要我度你,而是要伞度你。如果你要度自己,不必找我,请找把雨伞吧!”
那个人碰了一鼻子灰,站在雨中,浑身上下被淋得湿透了,但禅师还是没有度他。
那个人狼狈不堪、气急败坏地指责道:“你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拐弯抹角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根本不是‘普度众生’,倒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道:“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去。雨天自己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却不肯努力,长此以往怎么能够有所长进、取得成功呢?到头来必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去,不要老想着别人应该度你,而应自己找把雨伞度自己。佛理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禅师为椅
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
禅师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规,越墙出去玩了。老禅师便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禅师的背脊下到了院子。